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科技成果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2-04-16袁晶

科技创新导报 2022年23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专业评价

袁晶

(四川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四川成都 610065)

1 科技成果评价内涵分析

对于高校来说,它承载的不仅是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功能,同时还承担着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发展等多个领域开展科学研究,促进相关学科领域发展和行业科技进步的重要责任。具体来说,科研成果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科技研发与科技创新行为,将前期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结果进行整理总结,从而呈现为一定的成果成品。科研成果根据其表现形式不同,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以下三大类。第一类是以理论政策为代表的基础研究成果,这些科研成果更多地出现在理工医基础研究、社会科学研究中,通过展开各项基础研究,将相关的发现研究等转化为一定的理论科学研究成果,学术论文是其主要的成果体现形式。第二类科技成果主要是指应用技术类,它是在科技研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入应用研究领域的相关内容,从而转化成以技术、设备、材料为代表的科技成果,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是其主要的体现形式,这样的科技成果更多地出现在理工医应用研究领域。第三类科技成果称为软成果,与其他的政策、设备等硬件成果相比,其表现为无形的东西,呈现出理论观点等形式的内容。大多数情况下,这一类的软成果都以最终科技研究报告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各个学科领域中都广泛存在[1]。

2 我国在科技成果评价方面的研究进程

科技成果产生之后,是否能够在社会上发挥一定的价值,需要经历科技成果转化这个关键环节,而科技成果的转化又是基于科技成果评价工作而展开的。具体来说,科技成果评价工作主要是指由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采用专业化的理论、方法和指标等,对将要进行转化的科技成果可能发挥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等进行相应指标评价,最终将综合评价结果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参考内容。对于科技成果来说,只有实现正向和及时的科技成果评价,才能快速完成成果转化,从而使其真正在社会、科教、文卫等多个事业发展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由此可见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在整个科研流程和工作内容中的重要性。它相当于后期的关键环节,也是考验其能否发挥真正作用的核心环节。科技成果评价工作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其政策性和技术性相对来说较强。首先就政策性方面来说,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要和当前的社会发展政策紧密结合,借助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与相关政策指引来完成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只有能够对当前社会发展起到关键核心作用的科技成果,才能在评价工作过程中取得较高的分值。此外,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的技术性也较强。在这个过程中,其对科技成果所涉及的研究方向、研究报告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会进行专业系统性的考量[2]。

近年来,为了不断完善和规范我国在科技成果评价相关方面的机制和体制,有关部门开展了长期的研究进程,进行了系统性的优化。首先,在政策法规领域,为了能够进一步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评价工作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与市场环境,早在20世纪,有关部门就制定了科技成果转化与评价相关方面的法律规范条例,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来明确要求相关方面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其次,在资金支持方面,财政部门为了能够帮助相关方面避免资金困扰,从而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从营业税免征、服务收入税收免征等多个方面做好了税收优惠政策,以此来极大程度上减少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财政支出压力。最后,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为了能够从源头上来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与转化的质量,从政府机构到高校管理部门都进一步优化了用人育人的培训机制,建立起了系统完善的工作流程,大力引进创新型优秀人才,增强我国相关方面的科研能力,从源头上促进科技评价工作向好、向快发展。

3 科技成果评价的意义

在“十三五”期间,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了科技创新规划相关方面的通知,在通知中将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工作作为支持各级机构财政科研经费的关键性参考指标。具体来说,科技成果评价工作所产生的重要意义,体现为以下3点。

第一,它为开展科技转化投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科技成果评价工作来说,其政策性和技术性都比较强,这就使投资方在选择投资项目的过程中,更多地去参考科研项目评价成果的评价系数,以此来作为其是否进行投资和开展建设的关键性支撑依据。同理,科技成果评价系数较高的科研项目,其投资价值和潜力也更高,可以成为投资的关键性参考依据。第二,科技成果评价还进一步推动了科技研发领域专业人才的创新积极性[3]。对于相关方面的科技专业人才来说,科技成果评价工作是其进行日常工作绩效评价的关键性内容之一,也是评价其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以这样一种反向激励的方式,可以鼓舞和激励科研人才更多地钻研专业知识,进行科技研发创新,从而为我国实现科技强国奠定充足的基础与根基。第三,科技评价工作也进一步促进了相关领域学科的长期性发展。对于以基础理论和政策为代表的科技成果来说,以科技成果评价的方式,推动了相关领域专业方法、专业原则、专业导向的进一步建立与完善,促进了学科的系统性发展和持续性进步。在科技成果评价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学科内容的系统完善与发展,可以说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和学科建设发展工作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实现了产学研合作新的工作成效。

