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林业树木养护管理探析

2022-04-07三门峡市涧河管理处于倩

河北农机 2022年9期
关键词:含水量树木灌溉

三门峡市涧河管理处 于倩

前言

森林树木是一次性资源,为保证资源的充足,必须重视树木的养护和管理。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使用先进的养护管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林业经济效益,这正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 新时代我国的林业概况

我国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大面积种植树木能够净化空气,保证水土不流失,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起到了一定的防护作用。近年来,我国的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大量林业树木遭到砍伐毁坏,对地质灾害的防护效益大大降低,导致灾害频发,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虽然国家认为建设绿色生态环境刻不容缓,但我国林业发展不均衡,养护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无法使用先进的养护管理技术保证树木质量,种植户只种不养成为林业发展进程中最大的阻碍。因此,只有加强对林业树木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视,才能走可持续发展路线,保证我国林业工程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 树木养护管理对林业发展的意义

2.1 减少病虫害

合理采用有效的树木养护管理技术可减少病虫害对树木造成的影响。在防治病虫害时,传统的防治手段往往通过喷洒大量化学农药来进行防治,对化学农药的不当使用会导致土壤中的化学药剂含量超标,不但不利于树木的生长,还会破坏环境的生态平衡。使用先进的养护管理技术,可以有效避免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可以使用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整合分析季节、气候、土壤、水源、病虫害多种不良因素,通过精确计算确定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发生时间和发生地点等,对其发生规律进行预估,以做到准确防治。还可以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设置提前预警系统,让管理养护人员能够做好提前准备,防止对突发情况不够了解出现工作失误。

2.2 观察植物生长状态

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确定林业树木的分布情况;利用遥感技术来提供精准的信息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树木的生长数据信息进行采集、检测、整理等。通过分析数据了解树木的生长状态。虽然,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目前只在小范围应用于林业树木的管理养护工作,但应用成效显著,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林业工程将其大范围应用,以提升林业树木的养护管理效益。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三项先进的科学技术图例较为复杂、对技术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在应用之前必须对操作人员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培养,使其可以熟练操纵无人机,快速收集所需信息,明确图例等。

3 新时代林业树木养护管理技术应用

3.1 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

3.1.1 合理选择播种技术

林业种植首先需要确定播种技术,由于地形等自然条件因素的不同,各地区选择的种植品种也不同,因此种植技术也存在一定差异。播种初期要根据地理环境,如土壤、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选择合理的播种方式。在生长环境优越的地区选用直接播种的方式,直接播种对人力资源的使用较少,可以保证播种效果。此外,有些树种可以适应生长环境,但在其生长初期较为脆弱,要结合树木实际情况来选择最佳育种期,让树木形成稳定状态后再移栽至别处,相比于直接播种,这一方法需要耗费较多人力,但后期便于养护,可以有效保证树木成活率。对于小粒种,如杨树、柳树等采用撒播的方式,把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为保证播种的均匀,可将细沙掺杂在种子里。但此种方法出苗不易形成条带,给后期的松土、除草、防治病虫害等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小苗长大后容易互相遮光,所以,最好更换为条带撒播,播幅保持在10cm左右。中粒种子,像刺槐、海棠等,可采用通过测量固定行距,把种子平整均匀撒在播种沟内的条播法。播幅通常为3~5cm,行距为20~35cm,南北而播。相较于撒播更加节省种子,行间距离大,便于后期进行管理养护和机械作业,苗的生长状态较好,方便起苗。大粒种子,像银杏、板栗、桃、油桐等,采用点播的方式,在每株间留有适当行距,逐粒将种子播到圃地上。点播的最小行距为30cm,株距则为10~15cm。将种子侧置,并使其尖端平行于地面,有利于幼苗的生长。此外,播种时应对林木种植市场进行调研,把握市场动态,明确经济价值,因部分林木的种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但收益较大,部分林木种植投入较低,但收益较小。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种植类型[1]。

3.1.2 应用分殖造林技术

种植树木时,主要依靠树木主干和根系来获取营养。应用分殖造林技术,可以减少种植周期,减少经济投入和精力投入,提高林地利用率,提高行业经济收入。种植之前,需要分析具体情况,保证树木的种植周期满足快速成长要求。造林分殖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有限,由于环境限制,主要应用于柳树、杨树等常见树种。选择土层深厚的潮湿沙地等地区,选择树枝一段做插穗,直接插在造林地上是分殖造林技术最常见的应用方式,通常使用1~2年生枝条,但对生根力较强的柳树可选择2~3年生的枝条。插穗多选用中壮年长势好的母树,尤其是从根部发芽的枝条。杨、柳等阔叶树插穗规格的要求是,直径大于1.5cm,长在30~70cm之间。最佳采条时间在秋叶落后到发芽之前。杨、柳树造林前经过浸水处理,含水量高,抗旱力强,造林成活率较高。此外,南方杉木插条造林一般在山腰下,山脚等地带。造林之前先进行整地,疏松土壤,提高成活率。通常在春、秋两季进行插条,常绿树种深度可占插穗长度1/2~1/3;落叶树种在湿润地区可留5~10cm,在干旱地区必须完全插入土中。在盐碱土上插穗要多露出一些,避免盐碱水浸泡切口。秋季扦插需要使用土堵住插穗上的切口,避免水分蒸发[2]。

