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乡村运动休闲产业的现实审视

2022-04-07单福彬程金阳

关键词:体育赛事公众消费

单福彬,程金阳

(渤海大学 管理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引 言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积极鼓励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运动休闲产业是社会公众参与体育最直接的领域,也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运动休闲产业是以乡村为空间,将乡村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传统文化、生产生活与体育元素相融合,为广大公众提供具有多重价值的运动休闲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当前,一些经济发展较快地区正积极探索发展乡村运动休闲业,建设以运动休闲为特色的体育小镇,或者在乡村旅游景区开发各类运动休闲项目和举办体育赛事,涌现出了浙江德清莫干山的“裸心”体育小镇、宁波市莘畈乡大立元村等成功范例。乡村运动休闲产业作为区域内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其本质是体育与关联产业相融合、体育与乡村生活相融合、体育与乡村建设相融合的区域运动、生活和生产的综合发展模式。理性认知乡村运动休闲产业发展所面临困境,从需求、供给和创造条件探索突破困境的路径,以实现乡村运动休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 发展乡村运动休闲产业的现实意义

1.1 补充乡村体育短板,满足公众健康需求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引导广大人民树立大健康观念,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当前运动健身在地域间、城乡间、不同人群间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发展乡村运动休闲产业是落实“健康中国”,实现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也是对体育事业不平衡发展的有效调节。

乡村运动休闲的首要意义就在于将体育运动、大健康广泛融入到了公众的生活中。乡村运动休闲以“广覆盖、保公平、普惠及”的形式,提高公众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获得服务的均等性和可持续性,以更大的规模和效率满足公众,尤其是中小城镇、农村居民的健康需求,带给公众幸福感。可以说,发展乡村运动休闲产业既有“底线保障”的公益属性,也有促进“增量福利”的市场作用,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还体现在民生共享和发展上。

依托乡村运动休闲经营主体所提供的场地设施和专业服务向公众普及健身知识、传播健身方法;引导公众树立科学的运动理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激发公众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开展体育活动,切实增强公众的体质、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同时,乡村运动休闲产业以群众性体育赛事、特色的运动项目和丰富的休闲娱乐产品与服务,让公众在活动参与中提高自身运动技能、获得身体上的健康和精神上的愉悦。

1.2 引动乡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1年国家颁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之一。乡村运动休闲把乡村优良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民俗文化和传统体育运动等特色资源汇集,把体育与旅游、文化、农业等产业融合,把旅游景区、体育企业、配套服务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协同,用独特的发展模式培育起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动能。

乡村运动休闲将乡村的自然、文化、生态环境转化为公众可消费的产品,将乡村的土地、森林、湖泊等集体资源“由以保障性功能为主向以财产性功能为主、保障性功能为辅转变”,使乡村资源的价值得以释放,更好地促进村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发展乡村运动休闲产业也驱动关联产业拓展、延长产业链条,推进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同时,社会资本的参与,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也激发起村民创业的激情。

发展乡村运动休闲产业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也大有裨益。村民在工作参与、与外来游客的交流和体育活动参与中,树立起科学的运动健康理念,激发起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劲头,提升道德素养和文明礼仪,也将塑造出不畏困难、砥砺前行的村风民风。产业发展和活动参与,也可以引导村民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秩序;增强村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诚信意识、规则意识和集体意识,凝聚起村庄向善向上的力量。乡村运动休闲产业的开发建设,还将促进乡村基础设施和生态文明建设,构筑起基础完备、生态优美的生活环境。

1.3 促进资源要素的流动,助力城乡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就特别强调:“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1]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正式发布,标志着城乡融合进入纵深发展阶段。党中央制定的一系列以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提高乡村的生产能力、提升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

乡村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将实现体育及关联产业的相互促进,加速城市资本、技术、人才等向乡村流动。通过改革乡村宅基地制度、促进乡村土地流转、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等,破解产业的用地问题,进而吸引城市资本主体进入乡村体育、乡村旅游休闲、乡村民宿等产业,并将技术、人才、商业模式带入乡村,打破生产要素向城市单向流动的格局[2]。在政策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乡村运动休闲让生产要素实现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促进区域内城乡产业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协同发展。乡村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也将促进乡村的农业文化、民族村寨、传统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促进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城乡公众通过运动休闲开展文化交流、交汇、交融。形成基础设施互联、公共服务均等、文化交流互促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2 发展乡村运动休闲产业的现实困境

2.1 消费规模亟待扩大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人口的占比偏低,但是规模稳定、增长持续,且依然拥有提升空间。2020年,我国体育消费市场有1.5万亿的规模,人均达到3448元。从消费结构看以体育用品消费为主,参与性、观赏性、服务性体育消费的占比较小[3]。运动休闲总体消费规模不大、消费动能不足是发展乡村运动休闲产业的首要挑战。

