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的重要性及工作现状

2022-04-07廊坊市农业农村局谢飞

河北农机 2022年9期
关键词:农药农产品检测

廊坊市农业农村局 谢飞

前言

民以食为天,人类的日常活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食物是补充能量的重要来源,所以说,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农产品。农产品在生长过程中会喷施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而不合理使用或者滥用农药将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1]。农药残留检测如果不严格不到位,一旦使得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就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损害,而且这些损害往往是慢性的,是不易察觉的。随着监管制度的完善、处罚力度的加强,加上各监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药残留问题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得到极大改善[2]。本文主要围绕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重要意义、农产品检测现状以及相关对策进行简单介绍,以供参考。

1 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1.1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是人类维持生命所需的重要基础,农产品质量也与人类身体健康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食品生产技术、加工技术的进步,食物的多元化特征与功能越来越显著,在满足人类口感与味觉的前提下,食品安全的保障仍然是最为关键,也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社会普遍关注的大问题。通过采取先进的检测设备、严格的检测程序,对农产品上残留的农药等有害物质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检测,可以有效识别出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问题农产品。通过分析超标物质的种类和数值,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为农产品种植提供科学、合理的意见建议。为保障食品安全,控制和规范农药的合理使用,各国相关部门根据国际食品法典(CAC)食品安全标准及本国国情均制定了农药最高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MRL)标准,并定期对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侦测[3]。通过采取先进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依据科学、可靠的检测数据,可以有针对性地确定具体解决措施,保障农产品安全,维护群众身体健康。

1.2 优化农业生产环境

对于农业种植活动而言,人员因素非常重要。若种植人员在使用农药与化肥时,按照个人经验施用,既易因用量不够影响作物生长,又易施肥过多增加成本,还会造成环境污染。通过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对生产者关心的农药用量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可以找出问题的根本所在,优化生产环境,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产品检测人员通过农药残留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可以较为全面地掌握农产品生产各个环节的关键问题。据此,通过组织专题辅导或农业专家下基层等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可以让农产品生产者享受到农药残留检测的科技红利,让其更加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进行农作物种植,既可以提高施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又能有效避免污染环境,促进农业科学、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1.3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也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4]。农业现代化不是静态的,而是一直在动态发展进步的。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发展现代化农业能够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再上新的台阶,而检验检测体系的完善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必要前提,这样才能保障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对于强化科学防治、提升农产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运用配套完善的仪器设备及标准的操作程序对农产品进行检测,可以通过检测结果的反馈,实时把控质量水平的动态变化,把市场准入门槛提高到适合本地发展的高度。同时对质量不达标的生产经营者严惩不贷,在第一时间告知并进行现场监督指导销毁,不让农残超标产品流入到市场和消费者餐桌上,从检测技术角度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2 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的现实情况

2.1 检测方法技术方面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经开发出许多检测技术来测定农药残留,其中色谱法和色谱质谱联用法是检测的主要手段[5]。气相色谱检测和液相色谱检测,因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出色的分离、鉴定能力,成为检测农产品农药残留的首要选择。不过,因为色谱法在检测复杂农产品农药残留中的局限性,采取色谱——质谱联用法,即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或者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成为广泛使用的检测方法。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不仅仅农产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而且生产的工艺、技术、路径与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在这种变化之下,对于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从当前农药残留检测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流入市场的农产品中,仍然存在着部分农药残留超标问题,这就在无形之中说明了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应用上,需要结合农产品生产的实际情况来不断革新技术理念,积极运用先进的检测技术手段,从而保证农药残留检测过程中的准确性与权威性。

2.2 检测队伍建设方面

尽管当前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中,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但是检测人员,仍然是影响检测效果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这是由于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下,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所需要的技术、设备都不尽相同,如果检测人员没有丰富的经验,扎实的实践能力,就无法应用针对性的技术或设备进行准确的检测。又或是会由于检测人员岗位热情、职业素养的影响,在具体的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中,无法将相关步骤落实到位、技术要求开展到位,从而导致了最终检测误差的产生。而且,这种误差往往是隐性的,如果没有进行复核复查,便很难发现。

2.3 检测管理体制方面

从当前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现实问题来看,影响农药残留检测质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检测技术、检测队伍上存在的不足之外,严重影响检测工作开展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在农产品检测具体工作中,涉及检测技术的合理使用,设备的科学调试,以及检测人员的责任心,而这些,都需要加强过程中的管理。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不规范操作,比如样本采集的数量不合理,检测的时间不足,以及检测的范围有限等等。导致了农药残留检测流于表面形式,一些环节为了利益最大化,往往简化检测流程,从而影响农药残留检测的有效性。

