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美国经典黑色电影的反叛性

2022-04-07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肖文翔

艺术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黑色

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王 琳 肖文翔

作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形式,黑色电影兴起于20世纪40 年代,到50 年代达到鼎盛时期,60 年代,随着好莱坞制片厂的逐渐衰落和彩色电影的出现,渐渐淡出美国电影市场。这是一个难以下定义却又个性鲜明的电影类型,正如纳雷摩尔所说:“识别一部黑色电影总是比定义这个术语来的容易”。①打破和逆转常规被认为是黑色电影的基本特征。在好莱坞传统电影盛行的时代,黑色电影犹如屏幕上的“恶之花”,其“反传统”“反叛性”对美国观众惯性的、稳定的、可靠的观影经验提出了挑战。

一、对经典好莱坞创作法则的偏离

好莱坞大多数电影都遵循着一定的传统:行动的逻辑,善恶昭然分明,定位清晰的角色,明确的动机,场面比真实的场景更为壮观,极度优雅温柔的女主角和堂堂正正的男主角。在某种意义上说,从一开始,黑色电影是对经典好莱坞电影的一种反叛和超越:从叙事模式、主题背景、人物形象和创作风格等方面。这种打破和逆转常规的做法正是威廉·鲁尔所谓的黑色电影的“逾越之美”,也是黑色电影的基本特征。黑色电影早已经成为挑战好莱坞传统的最佳领域。

(一)叙事模式:从顺序到倒叙

1930 年代,美国经典电影客观线性叙事被1940 年代断裂的、破碎的叙事结构所取代。在叙事策略上,美国黑色电影侧重含蓄与悬念,因而很少采取平铺直叙的叙事风格,主要使用倒叙、插叙、U型叙事和环形叙事等非线性叙事。其最典型的叙事手法是倒叙,常用忏悔式或反思性的主观叙事(如画外音和叙事性闪回等),这样能使叙述更为主观化,能更好地让观众以主人公的角度来感受时空的变化,体会命运带来的疏离感或压抑感。

黑色电影常常使用第一人称倒叙,如影片《双重赔偿》一开始就是一名受伤的男子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犯罪的全过程,以闪回的方式不断插入过去的情节,以增强故事的连贯性和真实性。《日落大道》以一宗离奇的杀人案为开场,以案件的调查为线索,追溯男主人公被害的全过程。《邮差总按两次铃》的片头展现的是主人公弗兰克被处死前的叙述,在倒叙中,弗兰克似乎在审视和反省他们的宿命结局。这些中心人物一开始面临死亡,在回忆中叙说他们失败的过去和不可改变的现实。他们筋疲力尽,奄奄一息,知道一切很快将要结束或者已经结束了,于是用生命剩下的一点时间去诉说他们的故事或者弄清楚事情的原委。这种叙事策略使整个影片充溢着令人悲观绝望的气息。

(二)主题意蕴:从美好到虚无

与传统好莱坞电影简单明快的常规表达相反,黑色电影的表达则是黑暗、阴沉甚至是惊世骇俗。在传统好莱坞电影中,崇尚美好的生活,如《生活多美好》中,虽然人生有许多挫折和困惑,但只要努力经营,最终都会收获美好的、幸福的大团圆的结局。然而逆向而行,黑色电影里的世界充满性诱惑、暴力、谋杀、恐怖、堕落和腐败,没有希望和梦想,等待他们的结局很悲惨。黑色电影着力传达了存在主义话题,“个人行动的毫无意义性;大众工业社会中的人体的异化、孤独和与世隔绝;生命和虚无之间充满问题的抉择;生命的荒谬、无意义与毫无目的”。②黑色电影本质上是悲观的,致力于营造“悲观无望和愤世嫉俗”的氛围。

如果说黑色电影因摄影构图、背景布置、灯光效果所形成的黑暗阴郁的气氛是受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那么其主题所表现的存在主义虚无、绝望和反传统等特征,是硬汉侦探小说影响的产物。20世纪40年代黑色电影中的诸多因素直接来源于二三十年代发展起来的硬汉小说。从谱系意义上说,硬汉侦探小说有着最为亲近的亲缘关系。传统小说家在文本中总是呈现一个积极乐观的世界,在那里,罪犯和犯罪都存在,但最终当道德的天平恢复之后,纯真和美好又会回归,邪恶也会被遏制,罪犯会受到惩罚。反其道而行之,硬汉小说一开始就假定世界内部是腐败的、肮脏的,传统的英雄式人物已被道德上模棱两可的侦探所取代。从主题意蕴来说,黑色电影与硬汉小说的互文性显而易见。潜在的虚无和表面的暴力共存于小说和电影中。