现阶段,运动休闲消费被当作一种时尚,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内。中小城市和乡村内的公众受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影响,运动休闲消费的数量尚不足,消费的层次和结构也不完善。另外,当前运动休闲消费人群集中在中、青年人,对消费环境要求较高。乡村内因硬件设施和服务条件还不十分成熟,远不能满足他们对运动休闲环境的要求。我国乡村运动休闲产业的总体规模不大、产业结构不均衡、项目雷同,造成有效供给的不足,也就难以激发公众的消费欲望。发展乡村运动休闲产业,将村镇打造成服务于区域内公众,尤其是中小城市和村镇居民的运动休闲产品的新供给地,需要长时间的市场培育,让公众树立起科学的运动休闲观念、形成稳定的消费习惯,才能达到理想的消费规模。

2.2 产品体系亟待创新

需求下相应供给的缺失,或者说没有高质量的供给,公众的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运动休闲产业也就无法实现健康发展。乡村运动休闲作为一个综合性空间区域和发展模式,其核心是高质量产品的供给。当前,在乡村内开展经营性运动休闲活动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景区或者各类体育小镇。举办的体育赛事多为马拉松、徒步、山地运动等,运动休闲项目多以登山、漂流、骑行、徒步等为主,配套的休闲项目多集中在文艺表演、农副产品销售、特色餐饮等。

创新不足导致当前乡村运动休闲产品结构不完备,也难以有效吸引公众。除产品创新性不足外,不恰当的娱乐设计也是当前乡村运动产品供给的主要问题。为了符合公众喜好对运动产品进行娱乐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呈现出良好的观感效果,也能增强公众的愉悦感。但是,村镇举办体育赛事或在景区内开设运动项目时,由于对地方体育文化内在价值的科学认知不足,或对公众需求分析不深入,或没有完全遵循群众性体育产品供给的规律,导致所提供的产品因为城市化的娱乐设计,失去“乡村性”的内涵,变成了“纯粹”的娱乐节目[4]。

乡村运动休闲产业要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并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在现有乡村运动产品供给的基础上,围绕公众需求进行创新性、体系性的策划与设计。产品应突出地域文化特性、运动特性和广泛参与性,才能给公众带来全新的、别具韵味的身体体验和情感认知,才能让产品很好地满足公众的健康、休闲需求。通过独特的不可替代性的产品供给有效吸引区域内居民及区域外游客,为乡村运行休闲经营主体带来稳定的现金流。

2.3 发展条件亟待完善

发展乡村运动休闲产业需要相应的体育馆、运动场,以及配套的露营区、休闲场地、休闲道路等基础设施。近年来,在乡村振兴下,村镇的交通、电力、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体育运动场、体育设施的覆盖率也明显提高,但是在大多数地区内基础设施难以满足发展运动休闲产业所需。空间布局零散、管理不善,缺乏具有一定规模的体育场、标准的体育馆是普遍现象。即便是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这个问题也很突出。基础设施,尤其是运动设施不足是发展乡村运动休闲产业所必须突破的障碍。

资金不足也是发展乡村运动休闲产业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乡村内的体育运动项目仍以政府投资为主,尤其是规模较大的项目。投资体育产业能否带来较多且稳定的收益是社会资本首要考虑的。社会资本对投资体育场馆建设、赛事主办与运营、群众体育培训、体育旅游项目开发等业务的兴趣不高。社会资本不想、不敢参与乡村体育产业的投资,根源在于产业属性和经济收益的不确定。发展乡村运动休闲产业亟待构建起科学的激励机制,以释放社会资本的参与活力,形成商业化投资与政策性投资并行的态势。

人力资源是发展乡村运动休闲产业的另一个制约。乡村运动休闲涵盖多种产业、业态,所需人员的构成复杂。既包括举办体育赛事所涉及的管理者与裁判员,旅游景区的管理者与服务者,还有经营人员、服务人员,更离不开体育民间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广大村民的参与。乡村运动休闲产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较高。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体育运动知识、技能和服务经验,还要拥有休憩、旅游、文化、农业等知识,更需要拥有对乡村的强烈热爱之心。现阶段村镇内人力资源的规模、结构和质量都难以满足乡村运动休闲发展所需。

