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贵、幽默的绅士
——莫谢莱斯与他的《24首钢琴练习曲(作品70)》(下)

2022-04-19王泽伊

钢琴艺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练习曲莱斯和弦

文/ 王泽伊

过渡时期的钢琴演奏技术飞速发展。在不断的挑战之下,衍生出了许多复杂的新技术类型。这些高难度技巧的出现,让钢琴家对炫技的需要得以满足。提升技巧的钢琴教材,也成为那个时代作曲家们的“宠儿”。作为钢琴家、作曲家、钢琴教育家的莫谢莱斯,在传统与潮流中不断努力,树立规范的演奏技巧,帮助更多的青年演奏家们踏上艺术之路,力求把最好的音乐带给人们。

莫谢莱斯这套钢琴练习曲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钢琴演奏技巧类型。他在前言中就“关于触键、连奏风格、节奏、适当的练习方式”做出详细的解读,同时在每首曲目前也都明确写明了练习方向以及他所期望表达的音乐效果,并有针对性地为手形较小、四指的薄弱、手指间的协调、手掌的伸张、大拇指的穿跨、手腕的松紧转换、手臂的松弛与平稳、轻盈敏捷颗粒的触键、连奏乐句的表现手法、和声听觉的塑造、黑键弹奏、踏板的合理运用、节奏感的培养、不同力度的声音控制、简洁而科学的指法、复调性的多声部练习、古老教会曲风与斯卡拉蒂风格的表述等多方面的演奏技法进行了分门别类的创作。整套作品包括了音阶、半音阶、双三度、琶音、和弦、八度、轮指、六度双音、装饰音、重复音、多声部、双手交替、复调等各种技术方面的手指练习,同时在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方面的演奏特征也显而易见。笔者就该套练习曲的技术特征与音乐特性,结合自身的教学进行提炼与总结,希望可以挖掘该作品的演奏与教学价值。

一、技巧类型与触键

1. 手指快速跑动技巧

这种触键技巧在莫谢莱斯这套作品中运用广泛。第1首:右手手指颗粒性跑动,并伴随着音阶。第3首:在半音阶基础之上建立了双音的半音阶跑动。第14首:回旋式分解和弦跑动。第19首:同音快速轮指跑动。第22首:右手快速同音反复的跑动。在密集音群的跑动过程中,我们的学生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手指跑不动,声音不够清晰、均匀、集中,以及在跑动过程中因紧张导致了手臂和手腕的僵硬。在此项练习中,关键是要将重量自然地送到指尖,在快触键之后要立即放松,利用反弹的力量弹出颗粒的声音。同时,提升手指快速跑动还需要大脑对手指进行有意识的“控制”,手指要时刻处于主动状态,手臂和手腕不要有多余动作,当小幅动作可以满足演奏需求时,绝不动用手掌、手腕、手臂,乃至肩膀。只有使用正确的指法才能事半功倍。正确的指法会帮助我们将乐句划分得更清楚。莫谢莱斯的这套作品,每首曲目都有详细的指法标注,在练习了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这些指法是有规律可循的。

2. 手指伸张的分解和弦

在这套作品中,第4首、第9首、第11首、第17首、第21首都属于连贯弹奏分解和弦的训练。琶音即是分解的和弦,在弹奏中,密集的上下行音群,导致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碰音。琶音需要精确的手指控制力和警觉的耳朵。因此在练习时,要用心观察每个音在乐句中的位置,以及在哪分句、呼吸。在大量的转指运动时,大拇指是一个支点,不要压在手掌下面,无论大拇指做什么动作,其位置总是在琴键上方。另外,连奏的歌唱性也有赖于乐音之间的紧密结合,要让手臂落下的力量从一个手指转移到另一个手指,体会音进行的倾向性,强调力量的横向传送,这就需要相对慢一点儿的触键和手指与手腕的协调。增进琶音弹奏的技巧,也可以在练习时,采用不同的音量和音色演奏。

