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R技术支持下的杭州方言与茶饮文化负载创意传播研究

2022-04-22许锦城

福建茶叶 2022年4期
关键词:方言杭州美食

许锦城,林 果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杭州 311300)

在自古以来的吴越之地,杭州的地域文化堪称独特,而方言更是一座城市、一种文化的鲜明标志。因此杭州方言是杭州人的象征,凝聚了杭州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是对杭州传统文化最好的诠释。然而,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方言的传统逐渐被人淡忘,甚至出现了杭州地区的年轻人不会说杭州话、听不懂杭州话的现象,杭州方言正在逐渐淡出杭州人的视野。保护杭州方言、传承和发展杭州地区特色文化刻不容缓。为保护和传承杭州方言文化,克服同质化、单一化、表面化难题,让方言为当下社会喜爱和接受,本文旁征博引,简单阐述与AR技术结合下杭州方言创新传承的设计方案与发展前景,试以创新方式展现杭州方言独特风采,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认识、喜爱杭州传统文化。

1 杭州话的内涵

1.1 独特地理人文环境下的杭州方言

杭州位于浙江省北部,钱塘江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曾是南宋王朝的都城,是浙江省的文化与经济枢纽,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一直以来,杭州以其独特的人文古迹和秀丽风景闻名于世,自古便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等区域文化都有大量特色的艺术结晶,长江、钱塘江、运河养育滋润了杭州的地域文化,如今这些文化也无声地融入了杭州当地人的生活之中。

杭州自秦朝设杭州县而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杭州方言的形成来源于历代中原地区人民的多次南迁,是地域文化的自然交融和文化碰撞的产物,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杭州方言的变化体现了杭州地域文化的传承及与其他地方文化的融合,是方言对区域文化最直接的负载方式。在南宋王朝定都杭州的150年间,南迁人口带来的中原汉语官话与杭州本地吴越方言交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杭州方言体系。

1.2 杭州方言的特色

杭州话中特有的大量的“儿”缀音是杭州方言的特征之一,是宋室南迁后中原汉语官话与当地的吴越方言相互影响交融的产物。杭州话中的“儿”缀音是一个自成音节的缀词,说起来刚柔并济,颇具生活情趣,如:“小伢儿”、“酱鸭儿”、“耍子儿”,展现了杭州人生活惬意悠闲的图景,在这之中也能体现出杭州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在词汇的使用上,“墨墨黑”、“好好叫”、“做事体”等词汇,读来生动活泼,极具生活气与烟火气,表达了一种温婉绵延的意蕴,体现出杭州水土滋养的独特文化魅力。

以龙井茶为代表的茶文化是杭州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文化,也同样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杭州人平常把喝茶叫“吃茶”这类休闲平常、“随口荡荡”的话语,甚至可以追溯到800年前的南宋甚至更早的史料文献上去——"吃"发的是中古的“qie”音,在《康熙字典》写作“吃”,这才有了“吃茶”一说。到了1955年的文字改革,进行大批量的文字简化后,“吃(qie)”与“吃”合并,“吃”也就失去了“喝”的本意。而在南宋王朝,甚至还有“擂茶”,可以拿来又“吃”又“喝”,将茶叶、姜、芝麻、炒米、盐等食材放在一个擂钵里,用擂棒“擂”成细末,开水冲食。虽与现代的吃茶有本质区别,但也可以算作“吃茶”一词的另一个杭州式注解,杭州喝茶叫“吃茶”的典故大概就是这样来的。

1.3 杭州方言的严峻处境

和许多地区方言一样,杭州话如今正在逐渐衰退,在对于年轻人的传承上甚至出现了断层。传统的方言传播与普及方式多倾向于平铺直叙的讲解,形式较为单一,逐渐不被当今大众所喜爱与接受。针对此情况,项目团队通过对AR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进行杭州方言沉浸式体验尝试,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多方面感官的结合,更好地展现杭州方言的文化内涵,增强对大众认知的冲击,最大程度上呈现杭州方言的丰富情景,使杭州本地人感到宾至如归,也使不了解杭州方言的人更轻松地接受杭州方言、感受杭州方言与杭州传统文化之美。