3.2 科学灌溉保证土壤含水量

土壤资源和水资源是保证林业树木生长状态的重要资源之一,使用科学的灌溉方式可以保证土壤的合理含水量。土壤中的含水量一旦超标,会加重树根的负荷压力,使树根出现腐坏,更有可能导致树根的直接死亡;但如果含水量不够充足,则会导致因树木缺水出现枯萎、死亡等现象。所以必须将水浇在树根部分,且保证树根土壤的疏松性和透气性,用更少的水量来获得更高的效益。如想要保证树木质量,可以在树林里种植一些别的植被,不可使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超标。需要提前对水中的营养进行检测,利用检测数据结果来进行精确运算,得到最合理的含水量数值。在树木的生长过程中,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需水量是不固定的。比如,下完一场雨之后,土壤中的含水量已经接近饱和,但大量降雨会导致气温骤降。所以,为了保证树木优越的生长环境,养护管理人员应立刻对土壤实行排水处理。在地面上开出控制在0.1%~0.3%的坡度,让雨水从地面流畅地流至河、湖和下水道,注意不能留有死角或者坑洼地形。下暴雨后为了快速排除积水,可以通过在地面挖明沟让低处积水流到出水位置,也可以用于地势坑洼的地区,根据水势来确定明沟宽窄程度,将沟底坡度控制在0.2%~0.5%,注意设置好排水系统,方便多余的水从固定出口排出。

为了保证树木的土壤肥力,养护管理人员需要加大管理力度。比如,深翻冠状层喷洒的土壤,按照相关的标准规定,调节土壤微生物的数量,解决土壤含水量过多的问题。定期深翻土壤可以把底层土壤翻至上层,让底层土壤更好地接触空气、水分和阳光等,从而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及物理反应,创造出大量其他营养元素,保证土壤活性,让树木持续获得到新鲜的营养物质。养护管理人员必须定期检测土壤含水量,并根据检测结果,选用排水调节方式或灌溉调节方式。在株行间距密、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方采用畦灌式,在几棵树之间连片开大堰灌溉;滴灌就是通过水管将水引到树的根部,利用自动定时装置操控灌水量和灌水时间,保证水分能够定时均匀滴入树根;而使用水管来引水灌溉的方式叫作喷灌。通常降雨过后,树木的水分再生情况不能统一,养护管理人员需要自行查看数据信息,分析信息,根据不同树木含水量的相似程度采取相应的控制水分措施。此外,还要合理选择灌溉时期,合理灌溉时期需要分析土壤有效含水量、土壤容量、萎蔫程度和持水量来进行选择。如,在植物处于缺水状态时,茎叶会因水分供应不足而枯萎,茎的颜色变成红色或深绿色,生长缓慢,此时可以进行灌溉补水。

灌溉补水可以更好观察到灌溉的指标,但必须通过反复实践来确认最优灌溉水量。还可以依照植物水分临期来预先设定灌溉方式。但由于气候和地区等自然条件的差异,不同地区的植物生长状态不同,波动范围较大。如果降雨量达不到要求,则可以通过人工降雨的方式来给树木补充水分。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观察生理指标来进行灌溉。通常把叶片的生长状态、细胞液的含量、渗透程度和气孔开孔程度当成生理灌溉指标。由于树木的种类不同,其所需灌溉水量也不同,在灌溉时必须注意树木的差别,做到有效灌溉。12%~16%的含水量通常为树木的最宜生长环境。以杏树为例,杏树通常每年浇水四次,第一次是三月底到四月初的杏花芽萌动期,可在杏树盘侧开一明沟,向树盘浇水;第二次在六月中旬及上旬,是杏果硬核期,也是花芽分化期。作为需水临界期,如不及时浇灌或降雨量较少,很容易导致大批量落果情况出现,影响次年花芽成型。本文建议使用穴灌法,在树冠下方挖六到十个穴,每个穴深40cm左右,上口直径、下口直径分别控制为30cm和40cm,在灌水完成后在树盘里覆盖地膜,或使用杂草掩盖灌水穴,用作下次灌水或雨水截流;第三次在七月中下旬,杏果收获前后进行浇水,保证花芽正常分化和枝条正常生长、成熟。若此时降雨量较多可以不进行浇水,如果降雨量达不到要求,则可以通过喷灌的方式来给树木补充水分;最后一次浇水就是土壤封冻前,根据施基肥浇封冻水,增强花芽抵御寒冬的能力,提高花芽分化质量[3]。

