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肾病白蛋白尿研究进展

2022-04-07杨秋燕综述审校

云南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肾小管蛋白尿肾小球

杨秋燕 综述,周 竹 审校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肾脏内科 云南省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0032)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估计,2019年全球20~79岁的成年人中有4.63亿患有DM[1]。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DM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DKD的患病率逐年升高,约占DM患者的40%,目前已成为发达国家CKD的主要病因[2]。DKD早期起病多隐匿,以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为主要特征,且无明显临床症状,若不加以干预,微量蛋白尿进展至大量蛋白尿,肾功能逐渐恶化,最终将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3]。MAU是DKD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将简单阐述DKD患者MAU的形成机制、危害及治疗。

1 DKD患者出现白蛋白尿的发病机制

1.1 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导致蛋白尿

肾小球滤过屏障(glomerular filtration barrier,GFB)由内皮细胞、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脏层上皮细胞的足突构成。生理条件下,血浆白蛋白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所以人尿液中几乎不含白蛋白,而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肾小球滤过膜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通透性增加,从而产生蛋白尿[4]。肾小球内皮细胞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第一层,表面被覆带负电荷的糖萼,使内皮细胞有电荷选择作用[5],DKD患者内皮细胞糖蛋白合成能力下降,糖萼减少,负电荷减少,与白蛋白尿形成相关[6];血糖控制不佳与蛋白尿的形成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在高血糖状态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清除下降,最终产生大量的ROS[7],导致内皮细胞损伤,通透性增加;DM患者的高糖使肾脏局部肾素高度活化,GBM的正常代谢受影响;肾小球足细胞损伤在DK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有研究发现,ROS引起持续的氧化应激,以及炎症因子如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IL-6、IL-1β会引发足细胞的一系列损伤[8],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继而产生白蛋白尿。此外,高血糖状态时,体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合成明显增加,AGEs既可直接引起足细胞损伤,也可使循环蛋白交联,交联后的白蛋白容易漏出滤过膜,导致MAU[9]。

1.2 肾小管损伤机制

生理情况下,经肾小球滤过的绝大部分白蛋白经肾小管重吸收,只有少数存在于尿中。在DKD患者中,高血糖能明显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同时还会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成肌成纤维细胞[6],肌成纤维细胞参与肾脏纤维化,肾小管和肾间质纤维化导致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从而产生微量白蛋白尿。

1.3 肾小球血流动力学异常

DM早期即可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糖代谢紊乱时,肾脏释放一系列血管活性因子,如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verting enzyme,ACE)、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等活性改变,这些活性物质使肾脏入球小动脉扩张,毛细血管的血流量入量增加,而出球小动脉扩张不明显,从而使肾小球滤过压增加,出现肾小球内高滤过,肾小球内高滤过促使血浆白蛋白从毛细血管壁滤过增加;同时,长期较高的毛细血管内压,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处于受压扩张状态,系膜细胞和上皮细胞在这种压力作用下细胞基质合成增加,刺激肾脏系膜细胞增殖、肥大和基质增生[10],最终引起肾小球硬化,进一步引发DKD。

2 白蛋白尿对机体的危害

2.1 白蛋白尿与肾损害

许多肾脏病均可引起MAU,MAU对肾脏具有直接毒性作用。相关研究显示,肾小管性蛋白尿过多时,会使上皮细胞内皮素1(ET-1)、Ang-II等表达上调,使炎症细胞聚集,诱发炎性反应,损伤肾小管,长时间的炎症损伤会导致肾小管纤维化[11]。长期过量的白蛋白还可损伤系膜细胞,进而直接或间接引起足细胞损伤,导致肾小球硬化;白蛋白结合的物质也可产生炎性刺激作用并导致肾小管纤维化,加重肾脏损伤[12]。

