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茶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的路径研究

2022-04-22

福建茶叶 2022年4期
关键词:茶文化政治思想

禹 盼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1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我国古代茶艺从唐宋到明清都有,除了色、香、味、形等感觉上的愉悦,在品茶的过程中,茶人被感动到心灵,他们追求着精神世界的满足,这种世界是诗的世界,也是一种渴望,是美的表达。

同时,它还嵌入在形而上学的追求中,即在精神世界和道德风尚中。茶艺过程往往与人生和人生哲理联系在一起。这就是所谓的品茶之道,或者简称茶道。茶道可以说是茶艺哲学。因此,在其悠久的发展过程中,自然会受到儒释道等诸多哲学思想的影响。汉代以前的文献中,提到茶,大多强调茶的药用和营养作用,从未涉足茶文化精神领域。到了晋代时期,茶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主食,人们在饮用的过程中,开始赋予茶横跨物质意义的特点。史料中,指出吃茶品茗可以调节精神、折衷本质,首次从精神层面上来阐释饮茶的功能。茶叶在当时是种普通的饮料,价格低廉,饮用茶叶是种质朴的行为,因而以茶示俭。至南北朝时宗教的发展把茶在道德修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了。这种茶文化共识在唐代当也被接受,“勤俭持家”的人最适合喝茶,也就是说,善于喝茶的人应该善于“勤俭持家”。“文礼节俭”四个字,堪称陆羽所倡导的茶道精神,他们都把吃茶的人视为高雅儒雅的人。唐代诗人赋予茶以超脱自然的灵性。

而茶文化在现代的发展,成为了大家追求精神层面的方式,是对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也恰恰符合我们国家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2 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重要性也称为“意义”或“重要”,指的是在新时代文化宣传中,我们分析反映新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的作品、人物或事件的意义。新时代,我国政府在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面临着互联网媒体监管不健全和西方价值观侵入的挑战。当前,我国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还处于比较浅的水平,存在受教动机偏向于自身利益、因专业不同而学习情感分化、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模糊等问题。因此,通过探究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主要分析了高校帮助学生改善上述问题的策略,希望学校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师资队伍素质,紧跟时代和学生需求,把控教育内容,丰富茶文化课外实践活动,利用网络茶文化学习平台,强化茶文化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和茶文化实践能力,通过茶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2.1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教价值观动机的需要

学习动机为引导学生履行学业责任、实现学业目标、开展深度学习做出积极贡献。相关研究发现,学习动力与学习懒惰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积极性高的学生积极提问茶文化,寻求建议,掌握茶文化学习策略,参与茶文化课堂,并在学习期间表现出较少的倦怠。学习动机低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脱离课堂活动,无法解决学业问题,觉得学业活动没有意义,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和学习倦怠。学业倦怠是由长期、过度的学业压力引起的,会引发一系列消极的心理症状,如成就感低、行为不端、情绪低落等。活力和奉献精神在学习动机与低落情绪、不良行为、低成就感之间起充分中介作用,而专注力在学习动机与低落情绪、不良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并在学习动机和低成就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学生更关心考试成绩、学分、奖学金等相关内容追求实用价值,而不是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茶文化这一实用的中国传统文化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茶文化,学习茶文化,爱上茶文化,使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提升,从而引导学生行为的改变。

2.2 加深各专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情感的需要

学习参与低不会降低个人的学业成绩,完全专注于学习的个人会体验到自信,尤其是在从事学习时会带来更大的学业成就和满意度,增加自信,并可以减少个人对学习的排斥感。在长期的学业压力下,学生会不愿潜心学习,导致行为不端、情绪低落、成就感低。由于寒假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学生们在家中待了好几个月,导致学习态度懒散,容易出现玩手机、打瞌睡、旷课等不当行为。

无论是对自我和社会的理解,还是情感的加工,中国茶文化都提供了不同于西方文化的本体论解释。在与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情感联系方面需要更好的表现,因此老师将更加努力帮助学生学习茶文化,爱上茶文化。帮助学生建立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敏感感知,意味着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引入特定的茶文化情绪情境中,让学生直接体验茶文化各种情感联系。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来说,对理论学习的理解比较深,在情感上更容易识别和接受,属于比较积极的情感。但是,对于很多非专业人士来说,由于内容理论性强,难以理解,枯燥乏味,导致内化问题,长期没有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情绪低下,对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漠不关心,说服力不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茶文化讲解言辞越清晰、越真实、越有道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越深,行动就越有动力,行动越有力,理解得越深、越真实,话语就越能吸引人、鼓舞人心。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刻认识言对行的引导作用,通过茶文化实践活动,落实言行的作用。

2.3 增强高校各类专业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的需要

我国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普遍地来说,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某种程度认同的缺失。主要表现是在一部分大学生身上,这一部分大学生精神追求表现为“佛系”,功利化的思想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我们可以发现,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的形成过程中,认知认同是基础,情感认同是媒介,行为认同是标志。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达到理论上让学生认同,这需要一个实践的条件。如何去完善这个条件?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方法之一就是通过茶文化的融合去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效果薄弱,那么可想而知,社会上的那些不良的观念,封建的思想就会在学生群体之中盛行。这就会导致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进一步淡化。因此,认同感对于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意义。一种信仰的形成,只有发自内心才能真诚地相信和有意识地追求。