3. 双音、和弦、八度

这三种技术的关系非常密切。八度是双音的一种,较常见的双音练习有三度、四度、六度、八度。双音弹好了,和弦中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在莫谢莱斯的这套作品中,第2首:双手大和弦练习。莫谢莱斯要求这首练习曲的所有和弦都使用波奏。在双手由低到高依次弹奏分解和弦时,特别注意两手四指的力量与其他手指的均衡。不仅要有高声部的旋律线条,低音与中间的和声也要十分清晰。第3首:在快速半音阶进行基础之上的双三度。这首练习曲针对手形较小的学生极具训练价值。第5首:以六度双音为主,三度、四度双音为辅的和弦连奏练习。双音弹整齐是演奏双音的基本要求。在这首练习曲中,既要突出右手和弦的高音旋律声部,又要轻而不虚地弹出伴奏的中声部,同时两个声部要连贯弹奏,并注意旋律及和声织体的发展和走向。第6首:三度、四度、五度、六度、双音与连音、非连音混合的跳跃练习。跳音、顿音的弹奏对手指指尖的触键速度和手腕的弹性要求更高。莫谢莱斯期望这首练习曲在训练轻盈敏捷的触键的同时,表现出该曲诙谐的音乐特性。第8首:八度的断奏与连奏练习。在这首练习曲中,八度断奏、连奏及白键到黑键的小连线穿插进行。期间肩膀、手臂要始终保持放松平稳,手腕在断奏与连奏处做收紧与放松之间的转换。另外,在教学中经常听到学生弹奏八度时突出主要的高声部,而伴奏性质的低声部显得微不足道。八度音是一个整体,应给予大拇指更多的重视,这会使音色更加温暖。第13首:快速双三度音阶练习。演奏时,在右手高声部连奏的同时,其他声部也要平稳均匀,避免参差不齐的声音,要求时值平均、音量均衡。双三度是众多钢琴演奏技巧中较难的挑战,练习过程也是对学生毅力的训练,正如莫谢莱斯在此曲题注中提到的:“完美地弹奏双音,特别是三音,是每位优秀的钢琴演奏者不可或缺的技巧。持之以恒地训练此类练习曲能获得该项技术。”

4. 颤音

钢琴演奏技巧中,颤音演奏属于具有相当难度的技术之一。通常在弹奏中,手指动作直接完成,或通过手腕的回转来完成,当颤音时值较长时,手指动作需配合协调手腕的回转动作。莫谢莱斯的这套作品中有两首练习曲是专门针对颤音的练习。包括第7首和第10首:古老教会风格的颤音练习,斯卡拉蒂意味的颤音练习。这两首练习曲的颤音贯穿全曲,出现在左右手各声部间。不同的是第7首采用反复点的节奏型,加之重音的力度表现,音乐风格强悍而棱角分明。第10首则是十六分音符附点的节奏型,在十六分音符主音上的颤音,需平稳而快速,不要加重音,同时要注意左手的声部层次。把颤音弹得圆润而均匀,不仅取决于手指的灵敏,更大程度依赖肌肉的放松和听觉的运用。练习曲的机械运动成分较多,学生们往往会忽视听觉的重要性,有必要在教学中反复强调。

5. 多声部、复调

与其他练习曲不同的是,莫谢莱斯的这套练习曲涉及了大量具有复调性质的多声部段落,这些段落穿插于不同的技巧练习中,在增大练习难度的同时,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也扩展了练习曲的创作空间。在这套作品中,具有复调性质的多声部结构的练习曲有,第8首:中段是右手一个声部,左手两个声部的三声部复调织体;第9首:最多时出现五个声部;第17首:左右手持续快速的单音跑动中,隐含了旋律声部,即三个声部进行中,一个声部隐含于另一个声部之中;第20首:平稳的柱式和声,四个声部如同管弦乐队般奏出,缓慢而庄严;第24首:作曲家直接贯以“前奏曲、赋格”之名的练习曲,其中赋格段落则直接采用了三声部的复调创作手法。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多声部复调作品,莫谢莱斯的创作又具有较难的技巧练习。在教学中多训练学生组织音乐的能力,对音乐结构加以剖析,在考虑各声部不同地位、层次、性质的区别时,将各个声部的纵横关系组织统一起来,像指挥一样,用音乐听觉去检验自己的演奏。

