APP下载

四川地域视角下国际中文教育川茶文化教学研究

2022-04-22邵宏熙

福建茶叶 2022年4期
关键词:茶文化四川留学生

邵宏熙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国际中文教育,作为国家实现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不仅仅包含着中文教育,同时也包含着中华文化的传播。作为中华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在国际中文教育中中华文化传播的内容。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种植和饮用起源于中国,茶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同样地,国外也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对茶文化并不会感到陌生和排斥,因此,茶文化能够成为与外国学生沟通的桥梁。并且国际中文教育茶文化教学也有助于留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知识、了解中华文化。

1 四川国际中文教育中设置川茶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四川,作为中国和世界茶叶的发源地,拥有蒙顶甘露、竹叶青、峨眉毛峰等中国顶级茶叶和雅安黑茶、四川边茶等特属于四川的川茶名种。同时以四川为中心的茶马古道,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重要的经济文化线之一,从汉朝至今,将川、滇、藏、陕的经济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茶马古道文化,加上四川独有的茶礼、茶具、茶楼等,这些共同构成了四川独具特色的川茶文化。

近几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四川留学生教育水平的发展,来川学习的外国留学生人数不断增长,而留学生来中国不仅要学习汉语知识,同时也要学习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具有多元性的特征,在不同地区内会有不同的特征。在四川地区,川茶文化是最具特色的文化之一,学习川茶文化有助于留学生克服跨文化障碍,更好地学习汉语知识。

目前,四川高校针对留学生开设的文化课程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讲述中国整体文化概况的中国文化课程,二是针对四川地区开设的巴蜀文化课程。目前开设的巴蜀文化课程,存在授课内容零散,川茶文化一带而过;学生没有教材参考,学习只能走马观花式地学,无法实现汉语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有效衔接等问题。而川茶文化作为能够代表四川地区文化的核心文化之一,应该作为授课内容的重点,并且国际中文教育川茶文化专题课程的开发,不仅有助于四川地区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而且也能够帮助留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及巴蜀文化。

2 四川地区国际中文教育川茶文化教学现状

笔者选择了四川地区具有代表性的5所大专院校和5所本科高校,通过分析相关文献以及院校官网的数据,并且利用访谈法与相关人士进行沟通,了解到四川地区国际中文教育川茶文化教学的发展现状。

目前,四川院校针对留学生开设的教育项目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2种,学历教育包括大专、本科、研究生3种,而非学历教育包括汉语言文化项目和团组定制访学项目。在学历教育中,来川进行大专和本科学习的留学生需要取得HSK四级证书,而研究生学习需要取得HSK五级证书,如果留学生没有取得相应的HSK等级证书,需要进行1年的汉语言文化项目的学习,学习通过并且考取对应的证书后,才可以进行正式的学历教育。

在非学历教育中,首先是汉语言文化项目,此项目针对来川学习汉语的留学生,并且根据留学生的汉语基础,分为初、中、高三个班型,每种班型的主体课程为每周6-12学时,单项技能课程每周8课时。初级班学习初级汉语综合、初级汉语听说读写,选修课开设太极拳、书法、乒乓球等课程;中级班在初级的基础上,加深了对汉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并且专门开设了具有四川地区特色的例如四川方言、美食以及四川旅游文化等地区文化的选修课程;高级班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高级汉语应用与写作、高级汉语口语、现代汉语语音,并且高级班可以同时选修初、中级开设的所有选修课。其次是团组定制访学项目,团组定制访学项目时长以2-4周为主,最多不超过2个月,可以根据派出方的要求进行定制,课程范围包括汉语体验课程,汉语提高课程,HSK初级至高级课程,中国文化体验课程,中国文化实践课程等,但团组定制访学项目中目前没有开设过 与川茶文化相关的定制课程。

3 四川地区国际中文教育川茶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四川地区国际中文教育川茶文化教学现状的调研,可以总结出四川地区的院校在国际中文教育川茶文化教学方面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3.1 暂无院校开设国际中文教育川茶文化专题课程

目前,四川地区暂无院校开设国际中文教育川茶文化专题课程,只是针对留学生开设了具有四川特色的巴蜀文化课程。开设巴蜀文化课程的核心,在于让留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及巴蜀文化,增加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兴趣,克服因地域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文化休克,从而更好地学习汉语知识。在巴蜀文化课程中,会介绍例如四川美食、四川方言、川剧、四川旅游文化等知识,同样会提到成都茶馆和茶艺,但基本上是通过视频及图片让学生进行欣赏,并不会讲述其中的文化内涵,更不会将其与所学的汉语知识相联系,拓展汉语词汇量。

