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2022-04-19马振南

考试周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体态律动运用分析小学音乐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新时期,要求通过音乐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学科中的基础知识,还要发挥学科的价值,并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进而使学生的音乐思维得到发展。音乐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艺术性、审美性的特点十分明显。尤其是在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音乐学科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其教学地位也相应地不断提高。基于此,文章对体态律动的含义进行了简单分析,并且提出了一系列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音乐;运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07-0155-04

一、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下,不难发现经过长期的实践,小学音乐教学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教学成就十分显著。但是在实际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虽然已经被相关学者多次提出,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尚未得到根本上的解决。通过体态律动,有利于对学生音乐基础能力的培养,也是目前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因此,小学音乐教师需要重视体态律动的重要作用,采取针对性、可行性的教学策略,为学生音乐学习素养的提升提供有利条件。

二、 体态律动的含义

体态律动,简单地说,其主要是指对特定的音乐,针对其中的韵律,通过人的肢体动作对旋律进行表达。国外音乐学者认为,这种身体上的律动是多种形式的,同时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具有动感之美。在我们生活中,存在一些简单的律动行为,比如,比较常见的有鼓掌、打拍子等。在律动的帮助下,人们可以用简单的方式理解音乐,且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对音乐中独特的美感进行感悟。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对一些比较深层次的律动行为,我们可以将其上升为舞蹈。而小学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与社会的接触较少,基本不会受到外在思想的影响,在律动行为的表现上比较直接。比如,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在播放一些节奏欢快的音乐时,可以看到部分学生身体自然而然地动起来,这就是他们在自然状态下的律动行为。对教师来说,对学生的这种行为,需要他们进行合理、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对律动有进一步的了解。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对音乐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并且能够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更加深入,发挥学科的教学价值。

三、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体态律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对小学学生的了解发现,他们虽然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强,但是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音乐课堂中,很容易出现做小动作、思想跑神等情况,思想比较容易被外界的各种事物所吸引。还有部分学生认为,音乐课堂比较无趣,在学习时的状态比较消极、被动。其主要原因是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教学中的趣味性被大大弱化。这种教学方式看似比较简单、高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目的,但是长此以往,教学模式僵硬,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体态律动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其能够调动学生身体各个部分的感知器官。对此,音乐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避免对学生提出过多的要求,可以使学生能够根据音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音乐,全身心地投入音乐中,感知音乐中的情感。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下,能够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处于主导地位,在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音乐教学的整体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音乐《赶海的小姑娘》时,在上课开始时,音乐教师发现部分学生还在小声说话,完全没有意识到已经进入了上课环节;还有部分学生目光散漫,身子扭来扭去,迟迟不能进入上课状态。首先,音乐教师可以先播放大海的声音,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其次,可以提出简单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喜欢大海吗?你们印象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音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通过简单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再次,在教师以简单的问题活跃了课堂氛围之后,可以进一步引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说起大海,很多同学脑海中都浮现了很多关于大海的场景,那我们今天就跟着这首歌,一起出发吧,感受美丽的大海。”最后,音乐教师可以播放这首歌的音频文件,使学生随着音乐做律动,可以充分发挥想象空间,随着音乐自由摆动。通过自然的方式导入体态律动,能够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音乐中,使学生产生音乐学习的欲望,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音乐体验。

(二)运用体态律动掌握音乐节奏

在音乐学习中,音乐节奏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不同的音乐在节奏方面也会相应地有所不同。比如,对欢快的音乐,节奏通常较快;对忧伤的音乐,节奏一般会比较慢。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音乐尚未形成一定的感知,如果不对学生加以引导,学生很难自发性地掌握准确的音乐节奏。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主要是通过领唱,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跟唱体会音乐节奏。这种教学方式长期存在,学生很容易对音乐学习产生疲劳心理。同时,在课下或者后续的学习中,很容易遗忘和搞混音乐的节奏。对此,音乐教师可以通过体态律动,与相应的乐器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乐器进行伴奏。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不知不觉地掌握音乐节奏。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式十分有效,能够使学生快速掌握音乐节奏,快速达到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