3 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的工作策略

3.1 注重学习先进的检测方法

当前,农产品安全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如何高效率、短时间、高精准地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成为影响农业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的检测技术、完善的检测方法、先进的检测仪器,将成为引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无论是从过去的色谱法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的探索创新,还是生物传感器法和免疫分析法在农产品检测中的应用创新,都从一定程度上为检测方法创新突破提供了技术基础。生物传感器法,就是利用感受器和待检物质的亲和作用进行监测。感受器可以是抗原或抗体,也可以是细胞或组织,还可以是酶或结合蛋白质。与传统检测技术相比,生物传感器法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易于实现快速的现场检测且检测成本低,近年来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被广泛研究利用。新兴生物传感器酶电极法测定有机磷农药残留量迅速、灵敏且方便,例如使用乙酰胆碱酯酶、酪氨酸酶、丁酰胆碱酯酶等进行检测[6]。免疫分析法,是综合利用了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和现代检测技术的一种超微量分析法。这种检测方法既具有现代检测手段的高灵敏优势,又利用了抗原抗体的特异识别,具有双重优势。和常规检测技术相比,利用免疫分析法检测农产品农药残留状况,具备更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整个检测过程非常快捷、安全、可靠,并且能够实现在室外或者室内的大批量筛选试验[7]。正是因为免疫分析法具有高灵敏和特异识别的双重优势,农残检测人员更多地选择该方法。当然,免疫分析法也有其局限性,它可能会因为抗体不够稳定而导致最终实验结果出现偏差,而且它无法做到同时精准识别多种农药,因此适合选为辅助检测方法。据统计,随着含磷、含氯等剧毒有机农药逐步退出市场,原有的农残检测技术与配套产业将发生深刻变革,传统的检测技术面临发展瓶颈,生物化学、基因及遗传工程、有机合成将是农残检测技术发展的主导方向[8]。针对这一形势,在农产品农残检测中,既要目光向内,加强新型检测技术的自主研究,又要目光向外,积极学习先进检测技术,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3.2 提升检测队伍的综合能力

为了确保检测质量,将检测误差控制在可控范围内,显然就需要发挥出检测队伍的主导性作用。因为,即使再科学的检测技术、再完善的检测方法、再先进的检测仪器,都是需要检测人员去具体操作的。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人员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综合能力都会对检测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要针对农残检测不同的检测目标与具体要求,按照检测对象的不同类型及有关标准等来合理地实施检测工作。为了切实提升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质量,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加强检测队伍的综合能力建设,结合当前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先进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应用要求,来对检测工作队伍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与教育。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包罗万象,涵盖了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随着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被应用到检测工作中来,这就意味着检测人员需要具有与时俱进的革新理念,持续地提升能力,才能跟上现代技术设备发展的脚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背景下高质量检测工作的需求。所以,要通过专题培训和业务指导,持续提升检测人员综合素质,确保农残检测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开展。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与很多方面都有着关系,检测人员除了专业技术水平必须过关外,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严格的自我要求,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9]。因此对于检测人员来说,仅有能力和经验是不够的,还需要足够的敬业精神、岗位热情以及合作意识,要重视本职工作,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要通过多元化的思政教育路径来筑牢检测人员的三观,树立良好的职业素养。

3.3 建立健全全过程检测管理制度

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中,需要先进的检测技术设备、高素质的检测队伍,还需要健全完善的检测管理制度。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能够为检测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执行标准,能够针对性地对农残检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源头上予以规避,降低违规操作发生率,有效提升检测的可控性和规范性。只有在高水平的检测管理下,才能够为社会群众营造安全健康的饮食环境,保障社会群众的饮食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10]。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制度来对检测过程进行监督与约束的话,也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所以,为了进一步提升农药残留检测质量,必须以严格、规范的检测管理制度为依托,在检测工作中的应用一定要科学、规范、合理。同时也要加强对检测过程的监管,严格规范检测技术的实施、检测设备的使用,遵守农药残留检测相关制度,将检测工作充分落实到位,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检测标准,充分发挥检测工作的权威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和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的高效开展,离不开有效的检测分析技术、高素质的检测人员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农产品流入市场前应加强检测工作,杜绝有害农产品的输入,筑牢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防线。

猜你喜欢

农药农产品检测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