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视角下高校西班牙语第二课堂构建策略
——以茶文化为例

2022-04-22任冬博王一朵车婉秋

福建茶叶 2022年4期
关键词:西班牙语第二课堂茶文化

任冬博,王一朵,车婉秋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1 西班牙语第二课堂中跨文化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当今世界跨文化交往越来越普遍,“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概念越来越受到国内学界的重视。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学者就主张跨文化交际能力应成为外语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随着我国学者对这一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教师已经意识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本科阶段的西班牙语专业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穿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把第一课堂以外的文化知识以多种形式融入到更加具有开放性的第二课堂中,补充了课堂学习中的不足。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仅仅依赖有限的第一课堂教学是不够的,第二课堂可以不受教材、课时、场地的限制,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与内容,情景化再现西班牙语使用的各种真实有效的环境,提供多元化的视角,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西班牙语专业,并在培养符合当代小语种复合人才的道路上取得一定的成果,然而很多高校西班牙语第二课堂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足,具体表现为:

1.1 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

首先,学生参与跨文化交际实践的机会匮乏。笔者通过对吉林省高校西班牙语专业学生问卷调查后发现,学生的国外文化知识主要来自于第一课堂的教学,其中90%的学生通过课本知识了解西班牙语国家的文化,50%的同学通过网络了解到西班牙语国家文化,5%的学生和西班牙语国家的人有直接交流,2%的学生参加过校外的西班牙语文化活动。80%的学生在校期间从未去过西班牙语国家旅游或留学。因此,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依赖于第一课堂外语教学,参与校外跨文化交际实践的机会匮乏,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

其次,外语专业学生的母语水平有待提高。在与使用非母语的人士进行交往时,跨文化交际能力应以语言能力为基础,包括文化差异的感知能力,对异族文化的包容、接受和适应能力以及在真实交际场景中平等交际、使用适当交际策略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以母语和母语文化为基础和参照的。现在大学生普遍母语水平有限,母语文化了解不够深入,这势必大大削弱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目前高校西班牙语第二课堂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突出对西班牙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兴趣点主要集中于了解西班牙语国家文化从而忽略了母语文化,缺少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对文化差异的感知能力。

1.2 师资力量不足

首先,教师的跨文化素养有待提高。西班牙语教师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直接参与者,意味着传统单一传授外语专业知识的模式发生改变,对教师素质要求也更高。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课本中的语言知识,还要给学生提供有关西班牙语国家的文化习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将中国的文化与西班牙语国家的文化彼此关联起来的能力,对比其异同点,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教师自身必须是“跨文化教师”。就现阶段的高校西班牙语师资素养而言,大部分教师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待提高。

其次,教师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精力有限。从高校西班牙语专业发展特点来分析,目前大多数高校西班牙语专业教师年龄结构偏年轻化,处于教学经验积累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第一课堂的教学以及科研工作中,对第二课堂活动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高校应该调整西班牙语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增加第二课堂在整体教学中的比重,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建设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础,只有在完备的体系的正确指导下,教师才能更好的设计自己的教学目标,从而增加对西班牙语第二课堂的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有意义指导。

2 茶文化在高校西班牙语第二课堂建设中的意义

第二课堂除了建立在对第一课堂的补充,延伸及实践的基础上,更应该对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设立一定的标准。从内容的广度来分析,就外语专业而言,那种认为“通过掌握外语知识来了解外国文化”的看法已不能适应当今的外语教学。现代社会更需要有一定的外语文化感知能力的语言专业人才,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而中国茶文化和西班牙语国家的茶文化,经过历史发展与变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符号。所以,将茶文化融入到西班牙语第二课堂构建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对培育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2.1 弘扬中国茶文化,用外语讲中国故事

我国是茶的故乡,亦是茶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从唐代的茶饼,到宋代的抹茶,再到明代的散茶,每个时期人们对于茶都有自己的喜爱方式。从诗词歌赋到民俗谚语,无一不在诠释着中国茶文化,茶文化的变迁,最能体现社会和文明的变迁。人们根据饮茶活动呈现出和谐、友善与热情的茶道精神,进而构成了具有我国文化特征和内涵的文明现象,是中国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

