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年段多声部教学的原则与路径

2022-04-07江苏南通市海门区海南小学226100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36期
关键词:声部辅助音乐

江苏南通市海门区海南小学(226100) 吴 滟

美妙的歌声既可以从听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可以从精神上陶冶人的情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唱歌学习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学生学习音乐、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明确指出:“要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多声部演唱,指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声部同时演唱同一首作品。与单声部演唱相比,多声部演唱不仅需要每一位学生的演唱能力达到一定水准,还需要多个声部默契配合。下面,从教学原则与教学路径两个方面,阐述小学中年段多声部的教学。

一、中年段多声部教学的原则

1.掌握歌曲演唱的方法原则

演唱是调动全身器官一起协调运作共同完成科学发声的过程。在小学中年段开展多声部教学,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歌曲演唱的方法。具体来讲,学生在拿到演唱曲目之后,首先应当从熟悉曲目的节奏、主体旋律开始,找准节拍并确定演唱风格。其次,应当识记歌词,吐字清晰,咬字准确,音准无误。尤其是在旋律中出现大跳音程、三度音程以及文字辅音时,对发声位置、状态、气息、咬字清晰度等细节的处理要恰到好处。再次,需要着重分析自己所分配到的声部,并找到自己所在声部的主体旋律部分、与其他声部合唱的部分、需切换的部分音色,处理好音准、气息、节奏、力度、情感和换气等细节。最后,在完成个人演唱训练的基础上,还需要完成合唱训练,这就要考验整个合唱集体的默契度。因此,教师需要围绕合唱训练的各个环节来教会学生相应的技巧,这是多声部教学的硬能力,也是最基础的环节。

2.培养艺术美学能力的原则

演唱不仅是一个科学发声的过程,还是演唱者表达想法、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在实践中不难发现,同一首曲目,即便是采用相同的演唱风格,不同的人唱出来还是会有不同的感觉。这其中除了演唱者的音色差异影响,还离不开演唱者对音乐本身的理解与解读,这就是个人艺术美学素养的体现。一般来讲,艺术美学包括对美的认知、理解、品鉴、表现与创造。在演唱时,学生需要理解音乐创作人想要借助音乐来表达怎样的情感,思考如何唱出这种情感,这就是对音乐美的捕捉与表现。艺术美学能力的培养是多声部教学的软能力,需要学生长期的积累与沉淀才能慢慢提高。

二、中年段多声部教学的路径

1.游戏教学路径

小学生正处于爱玩爱闹的阶段,活泼好动,容易出现“三分钟热度”的现象。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教师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来开展中年段多声部演唱教学。掌握歌曲演唱方法,是多声部教学最基础的环节。因此,教师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演唱习惯入手,让学生唱音准、练习气息、熟悉节奏。

以苏少版音乐教材三年级上册《我的朋友do re mi》的教学为例,这个单元着重训练学生对do、re、mi、fa、sol、la、si 这七个音的掌握。在开展多声部教学时,教师通过歌曲《七个小兄弟》设计游戏辅助学生学习。如“音乐小火车”游戏:教师利用上述七个音来设计一首有上行音阶和下行音阶的小曲,让学生围绕上行音阶和下行音阶反复地演唱,找准这七个音的音高和音准;“声音接力赛”游戏:教师邀请七名学生代表七个音,按顺序站成一行,排成一列小火车,唱到上行音阶时小火车进行上坡的律动,唱到下行音阶时小火车进行下坡的律动;“音乐打地鼠”游戏:让学生围坐成一圈,每个人认领一个乐句,教师播放曲目,播放到对应乐句时学生要站起来并唱出来,看哪个学生唱得准确与和谐。随着学生掌握的演唱方法越来越多,演唱曲目的难度越来越大,教师设计的音乐游戏也可以逐渐提高难度。游戏教学法将演唱中的各种技巧以及歌曲本身的演唱要求,如吐字、音阶、节拍、旋律等,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演唱,尽情地享受音乐学习的乐趣。

2.情境创设路径

演唱是一种需要投入真情实感的艺术活动。不论哪种演唱形式,假如学生能够进入歌曲的意境,沉浸在歌曲的氛围中,演唱起来就会更加生动饱满,这是演唱的基本规律之一。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组织中年段学生开展多声部演唱。

以苏少版音乐教材三年级下册《春天的歌》的教学为例,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春天”——春天到了,春意盎然,万物复苏,到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单元中的演唱曲目《春天来了》,演唱难点是断音和附点音符的演绎。教师在声部拆分之后,可以灵活地通过照片、视频等方式以及花卉小盆栽等道具,营造春天的氛围;也可以让学生回想一下学校曾经组织的春游,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正置身于春天的田野中、草地上,被花丛所包围,耳边还有小鸟在鸣叫。在这场热闹的春天聚会中,学生演唱《春天来了》就仿佛是为大自然助兴,是一种由内而外、自然而然的情感抒发。这样,无论是哪个声部,学生都能够在歌曲的意境中更好地演绎出来。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 do、re、mi、fa、sol、la、si 这七个音,进行即兴的乐句创编与表演。如在一个声部里,一些学生可以领唱,一些学生可以演唱创编的第二声部,一些学生可以伴舞,将演与唱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这样不仅可以让整个表演更加精彩,还可以将曲目诠释得更加活泼生动。情境创设法,通过在课堂上营造音乐氛围、重现意境的方式赋予音乐作品灵性,使音乐作品像一个有人物、情节、对白、意趣的故事一样惹人喜欢。学生则通过声音来演绎,让音乐作品活起来。这样的学习过程既有意思,又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