当前,大学生思维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然而,学生中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高度却参差不齐、不平等。学生对我国的指导思想只是大致了解,对其内容和意义的理解不是很深刻,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西方社会思潮以互联网的形式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学生很难区分许多思想流派,就像网上购物一样,我们会看到商家琳琅满目的产品和产品描述,不知道该买哪个商品。同样,大量复杂多样的信息对学生的信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更加混乱和模糊。

3 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自己丰厚的文化底蕴,经过历史的沉淀与发展,形成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这些传统文化可以成为高校政治教育优化的资源。将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进一步创新路径。现阶段我们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学生价值动机的需要,各专业学生学习情感的需要。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程度需要都有待加强。解决以上问题,主要是在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在融入茶文化的过程中,贴合学生实际学习茶文化的需求,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将茶文化应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实践活动。

3.1 增强思政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思政教育的感染力

在语言艺术方面,生动的语言是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关注教师和课堂内容,促进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尤其如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具备理论知识,然而学生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比如茶文化。在课程的教学中,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赋予内容新的语言魅力,拉近师生距离,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学习茶文化思政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在理论成就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必须知识渊博、成绩好。教师应在课前掌握所教课程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比如茶文化,并对学生作出回应。老师的威信可以让学生真正佩服老师,这样茶文化教学才会得到更好的认可。

增加“思政课”的教育吸引力,要注重协调,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方法的优化正在迫使教师放弃现有的粗俗灌输和简单说教的方法。各学科教师要将教育主体、客体与教育资源有机结合。一是保证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对教学内容茶文化丰富的展示,并且对茶文化细节的把握,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现实发展需要;符合学生的期望,进一步深化教材内容。二是课堂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可以采取与茶文化的结合,让同学们亲身实践,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所在,创新教授专业知识的方式,让课堂气氛更加温馨。三是以知识开发为重点,深化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专业知识传递与教育目标的统一。

3.2 结合茶文化贴近学生学习的需求,把握好教学内容

要了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特点,顺应时代潮流和需要。将茶文化的要点穿插在讲座中,如利用茶文化向学生清晰地传达奋斗和幸福理念的内在含义,使学生不仅能形成正确的观念,明白幸福只能通过努力获得,加强学生为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的意志,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习动力。

无论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需要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要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导向,从满足学生的适当兴趣和兴趣获得途径入手,学习茶文化,领悟茶文化精神,进而引导学生的行为。当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的主要需求相似或一致时,更容易被同化和理解。从日常细节出发,用茶文化引起学生关注和兴趣,就像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样,熟悉案例并着迷,回答问题并将正确的茶文化概念传达给学生,既轻松又具有说服力。要贴近大学生。学生既是认同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对象,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发展规律,是加强认同感的重要一步。

3.3 丰富思想政治的教育方式,丰富课外文化实践活动

过去,旧的教学方法是老师教学生听,形式比较单一。新时期,高校要丰富课堂活动形式。例如,学生可以分组合作探索茶文化话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茶文化实践形式延伸,是提高学生意识和主动性的重要举措。根据调查,很多学生都同意这种茶文化拓展,一切都可以通过茶文化实践得到更好地理解,我们可以把关于茶的实用的观点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为了提高大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和增加他们的茶文化知识和见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它在现实世界的茶文化实践中非常重要,应该灵活使用在茶文化实践。一些场景可以在茶文化实际活动中进行,以激发中学生的情感共鸣,但需要提前告知学生教育目标、教育任务和茶文化方面的准备工作,并提高茶文化课外教育的效果,良好的茶文化情感体验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接受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将茶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比如说参观茶文化基地、茶文化历史博物馆等,可以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中国传统茶文化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对茶文化和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更容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

3.4 借助网络学习平台深化教育,强化茶文化学习效果

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涌现,学科与专业领域不断交叉融合,独特的学科背景和专业知识能力已不能适应生产和人类复杂多样的生活,人才与复合背景在社会上越来越流行。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已经不足以应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变化,这使得“终身学习”和“跨界学习”比“广素质、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更重要,自然成为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和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信息获取方式和知识传递方式的转变下,教师要跟上步伐,在教学中使用新兴时代产品的内容,灵活教学。除了课堂教学,高校思政教师还可以利用在线茶文化学习平台与同学讨论茶文化,如超星学习通、中国大学慕课等,利用学生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茶文化教育,让思想高校政治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提高学习效果。我们还需要注意在在线平台上与学生的良好茶文化互动,及时回答学生的茶文化问题,帮助学生走出迷茫,弥补课堂上茶文化双向交流的不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深刻的认识,对茶文化有更好的认识,才能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正确的定位和认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点部分,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大影响。但学生的认同感仍存在差距,如情感专业分化、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模糊、实际行为与认同意识形态不一致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会采用有效的方法来增强学生的意识,尊重茶文化,以达到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认同感和教育实效的目的。通过高校教育的不断努力,越来越多的学生将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牢牢把握和理解其内容和影响,从内部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认同感,这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猜你喜欢

茶文化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中西文化对比下的英语茶文化教学研究
政治呵护只为“挑刺”?——县镇干部眼中的政治呵护:护长不护短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办公室政治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