中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茶文化源于传说中的神农皇帝(又名炎帝),是中国神话中的三大天王和五大皇帝之一。传说他生活在大约5000年前,发展了农业,尝试了100种草药,创造了中药和草药,被称为农业之神)。他提出作为卫生预防措施,饮用水应该煮沸。关于中国饮茶的传统,有一个故事:在一个夏天,神农皇帝访问了一个遥远的地方,期间他停下来休息。随行官员们开始烧开水喝。附近灌木丛的枯叶掉进沸水里,一种棕色物质被注入水中。神农皇帝对他喝的这种新饮品很感兴趣,结果证明这是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饮品。因此,根据传说,茶是在公元前2737年创造的。中国茶文化不仅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在世界历史交流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中国的茶文化很早就开辟出了跨文化传播的道路。中国茶最早传到了古高丽国,后传入沙俄、德国、印度尼西亚、印度、锡兰、乌干达、马来西亚等国。时至今日,全世界五大洲有50多个国家种植茶,有120多个国家约20亿人有饮茶习惯。

将茶文化应用在大学西班牙语第二课堂构建中,能够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强化民族文化的内涵,同时用西班牙语介绍中国茶文化,既能提高学生的西班牙语水平,还能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呈现出真实、具体的中国形象,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家经济与文化软实力。将茶文化融入到大学西班牙语第二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继承和了解传统文化,而且还能培育学生应用茶文化展开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2.2 了解西班牙语国家的茶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以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和地区有21个:位于欧洲的西班牙,位于非洲的赤道几内亚,位于美洲的墨西哥、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古巴、多米尼加、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巴拉圭、乌拉圭、阿根廷,和波多黎各。本文重点介绍具有代表性的西班牙和阿根廷的茶文化。

传统上西班牙人并没有饮茶的习惯,但是近年来西班牙人也开始喜爱喝茶,西班牙人对于饮茶也有一套自己的见解。他们的茶文化受到中国,日本,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以及南非的影响,喝的茶多种多样。他们喜好甜茶,喜欢在温暖的下午饮茶与三五好友相聚聊天。西班牙人饮茶崇尚口感和个性,会在饮茶时添加各类材料,比如牛奶和炼乳等,提倡“混饮”的多样化口感。他们喜欢在红茶中加入花瓣水果等,制成各种水果茶。中国普洱茶,直到近几年才被西班牙人认识,它帮助减脂并降低胆固醇的功效是它成为西班牙人最喜爱的茶之一的原因。但是西班牙人的独特之处是他们将普洱和可可豆、巧克力豆混合在一起饮用。

马黛茶(Mate)是一种流行于阿根廷的茶叶饮品,原产于阿根廷、巴拉圭和乌拉圭。它是用马黛茶树叶和小树枝制成的,叶和小树枝被浸泡在热水中制成马黛茶。马黛茶树(Yerba Mate)的学名是冬青(Ilex paraguariensis),是一种原产于巴拉那雨林的树木,在野外可以达到12到16米的高度。为了便于收获,马黛茶种植者每年修剪两次茶树,使其平均高度为2米。在阿根廷人式的浪漫中,马黛(Mate)这个词可能会让人想起高乔人坐在潘帕斯种植园的篝火旁,在他们中间传递着马黛茶壶;如今,在阿根廷已经见不到高乔人,但是在各个城市和小城镇的日常生活中喝马黛茶依然常见。马黛茶非常受欢迎,是阿根廷和巴拉圭的国家饮料。喝马黛茶对身体和精神都有许多健康益处。瓜拉尼人(guaraní)早就认识到了药用价值,几百年来一直在种植和饮用马黛茶。这种饮料富含抗氧化剂,与降低许多疾病的风险有关,含有大量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C和E,以及铁、钙、磷和镁等矿物质。随着其功效、医用价值愈来愈被熟知、认可,目前马黛茶已远销海外,其饮用并不局限于南美洲地区,在中国、欧洲、中东等地也十分流行。