3.数字媒体路径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在组织中年段学生进行多声部演唱时,运用数字媒体作为辅助,借助音乐视频来开展教学。例如,教师播放一个有单声部演唱和多声部演唱的歌曲视频后,鼓励学生大胆地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学生可以就同一首歌曲的不同演唱方式来感受各种演唱风格,尤其是通过多声部演唱来了解歌曲可以如何改编。在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唱法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尝试改编,或者换声部进行练习,自行对比差异。如教师可以选择著名合唱团的演唱视频给学生观看,让学生从技巧的角度学习和模仿,了解歌曲都有哪些声部、每一个声部的音色和音阶有什么特点、在演唱的过程中声部如何融合与切换、合唱团中每一位成员的面部表情与演唱口型等是否具有相似性等。学生先通过一个个视频来抓住其中的合唱规律和合唱小技巧,再分组讨论如何将这些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合唱当中。数字媒体立足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时代,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海量的、丰富的资源中,教师能够为学生精选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作为课程素材,使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大量的、优质的学习模仿对象。这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是不可想象的,仅仅是内容的筛选就会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而有了数字媒体的帮助,师生双方无疑都有了更强大的教学支持。

4.器乐辅助路径

器乐辅助路径,指教师在组织中年段学生开展多声部演唱时,可以加入响板、小鼓、沙锤等器乐来辅助学生更好地开展演唱练习。在学习多声部演唱时,学生需要学习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知识,如让节拍落在正确的位置上,让旋律和歌词同步在正确的曲调上,这是演唱的基本要求。以节奏的训练为例,小乐器本身就有较好的节奏感,敲打起来时,不仅可以提振学生的精神状态,而且可以让学生借助乐器找准演唱曲目的节奏。尤其是在声部切换时,如何做到该收声时不拖沓、该开声时不迟疑,这些都需要学生在演唱时对自己的声部起始与其他声部的起始有较高的敏感性。音乐演唱需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美学能力,使学生对音乐美形成赏析和品鉴的态度,而器乐的加入可以让音乐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同样的一首曲目,有无乐器的辅助,以及需要哪些乐器辅助,都有或大或小的区别,因为乐器辅助在很多时候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另外,在多声部演唱中适当地融入器乐,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器乐辅助相当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路上的小帮手和好伙伴,既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又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和灵感,在开阔学生音乐眼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5.肢体辅助路径

肢体辅助路径,指借助肢体动作来进行多声部演唱训练的教学方式。具体来讲,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注意呼吸和发声位置。进行多声部演唱时,呼吸非常重要,发声状态的位置也非常重要。这不仅影响学生能否找到音准的位置并准确发声,还关系着学生声带的健康,因为不正确的发声练习会导致声带疲劳。如同样是演唱二十分钟,有的学生可以连续不停地演唱,有的学生唱完觉得嗓子干痒,这其实与发声位置有关。因此,必要的气息训练对多声部演唱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二是边唱边律动。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演唱的曲目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动作,让学生借助动作感知音乐的流动性,这种方式更像是手舞足蹈。音乐本身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带动力,尤其是节奏感强、节拍明显的曲目,学生在听音乐时会不自觉地跟着小声哼唱或者用手脚打节拍,这就是自然而然的动作。教师可以结合情境创设和数字媒体等教学手段,为演唱曲目设计动作,让学生可以酣畅淋漓地放声歌唱。三是背景表演法。在进行多声部演唱训练时,教师可以鼓励不演唱的学生尝试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进行表演,为演唱助兴,以达到完整参与演唱曲目的目标。四是学习模仿法。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歌唱和舞蹈相结合的作品,让学生多关注舞蹈演员的动作,学习模仿舞蹈演员的表演。一方面,舞蹈与歌唱都是音乐作品的表现方式,分析和思考舞蹈演员的各个动作,对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有辅助作用;另一方面,舞蹈的每一个动作编排与设计都会受到音乐作品中旋律、歌词、节奏、节拍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模仿舞蹈动作时会自然而然地沉浸在音乐作品里,用肢体去找节拍、找节奏。部分舞蹈能力强的学生,在熟练了舞蹈动作后还能够形成肌肉记忆,这对歌唱时的准确度和完整度来讲也有非常大的辅助作用。肢体辅助演唱能够让学生全方位地调动自己的听觉、视觉、触觉,使学生由形体到声色、由表情到内心都融入和贴合音乐作品,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更加充沛的情感投入歌唱学习当中。

综上所述,多声部演唱重视整个演唱过程的和谐、统一、均衡。唯有每一位演唱者都情绪饱满,全情投入地演唱,并且与其他人在音色声线上、在面部表情上、在内心活动上、在精神状态上均保持相对统一,才能够将曲目演唱得更加完美,这无疑对教师的整个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歌唱基础不一样,声带、音色不一样,歌唱的能力、习惯也不一样。为了能够保证多声部演唱的教学效果,教师既要尽可能地丰富教学的方式方法,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和成长,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音色相近或者演唱习惯相近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鼓励组内成员之间互相监督、提醒、帮助和支持,用集体的力量来促使每一个学生个体积极演唱。实际上,与单声部或单人演唱相比,多声部演唱在听觉上营造出的整体效果也可以更好地感染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在训练过程中放大和突出多声部演唱的这一个特点,让学生在跃动的音符与充满故事的曲调中享受音乐的美,获得音乐带来的美的体验。

猜你喜欢

声部辅助音乐
小议灵活构造辅助函数
倒开水辅助装置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减压辅助法制备PPDO
音乐
提高车辆响应的转向辅助控制系统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