3 突破乡村运动休闲产业发展困境的路径选择

3.1 加快乡村运动休闲产业的市场培育

3.1.1 合理增加区域内公共消费 公共消费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公众的获得感、幸福度与满足感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拉动居民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和可靠保障。合理增加公共消费不仅可以提升公众的幸福指数,也有助于释放消费潜力。乡村运动休闲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具有公共品属性,这决定了对其开发公共消费市场的可行性。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可以直接和间接地提升总消费率,化解产业发展的矛盾,突破产业的盈利困局。

以改善民生为导向,落实体育惠民工程,满足公众观看体育赛事、参加运动休闲的需求。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形式,用财政资金向符合条件的乡村运动休闲经营主体购买产品,让公众可以免费或低价消费。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状况和公众需求,试点直接发放补贴、全民健身公共积分、运动银行、消费券等方式,让乡村运动休闲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促进公众对乡村运动休闲产品的消费。

开展乡村运动休闲产品的公共消费关键要保证“合理”和“适当”。公共消费作为财政支出的一部分,首先要保证其公平性,让乡村运动休闲的公共消费呈现普惠、保障和共享,让城乡居民均有机会获得相应产品与服务。其次要注意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保证公共消费的适当规模和合理的进度安排,提高公共消费激发产业发展的效率与可持续。通过公共消费的合理增加,形成消费的“乘数效应”,在客观上带动消费的增长,驱动产业的产品供给数量与质量的双重提升。

3.1.2 加快培育区域内居民消费 居民消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之一,居民对运动休闲的消费则是推动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5]在宏观经济增长、体育消费政策增强、公众运动休闲意识崛起,以及社会资本对消费培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我国运动休闲的人口规模、消费支出呈现出快速、稳定增长的态势。居民对体育消费的持续增长为乡村运动休闲产业发展提供了推动力。

培育区域内居民消费市场要破除制约体育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通堵点、补齐短板,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市场化手段促进乡村运动休闲的消费。合理制定乡村运动休闲产品的价格机制,由普惠制价格向市场化定价机制逐步转变,让乡村运动休闲成为公众“买得起”的产品和服务。完善消费维权机制,强化政府主管部门消费维权的责任,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构建法制化、规范化、有序化的乡村运动休闲消费市场秩序,增加公众的消费信心。鼓励各级体育行业协会、体育俱乐部依托各类乡村运动经营主体开展体育技能培养、运动训练等活动;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和体育社会组织、教育培训机构等社会体育组织依托乡村运动休闲经营主体开展面向青少年的体育技能培训、健康运动、素质拓展等活动。

打造便捷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激发区域内公众对乡村运动休闲消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公众形成积极向上的体育消费理念,养成体育运动习惯,让体育消费成为公众衣、食、住、行外的重要消费内容。完善节假日制度、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让公众有充足的时间到乡村运动、休闲。强化县城、中心镇的综合服务能力,打造成区域性服务中心,提升乡村运动休闲的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区域性乡村运动休闲推广平台,让公众随时了解乡村运动休闲的信息,激发公众消费欲望。引导保险公司根据运动特点,开发场地责任保险、运动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产品,让公众放心运动、安心休闲。

3.1.3 积极拓展区域外游客消费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数据,全球体育旅游年增速为14%至15%,我国体育旅游年增速为30%至40%;发达国家体育旅游占旅游业的25%,我国只有5%,表明我国体育旅游市场空间巨大[6]。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我国体育旅游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以参与和体验为主的体育旅游越来越受到公众欢迎。为促进体育旅游市场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先后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一带一路”体育旅游发展行动方案》等文件,为体育旅游市场开发提供了政策保障。

体育旅游者注重产品强身健体与休闲娱乐的双重功效,注重消费过程的参与性与体验性,以及消费环境的舒适性。乡村运动休闲产业所提供的产品、消费方式、消费环境与体育旅游者的需求存在较高的契合度。乡村内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赛事、体育旅游节事,以及乡村健身休闲项目,都可成为区域外旅游者的“最爱”。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淳朴的乡风民风和异域独特的乡村文化,更为区域外体育旅游者创造了城市运动休闲所难以比拟的环境。

区域外的体育旅游市场包括以体育研学为需求的中小学生、以健康养生为需求的中老年人、以运动休闲为需求的亲子家庭,以及对特定体育赛事感兴趣的体育爱好者。培育区域外游客市场重在加强对乡村运动休闲目的地形象和特色产品的宣传,扩大目的地在异地的知名度。推广可以从面向消费终端的广大公众和面向旅游业内服务平台或渠道两个方面展开。面向公众推广时,应针对当前公众获取信息的习惯与喜好,发挥新媒体区域性强、公信力高、用户精准定位的优势,采用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APP、网络广播电视等渠道,通过各种线上平台将公众与乡村运动休闲目的地“链接”起来,构建起公众与目的地之间的情感连结。面向业内服务平台的推广,可以选择相应的旅行社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客源地的体育用品博览会、体育文化博览会、体育旅游博览会等展会,扩大目的地在客源地的美誉度。