了解西班牙语国家的茶文化,能够让学生利用这些知识在中外文化之间建立起联系。学生对中国茶文化已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西语国家的茶文化,从而对比各自文化内涵之间的异同点,通过对比研究极大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 以茶文化为例的西班牙语第二课堂构建策略

结合上文对高校西班牙语专业的第二课堂现状分析,中国茶文化和西班牙语国家茶文化的对比解读,根据全国高等院校西班牙语专业教学方向和社会对西班牙语人才需求的变化,本文提出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人综合能力,以茶文化为切入点,旨在探索高校西班牙语第二课堂构建策略。

3.1 人才培养方案中西班牙语第二课堂体系化建设

第二课堂以育人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推进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是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而第二课堂建设中起到指导性作用的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体系化建设。

首先,在西班牙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构建西班牙语第二课堂的形式,比如:(1)辅助课程类,采取院际合作的方式,让外语学院的学生听取文学院及其他学院的课程,多元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素养;(2)知识竞赛类,通过各种比赛形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提高相关技能;(3)人文交流类,学生通过交流能够更直面、高效地接受异地文化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4)社会实践类,通过实习,以工作实践累积专业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的经验。

其次,体系化建设的完善还需要从几方面落实:(1)学校加强对于第二课堂建设上的支持,为第二课堂活动提供场地以及资金的支持。(2)学校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在校期间进入到企业参观实习,有助于学生积累职业经验,更好地为将来进行跨文化交流打下基础。(3)把参加第二课堂的选择权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体现“个性化培养”,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4)完善学生成绩记录考评办法。建立科学、公平、合理的评价标准,完善各类项目、活动的管理办法,综合采用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综合评价等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量化考核,尝试与学分或学科成绩挂钩,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监督作用,同时也对参与第二课堂教学的教师的指导工作起到一定的量化作用。

3.2 开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1)举办以茶文化为主题的知识竞赛、西语书写比赛、翻译比赛等。通过这些比赛,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从中发现不足,互相交流、总结,促进进一步的共同提高,对于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同学更是一种激励。(2)组织茶文化系列讲座,开展院际合作、校际合作聘请茶文化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向学生讲解茶文化知识和发展背景,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茶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聘请相关外国专家,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语感、启发思维、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学生的西班牙语水平以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3)举办西班牙语读书会,选取茶文化方面的西班牙语书籍提供给学生阅读。读书不但可以摆脱传统教材对大学生学习的束缚,帮助大学生拓宽眼界,增加西班牙语词汇量,提升西班牙语语感,而且大量阅读还能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4)开展茶文化周活动,以每年的春季为宜,开展为期一周的茶文化周。期间可以组织茶文化摄影作品展,展现中国和西班牙语国家的茶文化。还可以搭建展台,展示中国茶文化中的茶道、茶艺、品茶所用的茶具;以及阿根廷马黛茶的炮制过程,饮茶方式,茶具等,并且可以让学生亲自品尝各种茶叶的味道。

3.3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模式

现代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我国互联网技术与教育产业逐渐相互融合,“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由此产生。将网络技术与大学西班牙语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将传统的外语课堂与第二课堂活动联系起来,实现两个课堂教学活动的相互促进,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积极扩展西班牙语第二课堂的范围,精心打造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西班牙语第二课堂。比如,利用互联网录课平台创办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西班牙语第二课堂,在课余时间,结合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西班牙语听说学习内容,并扩大知识面和提高深度难度,使西班牙语第二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将大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西班牙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4 结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涉及多方面内容,而西班牙语第二课堂以育人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推进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是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因此,跨文化视角下对高校西班牙语第二课堂教学进行彻底研究并取得建设性成果是项艰巨的任务。本文以茶文化为例,探索了西班牙语第二课堂具体构建策略。限于研究资源、精力、能力等诸多因素,本研究有待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挖掘研究深度。

猜你喜欢

西班牙语第二课堂茶文化
中西文化对比下的英语茶文化教学研究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成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