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茶文化交流视角下的英语翻译研究

2022-04-22彭纯芳

福建茶叶 2022年4期
关键词:饮茶译者茶文化

彭纯芳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8)

中国是世界上种茶、饮茶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制茶工艺与茶文化已经流传了几千年。中国茶叶传入国外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随后随着丝绸之路、新航路开辟,中国茶叶与丝绸、瓷器一起走入欧洲、亚洲等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随着“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等倡议的提出,茶叶进出口已经成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说到世界茶文化影响力,除了中国外,英国的茶文化也广为人知,英式下午茶成为许多人了解英国文化的一个窗口。但是许多人认为英式茶饮、日本茶道才是“贵族的”、有文化内涵的,这就说明了中国茶叶和中国茶文化的推广还远远不够。想要中华文化发扬光大,茶文化的中外交流与国际传播是其中一个重要领域,如何让中国茶文化产生更加深远的国际影响力,就必须打破语言壁垒,做好中外文翻译,以推动茶文化的中外交流。

1 中西方茶文化对比

1.1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及内涵

关于中国茶最早出现的时间众说纷纭,据记载最早在神农时期,茶叶就被当做一种药材进行水煮饮用。进入两晋北朝,茶文化逐渐雏形,许多文人雅士、帝王官眷开始饮茶并交流。步入唐代开元,饮茶之风盛行,世界上第一部茶学典籍《茶经》即书成自唐朝的茶学家陆羽。陆羽视茶如命,后世评价其为“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奇人”,他详细记录了不同品类茶的煎煮、制作、品饮的过程和特点,为中华茶文化记下来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与茶有关的哲学思考、文学作品、书法绘画、典故趣闻也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的一部分,展现出不同时代的人文特色和文化风貌。中国人饮茶的重点往往不在“饮”而在而在“品”,品味人生百态,饮茶也逐渐成为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中国茶文化逐渐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2 英国茶文化的历史及内涵

十八世纪,饮茶在英国贵族之间开始流行,并在十九世纪逐渐传入到平民日常生活中。下午茶成为英国人非常具有仪式感的一项日常活动,甚至还有专门的“Tea Break”(茶休时间)。可见饮茶是很多英国人的一个休闲、放松、享受的生活环节,也代表了英国绅士的、健康的文化理念与生活态度。而对比生活节奏快、物质更迭频繁的美国,茶仅仅是一种像咖啡、可乐的饮品,没有任何含义,因此茶文化并未在美国流行和发扬。

2 中外茶文化交流的译前准备

为更好推动中国茶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的传播,翻译工作者在进行翻译交流工作前需要深入了解交流双方茶文化的历史渊源、茶饮民俗、器皿使用以及相关文化表演等方面的内容,确保在翻译过程中能够准确向双方传递信息。一方面,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文献如:《舌尖上的中国茶》《茶典》等,其中《历代茶器与茶室》可以说是一本茶工具的百科全书,里面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不同朝代的茶器和不同方式的饮茶风俗。另一方面,译者还需要做好充足的翻译工具准备,备一些工具书或者在移动设备上安装相关软件,方便随时查阅与记录。总之,译前准备离不开以下两个阶段:其一,译者需要对参与交流的各方茶学知识、文化故事等信息进行全方面搜集与汇总,形成知识框架,方便随时提取相关内容,并针对一些专业术语听取各方意见做好充分的翻译准备;其二,译前了解交流各方需要交流的资料内容,提前亲自动手泡茶、斟茶、品茶,为之后的翻译工作做好充足准备。

在茶文化的交流环节,也需要做好充分准备。首先,行前准备。服装方面,由于茶文化普遍属于文化交流的内容,译者在参与工作时可以根据场合选择更容易传递茶文化信息的服装,例如穿着唐装或汉服,以体现浓厚的中华文化韵味;资料方面,不仅要备好提前准备的交流材料,还可以准备一些茶礼、中国风的伴手礼等。其次,出行准备。合格的翻译工作者需要提前规划出行路线,避免因为迟到等原因给文化交流及翻译造成不良影响。再次,心理准备。茶文化现场翻译对于译者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实际翻译工作中,译者不可能对交流各方与茶相关的知识做到毫无疏漏的准备,因此在遇到从未了解过的茶叶种类或相关专业知识时,要冷静应对,可以现场请交流人员讲解内容再进行翻译,既可以拓展相关知识,又能避免出现翻译错误。

3 中外茶文化的交流播路径分析

中华茶文化如何在文化交流的契机中更好“走出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我国作为茶文化的起源地域之一,应该重视相关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并做好培养与传播。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之下,继续打磨我国茶文化的内涵,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在与沿线国家交流中做好茶文化的翻译工作,赋予茶文化更加广泛的内涵。

