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促进人才培养改革路径探析

2022-04-15陈燕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社会思潮人才培养

陈燕

摘  要: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人才成长的摇篮。新形势下,社会上传播的各种思潮、理念随着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涌入校园,对于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和价值观产生强烈冲击。因此,在高校大学生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其专业、技术和能力的发展,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动态、实际行为以及作风建设问题,以保证高校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和多元性。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主要针对的是高校大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高校可以借助互联网等技术来建设基层党支部平台,拓展高校党建工作的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以高强度、高频率的思想作风建设来提升基层党建成员的思想觉悟,指引其实际行为,助推高校全面型人才的培养。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顺利推进有助于高校大学生全面提升思想素质,增强高校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实现高校大学生的作风转变和行为指正。

关键词:新时代形势;高校基层党建;社会思潮;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7-0129-04

黨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坚实基础。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阵地[1]。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是培养对党忠诚、为党尽忠的新时代人才的强有力措施。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更应进一步推进党建工作为大学生“铸魂”,旗帜鲜明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阵地建设[2]。

当今社会上各种意识形态、新思潮和新理念不断涌入高校校园,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影响着大学生的信仰和奋斗目标,成为大学生树立红色信仰、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绊脚石[3]。更有甚者对高校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造成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高校要切实全面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转变,聚焦新时代党建人才的培养。学生党员是高校党建的主体之一,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工作落实点[4]。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高校的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成为必须落到实处的现实问题。因此,各大高校必须深刻认识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发掘和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路径,以现代化党员人才的培养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任务和落脚点。

一、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人才

新形势下,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人才的培养要求进一步提高[5]。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作为提升高校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关系到高校的育人环境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高校的发展要全面坚持党的领导,突出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在校园中营造并树立良好的校风,加强高校师生的团结互动,以新时代的昂扬朝气来促进社会主义人才的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的基层党建工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引领和组织保障,以党性、党章等内容为载体的高校党员基础知识学习氛围能潜移默化地引导高校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者、实践者以及传播者,不断扩大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影响范围,促进高校大学生红色信念和高尚品德的培育。

在此基础上,高校应进一步发挥理论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关注大学生党员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学习生活状态,不断促进他们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自主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服务能力,不断坚定自身信念,充分认识到基层党建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党建工作中,凝聚高校党建工作合力,夯实大学生党员的工作基础,切实为基层党建工作贡献力量,合力促进高校培养信念坚定、本领过硬的新时代人才。

(二)保证新时代党员发展的数量与质量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高校基层党支部在发展大学生党员的问题上存在着数量不足、质量不优的突出问题[6]。随着近几年对高校党建工作的深入推进和重视,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数量正逐步上升,党员培养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

有调查显示,高校大学生党员在进入新时代后数量显著增长,但党员的质量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部分大学生党员对于自己的入党初心不明确,没有形成为人民服务的坚定意识,党性观念淡薄,红色信仰不坚定,在入党后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放松学习、放低标准。加之消极社会思潮的冲击,部分党员易受到外界和他人的影响,做出有损党的光辉形象的行为,严重影响高校党组织的影响力与公信力,阻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使得高校大学生出现理想信念危机,给大学生的成长造成阻碍,影响高校党员的发展数量和质量。

(三)促进高校党风、学风建设

高校学风的好坏事关教育质量的高低,深刻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决定着高校未来的长远发展[7]。高校开展学风建设,既有赖于高校大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和内在行为动机,也需要依靠大学生身处的生活、学习环境和氛围。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以人才培养为主要抓手,以学习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旨在营造高校校园内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和氛围,从而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和发展,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一环,需要高校基层党组织联合所有在校生共同发力,以自身品德修养为前提,助力校园风气的转变。

此外,由全校师生合力共创的高校学风为大学生党员积极学习党章、领悟党性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氛围,促使大学生党员逐步养成优良的党风和坚定的党性意识。综合来看,党员的党风和党性实际上是紧密相连的,党员坚定的党性可以塑造良好的党风,良好的党风能进一步引导和加强党员的党性。在高校中加强党的基层建设工作,可以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党性观念,加强党风建设。以党员为模范,在高校校园中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展示党员生活和学习中应有的思想风貌、坚定的政治立场、积极的学习工作态度,有利于高校良好学风的形成和建设。

二、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随着“教育强国”战略的持续推进,我国的人才数量也不断呈现上升趋势,人才资源的规模、质量不断提升,已逐步发展成为人才大国。各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我国的各大高校,我国对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基层党建工作高度重视,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和“三观” 建立,引导大学生知党、爱党、入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发展的新鲜血液。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根本目的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党意识和爱国情怀,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大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促使每一个高校毕业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质量标准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体系中,其鲜明的政治立场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坚实后盾,是保证高校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关键。高校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新时代的重大现实问题,基层党建工作则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指引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为人才培养提供思想道德引导、组织管理建设、工作作风示范,助推高校人才的培养方式和路径改革。

