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高校图书馆女图书馆员学术能力计量分析
——以福州地区大学城7所本科院校为例

2022-04-18范丽婷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5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发文馆员

范丽婷

(福建医科大学 图书馆,福建 福州 350122)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高校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机构,它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高校图书馆学术性机构的定位,要求图书馆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把开展图书馆本身的学术活动纳入图书馆日常工作之中。图书馆员是高校图书馆的专业技术人员,图书馆员的科研能力与图书馆的科研服务水平具有直接的联系。而在我国高校图书馆中,女性图书馆员的数量远远超过男性图书馆员,因此,女性图书馆员的科研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图书馆的科研实力。笔者以福州地区大学城7所本科院校图书馆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7所本科院校女性图书馆员发表的论文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此了解福建省高校图书馆女性图书馆员学术研究特点。

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笔者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检索数据库,将检索的时间范围限定在2010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选择作者单位为“福州大学图书馆”“福建医科大学图书馆”“福建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闽江学院图书馆”以及“江夏学院图书馆”,共检索出985条数据,剔除掉重复收录的会议文献以及一些报纸和书目文献,剩余有效数据803条。通过阅读全文,筛选出作者为女性馆员的论文,对这些论文的发表时间、研究主题、基金情况、合作情况以及期刊分布情况等统计分析,以此揭示福建省高校女性图书馆员的学术研究现状。

2 统计结果分析

2.1 学历与职称

学历和职称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女性馆员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程度。截止到统计时间2020年1月1日,大学城7所本科院校共有发文的图书馆员253人,其中女性馆员177人,占总发文人数的70%,超过总数的一半。各女性馆员的学历及职称结构见表1。

表1 福州大学城7所本科院校发文女馆员学历及职称结构

从表1中可以看出,大学城7所本科院校发文的女性馆员,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人数超过90%,学历层次较高,这可能与各学校越来越重视图书馆专业队伍的建设有关。在职称方面,发文的女性馆员职称主要集中在馆员和助理馆员上,高级职称人数比较少,特别是研究馆员人数,7所院校只有2名研究馆员。这说明女性馆员的科研产出和科研能力比较薄弱,还存在着比较大的上升空间。

2.2 历年发表论文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福州大学城7所本科院校女性图书馆员在2010年—2020年期间,发文数量呈现出“波浪式”的曲线状态。从2010年—2013年之间,女性图书馆员的发文逐年上升,在2013年达到一个小高峰,共发表了论文80篇。2013年—2015年发文数量开始下降,2015年最低,为40篇。2015年之后,逐渐回升,到2017年又是一个小高峰,之后开始下降。这说明学术研究有一定的时限要求,需要经过时间和知识的积累才能创造出成果[2]。此外,其变化的趋势也可能与福建省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定的时间以及部分馆员在职深造时间有关。值得注意的是,统计出的近10年发文的福建省女性图书馆员的数量为177人,但是每年的发文量多集中在50篇左右,平均每人每年的发文量大约为0.3篇。这说明福建省女性图书馆员的人均发文量还是比较低的,科研产出能力较弱。

图1 福州大学城7所本科院校女图书馆员发文年代分布

2.3 论文发表期刊分布

从文献来源看,539篇论文共发表在131种期刊和一些会议上,这131种期刊既有图书情报类的专业期刊,也有学校学报、其他专业的期刊和一些综合性的期刊(详细情况见表2)。在图书情报类专业期刊中,发表在《情报探索》上71篇,占发文总量的13.2%,居首位。其次是《农业图书情报学刊》《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图书馆学研究》《河南图书馆学刊》《新世纪图书馆》《图书馆学刊》《图书情报工作》和《图书馆界》,发文量分别是39篇、33篇、25篇、19篇、17篇、14篇、14篇、11篇、11篇,分别占比7.2%、6.1%、4.6%、3.5%、3.2%、2.6%、2.6%、2.0%和2.0%。这10种期刊只有《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情报工作》是核心期刊,其他均为普通期刊。从中可以看出:①女性图书馆员发表的论文大多都是根据自身的工作内容或者是图书馆实际发展情况来撰写文章的,主题多与本专业相关,所以基本上都是投稿到本专业期刊。②选择投稿期刊时,大学城7所本科院校女性图书馆员比较偏向于本地(或者本校)的期刊,《情报探索》和《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发文量相对于其他期刊而言都比较大。③除了图书情报类期刊外,女性图书馆员还比较偏向于投稿到各学校学报。④女性图书馆员在核心期刊的发文量较少,这提示女性馆员在科研时需要开阔眼界,进一步提高学术能力。

图2 大学城7所本科院校女性图书馆员发文期刊分布

表2 大学城7所本科院校女性图书馆员发文期刊类型统计

2.4 基金论文情况

开展课题研究,不仅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也是图书馆员个人价值的体现。在女性馆员发表的539篇论文中,有172篇论文获得各级各类基金的资助,占论文总数的31.9%。在这些资助资金中,福建省教育厅的资助最多,共有109篇。其次是各学校的专项基金资助,如福建中医药大学校改课题、福州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等,这类基金资助的论文数量为28篇。另外,还有8篇论文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5篇获得国家自然基金资助、6篇获得Calis全国农学文献信息中心资助等。这说明了7所本科院校的女性图书馆员从自身工作实践出发,积极申报了各项各级别的课题,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申报的课题多为校级和厅级课题,国家级的课题比较少。今后可以深入研究,组建研究团队,争取更多的国家级项目。

