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文学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2022-04-20郜春林

海外文摘·学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文学

当前我国高校不断深入全面发展,但是在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培养方面却不够理想,盡管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但是在大学生的文学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方面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这对其全面素质的提升会有很大程度的负面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高校和教师等相关方面高度重视文学教育和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并采取更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两者充分融合,进而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有针对性地分析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现状以及在文学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实施策略等相关内容。

在新时代背景下,针对大学生来说,在对其进行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其充分掌握相对应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也要确保其具备应有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这样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有效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为其身心健康茁壮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在高校文学教育过程中也要高度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通过文学教育和文学的学习,掌握文学中所包含的深层次的人文精神,以此为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增强提供必要的支撑。同时也确保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在生活和工作中可以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据此,有必要针对高校文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现状以及人文精神培养策略等内容进行剖析。

1 高校文学教育中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现状

在高校文学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其中十分关键的内容,要通过文学教育的有效强化,对文学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利用,进而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循序渐进,落实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确保学生和高校都能够充分认识到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在实际的教育环节引导学生全身心的融入进来,这样才能促进其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增强。然而,在当前的文学教育中,对于人文精神教育来说,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者不足,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具体来说,相关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1)市场经济价值观对人文精神培养有一定的限制。在当前的高校文学教育过程中,对于人文精神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很多方面的限制因素或者阻碍,其中市场经济价值观的错误导向或者负面因素,导致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往往趋向于功利化,金钱化,自私化,这样的价值导向使学生的人文精神不能得到充分的梳理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和阻碍,由此导致学生在人文精神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缺失,这对于文学教育的发展和人文精神的培养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2)文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相关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在文学教育中,针对人文精神教育方面的课程和相对应的比例往往都比较小,并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和科学合理的安排,由此导致学生对于人文精神的相关内容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对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深入的认知,因此导致整体的人文教育成效无法得到显著提升。除此之外,学校方面也不够重视,因此教师上课没有热情,学生缺乏足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内容方面,形式比较陈旧、内容不够丰富,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导致大学生的人文教育不够均衡,缺乏足够的人文素养教育效能和价值,甚至某些学生在人文精神方面处于缺失的状态,这对于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会造成严重阻碍。

(3)高校缺乏浓厚的人文气息。在高校文学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过程中,往往缺乏足够的人文气息,在教育文化建设方面往往更加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相对应的人文活动和人文阅读等相关内容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推广和普及,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知,由此导致传统文化无法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弘扬,这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文学教育效果的增强都会造成严重限制。

(4)学生人文精神缺失,导致心理素质不高。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往往遇到不同程度的问题和困难,但是在人文精神缺失的背景下,导致学生往往无法坚定意志,不具备坚定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使心理素质往往不能得到显著提高。在逆境中不能良好地生存和发展,遇到困难不能迎难而上,这样的情况对于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都会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有某些极端行为,这样的情况都体现出高校人文精神培养缺失等相关方面的问题。

2 在高校文学教育中对大学生人文精神进行培养的实施策略

2.1 高度重视人文精神培养,在文学教育中要确立科学的教育观

在高校的文学教育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人文精神培养的相关内容,并且接受教的融入,同时在实际的文学教育过程中要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观,在确保学生得到文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基础之上,要充分引导学生更加关注人文精神的相关内容,对于市场价值观教育观等进行足够的优化和完善,通过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进一步有效突破功利主义的学习和认知倾向,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文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有效培养,确保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在人文精神、科学文化知识和文学内涵方面得到全面提升,进而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2]。

2.2 针对文学教育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突破传统教育模式

在高校的文学教育过程中,要着重针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和有针对性的设计,除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等相关内容之外,也要进一步有效融入与人文精神培养相关联的课程内容,并且进一步加大比例,可以有效作为公共必修课、选修课等内容,进而有效推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同时,在人文精神培养过程中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确保学生相关专业知识技能掌握的基础之上,有效通过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相关方面的课程,教育内容使学生的精神世界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使其知识面得到开阔,进而更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为其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增强奠定基础。除此之外,高校文学教育教师也要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弊端,转变和创新教育方式,要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主观能动性,使其更有兴趣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中来。同时在相对应的人文精神培养和引导的工作是学生更深入理解和认知,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并且内化成自身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这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文学教育质量的提升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3 从根本上有效强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設工作

在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这样才能为文学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有效培养提供必要的外部环境。通过校园文化,人文精神学习和培养氛围的营造,这样可以使学生们在文学教育课堂中更深入地领会相对应的人文精神和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例如,在实际的校园文化创建过程中,可以有效举办多种类型的演讲比赛,阅读比赛,征文比赛,或者诗歌朗诵比赛等,使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锻炼,使文学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更充分体现,进而通过更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文学教育的熏陶,使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和人文素养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在自我才华得到充分展现的同时,也可以更有效地融入到丰富多彩的、具备人文情怀的校园建设过程中来,在面对困难和压力的时候可以勇敢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助力。

2.4 在心理素质方面进一步有所强化

对学生人文精神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关注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培养和强化,特别是在当前时代下,大学生极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者心理障碍等。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文学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有效强化,进一步融入心理学方面的相关内容,同时打造相对应的心理咨询室,或者心理学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等,对于大学生进行相对应的引导和指正,进一步体现出文学教育的深切的人文关怀和思想内涵,让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心理健康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这样也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其心理素质。在面对困难或险境时,可以拥有强大的内心,在自身的意志品质不断加强的基础之上,实现自我健全完善的发展[3]。

3 结语

通过上文的剖析,我们能够充分看出,在当前的高校文学教育和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方面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或者不足。针对这类情况而言,要探究问题的根源,然后在实践的过程中切实地应对和处理,进而推动高校文学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工作取得应有的成效,使两者更充分地融合,进而为学生实现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增强奠定基础。

引用

[1] 张玲丽.中医院校文学教育的价值探讨与现状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8(31):72-75.

[2] 陈媛.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培养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4):163-164.

[3] 李芳菲.高校文学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9(6):238.

作者简介:郜春林(1977—),男,吉林松原人,本科,讲师,就职于白城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文学
人文时光(组诗)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文学小说
人文社科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