比如,在学习《木瓜恰恰恰》时,这首音乐的节奏感较强,且整体的风格比较活潑。在播放音乐时,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铅笔敲打桌子,或者直接用手拍桌子,跟着音乐节奏走。在经过一定的学习之后,音乐教师还可以拿出沙锤,在音乐中出现“恰恰恰”时,可以挥动手中的沙锤,还可以根据音乐节奏的快慢走出不同幅度的动作。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将学生的多个身体器官调动起来,融入特定的音乐氛围中。随着音乐的播放,学生的心情也会相应地发生一系列变化,学生的节奏感也会越来越强,从侧面上也表达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通过这种方式,在以后的音乐学习或者生活中,学生在听到不同类型的音乐时,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音乐节奏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出来。此外,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收集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动漫音乐,结合音乐的节奏,让学生跟着音乐打拍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最大程度上发挥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达到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

(三)运用体态律动记忆音乐音调

音乐情感的表达主要与两个方面的因素有关,即为节奏与音调。对此,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仅仅把握音乐的节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掌握好音乐的音调。音调不同于节奏,以节奏为例,对特定的某一首音乐,它可以通过精准的计算掌握节奏,学生在感知的过程中相对比较容易,且更容易被小学学生所接受。而对音调来说,凭借自身的音乐感很难准确感知。如果能够掌握音乐中的音调,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音乐感,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音乐的风格。大部分小学学生对音调并没有具体的概念,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齐唱的教学方式比较常见。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无法将具体某一个学生的音准分辨出来,也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只能听到大致的音效,就算其中某一个学生的发音不准,他们也不会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且这个问题已经成为音乐教学中的一种常态。对此,音乐教师要通过体态律动,使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感知音乐的音调。此外,在运用体态律动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音乐音调时,需要进行长期的训练,教师要细化教学任务,使学生不断地训练达到教学目标。

比如,以节拍教学为例,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可以跟着音乐进行拍手。与此同时,可以运用相应的拟声词。在到达第四弱拍的部分时,强拍部分可以拍两只手,在到达次强拍部分时,可以向下只拍一只手。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随着教师进行拍手,通过多次的训练,使学生自主地随着拍手的动作寻找音调,还可以配上其他一些肢体动作。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使学生对拍子的强弱进行强化记忆。

(四)运用体态律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

开展小学音乐学科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掌握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在感知音乐中艺术美的同时,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在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材中,不难发现有不少优秀的音乐作品,且这些音乐作品都是由专业人士所挑选出来的。通过了解发现,学生之所以无法准确理解音乐作品,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部分学生在倾听音乐时不够用心;另一方面,学生受到自身主观因素的限制,理解能力十分有限,很难理解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尤其是随着学生音乐学习的不断深入,需要掌握的音乐知识点越来越多,音乐中的情感也会相应地越来越复杂。对一些理解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他们很难准确理解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如果学生所积累的不懂的音乐知识点越来越多,很容易成为音乐学习中的学困生。在后续的学习中想要快速超越其他学生,将会十分困难。

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对音乐情感有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并且需要经过大量的听觉训练。而这种学习方式对小学学生来说,很容易引起学习疲劳。不难发现在实际的音乐学习中,大部分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体态律动是一种比较灵活的教学方式,能够通过动作等可以利用的肢体语言表达音乐。对此,音乐教师要借助体态律动的重要作用,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出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学会借助肢体语言认识音乐、欣赏音乐。音乐教师可以从音乐的高低音为切点,在音乐处于高音位置时,音乐教师可以抬高手的姿势,或者身上向前倾;在低音部分时,抬手的姿势可以随着音乐下降,身体向下倾;而在中音位置时,可以使双手向两边伸开。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一起进行,使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理解音乐中的内涵,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比如,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时,这首音乐中的情感比较丰富,音乐情绪优美、欢快。对此,音乐教师可以手握笔或者尺子,将其当作桨,随着音乐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使学生联想到在湖面上划船的情景,可以引导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做出肢体动作,也可以让学生在听到音乐时,根据自己的第一反应做出脑海中的动作,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对大部分人来说,人的情绪在发生变化时,会自然不自然地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音乐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对音乐情感的理解,自然地将肢体动作表现出来,使学生对音乐的形象有更加清晰的了解,赋予音乐作品更加生动的形象。