3.3 定期清理杂草

为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环境应定期清理杂草,一旦发现杂草要第一时间进行清除。为了避免产生环境污染,危害树木的健康,尽量少选用化学除草药剂。在植物生长茂盛时,应及时清理和修复多余物质,防止夏季杂草四散,避免杂草与树木产生养分竞争,杂草过盛出现病虫害。使用生物除草、机械除草、人工除草和危害较小的化学除草剂等多种除草方式。在采用覆盖法除草时,可将田间桔梗进行收集并运送到树林,将其覆盖20厘米左右深度,这样杂草在底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就会死亡。针对刺五加、山杨、木桦等树木周围生长的杂草可以在杂草生长初期选用环嗪酮,每亩地使用75%环嗪酮水分散粒剂,平均160~200克一亩,与水混合30公斤~50公斤均匀喷洒,可有效持续90天以上。

3.4 先进的施肥技术

为保证树木的优越生长条件,需要对其进行合理施肥。在移植早期,树根部对肥料的吸收能力较弱,需要在树根部的外部进行施肥,施肥周期控制在半个月左右,使用磷酸二氢钾等常用肥料进行施肥工作。如果遇到大雨天气,要放弃施肥,等待天气较好时再施肥,避免影响施肥效果。合理使用栽培技术能够有效保证土壤温度和透气性能,使其更快速分解肥料。需要注意的是,要依据树木的实际生长情况来合理施肥,控制肥料的使用量,保证施肥效益。对于根部强大,分布远的树木,比如银杏、油松、合欢等,要做好大面积的深度施肥,而根部较浅的花灌木和法桐等树木应小范围较浅施肥。如果使用有机肥料必须使其完全发酵,如使用化肥则要将其碾成粉末状,切不可成块使用。且需要注意不可长时间使用同一种肥料,这样会使树木出现变形问题。对于氮肥等能够在土壤中移动的肥料,应将其施用在根系分布层内部,使其被完全吸收;钾肥磷肥等不会移动的肥料应当深入施在根系分布最多的地方。基因肥具有发挥慢的特点,应该进行深入施肥,追肥发挥较快,只需浅施。叶片喷肥法就是让肥料可以通过叶片气孔和角质层深入叶片,将肥料输送至各个部分,通常幼小叶片的吸水性能较好,吸收较快,叶背比叶面吸收能力好,在喷洒时务必注意喷洒均匀。此外在进行叶面喷肥时,一定要控制好施肥浓度,防止烧坏叶面,在阴天或者是10点至16点之间喷肥效果最好,否则因为温度过高,喷洒的溶液浓缩过快,容易影响施肥效果。还可以选用较为常见的环状沟施肥方式给幼树施肥。具体操作是在树外侧,挖一个约宽40cm,深20cm的环状沟,施肥后进行覆土[4]。

3.5 利用多种技术防治病虫害

我国地形地貌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不同地区的害虫特点不同,应根据害虫的特点采取合理防治措施。保证防治效益,减少环境污染。使用科学的方法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有害药剂的使用,因地制宜选择使用绿色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等污染较小的防治方案,有效控制病虫害。如通过释放信息素诱捕发情期的雄性害虫,减少害虫交配机会,减少虫卵和幼虫数量,有效防范虫害。每年三到五月,在树林中悬置荆芥醇信息素诱捕剂可以诱捕蚜虫,蚜虫成虫后,适当增加诱捕器的放置,实时监控,定期观察诱捕数量,及时清扫。桃蛀螟在每年五到六月初准备羽化,可依据一定比例配置含十六碳烯醛、十六碳烯醛以及十六醛的信息素诱捕剂,使用水盆诱捕法将配制好的信息素诱芯置于水盆正上方可以诱捕桃蛀螟。还可以利用害虫的性迷向特点,在面积50亩以上树林悬置迷向丝,将迷向丝系于树冠1/2处的树丫上。每棵树系1~2根,每亩平均系40~50根,在坡度较高或风口方向边缘处需增加密度[5]。

4 结语

采用合理的养护管理技术,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为种植户带来经济效益。需要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特点及树木自身特点,选择优良培育品种,利用先进的种植技术推动我国林业行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含水量树木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树木之最
结合Sentinel- 1B和Landsat8数据的针叶林叶片含水量反演研究
辨认树木
一次冰雹过程成雹机理的数值模拟
树木也睡觉
基于两相混合流理论PEMFC含水量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