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学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2022-04-08张雅舒黄莉华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10期
关键词:概念图实践性探究性

●张雅舒,黄莉华

“双减”政策颁布以后,学校各学科作业的数量有所减少,学科作业的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书面作业,数字化作业、操作性作业有所展露。多元化的作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但零散、随意的作业布置缺乏系统性和目标性,再加上缺乏评价的有效性和反馈的及时性,使作业的设计存在盲目性,缺乏靶向性,不利于实现学科系统化育人的功能。

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首先需要研读相关的教育教学指导理论,如《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明晰学科育人目标,同时通过剖析教材,理清学科逻辑;其次确定整个学段、学年、学期、单元、章节自上而下的系统化作业目标;再次明晰到某个课时、某个概念的作业目标;最后通过学情和环境资源确定具体的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以及作业评价方式,通过作业的生成和反馈优化作业目标和作业形式,形成闭环的作业设计流程图。(如图1)

图1 作业设计流程图

面对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的使命,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相继出台了《关于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作业设计与使用指导意见》的通知,结合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双减”政策的要求,将各科作业统一为书面作业、学科探究性作业、学科实践性作业以及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四类,减少了机械性作业的负担,呈现出情境化、体验化、融合化、探究化、多元化作业的特点。

书面作业包括课堂作业和专题作业,以多元化概念图和评价单等作业形式将学科重要概念加以巩固;学科实践性作业包括种植养殖、参观调查和生物技术产品的制作,以观察日记、科学论文、调查报告和数字化故事等作业形式丰富学生的深度体验;学科探究性作业包括模型建构和探究实验,以实验分析报告、数学模型、物理模型等形式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包括研学旅行、项目主题活动和生物学艺术活动,以标本实物、项目研究报告和研学分享等形式,通过多学科思维和方法的融合,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以北师大版生物学教材为例,从以上作业的四种类型,谈谈初中生物学作业的设计和实施。

一、体现“多元”的书面作业

打破常规强调“双基”的过关单等机械化的书面作业设计,基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生命观念的形成,丰富概念图、思维导图等多元化书面作业的设计。《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涉及初中生物学的科学概念多达50 多个,包括核心概念、重要概念、次位概念和事实性知识。对于涉及概念较多的板块,例如人体的代谢(见图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见图3)、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以及遗传与变异(见图4)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基于证据和逻辑,运用归纳、演绎、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帮助学生明晰一节课、一个章节、一个单元甚至一本书中生物学概念的逻辑关系,实现概念体系的系统化精加工,以概念图等书面作业形式加以复习和内化,鼓励学生利用IHMC、Mind Master、百度脑图、爱莫脑图、幕布、Mind ine、PPT 等信息化软件,实现信息的保存和共享。构建丰富的“多元”作业,发展学生理性思维的同时,还可以渗透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生态观等生命观念。

图2 “人体代谢”数字化概念图学生作业

图3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数字化概念图学生作业

图4 “遗传与变异”概念图学生作业

通过多元的生物学书面作业,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发展科学思维;同时还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完成作业。

二、指向“体验”的实践性作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的学习应该从学科逻辑走向生活逻辑,沉浸式的深度体验是科学思维发展的前提,是生命观念渗透的基石,是态度责任升华的载体[1]。教师可以设计种植养殖、参观调查、生物技术产品制作等学科实践性作业,比如“无性生殖”的实践性作业可以设计多肉的扦插繁殖(见图5),“植物的分类”的实践性作业可以设计参观植物园的调查报告,“生物技术”的实践性作业可以设计制作酸奶、泡菜、麦芽糖(见图6)、红酒等生物作品。

图5 “多肉”无性生殖学生作业

图6 “麦芽糖”生物制品学生作业

学习的目的不能是纸上谈兵,终极目的是要学以致用,实践性作业就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学以致用的机会与情境。生物学实践性作业往往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易操作也爱操作,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深化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与内化,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形成热爱生活、关爱环境等态度与责任。

三、体现“创新”的探究性作业

布鲁姆将认知目标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创造作为了高阶思维发展的最高目标,即整合不同的组成部分形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创新”的学科探究性作业,有利于学生利用科学思维,从生物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综合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社会担当的态度与责任。要从“书本”走向“生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拓宽学习的场域,挖掘可利用的社会环境资源。教师可以设计模型建构和探究实验等学科探究性作业,比如“反射弧”(见图7)等学科探究性作业可以设计为物理模型的制作,“光合作用”可以结合周围湖泊资源,自制反应装置,探索沉水植物黑藻光合作用的实验(见图8)。

图7 “反射弧”橡皮泥模型学生作业

图8 “黑藻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学生作业

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设计探究性的作业既符合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需求。探究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要求较高,需要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发现并提出探究问题,进行探究设计和实施,分析得出结论并检测,学生如果能够参与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可以非常有效地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系统规划的能力。

四、体现“融合”的综合性作业

林崇德教授在《21世纪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一书中明确强调了跨学科的价值,一个真实问题的解决绝不是单一学科可以完成的,需要多学科的融合,学科综合性作业可以培养学生学科融合的意识和能力,指向学生的未来发展。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国内外传统节日设计研学旅行、项目主题活动、生物学艺术活动等学科综合性作业,比如“生物的起源与进化”的学科综合性作业可以设计为博物馆研学后,进行生物、历史、语文、信息技术等学科融合的研学随笔写作与研学分享;“传染病”(见图9) 等学科综合性作业可以设计为语文、信息技术、美术、戏剧、道德与法治等学科融合的宣传海报、宣传片制作和问卷调查报告;写作;“动植物的分类”(见图10)等学科综合性作业可以设计为语文、生物、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融合的石刻标本、拓印标本、昆虫标本制作。

图9 “艾滋病”项目主题活动学生作业

图10 “植物分类”生物艺术活动学生作业

融会贯通是学习的高层次要求,学生未来生活中的问题往往都不是单一学科可以解决的,需要多学科融合。因此,综合性作业可以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真实问题,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学会多角度、多途径、多层次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发展批判性、辩证性、创造性等高阶思维能力。

“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生物学作业设计应力求整体规划、精准滴灌,面向学生未来,从相对静态、单一的“书写”形式,向动态、多样的体认类型转变,构建系统化、生活化、融合化、数字化、多元化的生物学作业,让学生完成自我“意会”,真正做到减负增效,让作业不再成为一种负担,而是对学习的一种赋能。

猜你喜欢

概念图实践性探究性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概念图在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概念图在中学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探究性学习的“三要素”——以《重叠问题》的教学为例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概念图教学功能初探
PPP项目运作中几个实践性问题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