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结合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2-04-07江苏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鼎方校区215200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36期
关键词:句式生活化课文

江苏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鼎方校区(215200) 丁 昱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既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都比较重视阅读教学,但却常常忽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写作指导,往往只是简单地布置给学生一个作文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加之部分教师授课经验不足、对读写结合认知浅显,导致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普遍存在着形式单一、方法陈旧等问题,并没有最大化地发挥出其应有的教育作用和价值。因此,明确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探究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以阅读能力培养为目标,在读后感写作中凸显读写结合

阅读是学生了解新鲜事物、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文本,学生能够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学习一些表达方法,并从中获得启迪。那么,怎样把阅读所得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呢?这就需要写读后感。通过这一方式,教师能够将文章阅读、思想感悟、写作表达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利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加深学生对文章写作技巧、思想情感的感悟,实现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教学目标。

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写作的乐趣”。据此,教师应紧紧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开展阅读和写作教学活动。授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提出思考问题“文章描述的是一所怎样的小学?这所小学具有哪些特点?”,指导学生结合文本谈自己的发现。根据自读的初步体会,学生回答道:“文章描述的是一所边疆地区的民族小学,那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所以穿戴各异,那里的校园环境十分优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画出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新鲜感”是每个学生主观上的一种感受,它是独特的、不一样的,因此学生的发现也各不相同。有的学生说:“我发现了许多没有听过的民族,有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感到很新鲜。”有的学生说:“我发现了许多新鲜的事物,如绒球花、坪坝、铜钟。”有的学生说:“我发现了新鲜的环境,有猴子、鸟、蝴蝶、松鼠、山狸。”还有的学生说:“我发现了有趣的活动,如下课后跳孔雀舞、摔跤,还一起做游戏,我感到很新鲜。”……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先结合音乐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在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说出“欢乐和谐的边疆小学校园生活”的答案;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提出学习任务:“结合课文内容和老师的范读,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和思想情感,并当堂写一篇不少于200 字的读后感,向大家分享你的阅读感悟。”在学生进行读后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文中提到了哪些小动物?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给读者怎样的感受?如何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等问题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使学生产生多元化的阅读感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别从文章的结构层面、内容层面、写作技巧层面、思想情感层面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悟。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先以自读为引,使学生对课文形成初步的了解;然后以“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为法,让学生分享课文的内容;再以范读为媒,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和情感基调,促使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入的理解;最后以写读后感为径,引导学生将内心所思所想以文字的形式分享出来,实现阅读和写作的紧密结合。同时,教师利用不同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从文章结构、内容组织、写作技巧、思想情感等层面去品鉴课文,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丰富的阅读感悟,从而有效实现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

二、以表达能力培养为目标,在仿写和扩写中深化读写结合

仿写和扩写是小学写作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提升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应深入挖掘文本阅读与仿写、扩写之间的内在关系,把握文本内容的特色,在吃透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文章写作手法、遣词造句、结构设计等方面开展仿写和扩写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切实学习到作者优秀的语言运用方法,从而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教学目标。

