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集聚视角下城市工业园区空间规划策略

2022-04-05叶凯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22年2期
关键词:规划策略产业集聚工业园区

叶凯

【摘要】产业集聚是一个城市工业园区创建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城市工业园区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集聚为我国城市工程院提供了相应支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基于此,本文结合产业集聚视角下城市空间公园管理背景以及生态环境发展趋势,分析了城市空间公园环境发展的制约因素,并从产业集聚视角提出了城市空间公园管理策略。

【关键词】产业集聚;工业园区;规划策略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05.007

前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工业和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而这也与城市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密不可分。工业园区本身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载体,为了能够使城市工业园区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有必要对工业园区生态空间布局进行合理规划。

1、研究背景

1.1产业集聚的概念

一些企业喜欢集中在特定地理区域来降低生产成本,工业界普遍认为工业园区主要是为了降低集聚企业生产成本,并通过分割劳动力市场促进技术创新,要求提供专业供应商,通过非正式方式推广知识和技术。从中央到地方,实现工业区的外部效益和促进城市工业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的主要目标。

1.2生态环境发展趋势

通过提高人们环保意识,使人们意识到环境在人类生存中所占据的地位。在城市环境规划背景下,我们应遵循循环经济原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现阶段,我国城市工业园区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在这方面,我们应合理规划生态城市工业园区,以有效解决环境问题。过去,人们已经意识到工业和城市建设的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工厂设备。考虑到社會发展,如果我们继续提前建设城市工业园区,将违反现行环境保护法规。今后,在城市工业园区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空间建设。

总体而言,国内外对于生态工业园区的研究相对丰富,但对工业园区管理的研究基础相对薄弱。为了促进环境产业与城市规划的相互融合,应合理分析能够有效管理工业园区的方法。

2、城市工业园区生态空间发展的制约因素

2.1用地空间结构单一

工业园区作为空间结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单一的群体模式,同时也存在着地理层次不够的问题。与此同时,在受到开发资金限制的前提下,开发商往往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过高的土地利用效率,政府的干预反而形成了粗犷式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工业区过于依赖土地资金,导致土地使用结构相对简单。

2.2城市工业园区污染严重

由于城市工业区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开发建设时间相对较早,环境污染限制了工业园区的发展,考虑到当时发展环境的影响,前期建设已经完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工业正面临转型和现代化发展。薄弱恶劣的生产环境阻碍了其对创新企业和人才的吸引力,从而限制了工业园区的发展。

2.3生产生活条件恶劣阻碍人才引进

由于开发建设时间较早,鉴于当时的开发环境,城市工业园区在建设之初吸引了一批能耗大、污染大的企业,虽然很多园区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它们也对园区的大气和水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创新型企业及其对人才的兴趣逐渐成为城市工业园区基本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薄弱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将严重阻碍其对创新企业和人才的吸引力,不利于园区良好发展。

2.4能源结构优化与转型面临着风险与挑战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平衡和调整时期,中国也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时期。在快速变化的同时,能源结构优化和转型也面临许多风险和挑战,例如:传统因素的利益逐渐削弱,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不断增加;廉价劳动力所获得的成本优势正在逐渐下降甚至消失。传统的基于要素跟踪的发展模式不足以形成产业竞争力的基础。

2.5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充分,空间布局杂乱无章

目前,在中国大部分城市地区招聘常驻公司的最重要方式是吸引投资。在建设初期为了在市场上领先于其他园区,因此没有对工业类型进行筛选,使得园区内工业类别庞大而复杂,无法形成良好的地理依赖性,这就导致空间规划和机械集聚较为混乱。公共服务设施是衡量产业集群集聚能力的主要指标,如果城市工业区公共设施覆盖率低,又或者供给不足,就比如在我国一些产业集聚园区早期阶段,大部分资金被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忽视了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这就会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造成了很大压力。

2.6用地结构失衡

城市工业园区的地理分布受到传统规划模式影响,传统规划模式强调工业生产功能,区域构成严重失衡。鉴于大部分工业区用地面积超过总面积的50%,我们面临着住宅和服务设施用地严重短缺问题,而绿地、森林和公共环境用地非常有限。这些城市工业区土地和生态服务设施较少,阻碍了城市工业园区生态区的规划,导致城市工业园区利用严重失衡。