然而在部分高校存在基层党建工作宣传不到位,实际效用低等问题。一些高校过分关注人才的技术成长和能力提升,却忽略了对其思想品德和理想信念的关注,造成人才在社会发展中追求失衡、信念混乱,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高校必须要人才培养和基层党建两手抓,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基层党建工作来提高人才的基本素质和思想修养,明确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与方向。各大高校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工作对人才培养的助推作用,以基层党建引领高校人才培养。

(一)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方向

我国高校应科学地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应以高校和大学生发展为第一要义,紧紧围绕这一核心问题,服务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助力高校在新时代的发展。思想引领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手段,需牢牢把握高校大学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引导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理解,在此基础上服务于高校办学和人才培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引导大学生的品德发展和素养提升,培养其坚定的信仰,为高校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更加确切地回答了高校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核心问题,明确了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基层党建工作中对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宣扬,有效地提高了高校人才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意识,让其在社会中获得更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他们更加坚定了目标和理想,找到了人生前进的方向。

(二)提高人才的基本素质与党性修养

部分高校培养的人才在基本素质和党性修养层面较为薄弱,具体表现为部分人才在高校培养过程中过度重视技术与能力的提升,个人基本素质和党性修养较低。这些人才在走进社会后,由于其思想信念的匮乏或不坚定,在后续发展中易出现思想偏差、追求失衡等现象,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造成人才的浪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与党性修养,引导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和自身素养的提高。当前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地引导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关注社会实际和党情国情,培养大学生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精神。在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和引导中,全面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基本素养和党性修养等综合素质,使高校人才更好地为社会、人民服务,增强高校人才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一)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对人才培养的思想引领作用

思想道德的发展是高校培养人才必须要关注的重点方面。思想是人行为的根本指引,是人才长远发展的必备素质。高校在基层党建工作中,要加大对人才思想品德的培养力度,提升人才的思想素养,以更好地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基层党建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中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思想指引为总引领,及时发现和纠正大学生的错误思想,引导大学生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事业,坚定政治立场,培养政治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百年奋斗目标而昂扬向前。基层党建工作可以依靠多种形式来开展思想引领工作。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在党建活动中,以实际生活为依据,邀请校内外优秀党员现身说法,进行说服教育,交流与分享学习心得,促使大学生思考并逐步建立理想、信念。

开展素质教育。高校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要重视人才的基本素质培养,基层党建工作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对高校人才进行追踪式考察,对于人才的不足之处及时纠正,促使高校人才基本素养的提升。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引人才长远发展的根本遵循,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价值指引。基层党建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中,让高校人才在活动中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完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強化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对大学生党员的组织管理工作

高校中的大学生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工作对象,强化基层党建工作的组织管理工作,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对大学生党员的组织管理工作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开展党建宣传和组织工作,并在工作中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基层党建工作团体的凝聚力。党建工作中的组织管理模式要逐步设立,循序渐进,久久为功。

其一,增设大学生人才组织管理机构。在基层党建工作中,通过党员的带头作用,联合各个方面的专业人才,自发地建立高校人才组织管理网络,对高校人才进行逐层教育,培养其综合能力和思想素养。

其二,加强人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沟通与交流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开展的前提,高校大学生之间只有借助频繁且有效的沟通渠道与沟通方式,交流彼此的想法、意见,才能在党建工作中协调各方因素,增强团队工作的效率。

其三,锤炼大学生党员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和实施者,需要在工作中练就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党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思考解决方案,加强党员生活教育培养与监督,帮助大学生党员在党建工作的过程中深化信仰、坚定信念,以组织生活的常态化标准来要求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助力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成长与发展。

(三)搭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网络平台

新的时代发展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不能拘泥于传统形势,应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搭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平台,以供大学生在零碎时间里学习。各大高校应该秉持开放、学习的态度,以网络为依托进行资源的联合和共享。在网络平台上,大学生不仅可以查阅自己感兴趣的党建知识,学习相关课程,还可以在平台上建立“党建知识研讨小组”等虚拟学习活动,加强基层党建知识的宣传力度,吸引大学生参与基层党建工作。在网络平台上,各个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可以组织数字党建宣传教育活动,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建宣传为高校的党建的主要活动,如“青年大学习”“党员大学习”等。这些活动既可以利用大学生的零碎时间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又拓展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形式,符合新时代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要求。网络平台更利于当代大学生对基层党建工作的了解。此种形式拉进了大学生与党建工作的距离,使得党建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更易被大学生接受,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对人才的培养力度。

参考文献:

[1] 陈媛媛.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促进人才培养改革的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4):237-238.

[2] 何佳娣.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助推创新人才培养简论[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9,40(12):94-96.

[3] 黎凤. 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全面科学培育人才[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6):158-159.

[4] 赵睿. 高校基层党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02):133-136.

[5] 许晓辉,王丽萍. 以党建为载体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策略探究——2020年甘肃省高校党的建设研究课题[J].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06):30+40.

[6] 李茜,李翠,王偉. 结合高校任务特点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J]. 管理学家,2014(04):345-346.

[7] 刘显平. 创新高校基层党建,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07):158-159.

(荐稿人:江雪梅,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社会思潮人才培养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探析
直面“真问题”,廓清中国方向
多元化社会思潮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