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一文,文章语言生动、用词细腻,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美感。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修辞、句式和用词三个层面,将阅读与仿写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修辞仿写的层面出发,拟人是本文最主要的修辞手法,作者运用大量的拟人修辞,将风、水、小动物产生的声音,生动、形象、细腻地描写出来。以第二自然段为例,作者将风比作自然界的大提琴演奏家,并通过“呢喃细语”“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等拟人修辞手法,将微风的轻柔和狂风的力量生动地描绘出来,极具文学美感。在阅读和讲解完这一自然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模仿本段的写作方法,对风或其他自然现象进行拟人化描写。从句式仿写的层面出发,本文有很多优美、华丽的句式,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仿写的方式,体会这些句式的表达效果和文学魅力,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学积累,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对“不一样的……有不一样的……不一样的……有不一样的……”“小溪……河流;河流……大海;大海……”“走在公园里……坐在一棵树下……在水塘边散步……”等句式进行仿写,可以写老师和同学,也可以写接力比赛,还可以写教室、操场、学校门口等地。通过不同句式的仿写,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会更加仔细。从用词仿写的层面出发,本文不仅大量运用了叠词,如“轻轻 柔 柔 ”“ 敲 敲 打 打 ”“ 淙 淙 ”“ 潺 潺 ”“ 哗 哗 ”“ 叽 叽 喳喳”“唧哩哩”等,读起来音韵和谐动听、朗朗上口;还大量使用了拟声词,如“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等,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写出了声音的多变和丰富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仿写“厨房里的音乐声”,运用叠词和拟声词来增加语言的韵味。当课文全部讲解完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借鉴作者的写作方法,对课文进行扩写。如通过“大自然还有哪些声音?不同的季节有哪些声音?”等开放性问题,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思维,使学生能够更大胆、更自由地运用拟人修辞、特殊句式和生动词语进行写作。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从修辞、句式和用词的层面,将阅读教学与仿写、扩写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围绕文章的写作特点开展专项化的仿写和扩写训练,一方面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特点、独特句式的表达效果以及文章的语言魅力;另一方面,有效培养了学生对拟人修辞和特殊句式、生动用词的运用能力,从而在读写结合中实现了对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以学习习惯培养为目标,在生活化任务中延伸读写结合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生活就是语文,生活就是学生学习的不竭源泉。基于语文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可布置生活化的学习任务,将读写结合向学生的日常生活延伸,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

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文,主要讲述的是贫穷、辛苦的母亲不顾同事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支持作者买书的故事。文章通过细腻的外貌、语言描写,生动地表现出母爱的伟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文主题与学生生活经历相联系,通过布置生活化的学习任务,在帮助学生深刻体会伟大母爱的同时,实现读写结合的生活化延伸,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提出学习任务:“找出文中描写母亲形象的词句,并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母亲的人物形象。”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能逐渐掌握人物肖像描写的技巧。教师继续提出:“放学回到家中,仿照课文中的人物肖像描写方法,描写某个情景下母亲的形象。”生活化学习任务,能够在夯实学生肖像描写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读写结合的语文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自主结合阅读所得进行写作,实现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又如,授课结束后,教师向学生布置一个持续性的生活化学习任务:“父母之爱时刻包围着我们,只要留心观察,便能够从每一件生活琐事中,体会到父母对我们的爱。学习完这篇课文后,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准备一本‘亲情日记’,通过写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日常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爱。”这样,一方面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能使学生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加深对父母亲情的体会与感悟;另一方面,书写“亲情日记”的形式,能够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进行读写结合,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实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素养的有效提升。

又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有效范例:《富饶的西沙群岛》抓住了海疆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物产来写,《海滨小城》从海上、海滩、庭院、公园、街道等地具体描绘了南国的美丽景色,《美丽的小兴安岭》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展现了北国的迷人色彩。这些课文将美丽的景物描写得生动传神,既是作者认真观察和善于总结生活的体现,又与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密不可分。优美的景物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当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时,就很容易发生情感共鸣。所以,在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后,教师及时布置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仔细观察家乡美丽的黛溪湖,写一篇《家乡的公园》的作文;同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公园的景致,有碧波荡漾的湖水、造型独特的范公亭、平坦碧绿的草坪、高大的悬铃木、整齐的林间小路……教师要求学生在练笔的同时要用心感悟生活中的美景,不仅要明确有什么,还要注意围绕一个意思去写,如按照什么顺序观察、四季的景色有什么不同、最吸引自己的地方是哪里等。这就需要学生亲自去观察生活,抓住公园景物的特点去写。这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内容与主题,提出两种生活化的学习任务,即独立性生活化学习任务和持续性生活化学习任务,从而将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使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向学生的课余生活进行了有效延伸。其中,独立性生活化学习任务倾向于从语文知识和技能实践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通过主题化、专项化的读写结合任务,使学生逐渐形成“理论+实践”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技能的教学目标;持续性生活化学习任务则倾向于从能力素养培养的层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通过持续化、日常化的读写结合任务,使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生活观察能力、情感表达意识得到加强,从而形成主动阅读和写作的语文学习习惯,实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学习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遵从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通过读后感写作、仿写和扩写、生活化学习任务布置等策略,实现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突出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作用和价值,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水平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句式生活化课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背课文的小偷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背课文
特殊句式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