3.2 丰富乡村运动休闲产业的产品供给

3.2.1 举办乡村特色体育赛事 充满区域特色的体育赛事是运动产业的核心产品,是一个地区的体育文化名片,也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乡村运动休闲适宜举办的赛事包括四类。其一,以传统运动项目为主的赛事。即发掘本地传统体育运动的价值,以具有文化内涵、凸显参与性、有基础、易普及的运动项目为核心,举办彰显本地特色运动文化形象的传统型体育赛事,如赛马、龙舟赛、武术赛等。其二,以特色运动项目为主的赛事。即充分利用区域内各村镇的自然资源,以具有一定竞技水平的特色运动项目为核心,举办代表本地运动形象的时尚型体育赛事,如山地攀岩赛、山地自行车赛、乡村越野赛、田野定向运动赛等。其三,以运动休闲项目为主的赛事。即将体育与休闲、娱乐元素相结合,以特色运动休闲项目为核心,举办凸显休闲娱乐功能和乡村属性的趣味型体育赛事,如农民体育健身赛、农耕趣味运动赛、乡村健康运动赛等。其四,现代专业性体育赛事,即面向专业运动员的单一型或综合型现代体育赛事,如乒乓球赛、篮球赛、排球赛等。

举办乡村体育赛事应注重在区域体育产业、旅游产业及关联产业的整体规划下,充分发挥各村镇资源禀赋的优势,立足“一县一特色”“一村一主题”的原则,打造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相互支撑的体育赛事体系。要保证体育赛事产品供给的有效性,还应根据各项赛事的内容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各项体育赛事的举办时间,形成“一月一小赛、一季一大赛”的发展格局,保证各项赛事的联动互促、协同发展。

3.2.2 开发乡村健身休闲活动 乡村运动休闲产业的产品供给不仅体现在赛事上,还体现于围绕运动所开发的健身休闲活动。用休闲的理念,将现代体育元素与乡村生态、文化进行创新性结合,采用“体育+”形式,设计出具有独特功能的“标志性”健身休闲活动体系。用多样化的健身休闲活动激发起公众的参与热情,让公众在运动中强健身体、放松心理、愉悦精神,进而增强公众与目的地的“黏度”,提升公众的重游率。

开发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健身休闲项目。包括以强身健体、调节身体机能为导向的健康类项目,如跑步、健步走、骑行等;以训练体型、减肥瘦身、提高审美情趣为导向的健身健美类项目,如广场舞、体育舞蹈等;以陶冶情操、体验文化为导向的民族传统类项目,如武术、摔跤、射箭、毽球等;以锻炼思维、提高脑功能为导向的智慧类项目,如象棋、围棋、桥牌等;具有一定技艺性、竞争性,提高技能水平和拼搏精神的竞赛类项目,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此外,还可以引入新科技、新技术,开发VR虚拟运动、电子竞技等项目。另外,充分利用冰雪、森林、湖泊、江河、山地、草原、沙漠等独特的乡村自然资源和各种传统体育人文资源,开发面向大众的户外运动休闲项目。包括滑雪、滑冰等冰雪运动项目,登山、攀岩、露营等山地运动项目,摩托艇、潜水、滑水、漂流等水上运动项目,热气球、滑翔、轻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等航空运动项目。

乡村运动休闲活动应是从乡村文化和乡村生活中“生长出来”的,还应与乡村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融合,才能凸显出其与城市内健身休闲活动的不同特征与价值。让公众在运动中享受到乡村文化繁荣的成果、体验到乡村生活的魅力;让公众在运动中培养起顽强拼搏、争先创优、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3.2.3 拓展乡村运动关联产品 新时代公众的体育消费需求包括观赛参赛、运动休闲、运动康复、运动健身、技能培训等多个方面。需求的多样性驱动了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2018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推动体育与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用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将体育要素与乡村的自然生态、乡村文化、农业生产融合,开发潜在需求大的运动衍生产品,打造乡村运动休闲的全产业链[7];开发“体育+”“+体育”的新业态和新产品,实现“体育饭”“旅游饭”和其它产业“饭”一起吃。