3.1 科技成果评价存在的问题

3.1.1 科技成果评价环境问题

首先,就科技成果评价环境方面来看,当前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工作更多地是依赖于第三方专业性机构。一般来说,第三方专业性机构主要表现为研究所、研究院等,其对于科技成果研发、科技成果评价、科技成果转化整个流程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知识都有着充分的了解与认知。但是其能够进行专业化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的相关方面专业人才数量较少,难以承担当前创新型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与日俱增的科技成果数量评价工作,主要表现为专家库人才缺少的典型问题。而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又直接关系着科技成果转化,两者速度相同,互相影响,因此这直接制约着科技成果是否能够快速地落地生效,为社会建设发挥关键作用。除此之外,当前大环境市场上还存在一些良莠不齐的第三方机构,其在专业成果转化评价方面,不仅缺乏相关的资质资历,同时其工作成效也和专业机构相比相差甚远。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国家相关部门对科技成果转化合法资质的评价与审核工作不够完善,导致部分不合格的第三方机构涌入到了市场中去,影响了整体科技成果评价市场的环境。在这个过程中,相关方面不仅应该进一步引进专业人才,充实和壮大专业人才队伍,也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加大和提高专业门槛,增强审核和鉴别力度。将那些不合格的人才、不合格的第三方机构剔除到市场之外,净化科技成果转化与评价市场环境,充分发挥科技成果的关键性作用,使其能够快速落地实效,发挥关键价值[4]。

3.1.2 政府主导时存在的问题

政府主导时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表现为不同学科之间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当前,政府对于生物医药领域的核心专业技术支持力度较强,而对于社科、人文等相关领域的支持力度较弱,这就导致不同学科在不同支撑力度的影响之下,出现科技成果评价结果不一、速度不均等现象与问题。虽然当前我国正处于科技化和实体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但是也不能在这个过程中忽视了社科等领域的关键作用。政府在进行政策引导和市场主导的过程中要合理地均衡各个学科领域的重要性,使其都能够在科技成果转化与评价的过程中,加速促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落地生效,为社会建设发挥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有关政府机构在科技成果评价和转化的过程中,其制定的政策和发挥的政策引导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要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细化政策领域,解决当前实际问题,进入到科研一线中去,切实完善政策体系和政策内容。

3.1.3 科技成果评价中介系统问题

在上文的分析中曾提到,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的关键性特点之一在于其专业技术性较强。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学科领域的内容和体系不同,要建立出不同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借助专业标准的评价指标与体系,对成果进行相应的评价,促进其快速转化,落地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单纯地依靠人力去完成指标构建和指标运行工作不切合实际,更多的是需要借助中介系统在系统中自动生成相关的指标,并开展实际成果评价过程中进行自动比对,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避免成果评价过程中的部分人为因素,增加科技成果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和有效性。然而,当前在市场中介系统不仅建立不够完全,各方面机构所使用的系统也表现出不统一的问题,这就导致中介系统无法发挥其本应产生的重要作用。中介系统建立不完全,一方面是由于资金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相关方面相关机构对这方面的重视力度不够强。在此基础之上,各个机构所使用的中介系统不统一,也就导致科技成果评价结果无法进行有效的横向对比。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人为干扰因素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导致投资方在进行项目投资规划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方向性的偏差。