2002年,《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明确地将国际中文教育的教学课程分为语言技能训练课和语言知识文化课程两类。语言知识文化课程通常为讲述中国的历史、文化等文化知识,目的是让语言学习者在学习完文化知识后能提升语言学习与语言运用能力,同时随着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不断提升,语言知识文化课程应该更具多样化,以此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而目前开设的巴蜀文化课程,对于川茶文化的内容基本上是一带而过,不会进行具体细致地讲解,同时在对其他巴蜀文化内容进行讲解时,不会加入词汇的讲解与拓展,无法实现汉语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有效衔接。

在网络课程方面,笔者通过在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中文联盟等网课平台搜索“茶文化”、“川茶文化”等关键词,发现在这些慕课平台中,并没有川茶文化的专题课程,只有茶文化及茶艺相关的课程,包括中国大学MOOC中有4门茶文化相关课程,学堂在线中有6门茶文化课程,中文联盟中没有茶文化相关课程。通过试听这些课程,发现这些课程中,只有北京语言大学开设的《中国茶文化》课程、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茶文化与茶艺》课程适合高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作为拓展延伸学习,但对于初级和中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来说,这些网络课程其实并不适合他们进行学习,也无法对其汉语知识进行有效地巩固和补充。

3.2 暂无国际中文教育川茶文化专题课程教材的出版

教材作为课程教学开展、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之一,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国内针对留学生使用的文化教材共有713种,其中文化专题教材有441种,而在这些文化专题教材中,并没有涉及川茶文化的专题教材,也没有与茶文化相关的国际中文教材。因此四川院校在进行巴蜀文化课程教学时,使用的基本上是自己制作的课件来进行教学,但单纯地使用课件教学相比于使用课程配套教材教学,存在教师授课内容没有固定标准、学生上课只能是走马观花式地学习、学生无法结合课本巩固所学的汉语及文化知识等问题。所以更加需要一本体现四川地区文化特色的国际中文教育文化专题教材。而川茶文化作为四川地区最具特色及代表性的文化之一,国际中文教育川茶文化教材的开发,对于来川留学生学习汉语及中华文化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4 四川地区国际中文教育川茶文化教学的建议

4.1 建设国际中文教育川茶文化专题课程

川茶文化作为四川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之一,其内容不仅包含了四川市井茶道、川茶茶俗、四川茶文化旅游等精神层面的文化内容,而且也涵盖了四川茶馆、川茶茶具等物质层面的文化内容。通过建设国际中文教育川茶文化专题课程,不仅可以使来川留学生学习到更加全面多样的巴蜀文化,而且在课程中加入词汇扩展与词义讲解,可以使来川留学生更好地巩固汉语知识,增加汉语词汇量。同时国际中文教育川茶文化专题课程也包含了四川方言、四川旅游文化等内容,使得巴蜀文化课程内容不再杂而多,而是具有体系与特点。

建设国际中文教育川茶文化课程,要从课程性质、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入手,根据不同的方面设立符合需求的川茶文化课程。

4.1.1 课程性质。在国际中文教学中,应将川茶文化课程设置成选修课,这是因为在国际中文教学中,中华文化对于来川留学生来说本就是较难理解的内容,而川茶文化又是文化教学中难度和深度较大的文化之一。国际中文教学中的必修课是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内容上会有局限性,而加入川茶文化的选修课,不仅能够对必修课上所学的汉语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兴趣,同时学习川茶文化也能够增加留学生对于中华文化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4.1.2 教学对象。在国际中文教学中,由于留学生的文化背景、汉语水平参差不齐,会有不同的教学结果,因此要根据留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对于来川留学生来说,川茶文化涉及到的知识较为复杂,不适合作为初级汉语学习者的文化课程,所以川茶文化课程的教学对象应该是中高级汉语学习者。中高级的来川汉语学习者具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在学习川茶文化时汉语的阻力较小,并且对中华文化,特别是川茶文化,具有较浓厚的兴趣。