第一,将体育与旅游融合,开发运动娱乐、体育表演、乡村观光、休闲度假、餐饮住宿等产品,让公众在实现身体健康的同时,多方位、多层次感受乡村文化与乡村风光的魅力。第二,将体育与教育相融合,面向不同年龄段人群,开发体育培训、运动指导、拓展训练、体育研学等产品,让公众在运动中增长知识,增强团队协作与自理自立能力,培养责任感、使命感。第三,将体育与现代通信技术相融合,开发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支撑的运动分析、运动处方、健身指导、体质监测等产品,为公众提供形式多样、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满足公众提高体育技能、健康水平的需求。第四,将体育与乡村生活、文化建设和农业生产相融合,开发乡村文化体验、康体养生养老、农产品销售等产品,让公众了解乡村的生产、生活、文化和精神,感受美丽乡村的变化,培育爱国爱党的情怀。

3.3 创造乡村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条件

3.3.1 高质量编制产业发展的规划 高水平规划是乡村运动休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正确认识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在区域体育产业整体规划下,立足建设区域运动、生活和生产的综合体的基本定位,高起点高质量做好乡村运动休闲产业的整体规划与发展战略。在分析区域内各村庄资源、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村镇相关产业发展状况,确定区域乡村运动休闲产业的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包括体育产业区、旅游休闲区、游客住宿区及村民生活区等,确定各功能区在区域产业中的地位。设计产业链条,确定产业的建设内容和产品体系。

乡村运动休闲产业规划的核心是对运动休闲产业聚集区和主导产品的设计。实践中,要充分挖掘各村镇的特色资源,深入分析村镇的基础、条件,做出针对性的功能区划与产品设计。在历史悠久、文脉突出的村镇,建设以体育休闲与文化体验为主的聚集区,开发以传统体育赛事、文化休闲活动等产品;在拥有山地、森林、河流、海洋等特色资源的村镇,建设以特色运动与健康为主的聚集区,开发以特色运动赛事、特色健身休闲、运动技能培训等产品;在产业基础和条件适宜村镇,规划建设体育场馆、运动广场、健身游步道等体育设施,规划建设住宿、餐饮、购物等配套设施。在规划中,还应充分考虑区域内关联产业、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问题。

3.3.2 有效汇集产业发展所需资源 发展乡村运动休闲产业涉及体育、文旅、交通、农业农村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需要工商企业、社会机构等各类主体参与,需要地方政府在国家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旅游产业等相关政策下,针对性制定适宜本地区的地方政策。落实政社分开、管办分离,加强体育赛事权利归属和收益保护的制度建设,保证规范办赛、标准办赛。建立乡村体育运动的监督、执法和评估制度,对违法违规行为严查。给予符合标准的经营主体一定的扶持,调动社会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提高社会主体的经营能力。通过政策引导各方主体依规办事、各司其职、规范运行,为乡村运动休闲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建立多元化的资金保证体系。地方政府应结合体育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将运动休闲产业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做好财政资金的统筹使用。建立各级政府的体育产业引导基金,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乡村体育发展的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社会组织给予项目补助、贷款贴息和奖励。推进体育产业的行政体制、财政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拓宽社会资本的发展空间,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弥补乡村运动休闲产业的资金“短板”。

构建乡村运动休闲产业人才体系,为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充足、完备的人力资源。出台专项政策吸引致力于乡村体育、乡村旅游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鼓励政、校、企合作,培养各类健身休闲项目经营策划、运营管理、技能操作等专业人才;培育乡村体育赛事所需的指导员、裁判和赛事的运营管理、市场推广人员。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完善县以下各类体育协会,发挥其参与赛事组织、指导村民训练、引导村民运动的作用。通过多方位建设,打造懂运动、能服务、会管理的乡村体育人才体系。

3.3.3 科学构建产业发展的管理机制 在国家政策法规下,建立体育、发展改革、文化旅游、农业农村、国土资源等多部门合作的工作协调机制,营造“共建共治共服务”的管理与服务格局。加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上下联动、整体协作,建立沟通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制订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协同解决目的地建设中出现的问题[8]。

明确政府和社会主体的权责边界,理顺政府与社会主体的关系,形成政府有作为、社会主体有活力的发展机制。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为乡村运动休闲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准入环境。探索政府主办、政府购买、多方协议、合同外包、政府补助、凭单制等市场化和社会化方式,实现政府和社会主体在产业发展中优势互补[9]。引入竞争机制,鼓励赛事的主办机构、场馆运营商、体育培训、运动俱乐部、旅游景区、配套服务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依法竞争、创新产品供给,提高产业效率和经济效益。

立足平等交换、合作互赢的原则,在经营主体与村集体、村民之间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合作关系,探索推行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方式,维护工商企业合理的投资回报,保护集体和村民的利益不受侵犯,让广大村民成为乡村运动休闲目的地建设的参与者、受益者。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公众消费
公众号3月热榜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40年消费流变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