二、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的特征

1. 节奏、节拍

一部音乐作品的骨架是节奏。在教学中,除了能让学生可以具备控制不同节奏准确性和稳定性的能力之外,还能诠释出稳定节奏中的灵动,而不是机械式的“照谱宣科”。莫谢莱斯的这套作品,在复杂节奏的背景之下,用美妙的旋律及不同类型的技巧训练,让原本单一的节奏训练显得有血有肉、趣味盎然。

2. 速度、力度

在力度方面,莫谢莱斯在此套作品中的力度幅度从ppp到ff,以及多次出现sf、rf、>、∧等重音标记。值得注意的是,作曲家在这24首练习曲中从未使用过mp,mf使用的次数也不过5次,直接从pp到ff、ff到pp、p到sf、sf到p等,渐强渐弱的乐句篇幅较短,力度幅度较大,甚至从pp到ff只需一个小节。由此可见,对比鲜明的力度标记也体现出作曲家对练习曲艺术性的至高追求。“力度是音乐表现的组成部分,它是意境传递、形象刻画、情感抒发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赋予了音乐以活力和生命。”⑤

速度与力度相互依赖、相互平衡。在演奏中,学生们通常会出现在正拍之前犹豫不决的不良习惯,导致速度偏离、节奏模糊、声音发软、忽略音乐语言等一系列问题。莫谢莱斯的这套作品中在正拍多次出现的ff、sf、p、pp,以及明确的速度要求有利于帮助学生强调其正拍的重要性、辅助节奏与音乐的协调发展。

钢琴演奏技术并非纯粹的肌肉运动,它必要而不机械,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在选择练习曲时,要根据学生技术能力的积累,系统地开展全面而有效的技术训练。莫谢莱斯的《24首钢琴练习曲(作品70)》不仅技术目的明确,而且构思精妙,每首作品都细致入微地表达了莫谢莱斯对技术与音乐的种种追求,加之他丰富多样的创作手法,让原本空洞的技术性训练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这24首风格迥异、栩栩如生的作品,将莫谢莱斯对音乐的探索与创新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让演奏者能够清楚找到自身技术薄弱环节的同时,跳出技术练习中枯燥单调的模式,进行有效而不失情趣的练习,为能够弹奏音乐形象与内容更加饱满充盈的高难度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只有音乐指导下的技术才是高品位、有灵气的技术。对于从中级向专业和更高级迈进的钢琴青少年们已经学习了大量的车尔尼、克列门蒂等作品,并掌握了一定的演奏技巧,但这并不是全部,因为钢琴演奏技巧已不仅仅局限于手指技能的扩展与提升。钢琴中级到高级学习阶段,需要培养对音乐的理解与表达力,扩展学习能力,将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用音乐表达带动技术提高的演奏技巧与音乐理念。莫谢莱斯《24首钢琴练习曲(作品70)》恰好能够起到这一重要阶段的桥梁作用。该套练习曲的每首曲目都有一到两个技术训练方向,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在提升更高难度演奏技巧的同时,兼顾了对音乐形象的塑造,使技术与音乐的表达更具延展性,恰如其分地弥补了中级向高级阶段迈进的技巧空缺,起到了技术的推进作用。

鉴古知今,莫谢莱斯《24首钢琴练习曲(作品70)》为后来的钢琴练习曲开辟了新的思路与模式,肖邦、莫什科夫斯基等钢琴练习曲的创作都受到其影响。他的创作技术训练全面、形象鲜明、结构清晰、织体丰富、旋律通俗、感情真挚、趣味高尚,既有对古典主义音乐的继承,又有对浪漫主义音乐的探索,他的音乐没有多愁善感,却不失情趣,就像高贵且幽默的绅士。(全文完)

注 释:

④《莫谢莱斯24首钢琴练习曲(作品70)》,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第6页。

⑤夏小燕,《郑曙星钢琴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第46页。

猜你喜欢

练习曲莱斯和弦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简析莫什科夫斯基15首钢琴技巧练习曲部分作品
肖邦练习曲的音乐特征
浅探肖邦练习曲的技巧特征
Nothing,你能在海上漂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