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2022-04-08陈宏伟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管理工作校园信息技术

陈宏伟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安全处,福建 厦门 36101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与高校师生的学习、生活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互联网背景下开展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是提升高校大学生安全意识、促进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质量提升的有效策略,对于高校学生全面发展及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但在实际的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部分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不完善,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频率及次数有限,安全教育平台建设存在一定的疏漏,学生对校园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有限、配合程度不足,导致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质量提升不足。所以,高校需要优化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队伍建设,促进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高效运用,加强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网络平台建设,进一步促进高校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及高校安全教育体系的完善。

1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是促进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信息化程度提升、提高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方式,对于高校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及其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辨别网络信息,优化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路及模式。此外,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结合,可以促进高校校园安全建设工作质量的提升,优化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模式。

1.1 有助于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及其全面发展

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结合,是培养高校学生安全意识的有效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将课上所学的安全教育知识进一步融入自身的学习与生活,提升自身综合素养。首先,丰富学生知识储备。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不断丰富高校大学生的校园安全教育知识储备,对于高校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充分运用安全教育知识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次,提升学生安全意识。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可以进一步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意识[1]。最后,增加学生应用实践技能。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结合,有助于高校大学生正确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正确筛选优质网络内容与辨别信息的真伪。

1.2 有助于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结合,对于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具有积极作用。首先,更新工作理念。可以促进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理念的更新,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及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实效性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次,革新工作方式。有助于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开展方式的革新,对于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质量及效率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最后,建设信息平台。高校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维护与升级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平台,促进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质量的提升。

1.3 有助于高校校园安全建设工作质量的提升

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是对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拓展,对于高校大学生预防电信诈骗、提升安全意识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首先,可以促进高校校园安全建设思路的更新。高校不仅需要保证学生在实际校园活动中的安全,而且需要确保学生网络生活的安全,避免学生受到互联网中那些难辨真伪的信息的影响[2]。其次,可以促进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及时维护师生各项数据及校园网络的安全性,进而对学生成长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最后,拓展了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范畴。高校可以传授学生鉴别网络信息真伪的方法,促使学生培养正确的网络文化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是促进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实效性提升及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策略。但在实际的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部分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队伍的人员数量有待增加、专业素养有待提升,学生对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视与参与程度不高,高校校园安全教育平台建设不完善,最终影响了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

2.1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完善

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结合,需要一支专业的工作队伍来对工作计划及策略进行有效落实,以进一步提升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但在实际的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存在若干问题。首先,人数不足。部分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队伍人数不足,高校现有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与工作压力过大,这对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造成一定的阻碍。其次,能力欠缺。部分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人员自身专业知识储备及专业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升[3],不仅影响了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而且对高校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及全面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最后,信息技术运用不充分。部分高校并未将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融入对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队伍的培训中,导致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运用较为生疏,这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造成一定的阻碍。

2.2 学生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不够配合

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结合,不仅需要高校领导与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努力,而且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觉配合。但在实际的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存在若干问题。首先,部分学生安全意识较为薄弱,未对安全意识的培养予以足够的重视,没有高效配合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其次,部分学生对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人员传授的知识的重视程度有限[4],参与校园安全教育管理相关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这些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及全面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最后,部分学生对安全教育管理相关活动的配合程度有限,没有按照教师及工作人员的要求对实际案例进行仔细研究与充分了解。这对学生安全意识的提升造成一定的阻碍。

2.3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平台建设有待优化

实现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结合,需要对校园安全教育管理网络安全平台进行定期维护与及时更新,以提升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但在实际的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仍存在若干问题。首先,部分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平台呈现的内容较为贫乏,没有根据社会热点、学生近期所学专业课程内容对安全管理内容进行整理和说明,对学生安全意识培养的帮助有限。其次,部分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平台的功能不够健全,给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数据的存储、调阅造成困难[5],对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策略的制订和实施造成一定的阻碍。最后,部分高校师生和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对信息化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平台的运用次数及频率有限,这对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2.4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与专业课程结合有限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不仅要求专业人员组织相关活动,而且这些活动要与专业课程实现有效衔接,不断推动高校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首先,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课程类型较为单一、形式固化,学生对校园安全教育管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限,这些都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造成一定的阻碍。其次,部分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内容的选择与确定较为随意,校园安全教育管理与高校学生所学专业课程的联系不足,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造成一定的阻碍。最后,部分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结合不紧密[6],学生对安全教育知识掌握不充分,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及全面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3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策略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是提升高校校园管理工作质量、促进学生安全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所以,高校需要做到以下4点:加强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完善工作队伍培训机制,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对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配合程度,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优化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平台建设,听取工作人员及师生意见,注重师生反馈;提升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与专业教学的配合程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1 加强队伍建设

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结合是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提升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方式。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结合,要求高校工作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作能力。首先高校要有足够的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人员,要优化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任务的分配,减轻现有环境下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升人员职业幸福感,激发人员的工作热情。其次,高校要完善校园安全教育管理队伍培训机制,帮助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先进的校园安全管理理念与方式[7],促进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与时俱进。最后,高校要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队伍管理规范建设,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运用次数、频率及方式进行明确规范,进一步提升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质量。

3.2 提升学生对工作的配合程度

实现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需要深入了解学生对网络文化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对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兴趣。首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质,了解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其次,高校要进一步丰富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形式,提升学生对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参与度,避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受骗。最后,高校要将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内容主题与社会热点进行充分结合[8],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关注程度,深化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

3.3 优化平台建设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科学完善的平台来对相关工作策略、工作计划进行有效落实与切实推进。首先,高校要丰富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平台的建设内容。高校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而且要提升学生运用互联网查询资料的能力,以及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其次,高校要积极听取师生对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平台功能开发及完善的意见与建议,切实满足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平台的发展需求。最后,高校要强调对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平台的运用频率及次数,提升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对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数据进行准确记录与溯源[9],为今后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推进提供数据支持。

3.4 促进工作与专业建设的结合

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是推动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常态化的有效方式,对于学生安全意识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高校首先要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丰富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课程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安全意识及防诈骗意识的进一步提升。其次,高校要密切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内容与学生专业课程间的联系,明确专业实践中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以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后,高校要促进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内容与不同专业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4 结语

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结合是促进高校大学生安全意识提升及高校安全教育体系优化的有效方式,同时高校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网络信息辨别能力,对于学生全面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部分高校在校园安全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和校园安全管理平台建设,以及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宣传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对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所以在今后具体的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高校要进一步提升本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了解及运用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校安全教育网络平台建设的质量,不断提升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与大学生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程度,不断促进高校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及防诈骗意识的提升。

猜你喜欢

管理工作校园信息技术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