(三)人物塑造:从有钱有闲阶级到城市边缘人

黑色电影通常聚焦传统标准中的反面人物:穷困潦倒的侦探、警察、黑帮分子、骗子、失意老兵、下层罪犯和杀人犯;他们是愤世嫉俗、玩世不恭、幽暗自闭、放纵迷恋、堕落幻灭、饱受威胁和缺乏安全感的孤行者;他们知道最后都将绝望地死去,却仍然为生存徒劳的挣扎。③在黑暗的城市中,这些人物只有出错的过去,没有未来和希望。

黑色电影体现的是当下的日常生活,没有超自然的干扰,却可以像鬼怪片一样恐怖。黑色电影的一个重要特色,“即一种完蛋了的绝望感,通过出现在片头的尸体意象弥漫出来。这些失落的灵魂,不管是死去的或将死的,都看不到未来,过着僵尸一样的生活。这些僵尸游走在生与死的边缘,没有希望有没有目标,永远无法摆脱死亡的阴影。”④黑色电影的“硬汉”也并非总是强硬,经常是亦正亦邪,游走在道德标准的边缘,其“蛇蝎美人”美艳而性感的外表,危险的身份以及复杂放浪不羁的经历,都让观众对他们既爱又恨。

(四)创作风格:从明亮到昏暗

一改好莱坞电影惯用的满堂亮的打光方式,黑色电影整体气氛昏暗、阴郁、压抑、彷徨。20世纪30年代愉快的、柔和的高强度照明风格让位于40 年代粗糙的、低强度的照明风格。由于主要受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黑色电影形成一套独特的影像风格:大景深镜头、低调摄影、纵深调度、反传统照明灯,黑色调性和情绪浓郁。这些黑色的影像风格隐喻了电影中人物的心理状态:愤世嫉俗、疯狂变态和悲观厌世。阴暗的光影对人物的内心产生了压抑、束缚等诸多负面影响。这种阴郁、绝望、悲伤、怀疑的情调是黑色电影中的存在主义思想的折射。用简单的亮与暗来表达和追求不饱和的色彩处理。在亮与暗的对立中,体现了黑色电影的美感。

二、对传统两性关系的颠覆

“颠覆传统的性别角色是黑色电影的主要转喻——引发这个时代重新定义男性主义、女性主义和他们的权力关系。”黑色电影反映了传统男女力量格局的转变:由男人主导转变为男弱女强,男人变得越来越脆弱,女人愈加强大。美国女性主义学者安·卡普兰认为,影片中的女人是阉割性的、操纵性的、不道德的,她们在智力上跟男性是平等的,甚至强于男性,形成了“男弱女强”的格局,颠覆了传统社会的性别模式。

从故事题材来看,黑色电影可以分为侦探故事、谋杀故事和老兵故事等。在这几类故事中,较之黑色电影之前,女性的社会地位、经济能力和智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侦探故事中,女主人公常常是有钱的、有地位的定位,如《漫长的告别》中的艾琳·韦德和《谋杀,我的爱人》中的格雷里太太。她们智力水平较高,为了隐瞒自己邪恶的行为或过去,与侦探进行智力的角逐。《长眠不醒》中姐姐维维安为了隐瞒妹妹卡门的罪行,与黑帮分子埃迪合谋隐匿尸体,《小妹妹》中小妹妹欧海梅奎斯特为了牟利,不择手段,哪怕出卖自己的哥哥和姐姐,不断装扮成可怜的模样以博得侦探马洛的同情。《马耳他之鹰》中贵妇布里奇设下陷阱,试图通过性诱惑侦探斯佩德,未成功。她们是整个案情的幕后谋划者和参与者,显示了超乎寻常的智力水准和胆识谋略。