表3 各论文基金项目情况统计

2.5 论文合作情况

2010年—2020年间,福州地区大学城7所本科院校女性馆员独立发表论文413篇,占所有女性馆员发表论文总数的76.6%。合作论文126篇,其中,本馆合作85篇,本校合作23篇,校外合作18篇。在这些合作论文中,2位作者合著的有95篇,比例最高,占75.4%。4位及以上的作者合著的论文14篇,占总数的11.1%。这说明福州地区大学城7所本科院校的女性馆员大部分论文以独立的形式完成,即使是有合作,也多以馆内合作为主,缺少团队合作和校外合作。在今后的科研中,女性馆员可以加强研究团队的建设,多与馆外及校外单位合作,延伸自身的研究视野。

2.6 研究主题分析

通过统计539篇论文的关键词后,笔者总结了出现次数排名前30的关键词(见表4)。从表4中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出现次数最多,高达160次,其次是“图书馆”和“福州大学城”,共出现66次和20次。这与本次调研的女性馆员范畴有关,本次调研的女性馆员全部来自高校图书馆,这两个关键词正好表明了作者工作领域和研究范畴。与数字化服务相关的主题出现最多,比如“数字图书馆”“开放获取”“数据库建设”“移动服务”“微信”“数字资源”等,这说明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图书馆员的研究也随着网络时代的进步向着数字化图书馆和自动化图书馆的方向发展。其次,“文献检索课程”“入馆教育”“信息素养”“实践教学”和“教学改革”这些与信息素养教育有关的词汇也是高频出现的词汇。这可能与近年来图书馆越来越重视读者的信息素养教育有关,也可能与有些高校图书馆需要承担本校信息检索教育课程有关。总的来说,统计出的这些高频词基本上与图书馆的日常工作息息相关,其研究成果对图书馆员的日常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表4 大学城7所本科院校女性图书馆员发文主题分析

3 女性图书馆员发文情况特点分析

对女性馆员而言,论文写作是其在服务的过程中对自身工作的总结、发现和创新,也是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形成服务—科研—服务的良性循环的过程[3]。通过对福州地区大学城7所本科院校女性馆员发文情况的统计和分析可知,女性图书馆员的学术科研情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3.1 论文产出数量不高,人均篇数低

2010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福州地区大学城7所本科院校共有177位发文女性馆员,但是只有539篇论文,人均每年发文量为0.3篇。而且结合发文的年代分布和馆员职称来看,主要发文仍与职称评定需要有很大的关系,真正从事图书馆学科研的馆员较少。

3.2 文章发表期刊以图书情报系列期刊为主,但是缺乏核心期刊

虽然说统计的539篇论文共发表在131种期刊上,期刊的类型非常多样,但是发表在图书情报系列期刊上的论文有407篇,占所有论文总数的75.5%,论文的专业性和质量有一定的保证。在期刊级别上,407篇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仅86篇,只占总数的15%。这说明大学城7所本科院校的女性图书馆员学术和科研能力仍有待提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3.3 论文研究主题宽泛,但是研究深度和可持续研究不够

所调查的女性图书馆员论文研究主题涉及图书馆工作的各个方面,既有关于数字资源服务的研究,也有关于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还有一些非图书馆学专业的馆员从自身专业出发,将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开展一些跨学科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的课题也比较分散,且多以单独研究为主,在深度上浅尝辄止,缺乏研究团队,难以形成深层次的研究。

4 提高女性馆员学术能力的对策

诚然,期刊发表文章情况只是女性馆员学术能力的一个缩影,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女性馆员的科研能力。为了更好地促进女性馆员的业务创新和课题研究,需要图书馆推出一系列新的政策和手段,培养女性馆员的科研意识,提高女性馆员的科研素养。

4.1 改变观念,提高图书馆的学术地位,增强图书馆员的学术意识

①社会与高校都应该认识到,高校图书馆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借书还书机构了,而是一个为学校科研和教学服务的学术机构[4]。高校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将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②女性图书馆员也要转变观念,树立积极进取的服务理念,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并将学术研究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一。

4.2 开展馆员在职培训,加强学术交流

高校图书馆应该鼓励馆员继续教育,根据馆员的需求定期聘请专家到馆举办讲座,帮助馆员掌握本专业的前沿动态。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应该给予女性馆员更多出去学习的机会,让女性馆员切身体会到其他图书馆的优秀工作经验和文化学习氛围,扩大女性馆员的科研视野。再者,高校图书馆要多鼓励女性馆员组建研究团队,多寻找具有创新性和前沿性的课题,将自己的研究形成“拳头产品”。

4.3 加强对女性馆员的人文关怀,给予女性馆员更多的科研支持

相对于男性馆员,女性馆员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更加敏感。高校图书馆应对女性馆员给予格外的关怀,详细了解女性馆员的身体状况,并根据个人特点安排相应的岗位。此外,对于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馆员,高校图书馆要制定一些措施,帮助女性馆员顺利度过这一时期。例如,高校图书馆可以组织产后馆员参加一些短期培训和业务知识讲座,弥补女性馆员在特殊时期形成的知识断裂。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发文馆员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近二十年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研究述评——以心理资本的视角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国外图书馆新馆员入职培训的特征及趋势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Wiz云笔记在图书馆员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案例研究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