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引领“景区+街区+社区”融合治理
——以武汉市武昌区昙华林为例

2022-04-07刘方舟

学习月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华林商户党组织

●刘方舟

加快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的新路径,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武汉的“必答题”。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作用,是习近平总书记今年赴武汉考察时提出的重要要求。一般来说,景区、街区、社区相互叠加的区域是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典型风貌,也是社区治理的重点。《武汉市主城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体系规划》显示,主城区有包括昙华林片在内的16 片历史文化风貌街区,总面积约8.24 平方公里,覆盖105 个社区(占比7.5%),常住人口约49 万(占比7%)。这些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在主城区内具有相当程度的代表性,深入剖析以昙华林为代表的三区叠加型社区治理方式,对推动武汉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昙华林社区的基本特点及治理难点

昙华林社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古城北部,占地0.16 平方公里,常住居民3440 户、9700 余人,拥有52栋历史文化建筑、湖北省美院等38 家辖区单位、150余家古街商户和1 个综合商圈,有“近代历史缩影”的美誉,也是武汉的新名片之一。与属于棚户区改造的青和居社区、城中村改造的江欣苑社区、新建商品房的百瑞景社区等相比,虽然昙华林社区内老旧小区较多,硬件基础设施薄弱,“先天”条件比较落后,但它仍然走出了一条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的融合发展之路。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以昙华林为代表的融合型社区,面临的新问题主要有四个。一是生产经营活动对人居环境影响很大。社区内多为开放式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落后,社区空间有限,商户紧邻民居甚至一墙之隔,导致交通不便、环境污染、噪音油烟等扰民、公共空间占用等商居矛盾较为突出。二是商业化运营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产生消极影响。众多历史建筑散落于民居或商圈之间,商业化发展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街区的历史风貌,致使地方传统文化氛围减弱。三是人口流动性大,社区共同体意识有待培育。社区内成员构成复杂,外来人口不少,新流入人口归属感不强,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不足。四是居民需求多样化,对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个性化需求较多。居民、商户等各类群体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特征,为满足各类群体的个性化需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有待提高。

二、党建引领昙华林社区融合治理的实践探索

做强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在社区“大工委”体系中,昙华林社区党委作为领头人,推动成立了泛悦汇商圈综合党委和古街街区综合党委,全面吸纳大型企业党组织代表和小商户代表,尊重生产经营规律,以商圈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为载体,主动把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专场服务常态化送“货”上门,受到市场主体的欢迎。在跨社区的昙华林文化创意产业党建联盟中,昙华林社区党委作为成员,既当“红娘”也当“保姆”,积极促成场地共用、活动共办、资源共享,特别是疫情后为商户举办“书记直播带货”40 余场,联合相关部门、媒体等共同举办爆款活动。此外,商户群还主动参与核酸检测、物资筹措搬运等疫情防控服务工作,自发组织“昙华林商户防汛突击队”,协助参与巡堤值守。

众人事众人办,共同营建美好环境。为有效化解商居矛盾,社区成立了由社区两委成员、两代表一委员、居民商户代表、辖区单位代表组成的“家门口的议事会”,常态化保障众人事由众人商量机制。在解决管网铺设影响商户经营问题上,推动政府部门采纳了商户们提出的错开旺季、分路段施工等意见,保障了工程顺利启动;在解决停车难问题上,发动各方面对面商讨,探索出8:00—17:30 居民车辆只出不进、方便游客游览的“错峰停车”新模式。为保留老城区特色,社区推动街区改造与周边老旧小区改造相结合,特别邀请了湖北美院的专家学者参与设计,以符合武昌古城整体风貌为原则,制定可行性强的保护修缮、零星拆除、节点打造方案。以居民院落连通道为改造重点,使景区向社区延伸,使居民生活向景区聚集,这样既全面改善了景区基础设施状况,也提升了人居生活品质。

打造文化共同体,留住乡愁与“烟火气”。社区着力聚人气、汇资源、筑平台。立足于历史文化特色打造近代教育博物馆、城墙博物馆等一批特色博物馆,深度挖掘昙华林人文历史资源,发动热心街坊、在职党员等做景区“网红”讲解员,全方位营造浓厚的街区文化氛围,有效促进了街区文旅事业的发展;盘活各领域民间红人引领新风尚,定期举办“江城手艺人”昙华林非遗手工艺术展、非遗大师公开课,吸引汉绣、茶艺、木雕等文化工作室入驻,打造江南造物节、花朝节等文化品牌,使人气与商气不断聚合,有效促进了街区历史文化的传承。

三、几点启示

实现党建引领景区、街区、社区“三区融合”发展,关键在于坚持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融合”,进而有效平衡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破解经济发展与民生、历史文化传承之间的统筹难题,昙华林社区的实践可提供以下几点启示。

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基层党组织统筹协调的枢纽功能。面对复杂的居民结构,基层党组织需要根据新的社会特征进行相应的组织建设转型,主动优化与多样化人群交往互动的嵌入结构,丰富组织动员的场域和载体,把党的工作从内循环转变为内外共同循环,在汇聚信息、配置资源、解民忧增民利中赢得群众信任、实现自我赋能,进而筑牢党的执政根基。

坚持群众路线,尊重群众主体作用,最大限度激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传统的“包揽一切”治理方式极易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过度依赖,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政府也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角落”。基层党组织要充分信赖群众、依靠群众,用欣赏的眼光看待群众,通过借助民主协商、自我组织、熟人效应、评比奖励等方式,调动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激发其主人翁意识。

坚持系统思维,推动商居空间整体性共享,解决“治理碎片化”问题。社区空间是个抽象概念,包括政治空间、经济空间、文化空间、情感空间和精神空间等,应以系统性的全域视角进行审视。在实际操作中,需科学整合不同条线的工作要求,协同运用各方人才、阵地等存量资源,兼顾群众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共融,获取人居环境提升、营商环境优化、生态环境改善、交往环境和谐之间的最大公约数。

猜你喜欢

华林商户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江苏赣榆农商行 上线商户回访管理系统
“543”工作法构建党建共同体
华林 向爱而行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华林 一企千人助万家
华林 行稳致远
工商银行 银行业首家商户发展中心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