谋杀故事中,“蛇蝎女人”和“黑寡妇”两类女性形象尤显突出,集美貌、性感和邪恶于一身。在这些尤物面前,许多男性毫无任何抵抗力。除了接受诱惑,步步陷入暴力和谋杀的漩涡中,没有他途。她们非常了解男性的弱点和自己的优势并充分利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虽其手段和目标是不光彩的、不道德的,但她们行为的背后体现了自我意识和个人主义的觉醒。她们不愿做男人的附庸品或玩偶,对自我的命运与归宿,有自己的选择和决定。她们打破了传统固有家庭和社会秩序,试图通过色诱男性获得欲望的满足和独立自主。《双重赔偿》中的菲丽斯外表美丽,内心诡计多端,心狠手辣,终极目标是获得金钱和欲望的满足。沃尔特沉迷于其色诱无法自拔,一步步陷入了她编织的情网和谎言,直到最后的毁灭。科拉与弗兰克合谋杀父想获得幻想中的爱情与自由。男性只不过是她们实现目标的手段或方式,主导权和控制权依然掌握在“蛇蝎女人”和“黑寡妇”手中,男性只能任其摆布。《欲海情魔》中的女主人公兰达皮尔斯更是女性自强自立的典型形象。在婚姻破裂之后,作为单亲妈妈,带着一双儿女,自食其力。

老兵故事中,女性形象更接近真实。当从战场归来的老兵们回到家中时,发现他们昔日的恋人或妻子变了:外出工作、有经济收入,甚至“抢占”了他们男性的职位,让他们无所适从。这是战后特殊时期背景下诞生的新型女性。她们没有“蛇蝎女人”的美貌和诡计,也无需依靠男性而生存。这是女性真正独立的根基。与影片中身心都遭受创伤的男人们相比,她们有健全的体魄,稳定的经济来源,以及由此产生的强大的自信心和优越感。《黄金时代》讲述了三位士兵艾尔·斯蒂芬森、弗雷德·德里和荷马·帕里什从战场归来如何适应新生活的故事。斯蒂芬森回到家发现,在妻子米丽的操持下,家里紧紧有条,孩子健康成长,尤其是女儿佩吉成了一位亭亭玉立的大姑娘,甚是欣慰。帕里什在战争中失去了双手臂,只能用两个铁钩子代替手掌。德里的妻子在他参战期间,和一个军火贩同居,最后也离开了他。不仅如此,噩梦萦绕,致使其每夜无法入眠。《黄金时代》最后结局温情与乐观,帕里什与女友威尔玛重归于好,德里和佩吉相爱。《蓝色大丽花》中的乔伊斯保护莫里森,使其免受自己丈夫和警察追捕。这些好女人是治愈老兵们心灵创伤的良药,帮助他们重新适应社会并找回身份。

三、对电影审查制度的游离

1934年,美国颁布了海斯法典,旨在于加强好莱坞电影工业的道德标准。海斯法典审查非常严格苛刻,反对淫荡的接吻、可见的怀孕、不同种族间的通婚、过分的暴力和乱伦强奸。电影不应该让观众对罪犯产生同情心,而正确的立场是“婚姻制度与家庭的圣洁与神圣性应该被宣扬。”海斯法典对以“犯罪和谋杀”为主题的黑色电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了通过审查员的锐利之眼,黑色电影充分发挥了省略和象征的艺术。在《双重赔偿》中,菲丽斯第一次来到沃尔特的公寓,把头枕到他的肩膀上哭泣。摄影机往后退,叠化到保险公司办公室,沃尔特正在回忆自己的犯罪动机。紧接着又切换到公寓。此时,他们各踞沙发一头,一个抽烟,一个在补妆。《马耳他之鹰》中,布里吉德躺在沙发上,斯佩德弯腰去吻她,这时摄像机越过他,推向窗户,出现在画面的是站在街头的“抢手”威尔默。画面淡出,当斯佩德和布里吉德再次见面时,两人已经非常亲密地拥抱了。在《双重赔偿》《吉尔达》《邮差总按两次铃》《血红街道》中,常常通过一系列象征物含沙射影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性行为和亲密关系,如脚链、手帕、手套、睡袍和长发。黑色电影通过许多曲折的处理方法来表达其主题:如通过不连贯的剪辑或者屏幕外的生效得来扩大暴力的强度。黑色电影中道德界限模糊,男女主人公都有各自的道德准则。

四、对美国乐观主义精神的背离

传统好莱坞电影对美国文学的意义非同一般,于国外,它是美国文化海外传播策略之一,力图营构一个“开放、自由、民主”的大国形象。于国内,承载了许多“美国梦”,提供给国人一个梦想实现之地——美国西部。在这些影片中,传承着一种“一切都可以战胜的信心和力量”。如西部片中的牛仔虽然周围环境恶劣,但不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魄力;战争片中歌颂美国战争的正义,宣扬为荣誉而战的英雄主义等。相形之下,黑色电影中的人物,既没有西部牛仔的强健体魄,也没有战场上英雄们的豪迈斗志,更没有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气势。他们各自不择手段地谋划自己的名利、欲望之路,最终走向了悲剧性的毁灭,走向了流行文化中英雄的反面。

