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2-04-14虞小强

公关世界 2022年6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教育挑战高校

虞小强

摘要:面对日趋激烈和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形势,作为主战场之一的高校,有必要不断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这在新时期显得尤为重要和意义重大。当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在感染力、沟通、思想性开发和协同等方面存在不足,而复杂的外部环境、灵活性欠缺的教育形式和互联网迅速发展等带来了意识形态教育的挑战性,提出的思想重视、强化协同、优化方法、构建网络教育平台、“三全”教育新局面等应对策略希望有助于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

关键词:高校 意识形态教育 挑战 策略

面对日趋激烈和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形势,作为主战场之一的高校必须不断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把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领导权牢牢地掌握在手中。大学时代正是形成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在新时期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复杂而又多变的外部环境,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成为一项迫切的工作。

一、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进入新时期,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更大的考验。分析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实践现状,有助于为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找到可行、有效和针对性的思路和策略。[ 1 ]

1.意识形态教育感染力不够

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授,教学手段多样性不够。理论知识的抽象和教学手段多样化的不足,导致意识形态教育感染力不够,无法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的缺乏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意识形态教育课程不够重视,上课是为了拿学分,对于课程理论知识内容关心不够,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不好,实效性不高。[ 2 ]

2.意识形态教育沟通有限

高校思政课大部分都是大班上课,一个授课教师要面对两个自然班以上的学生,除了课堂上教师与少数学生有限的互动和交流外,课后授课老师和学生基本上没有交集。教生之间交流较少,沟通缺乏。[ 3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段内,教师对学生的思想状态了解不够,积极的教育沟通和有效地思想引导也无从谈起。

3.课程内容思想性开发不够

部分教师注重课程理论和系统知识的传授,对课程内容思想性开发不够。尤其是在非思政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思想性缺乏开发意识、不能发现、认知并把握,没有把非思政课程中具有思想教育性的内容开发出来,更谈不上去充分利用,从而失去了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形态教育的机会。[ 4 ]

4.意识形态教育协同水平不高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是一项复杂、全方位的系统工作,需要高校各职能部门和各类各级教师的紧密配合与互相协作。由于受意识形态教育的复杂性、认识程度差异、时间协同安排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自觉协同的程度不高,无法形成教育合力的最大化。思政课与非思政课,思政类教师与非思政类教师,思政职能部门与非思政职能部门,第一、二、三、四课堂等,彼此之间协同困难大,难以实现协同最优,一定程度影响了意识形态教育合力和工作实效性。

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对的挑战

新时期里,网络通信技术的提高,自媒体的出现,使得资讯更易获得与交流。各种文化思想意识不断发生碰撞、渗透和交流,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复杂性和巨大的挑战性。

1.外部环境挑战巨大

在互聯网信息时代背景下,外部环境的挑战巨大。大学生强烈好奇心与是非辨别水平不高之间的矛盾,使他们易受社会不良信息的影响而陷入迷惘和盲从。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载体,发布不良信息和低俗视频,公开或隐蔽地传播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如“拜金思想”“娘化现象”“过度消费”“娱乐至死”“享乐思想”等错误观念不断误导和扭曲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大学生知识经验缺乏,对不良信息缺乏正确、理智的认识、理解和判断,分析辨别能力差,极易盲信盲从,这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5 ]

2.意识形态教育形式略显滞后

进入新时期,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和问题,客观要求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必须紧跟发展变化,与时俱进、不断革新。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形式固定,偏重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实践关注不够,与实践联系不多。当前,大学生求知欲强,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现象、问题和一些观念较为好奇。因此,有必要改进和丰富意识形态教育模式,把理论知识和社会现象有机联系起来,既满足学生求知需要,又进行了意识形态教育,还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

3.互联网技术给意识形态教育带来挑战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微信、QQ、今日头条、微博、抖音等信息载体的出现,使得大学生能够很方便快捷地通过上述信息载体,获得大量的信息,上述信息载体传递的内容,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地影响和塑造着学生的思想和观念,携带的个别不良或有害信息,以碎片、穿插、镶嵌等形式,或隐或现地显示或呈现出来,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学生思想,削弱、消解着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

三、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提升策略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需要高校在思想上、组织上、意识上进行协同配合,借助各类课堂形式和教育手段,才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合力,进而更好地提升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

1.高度重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

高校是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战场,要在思想上极端重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在高校的地位、作用、功能、价值和重要性,以及时代赋予的重大意义。高校更容易接触到各种社会思潮和思想观念的特点和客观现实,各类信息大量涌入与大学生分辨能力不高的矛盾,要求高校无论怎么强调意识形态教育都不为过。[ 6 ]因此,必须发挥高校意识形态的中坚作用,确保高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领导权。

2.强化组织协同保障

高校要明确学校各职能部门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分工,规定好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协同机制,实现党政协同保障意识形态教育的同步性。从学校、部门、学院和支部等层面实行干部交叉任职,制定相关制度条款,加强彼此协同。强化各部门协同配合的自觉意识,从而在组织上和思想意识上充分保障意识形态教育活动的系统开展和全面展开,形成各方教育合力,提升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

3.优化教育方法,形成教育意识自觉

在实施意识形态教育时,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不断优化自己的教育方法和形成教育意识自觉。善于发现和借助学生关注的一些问题,运用相关理论去分析和认识,做到知行合一,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热情。高校非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挖掘各科课程中具有思想教育性的内容,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实现课程思政。[ 7 ]各科教师要善于借助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课堂等形式,自觉借助丰富多彩的各类教育活动、团体活动、文艺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润物细无声中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

4.構建网络教育平台进行思想意识形态教育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要充分认识到先进的互联网信息载体传递信息的快捷性、便利性、广泛性等特点,要善于借助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意识形态教育。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构建高效、便捷、交互、广泛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网络体系,将学生关注的焦点、热点与课堂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在网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和师生沟通的零距离,及时对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评价和正确地引导,为提高高校思想意识形态的实效性提供强大支持。

5.形成全校、全程、全员参与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新局面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不是某个部门、某个环节、某个教师或个人的任务,而是全校各部门、教育全过程和全校师生的任务。从全校各部门层面来讲,各个部门都是意识形态教育的主体,都显性或隐性地担负着的意识形态教育的任务;从教育环节层面来看,无论是课堂内外、教学与督导,还是实施与保障等,都是意识形态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都直接或间接参与着意识形态教育的任务;从全校师生层面来讲,全校各类教师是教育者,学生也是教育者,即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也承担着意识形态教育的任务。只有形成全校、全程、全员参与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新局面,才能更好地提升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太平.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着力点[N].安徽日报,2018,10.23.http://theory.people.com.cn/ n1/2018/1023/c49150-30358025.html.

[2]赵秀红.十八届中央第十二轮巡视公布14所中管高校巡视反馈情况[N].中国教育报,2017.6.20.http:// www.jyb.cn/zgjyb/201706/t20170620_674946.html

[3]严蔚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三个着力点[N].光明日报,2017.8.22.http://epaper.gmw.cn/gmrb/ html/2017-08/22/nw.D110000gmrb_20170822_2-13. htm.

[4]王雄杰,李春芳.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特点与对策[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0(03):466-471.

[5]张耀灿,郑永延,吴潜涛,骆郁延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

[6]秦丽凤等.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挑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20(39):1-3.

[7]许武育.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问题研究及对策探析[J].法治与经济,2014(12)128-130.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教育挑战高校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中生意识形态教育探析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