3.2 提高科技成果评价质量的有效路径

3.2.1 创设良好评价环境

对于科技成果评价与转化工作来说,为了能够有效提升科技成果评价的质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首先要在现有基础之上,进一步创设出更加良好的科技成果评价环境。在科技成果评价主体方面,提高主体的市场进入门槛,提高主体进入市场的审核力度,从而使得市场上进行科技成果评价的第三方机构专业能力和素质都能够得到综合性的提升,进一步净化当前的市场环境。除此之外,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也应该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根据不同的学科领域,有针对性地引入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壮大和充实科技成果评价的专业人才队伍,使得更多的科技成果能够以最快的效率得到评价与转化,加快其为社会发展贡献价值的速率。

3.2.2 评价主体的社会化

除此之外,制约科技成果评价质量、延缓科技成果转化速率的另外一个原因,也在于评价主体集中在了以研究院为代表的专业性第三方机构。更多的社会化主体,在这个过程中难以进入到市场中来。在这方面,下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与体系的过程中要拓宽科技成果评价主体的范围,增强主体性质的包容性,促进评价主体更加社会化,这样就可以使得一些高校专业人士或社会实践专业人士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这方面人才虽然没有相关方面的实践经历,但是其科技成果研发经历却非常充足,他们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与专业的科技成果评价人才相比反而会更加优越。所以,促进评价主体社会化,是当前进一步健全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发展的关键性动作之一。要注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评价门槛,并不是严格地缩小主体的领域范围,而是在满足专业能力的基础之上,再进行主体范围领域的拓宽工作,从而促进评价主体向着社会化的方向发展,推动更多的科技成果能够得到客观化的评价和有效转化[5]。

3.2.3 优化评价中介系统

在科技成果评价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依靠于当前的信息化平台和大数据技术。在这个过程中,中介系统是支撑信息化平台和大数据技术能够有效运转的关键性内容。但是当前在上文的分析中发现,中介系统一方面呈现出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呈现出各个机构所使用系统不统一的问题。因此,在下一步开展评价中介系统优化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发现当前中介系统所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进一步简化评价指标,统一评价内容,推动评价方法向着更加简约化、系统化和快速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完善中介系统的内部系统功能。其次,在这个基础之上建立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行业准则,使得各个第三方机构都使用统一性的中介系统,从而来保证科技成果评价市场中不同的科技成果都能够得到同一标准的评价,促进成果的客观性、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给科技成果转化带来一定的偏差和干扰。

3.2.4 完善公示监督制度

除了要做好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内部力量的提升,还要重视外部监督机制。对于任何一项工作来说,只有通过内审和外审的双重监督环节与流程,才能够促进整体工作环节的公平化、公正化和有效性。对于科技成果评价工作来说,也不例外,其一方面关系着个人的实际工作指标和工作绩效,另一方面也关系着后期进行科技转化所能得到的财政支持力量。所以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相对来说也属于敏感性较高的工作内容之一,需要严格的公示和监督制度,来保证该项工作能够在清正廉洁和客观公正的范围内有效推进。对于公示监督制度来说,不仅需要第三方机构内部建立完善的内审监督机制,安排专人、专门的机构进行后期监管和常态化监督,同时也需要教育部门、学科研究部门建立行业公示监督标准与准则,安排专门的部门对不同的第三方研究机构进行常态化监督和定期抽审,从而进一步建立完善系统的科技成果评价公示监督制度。

3.2.5 健全评审分离机制

评审分离制度的建立,是为了能够促进科技成果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公正性。如果评审机制没有实现有效分离,那么评价人员和审核人员极有可能同时受到外部力量的干扰而做出有违实际客观评价结果的工作行为。因此,将评价环节和后期审查环节进行有效分离,通过建立不同的机构,设立不同的人员从事相关工作,来实现后期审查环节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后期审查环节中发现评价过程中所存在的不公正、不公开行为进行有效纠正,推动科研市场上的公平性得到充分彰显[6]。

4 结语

在我国大力重视科技研发、推动创新型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科技成果评价工作起到了关键性核心作用。只有在科技成果评价工作中实现内容上的创新、标准上的升级和系统上的完善,才能为下一环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推动更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加快落地实施,切实为社会发展贡献卓越力量。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专业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