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拼多多:秉持农业初心 继续重投农业科技

2022-04-17

财经 2022年6期
关键词:陈磊大赛农产品

过去一年,“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孵化的多个前沿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摄影/莫斯提

3月21日,新电商拼多多交出了2021年四季度及全年度的财报答卷。

财报显示,营收方面,拼多多四季度的总收入为272.309亿元,全年总收入为939.499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58%。

截至2021年底,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为8.687亿,较上一年底的7.884亿,同比增长10%,单季新增约140万。

更值得关注的是,四季度营销费用同比下降23%至113.658亿元,而2021年全年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0%。一增一减,显示出拼多多在2021年把重点从过去的营销转向研发的决心。四季度利润全部捐献给公司的“百亿农研专项”,则彰显出中国头部农产品上行平台深耕农业的耐心。

在服务8亿多用户的今天,秉持着农业初心的拼多多始终聚焦农业,坚持“通过帮助农业进入数字经济来创造价值公司”的战略。公司的“百亿农研专项”是去年8月拼多多宣布设立的,旨在持续推动农业科技普惠,并已经将二、三季度的利润全部投入到该专项。在本次财报发布后,拼多多董事长兼CEO陈磊表示,将深化拼多多在农业数字化方面的努力,以推动更多的农产区、农户直连数字经济。

对拼多多来说,农业的故事才刚开始。

电商行业竞争激烈,从阿里和京东夹缝中成长起来的拼多多,用其独有的“拼购+产地直发”模式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2021年,受益于消费者和商家的双重信赖,拼多多平台年成交额(GMV)和活跃买家年度平均消费额(ARPU)实现双增长。其中,年成交额(GMV)达到24410亿元,较上一年的16676亿元,同比增长46%;活跃买家年度平均消费额为2810.0元,较上一年的2115.2元,同比增长33%。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拼多多平台累计产生了610亿件订单,同比增长59%。据拼多多财务副总裁刘珺透露,在农产品“零佣金”以及重投农业策略下,平台涉农订单的增幅尤为显著。

截至2021年12月1日,拼多多平台上单品销量超10万单的农产品达到6000余款,同比增长43%。单品销量超100万单的农产品达到50余款。自百补上线两年多以来,优质农产品商家已突破1万家,百亿补贴频道累计上线超过2万款农产品。

在财报发布后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拼多多董事长兼CEO陈磊表示,在竞争加剧的环境下,拼多多会继续以用户为导向,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并持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回首我们在农业方面的努力,我们对其中的积极作用感到欣喜,但农业数字化才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陈磊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农业的投入,并对这一长期愿景保持专注和耐心,努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作为中国头部农产品上行平台,以农产品起家的拼多多,在农产品“零佣金”的基础上,首创“农地云拼”模式,贯穿生产、流通、消费的全流程,重塑了需求和供给的场景,同时惠及农产品的生产端和消费端。

“农地云拼”的核心是“拼购+产地直发”。拼购将消费端分散、临时的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归集效应,为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订单,帮助小农户融入大市场。同时,稳定的需求也重塑了农产品的流通链条,产地直发取代层层分销成为农产品上行的主流。产地直发以“包裹”为颗粒度,让农田直连写字楼小区,让原产地直连消费者餐桌,将农产品由“产销对接”升级为“产消对接”,有效提升了农产品流通效率,减少中间环节,使得两头得实惠。目前,这一“农地云拼”数商兴农的独特模式已直连1600万农户,助力农民解决“销售难”,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因此也不难理解,拼多多继续重投农业的初衷。去年8月,拼多多宣布投入100亿元设立“百亿农研”专项,不以商业价值和盈利为目的,持续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科技普惠,并将二、三季度的利润全部投入到该专项。

本季度的利润毫无意外地也被持续投入到该专项中。“农业发展需要长期的耐心和投入,四季度的利润将继续用于支持农研科技的深度探索。”陈磊表示,过去一年,我们坚持聚焦农业,并在农产品品牌、农业人才、物流仓储领域进行了新一轮重投入,目前已初见成效。

据拼多多发布的《2021新新农人成长报告》显示,以95后为代表的“新新农人”已经成为推动农产品上行的崭新力量。截至2021年10月,平台“新新农人”数量已超过12.6万人,在涉农商家中的占比超过13%。其中,女性占比超过31%,达到39060人;00后占比超过16%,达到20160人。

