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初宁古塔流人方拱乾父子书法初探

2022-04-09徐文勇

南腔北调 2022年3期

徐文勇

摘要:清初宁古塔流人方拱乾父子堪称一门父子仨人书家。这仨人书法皆主要师法董香光,虽同为一派,风格相似,但又因他们在各自用笔表现中融入自己的书法理念与审美追求,所以,他们在书法审美表达(用笔表现)方面还是略有差异且各具特色,呈现出整体风格的多样性发展。譬如方亨咸行书《千字文》成为学书经典范本,影响深远,至今仍在出版。本文试以这仨人具体作品为例,选取多重角度进行评析,力求对他们相似风格的具体差异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宁古塔流人 方拱乾 方孝标 方亨咸书法

在清初流放宁古塔的一大批文人中,有父子仨人同为进士,且工书法,堪称一门父子仨书家。这仨人就是方拱乾及其长子方孝标与次子方咸亨。方氏为桐城望族,翰墨世家,自明代以来,在文章诗赋、书法丹青方面皆有名流。由于诸多原因,方拱乾父子一生命运多舛,颠沛流离,四海为家。其书法作品因政治、“文字狱”、战乱等方面的缘故多遭毁佚。鉴于书法界对方氏父子书法缺乏相应的关注及系统研究,本文试图对此作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同道的足够重视。

一、方氏流放宁古塔缘由、所在时间及其贡献

方拱乾(1596—1667),明代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思宗曾任命其为詹事府少詹事、东宫讲读官(太子师)。明代亡后进入清廷,被起用为詹事府右少詹事。其子方孝标、方亨咸也都凭借自身才华,成为顺治时期进士。尤其是长子方孝标,文章才气,卓然不凡,被选为侍读学士,经筵讲官,父子俩都成为皇帝身边的近臣,经常陪伴皇帝,深得顺治帝的信任。然而好景不长,一桩冤案让方氏家族饱受重大磨难,从此家道衰败。

顺治十四年(1657年)秋,方拱乾五子方章钺参加南闱乡试,考中举人。十一月,“南闱科场案”发生,方章钺被言官弹劾与主考官方猷联宗,有舞弊行为,因而获刑。翌年,方拱乾及其长子方孝标、次子方亨咸受株连陆续入狱,并于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被判处全家流徙宁古塔。顺治十六年闰三月初三(1659年4月23日),拱乾率孝标、亨咸、章钺(奕箴年少,免于出塞,育盛与膏茂于次年夏始抵宁古塔,六子皆才华横溢)等全家数十口,与同案吴兆骞等一同出塞。七月十一日(8月26日)抵宁古塔旧城(今黑龙江海林旧街)。顺治十八年(1661年)冬,由其族人出巨资认修京师前门城楼,方氏全家被赎罪赦还,十一月离开戍所。至此,方拱乾及其家人在宁古塔共两年零一个多月。方拱乾平生酷好为诗,虽处流放之逆境,仍然无一日辍吟咏,得诗千余首,结为《何陋居集》,堪为黑龙江现存第一部诗集,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唐代渤海国上京遗址、明代奴儿干都司永宁寺碑,均通过此书在清代文献中首次得到记载。其据在宁古塔见闻,写成《宁古塔志》(又名《绝域纪略》),是黑龙江第一部风物志。方拱乾精于书法,流放期间不忘挥毫之乐趣,可惜其在宁古塔期间书法已毁佚。此外,方拱乾同其他流人一道开设私塾,传授满汉子弟读书、描红,并积极传授书艺,在宁古塔培养了一批书法人才,为宁古塔的书法教育作出一定贡献。

二、方氏父子书法风格探析

因政治、“文字狱”、战乱等缘故,方氏父子书法作品多遭毁坏,传世作品寥寥无几。今将搜集到其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加以探讨评析。

(一)方拱乾书法风格探析

方拱乾赦归后,先到江宁后寓淮阴,次年改寓扬州之随园。李长祥《天问阁文集》卷二记载:“法书名最噪,不暇给,用作卖格,欲难止,止其来,以币请者益众,不可得止,因号卖字翁。”[1]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陈维崧《卖字翁歌为方坦庵先生赋》云:“龙眠老子真豪雄,一生破浪乘长风。行年七十正矍铄,自号城南卖字翁。雪花打门月在地,破屋槎丫矗三四。广陵城中醉尉多,老翁自卖床头字。韭花帖上骨格殊,春蚕锦虿光模糊。洞庭霜柑三百颗,不数凤尾还官奴。……人生万事难具陈,卖字且换东家酒。”①李放《皇清书史》载:“最工书法,罢官(实指其自宁古塔赦归)后,卖字以自给,陈其年(陈维崧,字其年)为赋《卖字行》。”②从以上诗文中可知当时评论界对方拱乾书法评价挺高,赦归后靠卖字为生。其行草大致有两种风格类型。