黑色电影形成于1941 年—1958 年。美国处于“二战”开始到冷战形成之间的政治不稳定时期,人们在旧新道德神话的真空,他们的民族身份、个体身份需要重新调整和认识。焦虑和迷惘是其生活的主旋律。在黑色电影中,美国梦破灭了,现实不可救药。“二战”后的社会、政治、个人、家庭、友情和爱情等人类的最基本的观念遭到完全地扭曲。家庭关系的颠覆,社会道德的崩塌,人际关系的扭曲,使得整个社会弥漫着焦虑、不信任和彷徨。美国评论家埃里克·杜塞雷认为“黑色电影立场本身就是反叛的,它给20 世纪40—50 年代的美国政治提供了一种批评的观点,而且倾向于揭示美国梦的反面。”⑤

沉浸在深深的阴影中的黑色电影,和硬汉侦探小说都是美国社会的一面“黑色镜子”,都质疑了“美国梦”的乐观主义。黑色电影展现的阴暗的城市罪恶:谋杀,暴力、色情和贪婪,控诉了美国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运作机制。这种与传统好莱坞电影相比具有更强真实性的现实被埃里克称为“有着粗糙质感的城市现实主义”,因为影片中自觉地营造了真实的效果,与大萧条和二战后,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现实世界保持一致。“黑色电影处理的是一个独特的、战时和战后绝望与异化的美国经验,好比一个失去判断力的美国人的重新调整——以适应新的社会和政治现实。”

黑色电影中的老兵故事反映了美国社会中一种更大的存在危机。美国社会学家维拉德·沃勒预测,老兵回归是二战后美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1943年,美国军需服务处开始每月遣散患有心理疾病的老兵一万人。1944年总共遣散心理问题士兵216000 人。身体受伤的士兵更是普遍,在战争中有超过670000人受伤。即使是没有受任何伤的士兵也将面临重新适应生活的问题。“在新的现实面前,他们发现战斗的价值和准则不再起作用,很难找到工作,感觉自己就像‘本土上的移民’。”⑥他们很多人都患有战斗疲劳症,被战争经验所改变,困惑于从战争到和平的过渡。老兵们努力重新定义男性气概,重塑自我,这证明了美国自己的身份危机,表明国家自我再创造意识形态遭受巨大挑战,这是美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蓝色大丽花》是《黄金时代》的“异托邦”版本,反映的现实问题更加冷峻。故事讲述三位海兵巴兹、强尼·莫里森和乔治·科普兰从太平洋战场回到自己的家乡洛杉矶的苦难境遇。电影一开场,巴兹对另一位把音乐调成很大声音的士兵暴怒,因为他头部中弹受伤,忍受不了强烈的噪音。强尼·莫里森的妻子海伦和一个成功逃避服军役的犯罪头目伊迪·哈伍德在一起。后来警察还把强尼当做杀死海伦的凶手追捕。每一位回家的士兵都是受害者,不在战争中,就是在迷惘中。战斗状态依然存留于他们精神的中心。因战争的伤害,老兵们不能恢复战前的身份,适应真实生活困难重重。战争记忆经常干扰战后社会的重建。在新的现实中,除了身体残缺和精神受损,他们还要面临家庭的不完整以及被动的阉割感,及感觉到自己对命运和女人的控制感的丧失。对他们来说,女人是危险的,因为她们的忠诚从来不是同志间的忠诚。

注释:

①【美】詹姆斯·纳雷摩尔,徐展雄译.黑色电影:历史、批评与风格[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②【美】约翰·贝尔顿,米静等译.美国电影美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③崔红,关雅荻.纯艺术:黑色电影-人性幻灭、堕落和疯狂的影像展现[M].中国画报出版社,2009.

④【美】威廉·鲁尔,刘朝晖译.黑色电影:银幕恶之花[M].兴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⑤【美】埃里克·杜塞雷.来源于过去,进入超级市场——消费中的黑色电影[J].世界电影,2007(12):21.

⑥ Osteen, Mark. Nightmare Alley: Film Noir and the American Dream [M], Baltimore: The Johns Hopskins University Press,2013,p.81.

猜你喜欢

黑色
黑色的太阳
小心,黑色闪电
寻找黑色风衣
黑色的“炸弹果”
黑色食品为什么受欢迎
黑色
漆黑一片
黑色灵光
黑色星期五
那个黑色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