2 AR增强现实技术与文创相结合

2.1 AR技术

AR,即增强现实 (Augmented Reality),是一种基于使用计算机技术,运用摄像头对图像标识进行捕捉,将真实的环境与计算机生成的文字、图像、三维模型、音乐、视频等虚拟信息相叠加后运用于现实世界,从而实现虚拟和现实共同呈现某一情境,给人以超现实的感官体验,实现对现实世界的“增强”。

该技术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三维建模技术、交互技术等技术手段,因其虚实结合、维度丰富、角度创新,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在多个领域广为运用,成为时下热门的技术之一。其极强的创新性、丰富的趣味性,有利于弥补传统文化在传播上的缓慢与不足;同时,AR本身的新奇与时髦,可以更大程度上拓展产品信息,吸引年轻人接触、了解、喜爱杭州传统文化。

2.2 AR技术在杭州茶文化传承运用

近年来,AR技术已经渗入到各个产业的各项环节,不少产品为突破原有的、单调老套的传承方式,积极突破创新,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开发与AR技术的沉浸式体验,意图打破“次元壁”,令用户仿佛身临其境般惊叹不已。

杭州自古就有浓郁的茶文化氛围,西湖龙井茶更是中国名茶之首,作为浙江省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一直不断的在AR技术领域进行尝试。一家知名的西湖龙井茶企就与阿里巴巴深度合作,利用AR技术结合游戏的形式与消费者互动,让他们参与“采茶”的过程。在30秒的游戏时间里,消费者在AR茶园中寻找可以采摘的茶叶新芽,采摘达到一定的数量,还可以兑换相应的奖励,这种收集&兑换的模式,是极符合时下年轻人思维逻辑的游戏形式。同时,游戏还利用3D技术展示茶园,将其与通过手机摄影头捕捉用户实景相结合,再利用蒙层滤镜的方式制造云雾缭绕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茶园仙境,美不胜收,将春茶茶叶的细节也呈现得淋漓尽致,使得用户在观赏美景、趣味游戏的同时,也感受到茶文化的美好内蕴,引发用户对茶文化的浓厚兴趣。

可见,AR技术旨在打破维度的限制,在传统文化传播领域存在巨大优势,浓厚的科技感符合当下“快节奏”生活,能够毫不违和的将传统文化带进现代都市生活,将方言蕴含的历史轨迹以崭新的方式呈现出来,将很多只能蕴含在方言中、存在于想象里的多样情景生动地呈现在用户眼前,大大减轻非遗传承的负担与难度。

3 APP开发与线下地图相结合

3.1 AR交互设计步骤

3.1.1 项目组收集关于杭州方言、茶饮文化的素材(图片、词汇、传说故事、历史典故等),从杭州方言、茶饮、美食的本身内涵、文化内涵、产品内涵三个方面进行整合,设计既有传统文化内蕴之美又贴合现代娱乐审美的模型、活动、APP等。

3.1.2 项目组运用维度转换的思维,设计带有“杭州风”独特俏皮的小女孩等形象,通过绘制好的平面三视图设计稿,借助数字化技术反复修改确定最终的造型效果。绘制好后,运用Zbrush 雕刻和C4D 建模建立人物的大致形象,运用Marvelous Designe 等软件制作角色的衣服,通过三维模型创建赋予其材质贴图,并对其进行渲染,最后将3D 模型输出为 3D 打印实物,以APP形式在用户的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上显示,使杭州方言非遗文创产品具有落地性,既具备量化生产的造型要求,也更符合日常物品的使用习性。

3.1.3 项目组灵活运用真实世界与AR虚拟交互的设计思路,运用 AR 动画效果来增强对大众视觉与听觉的冲击,设计了“发魇”、“靠位儿”等词汇卡面与AR展示的交互。将3D模型或二维图形依附于现实物体呈现在屏幕上,同时当虚拟环境的场景和现实环境的三维位置及大小完成实时对位后,用户在现实世界中产生虚拟视觉及虚拟触觉,由此形成沉浸式体验。通过手机扫描词汇卡片,即会出现对应场景。

如使用手机对着“发魇”的词汇卡片扫描,会在卡片上出现小女孩在西湖美景中愉快嬉戏的3D场景。“发魇”一词在杭州方言中的意思是“很有趣、很好玩”,3D场景中出现的小女孩在雷峰塔下、三潭印月旁嬉戏玩耍的愉快的样子,比以往文字的说明和解释更能直观、生动地解释该词汇的意义,减轻用户认知负担;又如扫描“靠位儿”,会出现男孩与女孩在断桥旁手牵手关系亲密的场景,这便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解释“靠位儿”一词“找对象、约会”的意思,令用户不自不觉地沉浸其中,直观地了解的词汇本身的内蕴。