1.气势恢宏,纵逸豪放

行书五言诗《天街晓望》条幅(图1)。此诗为唐代诗人许浑作,内容:明星低未央,莲阙迥苍苍。暮鼓催残月,晓钟来早霜。兰房浮瑞气,别馆耀神光。再拜为君寿,南山高且长。款识:方拱乾。诗轴无纪年,江苏省文物商店旧藏。此作有“明清调”大字行草气势,兼具王铎、傅山诸家笔意,气势恢宏,纵逸豪放,线条饱满圆厚。通篇以字内线条摆动来调节立轴作品章法。大字行草条幅通常讲究欹正相生,奔放跳荡,左盘右蹙。此条幅中间一行轴线少摆动,通篇单字太过均匀,有状如算子之感,稍显平整、呆板,因而削弱了整幅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舒朗畅达,恬淡古雅

方拱乾行草在吸收董香光、米芾笔法、结字等技巧后,又有自己的追求及风范,形成秀润、古雅、劲健、自然的书法风貌。现将其三幅行书作品试析如下。

《七言诗》条幅(图2)释文:北阙南山事总违,花名怕说旧朝衣。纵教烂漫终惭愧,可是先生五斗归。方拱乾。尺寸:175cm×59cm。此作汲取董香光大字行书笔法,用笔较沉实、醇厚和圆熟,间有细笔,秾纤相间,字形圆劲端庄,个别字又兼容米芾家法,如“烂漫”等字,增加了刚劲硬朗之气。从方拱乾作《坦公赠我米元章<龙井碑帖>赋谢》“谁教脱赠向边陲”“怀古因君重我思”[2]中可知,在宁古塔期间同为流人的张缙彦赠其米芾法帖赏习,对其影响深远。此作虽字字独立,但笔断意连,相互照应。通篇行气疏朗,笔力沉着豪迈,点画血脉相连,筋骨劲健,整体气势撼人,风神洒落。

《孔子手植桧歌》立轴(图3) 方拱乾被赦还后,1662年秋,在曲阜孔庙大成门内东侧瞻仰了孔子手植桧,有感而发,遂赋诗一首:沧江不放苍虬卧,崆峒斜割孤零坐。范金镂石两茫然,天孙横织苔衣破。人传历数関萌蘖,子不语怪安敢说。凌霜溜雨二千年,曰生不荣死不灭。山川长护指爪青,孤干何须到翠屏。壁间弦歌圹中记,可知草木栖英灵。尧梧舜柳今何有,挺立峥嵘天地久。倚根飲泽漫追寻,六经字字宣尼手。孔子手植桧歌,书似翔九世兄政之。壬寅秋,甦庵老人方拱乾书于荷阴邸舍。此诗直抒胸臆,讴歌孔圣人的思想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为万世所敬仰,为黎民所传扬。此轴为绫本,尺寸:168.7cm×44.8 cm。王懿荣旧藏。综观方拱乾此作,属小字行书一路,偶尔掺杂草字,显得活泼生动。汲取董、米诸家精髓,又体现出自家风貌。用笔轻重缓急,笔法超逸俊美。结字秀润挺拔,字形大小穿插,参差有致,虚实相生。布局舒朗,行气贯通,节奏分明。给人以清新自然之趣,端庄古雅之感。

《七律诗》扇面(图4)释文:卿云如盖霭江天,棨戟高彩湛露篇。猎应渭态开带砺,波从傅楫靖楼船。青莲笔映宫袍彩,赤舄猷披襄黻鲜。藜杖具缘欣御李,龙门自古颂登仙。此作用笔精到,温润沉着,转束自如。用墨讲究,浓淡枯湿,尽得其妙。此件行书扇面字数多,采用长短行间隔布局法,长行每行5个字,短行每行4个字,正文末行下用题款来补齐,成为长行,使得整体章法和谐。通篇风格萧散自然,古雅平和,字里行间处处充溢着恬淡古雅的审美情趣。