2.2 MAU与心血管疾病

DKD患者常并发心血管事件,而存在MAU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更高。MAU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被认为是广泛的内皮功能障碍的标志[13],而内皮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血浆中的白蛋白穿过受损的内皮细胞渗入内膜下,造成血管壁内蛋白沉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斑块的形成,MUA还与炎症因子相关,而炎症因子也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14]。一项关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开放前瞻双中心的研究表明MAU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性显著相关[15],由此可推断出,2型糖尿病患者中MAU升高与患者冠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患病风险相关。一项Meta分析表明,合并MAU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死亡相对风险及全因死亡风险均较无MAU患者高[16]。综上,MUA是内皮细胞功能损伤的可靠指标,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因此,糖尿病患者均应行MAU检查。

2.3 白蛋白尿与脑卒中

有研究表明,MAU与脑卒中特别是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发生亦存在相关性,MAU是AIS的独立危险因素[17]。一项涉及6445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研究表明,4.45%(287例)的患者发生了缺血性脑卒中,伴有MAU的DM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也相应增加[18]。同时,MAU也是AIS患者发生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使其风险增加7.5倍[19],表明该指标对缺血性卒中的继发脑出血具有预测价值。伴有MAU的患者缺血性卒中死亡率显著高于无白蛋白尿患者,且随着尿蛋白水平的升高,卒中全因死亡的风险也随之升高[20]。另外,MAU与缺血性卒中患者功能不良结局密切相关,MAU与MAU阴性患者比较,其功能结局不良风险增高2.58倍[21],提示MAU与致残情况相关。MAU还是脑卒中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合并MAU的患者卒中复发风险是正常MAU的1.8倍,MAU阳性率、MAU水平升高,卒中复发可能性也随之升高[22]。综上,MAU及白蛋白尿可增加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且与不良结局及病情复发相关,早期识别MAU及有效控制MAU水平,对预防卒中不良结局和复发有一定意义。

3 白蛋白尿的治疗

3.1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ddosterone system,RAAS)

RAAS抑制剂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ACEI和ARB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扩张肾小球入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高滤过、高灌注,改善滤过膜通透性,减少微量白蛋白渗出。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ACEI和ARB类药物可以降低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23]。KDOQI指南推荐ACEI/ARB作为2型糖尿病蛋白尿治疗的一线用药。在药物选择方面,二者均有降低蛋白尿及肾脏保护作用,ARB耐受性比ACEI好;二者联合使用时抑制RAAS系统的作用增强,但不良反应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如高钾血症等[24]。

3.2 新型降糖药物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SGLT2)抑制剂是一类新型的口服降糖药物,通过抑制近端肾小管对葡萄糖和钠离子的重吸收,增加尿糖排泄,从而发挥降糖作用,目前国内上市主要包括达格列净、卡格列净及恩格列净,达格列净是第一个获准上市的SGLT-2抑制剂[25]。SGLT-2抑制剂通过增加Na向致密斑的传递,通过管球反馈,引起肾入球小动脉的收缩,使肾小球内压力及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 gomerular filtvation vate,eGFR)降低,改善肾小球的超滤作用,使尿蛋白排泄量明显降低,减少MAU的产生。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使用SGLT-2抑制剂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改善肾脏预后[26]。SGLT-2抑制剂保护肾功能的作用除了通过降低尿蛋白,还可能通过改善肾脏炎症、减少肾小管纤维化、改善氧化应激等来减慢糖尿病肾病的进展[27]。

3.3 改变生活方式

当然,蛋白尿的控制除了药物以外,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很重要,控制体重,低盐低脂低热量饮食,限制烟酒,适量运动,预防感染等,对于减轻蛋白尿受益良多。

4 结论

MAU会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同时也是患者心脑血管不良预后的预测指标,因此,指南推荐T2DM在确诊时及病程5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应常规进行尿蛋白检测,以早期发现DKD[28]。目前,对于DKD患者白蛋白尿的治疗及转归还需继续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肾小管蛋白尿肾小球
TIR与糖尿病蛋白尿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刘光珍治疗肾性蛋白尿临床经验
付滨治疗肾性蛋白尿经验及验案举隅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0例疗效探讨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258例
依帕司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初探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IgA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对早期肾小管间质损害的预测作用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活性维生素D3对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