3.1 利用国际茶会的交流契机,做好翻译与文化传播

日本。斯里兰卡、比利时等国家具有丰富的茶文化,也会举办形式多样的茶会。茶品、茶器等产品在交流、展示、贸易的同时,与之相关的文化也在这个过程中碰撞与融合。让国际茶会成为中外了解茶文化、交流茶文化的平台,学习茶学知识、互通茶产品。除了“一带一路”倡议,海上丝绸之路、香料之路也是带动茶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如万里茶路,全线一万三千多公里,沿线经过四十多个城市和地区,从中国福建崇安至蒙古、俄罗斯,再进入欧洲。英语翻译工作成为茶文化能否良好交流、中国茶品及茶文化是否具有更大市场竞争力与影响力的一个关键。

3.2 依托茶商会走出去,茶知识、茶

著名茶学专家卢书峰先生强调重视“一带一路”倡议下与不同国家的交流契机。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家每年都会与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文化交流方面的合作,其中包括茶文化交流领域。政府需要鼓励更多力量参与到茶文化合作中,如引导商会挖掘资源开展文化交流的项目,即为企业拓展市场,又推动文化的传播。

3.3 积极参加国际进口博览会、园博会,

在国际贸易频繁与文化交流密切的背景下,进出口博览会、园博会等大型活动不仅是新技术、新产品的交流平台,也是优秀文化的展示窗口。用文化的方式表达茶品,可以在创新的同时让体验者有更多参与感,如茶艺表演、茶品评鉴、茶艺歌舞、茶学知识有奖问答等环节,在展示茶品、茶文化的同时,推广品牌,同时展现了中华民族多种形式的优秀文化。而这种现场的茶文化传播对英语翻译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4 茶文化交流中英语翻译策略的运用

4.1 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一般情况下,直译法能够较好的突出中国茶文化的特色,实现更好地语义传达效果。例如,“Rock Tea”不仅客观描述了武夷山岩茶独特的生长环境,还表达出它所代表的不惧艰辛、努力生长的精神,这种翻译方式不仅让武夷山岩茶获得了更容易被国外交流者所理解的语义形象,也传达出一定的茶文化精神内涵。而针对一些字面意思较为具体的词汇也可以使用直译法,例如“Tea Brick”(茶砖)。然而,能够传递文化的词汇往往具有多层含义,针对这种情况译者可以结合意译与直译进行翻译,例如红茶译为“Black Tea”而非“Red Tea”,其原因在于西方文化中“Red”含有不详之意,且该茶茶色呈现褐色,因此被翻译为“Black Tea”。直译与意译结合的方式就能很好地融合双方文化,并传递准确意义。

4.2 音译与注释相结合

由于茶叶属于特色农林产品,受地理区位影响较大,在漫长的茶文化发展中形成了地域特色,因此其翻译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很多地名翻译工作,这时译者可以选择音译翻译方法。如果单一用音译无法准确表达与区分,则可以采取音译与注释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翻译。例如,“Taiping Houkui Tea”(太平猴魁)、“Fuding White tea”(福鼎白茶)等;而对于“大红袍”,可将其译为“Da Hong Pao Tea (a superior Oolong tea)”,在译文后注释说明其为武夷山产的极品乌龙茶,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介绍大红袍的产地与品类,另一方面还能激发交流者对中国特色茶品的好奇。

4.3 异化与归化相结合

语言与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文明就是依赖其民族语言文字才得以传承下来。文化是语言与文字的土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现形式有着很大差异。因此,茶文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也体现出不同的内涵,在其文学作品、民间典籍、专著论述中均有体现。译者需要深刻理解茶文化的精神,就需要对所涉及的文学、艺术、专业性文章进行大量阅读,在此基础上经常进行中外茶文化的翻译练习,从而强化中外文化交流意识。在翻译有关茶文化的英文文学作品时,可以采用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原则。就茶文化翻译策略而言,异化主要包括直译、意译、音译等,而归化则更多强调将外来语言本土化,使读者或听众更靠拢作者,也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所以,在茶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译者可采用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方式完成高质量的茶文化交流翻译。

5 结语

运用英语翻译策略的茶文化翻译可以将中国几千年茶文化的结晶传播到世界各地,让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通过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神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注重茶文化翻译策略的运用可以为中外茶文化交流的开展提供更有质量的服务,让文化碰撞与文化交流更好地开展,让中华文化发扬光大,真正做到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猜你喜欢

饮茶译者茶文化
中西文化对比下的英语茶文化教学研究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成人每天饮多少茶叶最合适?
不灭的蓝火
入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