(二)方孝标书法风格探析

方孝标(1617一1697),本名玄成,避玄烨(康熙)讳,以字行,别号楼冈。青少年正值明末动乱之秋,17岁随父母迁居金陵。顺治六年(1649年)进士,累宫至内弘文院侍读学士。坐事流放宁古塔。获释后,康熙二年(1663年)居扬州,后去浙江杭州、福建。康熙九年(1670年)入滇,仕吴三桂,为翰林承旨。据在滇、黔时所见所闻明末清初事,著《滇黔纪闻》。方孝标死后惨遭“文字狱”,存世书法作品甚少。

方孝标善行书,继承了“二王”、董香光等诸家笔法,尤以董香光为宗,形成了笔画圆劲秀逸,书风古朴淡雅、舒朗空灵的特点。下面以其四幅行书为例作探讨分析。

《跋沈周虎丘恋别图》(图5)无锡博物馆藏明代沈周《虎丘恋别图》,纸本,纵70厘米,横33.2厘米。画作左侧裱边上有方孝标作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的行书题跋:“沈公启南,掺行积学,以绘事为有明三百年冠,后世师之者多。而以伪累其真者亦不少,故鉴赏家率难辨。壬子春,广陵一老叟持此画易米予兄。而鉴其沈公真迹也,遂易之。尝闻沈公在弘治间与文待诏、唐省元俱以翰墨雄江左,乃文唐止法南宋及元人,而沈公则远宗董、巨,是沈公又杰然与二公之等者矣。西楚方孝标。康熙十一年四月一日书于依园之钝斋。”后钤白文“子孙永保”。此跋行草相间,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等深得董香光之三昧,又法乳大王,有些字如“辨”“省”“雄”“远”等明显胎息王羲之信札。有些字如“南”等间参颜真卿劲健雄浑、宽舒博大的字法风格。通篇布白疏朗,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远而不离,既疏朗而又凝聚,气脉贯通,给人一种清秀洒脱、文雅恬静、闲适自然的艺术情趣。真可谓与沈周此画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五言诗》扇面(图6)释文:契阔京华久,江城良潮深。风尘看古道,山水对披襟。醉喜苟卿御,贫惭范令金。麦歌盈旅耳,足慰授经心。书似良知年道兄。方孝标。此件行书扇面有董氏家法,用笔精到娴熟,起收运转自如,干净利落。字形清秀遒丽,一字之内浓淡枯湿相间,如“潮”“醉”“金”“慰”等字墨色变化十分丰富。全篇浓淡相宜、疏密和谐。章法采用长短行间隔布局法,长行每行4个字,短行每行2个字,长短参差,错落有致,疏朗自然。整体上透出淡雅清新、秀逸空灵的艺术格调。

《五律诗》(图7)释文:少微星正灿,瑞气满江头。九锡龙为杖。三山鸟献筹,卿云踦复旦,姮语报中秋,庭户赤松在,何须解毂求。款识:俚言为君儒年亲翁七十寿,方孝标。尺寸:84cm×46.5cm。此作以行书为主,间杂个别草字。行书用笔多以方笔为主,率真自然,笔力劲健,藏巧于拙。一字之中,线条粗细分明,对比强烈,如“微”“瑞”“龙”“旦”“姮”等字。粗笔厚重稳实,如“少”“山”“中”等字。细笔犹如钢针,劲健有力,如“灿”“满”“报”“求”等字的竖画尤为明显。结字平和沉稳,体式以正为主。通篇行气舒朗,节奏明快。给人以浑朴端秀而骨架劲挺的整体书法风貌。

《七絕》扇面(图8)释文:百尺苍松傍砌栽,绿窗寂静对花开。鹤鸣庭午清阴下,时有香风树底来。书似子介道翁。方孝标。此作以清秀淡雅为基调,博采众长,笔法圆熟,点画精到,结体端庄,圆润疏朗,线条粗与细、浓墨与淡墨等这些具有对比性的变化体现出生动的气韵与起伏的节律,章法亦采用长短行间隔布局法,长行每行4个字,短行每行2个字,疏朗匀称,饶有意趣。整体呈现出圆润遒健,秀逸空灵的书法风格。