在返乡创业过程中,“新新农人”更愿意回馈家乡,并注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热衷于推动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在农产品品牌化方面,“新新农人”通过电商效应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打响了会理石榴、平和蜜柚、涌泉蜜橘、秭归脐橙、洛川苹果、宾川大蒜、盐源丑苹果、蒲江猕猴桃等农产区的产地品牌,呈现出“一县一星”、“一品一星”的现象。

除人才外,拼多多也帮助中国农产品实现上行通路的基础设施建设。3月8日,全球知名商业杂志《Fast Company》正式发布了“2022年十大创新物流供应链公司”榜单。拼多多凭借“对国内原有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进行重构,建立全新的冷链运输路径”,首次入选该榜单,并成为唯一入选的中国企业。《Fast Company》对此评论指出,这家中国农产品上行电商平台将超过8.5亿的用户与1600多万农户相连,并对中国原有的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进行了重构,建立了全新的冷链运输路径,大幅缩短了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实现了农产品从产地直连餐桌的新模式。尤其是在2020年推出的多多买菜业务,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的流通效率,讓中国广大的乡村群众和农户们从中受益。

“相比于更早被线上化、更高线上化率的品类来说,农业的线上化率仍然很低,在现有履约体验下用户的很多需求没有被满足。”拼多多董事长兼CEO陈磊表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坚定不移地投入农业,发展农业科技核心技术、推进农业科技普惠的原因。”

在农研科技领域,拼多多也持续发力,是电商行业的发起者和倡导者。

在优质产区进行技术创新,提升效能和人效,是一个重点的农业创新事项。为探索智慧农业,2020年,拼多多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技术指导下发起“多多农研科技大赛”,通过应用AI等最新技术与传统农业结合,使传统产业发展进入新的维度。大赛所提倡的“以科技创新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新的路径”,成为年轻一代农研人努力的方向。

“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已连续举办两届,并先后孵化了温室种植、无土栽培、AI种植等多个前沿项目,目前正广泛应用于辽宁、安徽和云南等地。作为拼多多平台的年货爆品,今年的丹东草莓货源充足、品质出色,这在一定程度源于当地部分头部农场在新产季引进了首届多多农研获奖团队“智多莓”的AI种植系统,实现了从“一个大棚两人管”到“一人管七个大棚”的人效及产量提升。

“我们通过实践证明了智慧管理技术可以让设施种植不再依赖于传统种植经验,有效降低生产管理难度。”3月1日,在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与拼多多联合举办的研讨会上,29岁的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员郑建锋博士如此说道。去年,郑博士带队参加首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获得AI组冠军。此前,在首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中,AI组的草莓产量均值高于传统农人组均值196%,平均投入产出比也比传统农人团队高出75.5%。

深入产业链前端,以“多多农研”大赛推动数字化AI种植,是拼多多用科技力量践行农业使命的一项具体实践。像郑建锋一样的年轻一代农研科技人员,在大赛的激励下,对农业广阔的前景充满信心。郑建锋表示,“伴随科技进步,未来的农业生产将不再是扛着锄头、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将更多数字科技引入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农民将成为专业化极强的职业,农业也将是极具发展前景的行业。”

如今,第二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已经入决赛冲刺阶段。参赛的全球青年农业科研团队,利用前沿的营养科学、精准农业等技术,在6个月内以绿色和可持续的种植方式挑战种出高品质、高产量的番茄,并在关键营养元素指标上进行考核。大赛为进入决赛的4支队伍,分别提供一个独立温室及对应的环境控制应用接口,队伍可以远程调节温室内的水肥、光照、二氧化碳等生长环境要素,实现无人种植。最终成果将由专家团队和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测定。

拼多多董事长兼CEO陈磊表示,六年来,拼多多一直聚焦农业,致力寻找应用于全农产品供应链的技术解决方案。“接下来,我们希望可以用科技带动农产品上行,让数字经济为更多乡村社区服务,进一步提升农产品供应链的效率。”

不难看出,身上有土、腿上有泥的拼多多更加着眼于长远发展,在缩减营销的同时,持续重投农业和技术,实现了更加稳健、高质量的增长。如果将拼多多的“互联网+精准助农”战略作为一个窗口,从中可以窥见互联网赋能中國乡村振兴的时代洪流。

猜你喜欢

陈磊大赛农产品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陈磊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楚汉之争(七)
楚 汉 之 争(八)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故乡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