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啦啦操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2-04-10戴丽星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学应用小组合作

摘 要: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许多高中校园已经开始创新思路,调研与高中校园特点相结合的体育运动项目。啦啦操体育运动项目由于其特殊的展现形式和丰富的内涵元素,得到了师生的普遍认可,很多学校将此运动引入高中校园生活中,以期达到增添校园文化色彩、切实提高高中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但是在啦啦操体育运动项目与高中体育教学的实际结合中,也出現了诸多的问题,其中,教学方式方法和高中生综合素质、啦啦操体育运动的特点三者之间出现了矛盾,影响了高中校园引进啦啦操体育运动的基本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文章重点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如何在高中啦啦操教学中进行科学有效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期通过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实现啦啦操运动的开展方法与期望目标的整体统一。

关键词:小组合作;高中啦啦操;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06-0010-03

引  言

在传统意义上,教学或者学习的过程重在强调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自身素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基本决定了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人们往往忽略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也较少有相关研究成果切实落实到实际教学中。笔者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啦啦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发现这种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消除学习的乏味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教学互动氛围,最终提高啦啦操的教学质量及整体水平,让学生在参与啦啦操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汲取更多的营养,提升综合素质。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改善师生关系,营造互动氛围

我国素质教育倡导教师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启发式教学模式,提倡学生变习以为常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主动式的学习方式,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实现良性互动。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能够达到上述目标的有效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当引路人、答疑者的角色,构建合作型师生关系,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师生有效互动中增进师生情感,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二)加强学生合作,培养合作意识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高中啦啦操教学中,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兴趣、水平差异进行分组,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指导,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实现个人运动技能的提升,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学生在组内和组间都可以相互沟通与学习,扬长避短,共同进步。

(三)拓展学习内容,快速掌握技能

首先,在高中啦啦操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促使教师拓展教学内容。日常的啦啦操教学模式单一、内容重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啦啦操训练内容,为学生布置一些通过合作完成的训练任务。这样一来,教师就会想方设法地创新和拓展啦啦操教学内容,给学生不一样的训练体验,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训练需求,从而激活学生的运动细胞,使其主动参与到训练中。

其次,在高中啦啦操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技能。在传统的啦啦操教学中,教师只给学生示范讲解一些基本的动作,而对于啦啦操各种动作的组合、编排及音乐选择,则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等自由选择。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共同商讨,创新啦啦操的动作编排方式。同时,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借鉴学习。如此,每位学生都能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掌握动作技能,完成训练任务,达成训练目标。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啦啦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小组区分法

小组区分法是合作学习诸多方法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也是非常适合啦啦操教学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这种方法强调教师对小组实现目标结果的评估与小组得到的奖励的良性促进作用。简而言之,就是小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决定了目标的达成情况,但是奖励的归属是小组,而不是某个组员。这个方法的理论核心与“木桶理论”原理相似,即最短的那个木板决定了水桶装水的多少。

例如,在啦啦操运动中,躯干、臀部、手臂、脚、手的正确定格训练十分重要,但重复的训练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而将小组区分法引入训练中则会获得很好的效果。首先,为了激发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教师先告诉学生哪个小组最先达到规定的训练目标就能获得奖励。教师承诺给学生的奖励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体会到团队精神。每个小组内的成员可以随机选择2~3项啦啦操专项定格训练目标进行自由训练。教师参照比赛评分标准,对学生的合作训练提出具体要求,并将其作为最终的评价标准。教师先对每项定格训练项目进行逐一示范,然后要求各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实操,最终统一评判打分,达标的小组获得相应的奖励。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明显的错误在小组内部得到了处理和纠正。小组成员互相配合,在教师的指引下对要学习的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合理分配每个学生在组内的任务。这样,学生能够从小组合作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在学习过程中对重点内容有更深的理解。

(二)切块拼接法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中,切块拼接法非常考验教师对教学内容重新组合的能力。采用这个方法,教师需要将重点和难点内容作为主要的“切块”,同时将相对次要的内容作为补充。在啦啦操教学的操作实务中,一般建议选择2~3个辅助的切块。