(三)方亨咸书法风格探析

方亨咸(1620—1679),字吉偶,号邵村、龙瞑、心童道士。顺治四年(1647年)进士,历官获鹿知县、刑部主事,陕西道监察御史。方亨咸以学问闻名当时,有著作《苗俗纪闻》。精于诗文,著有《邵村诗文集》《其旋堂诗集》等。善书画,尤其精于小楷和绘画,其山水画仿黄公望,博大沉雄、力追古雅,花鸟画亦属妙绝。方亨咸不拘泥于古人,追求创新,所以更胜于古人。他与程正揆、顾大申齐名,成为清朝诗书画一代名家。晚年定居南京靠作书画为生。清代著名书法家周亮工评价方亨咸“精于八法,旁及绘事”③,李芥须评其“善书翰,落笔冠绝当世,海内购求者重趼而至,积缣充栋。公不惮寒暑,悉以给之,童子村妇不靳也”[3]。潘江道谓:“下至妇人孺子厮养走卒有所陈乞(指向方亨咸乞求书法作品),靡不濡毫立应。”④可见方亨咸书法之精,且在当时就是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书画艺术家。方亨咸存世作品相对多一些,书体也较全面,有行书、草书(《临王羲之草书帖轴》等)、隶书、小楷等作品。

方咸亨行书深得香光神韵,又融会“二王”、米芾、赵孟頫等诸家法,属于“诸家杂出”型书家。下面将其行书、隶书风格分述如下。

1.清新劲健,潇散流美

行书《秋圃》诗轴(图9)释文:秋在非晴非雨天,离披红满尺阶前;笑向如雾看花眼,最喜嘉名老少年。款识:醉中口号咏庭草,己未夏日书,方亨咸。此作博采董香光、米芾之长,乍看有董氏书风之神韵,里面也蕴含了米芾用笔方法,书写时果断自然,较好地驾驭行笔速度与力度,即用笔迅疾而劲健,把米芾“刷字”的笔法运用得恰到好处,如“非”“笑”“看”“少年”“号”等字尤为明显。“天”“庭”等字则与米芾《蜀素贴》等法帖中的字形神肖似。整体展现出清新劲健、沉着痛快的书法风貌。

行书黄庭坚《七言绝句》扇面(图10)释文:春潮带雨势摩空。帆去帆来更晚风。殊恨人情不似水。沧波日夜自流东。方亨咸。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藏。此作颇见董香光笔端的豪情逸致,用笔精准细腻,爽劲利落,结字方圆兼备,变化丰富,字距行距皆较大,章法布局颇为疏朗,采用长短行布局方式,长行3个字,短行1个字,对比鲜明,错落有致。通篇颇具疏落闲雅之致、自然天真之趣,清秀古雅之间不乏潇散流美之气韵。

行书《七绝诗》轴(图11)释文:歌盈笛步邀青鸟,浪拥桃花映彩虹。鸠杖居然凌九节,不须河上问壶公。款署:甲辰季春书似云巢先生,邵村方亨咸。尺寸:189.5cm×54.4cm,安徽省博物馆藏。此作笔法自然含蓄,寓变化于淡雅之中。结字圆中寓方,方中有圆,方圆并济。行距、字距皆空阔疏朗,字组“季春”“邵村”笔画连带非常精彩。整体显露出俊逸疏朗,清新自然,儒雅秀逸之风。此外,在尾部落款上亦颇见匠心,字形稍小,作两行处理,错落有致。首行在正文末行下间隔1个字左右写。第二行低于正文1个字,所书受赠者姓名“云巢先生”与作者斋号姓名“邵村方亨咸”上下间隔3个字左右。从全篇布局看,“云巢先生”与正文形成一个面,“甲辰季春书似”跟“邵村方亨咸”并排错落,形成一块,“面”“块”与留白形成十分鲜明的对比,无不引发欣赏者美好想象与联想。

行书《七言诗》条幅(图12)释文:春晴蹠迹问田家,流水空山日欲斜。漠漠烟笼天际树,苍茫可尽是梅花。款识:题画作,书似明阳词坛,方亨咸。尺寸:134.5cm×51.5cm。此作属大字行书,其间夹杂个别草字。以董氏家法为主,个别字也窥见王觉斯的影子,如“苍”“明阳”等与王氏风格十分肖似,结字奇崛,笔势雄强。“斜”字比较出彩,末笔运用夸张手法,把竖画拉长,约占两个字距离,纵长劲挺,墨色的浓淡枯润变化,产生韵味十足的审美效果。其长竖形成的空间和周围字的空间布白形成鲜明的大疏大密对比。此字构成全篇“字眼”(闪光点),让作品重点突出,越发生动传神。