同时,3D场景中的雷峰塔、三潭印月、断桥残雪等,都还原了杭州西湖的名胜古迹,具有古色古香的韵味,在增进用户对词汇本身的认识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传播了杭州特色建筑风貌,增进了用户对杭州人文美景的认知,不仅使熟悉杭州方言的杭州本地人看到了对本地方言的创新诠释,也适合向对于杭州方言不甚了解的用户传播杭州文化,利于杭州方言的全面推广和运用。

3.2 交互体验

除了使用词汇卡片,普及杭州方言的丰富词汇,项目组进一步探索与产品的双向交互性,针对当下用户喜爱吸纳趣味知识、快节奏体验生活的特点,设计了线下《最杭趣美食》美食地图与线上手机互动 APP“杭儿风”。

“杭儿风”APP是一款基于杭州人文景点和特色茶饮美食(如“葱包桧儿”、“龙井茶”),结合AR交互技术,以美食地图的形式,设置多个交互点,通过现代受欢迎的多种互动游戏形式,利用“杭州风”的交互按钮、视频、背景音乐,结合解谜、寻宝、收集、卡牌等趣味游戏模式的APP。

用户可以在线下《最杭趣美食》美食地图的地图标注点上,通过“杭儿风”APP查询景点美食茶饮相关信息与历史人文文化,了解建筑与美食茶饮背后蕴藏的文化知识,增加对杭州历史文化的认知,还可以在对应位置激活交互小游戏,通过体验项目组精心准备的关联游戏,在充满杭州特色文化的天地里遨游,产生身临其境的满足感与新奇感。如用户在西湖时使用app,可以触发“西湖龙井”任务点,获得龙井茶电子敲章,了解制茶工艺、茶叶展示、茶具介绍、观看龙井茶产地梅家坞的视频等。同时用户在不同的交互地点还可进行打卡盖章,籍此进一步鼓励用户积极探索和互动。

图1 人物3D设计稿

图2 《最杭趣美食》美食地图

项目组还设计了“杭儿风•吃茶”系列包装纸袋,以西湖龙井为元素,将茶文化作为茶饮文化的代表,在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融入了龙井茶的文化底蕴。“杭儿风•吃茶”系列包装以传统茶具为设计灵感,借鉴传统龙井茶的风俗、礼仪、茶艺,以茶叶的淡绿色为基底,结合杭州传统方言“吃茶”,将杭州方言与茶饮文化巧妙结合,提高茶叶包装的人文感以及历史感。“杭儿风•吃茶”包装也作为线下美食地图的包装设计和APP互动奖品,使更多对杭州传统茶饮文化感兴趣的用户进一步感受茶饮文化的浓厚氛围。

将文化创意融合在游戏中,在调动用户娱乐兴趣的同时寓教于乐,予用户最佳的操作体验,既满足了用户游玩放松的精神享受,又创造了有层次的文化氛围,满足用户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最大程度上增加对杭州传统文化的认知,将被人们逐渐淡忘的非遗文化内涵以创新的方式展现在用户面前。

4 结语

非遗的传播屡遇困境,除了因为早先的文创传播方式较为单一死板,与当下社会节奏不符外,也因为当代生活观念在潜意识中为方言类地域文化贴上了“落后”、“不时尚”的标签。除了使用创新的手段推广非遗方言外,让用户真正地喜欢上方言、愿意付出时间与兴趣研究与传播方言也同样重要。杭州传统方言文化与APP结合,通过AR技术,既拓展了方言文化的涵盖面和内蕴,使方言变得生动有趣,又摒弃了单一的视觉信息传达,减少了资源浪费。将方言中厚重的内蕴刻骨铭心地、鲜活地重现在眼前,打造一个全方位的沉浸式杭州风体验,不仅让用户了解词汇的意义,更进一步发掘词汇中的深意,为杭州方言文化的传播增加了更多可能性。AR技术作为当前迅猛发展的技术之一,未来也将备受瞩目,而通过新型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杭州方言、喜爱杭州方言,是项目组的使命与理想。

猜你喜欢

方言杭州美食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杭州龙井茶园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美食
杭州旧影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美食都被玩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