例如,将啦啦操项目表现最多的踢腿动作作为主要的“切块”,与之联系的有侧倒地踢腿和前踢腿,教师要向学生讲解踢腿动作的基本要领与技术完成所需的肌肉群支持和控制的方法,由学生在小组内对主要切块带动其他两个“切块”的技术进行探讨,最终形成统一的动作标准。在小组自学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着重观察水平相对较低小组的切块任务完成情况,及时地纠偏,但不要过度干预,要充分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各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讨论后,教师要重新介入,根据各小组分析结果逐一指导。小组重新修正后,教师再进行评估。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将课堂交给学生,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状态来学习啦啦操,这样就可以加强学生对啦啦操动作的掌握。此外,学生在和同学的配合中,了解了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弥补,促进了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采用切块拼接法时要对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对班级学生的学习现状有全面的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他们分配合适的学习任务,并要求学生与小组同伴互相配合,进而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三)游戏竞赛法

游戏竞赛法是最早出现的一种合作学习方法,它的主要特征包括用竞赛代替阶段性的考试测验,明确了个人责任,小组奖励和组员成功的机会均等。不同小组中水平相近的学生可以共同参与一个项目的竞赛,竞赛的名次可以换取各自小组的积分。这种机制可以激发各个技术水平的组员向更高水平努力的动力,使其明白,只要努力就有可能在水平相近的对手中脱颖而出。使用这种方式时,教师一定要选择各组中水平相近的成员,这是保证游戏竞赛相对公平的决定性因素。

例如,在啦啦操手位的编排练习中,各个小组自行从基本的三十二个手位中编排一套包括五个手位的技术动作。分组练习结束后,各个小组根据实力水平按照A级对A级、B级对B级、C级对C级的方式分别展示手位套路。每三个相近水平的小组队员进行竞赛,由教师负责打分,打分标准为第一名3分,第二名2分,第三名1分。三个对抗小组的队员循环竞赛结束后,教师汇总分数进行评比奖励。当然,奖励的对象依然是以小组为单位。待竞赛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复盘,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竞赛中的问题,并进行反思与反复训练,弥补自己在练习中的不足。

游戏竞赛本身就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学生在游戏中会更加认真、积极,会投入自己的全部精力。因此,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能让学生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帮助学生掌握啦啦操动作。所以,教师要善于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从游戏竞赛中对啦啦操产生练习兴趣。

(四)团队探究法

这种学习方法在啦啦操教学中被运用的次数较多,其运用的基础依然是团队合作,但表现形式和具体手段不一而足。这种方法的优势是针对学生的悟性和各自的知识结构,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对相对复杂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找出主要的特点、难点,并尝试予以解答。各个小组可以同时研讨一个技术动作,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研究项目,自行选择项目进行研究。这种方法给予了小组成员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空间。这种方法的实施步骤包括发起项目任务—选择任务—组员课后自行查找资料或者自主练习分析—组内反馈沟通—形成最佳答案—教师辅导—评比奖励。

例如,教师可以就“搓抛”动作设计研究项目,让学生在小组内分析如何借助搓抛动作获得足够的翻转时空条件。这个动作在啦啦操比赛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主要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研究啦啦操技术动作的衔接性。小组成员需要借助各自掌握的知识结构,积极参与讨论,如此才有可能找到有效的方法。在课堂上,小组成员可以分析自己查找出来的资料,并进行自主练习,总结自己在练习中的不足,然后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分析,以便在学习中获得更好的体验。当意识到自己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后,学生可以在组内进行反馈与沟通。这能促使学生对练习产生较深刻的认知,进而使他们做出标准的动作,呈现最佳的效果。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评比,并根据评比结果给予学生奖励,指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与优势,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更加认真与细致。

在啦啦操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心設计合作学习环节,同时充分了解学生,在把握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将课堂教学分割成不同的环节,进而确保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教学环节得到锻炼和提高,进而获得较好的进步与发展。

结  语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啦啦操教学中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对啦啦操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群体凝聚力,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因此,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啦啦操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高中体育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啦啦操学习和训练中感受到乐趣,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价值。这样学生就会更积极地投入啦啦操教学活动中,且会和同组成员进行良好的协作和互动,进而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黄梦琪.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啦啦操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9(06):122,127.

[2]周妍.简谈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啦啦操教学中的运用[J].青少年体育,2015(07):82-83.

[3]王蓉蓉.差异合作学习运用于初中啦啦操教学的实验研究[J].科普童话,2019(19):44.

[4]崔晓春.啦啦操教学中教师肢体语言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12):60.

[5]陶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啦啦操教学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6(03):104-105.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莆田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高中体育模块教学中学校特色项目啦啦操的开发与实施”(立项编号:PTGFKT2000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戴丽星(1983.6-),男,福建莆田人,任教于福建省莆田擢英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教学应用小组合作
如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作文评改“五步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研究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