行草书《七言诗》条幅(图13)释文:彤管从来纪母仪,况如锺郝洵堪师。丁年挽鹿曾偕隐,午夜丸熊自课儿。霭霭绛云连海屋,翩翩青鸟度瑶池。笑看萱阁称觞日,谢凤荀龙到处随。丁酉(1657年)九秋书,方亨咸。尺寸:80cm×35.5cm 。此幅作品有董香光行书《杜甫诗》《宋词册》《苏轼西江月重阳》之风神,可见方亨咸学董之深,是其传世极为精妙的作品之一,堪称其代表作。此作用笔精准细腻,多以露锋起笔,灵动飘逸,线条牵丝引带,笔意连绵,左右顾盼,自然妥帖。字形圆融遒丽,外柔内刚。用墨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章法疏朗,字距小,行距大,疏密有致。通篇如清风飘拂,微云卷舒,呈现出萧散自然、清秀淡雅的韵致。

2.圆活精熟,宽绰秀美

行书《自作诗十二首》册页(图14)此册页既有赵孟頫、文征明的结字特点,又有董香光的气韵。用笔以圆为主,转折处方圆结合。字形结构多方阔平整,宽绰秀美。墨色浓淡相间,气韵生动。整体展现出中正平和,圆活精熟,刚柔并济的书法风貌。

3.方正宽博,隽永优雅

隶书七言联(图15)释文: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依云栽。这件隶书作品,与常人学隶书多取法汉隶不同,而是更多取法于元代书家俞和篆隶千字文册页,明代书家文征明隶书千字文,区别之处在于前者为册页小字,后者则为展大书写的文房楹联。此作用笔藏头护尾、沉着痛快,中锋用线迅疾稳健。短横多以圆尖之形起笔略呈前细后粗状,长横捺角则多率意出锋略有浮躁之感,如“天”“上”字长横、“边”字捺角的收笔。结字属方正宽博、雍容大度一路,中规中矩平实多于变化,如“碧”“露”“云”字。整件作品笔调隽永优雅,书卷气颇浓,是一件典型的书斋文人雅士之作,而这种看似平淡无奇的气息格调,却往往要比表面简单的用笔技巧更难企及。

三、结语

清代初期,基本上延续的是晚明书风,大致分为三个发展脉络:一是以王铎、傅山等为首的晚明行草书独标风格的新发展;二是传统书风的延续;三是篆隶初兴。清初朝廷官员书法,在传统行草书风的延续下,多数受董、赵书风的籠罩。这一风气的形成,既是董香光影响的自然延续所致,也与清初几位皇帝的极力推崇有关。方氏父子仨人书法也毫不例外,延续传统书风,具有鲜明的清初时代特征。他们主承董香光余绪,又取法“二王”、米芾、赵孟頫诸家,形成淡雅清逸、恬静疏旷的整体书法风貌。但他们各自有所发展,即虽然笔法趋向一致,但因个人学识、修养、性情及书法审美倾向的不同而产生了体式、面貌上的变化,且各具特色,呈现出整体风格的多样性发展。

总之,方拱乾是在萃取了董香光、米芾笔法、结字等技巧后,又有自己的追求及风范,形成秀润、古雅、劲健、自然的书法风貌。方拱乾是诗名遮蔽了书名。方孝标善行书,继承了“二王”、董香光等诸家笔法,尤以董香光为宗,形成了笔画圆劲秀逸,书风古朴淡雅、舒朗空灵的特点。方咸亨之行书深得香光神韵,又融汇“二王”、米芾、赵孟頫等诸家法,属于“诸家杂出”型书家。其小楷又得魏晋古韵,如存世临钟繇小楷《宣示表》《荐季直表》等作品深得魏晋精髓。其行书《千字文》成为学书经典范本,影响深远,至今仍在出版。方亨咸以书画名世,是清代前期学“二王”而卓有成就者,系清初著名文人、“帖学”书法的代表人物之一。

参考文献:

[1]关治平.流人与宁古塔[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2:232.

[2]方拱乾.何陋居集·甦庵集[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319.

[3]许宏泉.学人翰墨方亨咸[J].艺术品,2014(12):63.

注释:

①转引自:陈维崧《卖字翁歌为方坦庵先生赋》https://baike.so.com/doc/29241933-30738379. html。

②③④转引自:李兴盛《黑龙江历代汉民族书法艺术概述》,《龙江文史》第7辑第371—372页,2007年内部资料。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群众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