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沿海少数民族地区 “四整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和实践

2022-04-18韦柳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韦柳叶

广西钦州市外国语学校是全国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学校开展了广西沿海少数民族地区“四整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开发整合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课程,建构了少数民族地区“1+4”心理健康校本课程体系,解决了全员育人问题;创立整合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解决了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发展、干预全程育人问题;构建整合型心理健康教育支持体系,解决了学校、家庭、社会全面育人问题;打造整合型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联盟,解决强校、普校、弱校协同育人问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四整合”;少数民族地区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12-0065-02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出台了一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然有不少学校未重视起来,尤其在经济条件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心理健康教育相较于经济发达地区显著落后。不少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缺乏心理健康教育软硬件,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广西钦州市外国语学校作为全国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为核心,开展了“四整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开发了“健全学生人格、提升教师幸福、促进家庭和谐、增强民族自信”整合课程组群,构建了“课堂教学、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宣传活动”整合教学模式,形成了“学校、家庭、心协、社会”整合育人机制,打造了“特色学校、学区学校、联盟学校、帮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发展生态。

二、“四整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第一,开发整合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课程,建构了少数民族地区“1+4”心理健康校本课程体系,解决了全员育人问题。

“1”是制定了《心理健康校本课程纲要》,对课程的目标、内容、课时、评价提出了明确要求,确保课程实施的规范化。

“4”是开发了少数民族“七彩心理”四大课程组群。此课程群组包括“健全学生人格、提升教师幸福、促进家庭和谐、增强民族自信”四大系列课程模块,共360多个课例和200多个课件。学生模块以“健全学生人格,增强民族认同”为主题,教师模块以“提升教师幸福,培养民族自信”为主题,家长模块以“促进家庭和谐,增强民族精神”为主题,社会模块以“满足社会需要,增强民族团结”为主题。

第二,创立整合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解决了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发展、干预全程育人问题。

1.创建了“5+5沉浸式”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模式。“沉浸式”课堂是指教师通过创设少数民族特色风情的情景,以民族特色活动为载体,教学按五个步骤推进:创设情景—沉浸体验—自主感悟—相互分享—共同成长。目标分四个层次达成:鼓励学生分享个人感悟,激活思维(点);促进师生和生生对话,实现心理能量的碰撞(线);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达成心理共识(面);引导全班交流,达成价值认同(体)。编写了《钦州市外国语学校“沉浸式”心理健康课例集》,包括108个课例。

2.创建了“3+X体验式”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模式。“3”指结合少数民族节日,打造三大主题团辅:以自信自强为主题的“三月三·大冲关”,以悦纳自我为主题的“五月五·我爱我”,以团队建设为主题的“九月九·爱久久”;“X”指团体辅导用绣球、大鼓、服饰等具有民族特色的道具,融入壮族的对歌、京族的唱哈、瑶族的舞蹈等少数民族活动形式。

3.创建了“1+1双师式”心理健康教育督导模式。课堂教學或团辅活动采用“心理教师+少数民族教师”一课双师方式,互相督导,确保专业性。

4.创建了“X+X开放式”心理健康讲堂模式。设立开放式的“心理讲坛”,邀请地方“非遗”传承人或民俗专家上心理课,宣讲“非遗”和民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

5.创建了“X+1项目式”心理健康拓展训练模式。“X”即成立若干心理拓展社团;“1”即指定一个少数民族项目,每次拓展活动只注重一个少数民族特色的项目的深度体验和探究。

6.创建了“1+X整合式”个别心理咨询服务模式。“1+X”即在个别咨询中,除面谈技术外,整合沙盘游戏、欧卡牌、绘画、认知行为疗法等咨询辅导技术,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

7.创建了“3+2沙龙式”心理问题危机处理模式。当学生需要转介时,学校以“心理教师、班主任、精神科医生+学生和家长”心理沙龙方式,帮助学生消除病耻感,积极治疗。

8.创建了“5+X融合式”心理健康文化宣传模式。实施心理健康宣传“五个一”工程,即一个微信公众号、一个宣传栏、一档心理广播、一份心理校报、一张心理书签,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氛围。

第三,构建整合型心理健康教育支持体系,解决学校、家庭、社会全面育人问题。

举办“家庭教育大讲堂”“爱要有心才完整”系列亲子工作坊,为心理健康教育构建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整合心理卫生协会、精神病医院、民委、妇联、北部湾大学等社会资源,为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

第四,构建整合型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联盟,解决强校、普校、弱校协同育人问题。

钦州外国语学校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果惠及少数民族学生逾5万多名,家长3万多名,中小学教师2000多名。学校在2015年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之后,学校带动沿海少数民族地区5所心育联盟学校成为“广西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构建三级成果推广体系,与区域内少数民族聚居区兄弟学校携手,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体,共辐射56所少数民族乡镇学校。

学校申报的区级课题“学校、家庭、社会整体化教育规律的研究”顺利结题,3项市级心理课题已结题,5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期刊,3个项目获评“广西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教育生态理念下的北部湾经济区涟漪型融合共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2019年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路径》在广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承办的“国培计划”中推广。

三、案例启示

1.探索心理健康与民族精神整合育人模式

钦州市外国语学校从“大心育”的视角,根据少数民族文化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创建了课程、教学、资源、辐射“四整合”的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民族自信、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

2.创建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式教学模式

实践证明, “1+4模块化”课程开发模式、“5+5沉浸式”课堂教学模式、“3+X体验式”团体辅导模式、“1+X整合式”咨询模式、“3+2沙龙式”转介模式、“心理教师+少数民族教师”一课双师教学督导模式、“心理教师+班主任”师资培养模式、“e+c网络+教室”双轨式学习模式等,操作性强,易于推广。

3.形成了整合资源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

“心理教师+班主任”模式解决了心育师资不足问题;“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心理教师协会”解决了心育质量不高问题;“心育特色学校+心育联盟学校”解决了区域学校对心育重视不够的问题;“学校+专业机构”模式解决了社会支持不够问题;与区域内少数民族聚居区中小学校建立“三级联动”心育学校联盟,解决了普校、弱校资源不足问题,实现了资源共享、教学同构、师资共育。通过医教协同,开辟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动融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绿色通道”。

编辑/于 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地区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刑事犯罪的特点及预防措施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课堂的构建
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有效策略
浅谈新媒体下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宣传方法的创新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数学范式教学探析
论湘西地区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
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增强少数民族地区高物理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