(五)运用体态律动发展学生创造力

学生创作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之一,且在短时间内几乎无法实现,是一个长期、持续性的培养过程。创造能力在培养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較高。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且要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自我消化,进行再延伸。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认为课堂中的时间十分有限,为了使学生能够快速抓住音乐学习中的重点,通常对音乐中的情感、知识的讲解过于详细。还有部分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引导,直接带领学生进行律动。长此以往,学生在音乐中不再过多进行思考,或者用心感知音乐的节奏,比较依赖音乐教师的讲解,导致学生的音乐思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学生的创作力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对于音乐教师来说,首先要使学生掌握音乐节奏的变化,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身体的律动,探索体态律动的技巧。在感知音乐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体态律动掌握音乐表现形式,从而编制出相应的舞蹈,将多种不同的动作结合在一起,扎实学生的舞蹈基础。

比如,在学习《我们的田野》时,这种音乐主要为0× ××|0× ××|的节奏型。音乐教师可以先播放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田野的风光,在脑海中勾勒出田野的画面。然后,音乐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小组,使小组之间的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编制出相应的舞蹈。对小组内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分配相应的任务,使每个学生负责其中一个部分的舞蹈编制,最后可以将每个人的舞蹈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舞蹈。这就要求学生之间要进行思考和交流,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可以通过动作、表情的变化表达音乐中的情感。同时,要为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在学生编制完成之后,要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的舞蹈呈现出来。小学阶段的学生好胜心较强,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教师的关注或者表扬。教师还可以设置相应的奖励,对舞蹈内容合理、学习认真的小组给予表扬。对舞蹈编制不够优秀的小组,教师也要给予鼓励,使学生在以后的音乐学习中,能够重视每一次的舞蹈编制,在发挥体态律动重要作用的同时,使学生的创作力得到有效提升。

(六)通过游戏式的体态律动深化学生音乐学习

在音乐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小学学生受到認知能力的限制,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通过对小学学生的了解发现,游戏对他们的吸引力较强,他们更愿意通过游戏接触一些新的知识。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游戏与体态律动结合起来,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游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处于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有关学者的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式更容易唤醒学生内心对音乐的热爱,从而快速融入音乐学习中。

比如,在学习《快乐的泼水节》时。音乐教师可以使学生以小组为形式参加游戏。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发放一个小桶,在听音乐的同时要通过小桶打节奏,对节奏正确的小组,可以获得一个节奏卡,最后比一比哪一个小组获得的节奏卡最多,即可取得胜利。在音乐开始播放时,学生可以通过抢答拍节奏,要保证每个小组内的学生都能够拍对,才可以获得一个节奏卡。在游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能够使学生对音乐的记忆更加深刻。此外,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也可以以体态律动为基础,创新多种游戏模式,使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期待,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每一节的音乐课堂中,达到深化学生音乐学习的最终目的。

四、 结语

综上所述,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十分重要。对此,音乐教师要积极寻求多种体态律动教学方式,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摸索,探索出适合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学生的体态律动教学方式,进而满足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真实需要,保证每个学生通过音乐学习,都能够有所进步、有所提升。在扎实学生音乐学习基础的同时,使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爱上音乐学习,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娄芳.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体态律动)在小学中高年段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下旬刊),2021(7):77.

[2]陈丽芳.律动,打造灵动的音乐课堂: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2019(34):101-102.

[3]沈悦娉.通艺术体验之感:在小学中低年级音乐教学中“运用律动手段提高音乐感知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8(12):239.

[4]何洁莹,邓梁.浅谈“律”与“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基于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J].北方音乐,2018,38(13):99-100.

[5]陈丽芳.以生为本,营造律动,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教师,2018(17):100-101.

[6]陈晓雯.“体态律动”唤醒音乐潜能:以小学人音版教材教学片段的音乐要素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8(5):40-43.

作者简介:马振南(1980~),男,汉族,甘肃平凉人,甘肃平凉市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学。

猜你喜欢

体态律动运用分析小学音乐
少儿器乐教学法创新研究
论教师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利用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级阶段欣赏能力
正能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