4.1.3 教学内容。国际中文教育川茶文化课程针对的是来川学习的汉语中高级水平的留学生,同时作为一门文化知识课程,整个课程共有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川茶文化课程,主要是与川茶有关的文化知识、相对应的HSK词汇以及语义文化教学。川茶文化课程共设置24个课时,课程内容包括川茶发展史、川茶品种、茶马古道、川茶茶馆、川茶茶艺和茶礼、川茶文化旅游等6个内容,每部分内容对应4个课时,每个课时学习35-40个词汇。学生通过6个部分的学习,可以掌握900-1000个汉语词汇,达到《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中四级所要求的的词汇标准。

第二部分是活动课程。活动课程共设置8个课时,内容包括茶叶的选取、冲泡、饮用过程和川茶文化旅游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川茶文化的教学中一定会涉及到茶叶的选取、冲泡与饮用等过程,所以设置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也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川茶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是川茶文化旅游在近些年兴起,学生通过旅游,不仅可以实地参观川茶的制作流程、体验采摘茶叶,而且在过程中与茶农、茶商的交流,可以削弱跨文化障碍带来的不适,加强汉语沟通能力。

4.2 加强国际中文教育川茶文化实践教学

国际中文教育川茶文化课程不仅需要知识教学,更需要实践教学。留学生在学习了川茶相关的基础知识后,需要进行相关的实践来验证其所学知识。通过川茶文化的实践教学,不仅让留学生掌握茶文化的实践技能,同时培养他们对川茶文化的感情,让他们真正有兴趣去了解川茶文化。

四川作为中国茶源之乡,产茶的地区有很多,同时随着近些年旅游的兴起,四川地区的很多产茶区都开始打造相关的茶文化旅游。例如四川绵阳,绵阳有北川、平武产茶,近年来北川举办茶艺展示、品茶诗会等特色鲜明的茶事活动,促进茶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而平武也开展了手工采茶、手工制茶等茶事活动,通过旅游多方位地展示当地的茶文化。

针对留学生,设计体验川茶采摘、川茶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并将活动组合成一次实践课程,一场川茶文化旅游,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川茶文化的魅力,增加学生对于川茶文化的兴趣,同时将汉语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增强留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

4.3 设计国际中文教育川茶文化专题教材

国际中文教育川茶文化课程的开展,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国际中文川茶文化教材作为基础。

国际中文教育川茶文化教材以专题的形式展开,共分为5个专题,其中专题一是川茶的发展史,包括川茶产茶地区区位环境、川茶文化旅游现状、与川茶有关的历史著作(《茶经》、《华阳国志》等)简介及历史名人小故事等;专题二是川茶六大品种及其代表茶叶简介,包括产地简介、冲泡后的色香味、相关功效等;专题三是四川独有的茶马古道的简介,包括历史发展、3条主要路线、历史意义等;专题四是川茶茶馆及川茶茶艺与茶礼,包括川茶茶馆简介、川茶中的茶礼、盖碗茶及其特色、具有巴蜀特色的茶艺;专题五则是四川茶文化旅游,包括成都周边、蒙顶山与峨眉山、宜宾与广元、绵阳与达州的茶文化旅游简介。

每章专题内容对应5个课时的内容,每个课时学习35-40个词汇,涉及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等,并且语法点紧扣中级汉语综合课的教材《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使得学生学完本教材后能掌握900-1000个汉语词汇,达到《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中四级所要求的的词汇标准。

5 小结

国际中文教育包含中文教学和中华文化教学两部分,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备受留学生的喜爱。四川,作为中国茶叶的发源地,川茶文化在四川地区非常具有代表性。随着近年来来川留学的学生不断增加,四川院校设立了针对留学生的汉语言项目,并在其中开设了具有四川地区文化特色的巴蜀文化课程,但由于授课内容不固定、教师和学生均没有相对应的教材等问题,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只能走马观花式地学习,不能结合课本,将上课所学的汉语知识与文化知识进行有效地衔接。因此应该针对四川地区某一极具特色的文化内容,开设国际中文教育专题文化课程。而川茶文化作为四川地区的特色文化之一,包含了四川方言、四川茶文化旅游等多种文化内容,可以作为四川地区的文化代表,从而开设国际中文教育川茶文化课程,并且结合授课内容,编写国际中文教育川茶文化专题教材,促进四川地区国际中文教育川茶文化教学的发展。

猜你喜欢

茶文化四川留学生
四川移动
四川移动
中西文化对比下的英语茶文化教学研究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