3、产业集聚视角下城市工业园区空间规划策略

3.1综合统筹园区功能,对产业进行升级

由于大部分城市工业园区仍处于停滞阶段,有效的投资仍是其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园区的产业主导地位仍以低产出为主,工业增加值相对较低,生产技术含量也有待提高。具体措施如下:(1)在园区的发展和竞争阶段,促进和扩大园区主导产业,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仍然是园区产业发展的主题。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形成产品设计、生产、深加工,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环节之间的产业联系进行销售和服务,加快产业集聚;(2)增强集群产业应对风险能力和其他下游产业整体竞争力,促进企业一体化和产品多样化,鼓励企业转向服务业或其他行业。在相互依存和互助阶段,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积极推动了产业信息交流平台的发展,园区企业联合采购平台和生产性服务业平台。如:物流和仓储平台、行业专业化平台、跨部门交流论坛和创业论坛;在生产层面上加强园区内不同产业、企业的互联互通,拓展产业链,在园区建设中,要避免以服务设施为支撑设施的想法,充分发挥市场在服务设施类型、范围、设施类型与服务水平的作用,注重小型商业和文化设施的建设,以满足员工和居民需求,突出服务设施的准入和限制等级。由工业地产开发创建,与园区员工和居民实际需求分离,因此在合作共生阶段,要特别注意在园区内搭建科技平台,依托混合区,引进空间小、活力强的新型经济活动形式。小微企业和创意空间应通过研发援助机构支持创建跨境创新平台和产业创新平台;强化园区创新机制。在生活设施配置上,要统筹稳定创新主体的家庭结构,突出创新主体的居住吸引力;增加园区内教育和卫生设施的数量和范围;确保为学龄儿童和老年人提供良好环境;建设优质娱乐设施,满足创新人才需求,增加创新人才的获取和归属感[1]。BC97749E-30DB-45F1-AF64-AF3E3D0F47CF

3.2提倡特色发展理念

培育园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仍是园区产业发展的主题。合理利用工业园区环境资源,充分发挥城市工业园区作用,发展新兴产业,实现工业与园区的融合,有助于园区未来发展。园区的生态空间服务于城市居民,不仅提高了园区员工及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够使园区改头换面,确保其功能齐全,环境优美[2]。

3.3对工业园区用地结构进行优化

在园区土地利用方面,应打破目前单一群体的现状;城市工业园区建设时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建立综合性生态园区服务中心,加强生态绿地建设,按照工业园区结构建设不同服务功能的生态系统,根据行业性质,工业园区必须在工厂周围增设绿化带,以降低机械设备噪音。同时也可以种植一些适宜的绿植以此来加强工业园区的植被覆盖率,设计和建设园区内及周边的生态景观,并在设施周围形成连续的隔音保护带[3]。

3.4合理规划景观资源,对园区环境加强改善

在园区生态景观体系建设背景下,城市工业园区在竞争发展阶段的发展趋势将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园区将实现生产生活功能的多元化,以实现不同类型产业功能群的分离。绿地有着区分不同产业功能群之间的生产控制功能,同时也是决定不同产业功能群地域增长边界的必要条件。在相互依存、相互帮助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促进园区内企业的整合,加强企业员工之间的沟通,现阶段应整合在发展和竞争阶段建立的环境景观体系框架。利用园区内开放空间点式公园的规划,建设多层次、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必须在两个方面加强规划:(1)利用绿地、广场等土地,结合工业园区内的主导风向,将创造的绿地打造成产业生产集群,形成空气通道,改善区域小气候,减少城市热岛的影响,提高空间舒适度;(2)整合现有景观资源,结合园区地理氛围和各功能产业群,在园区的每个生态景观柱上创造出具有强烈创新色彩的文化景观,增加公园地理特征,丰富公园文化内涵。

3.5贯彻整体规划原则,实行动态规划

在相关改革开放政策的持续支持下,城市产业正逐步由传统的简单化向现代多元化转变,制造业正逐步被先进技术所取代。从产业集聚角度看,商业物流和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园区空间布局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与城市产业关系越来越密切,空间规划、管理、发展机制互动频率增加,对完善产业园区内部功能、完善空间规划起到了良好作用,有助于推动“居住”、“管理”的综合性园区建设。

1)从产业集聚角度看,城市工业园区应在初期支撑园区的主要产业分支,打造园区特色主题。下一条产业链应完善产业园链,通过更新产品设计开发创新新技术,提高生產水平,提高销售和服务能力,有效应对经济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工业区发展。

2)城市工业区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内部工业事业的发展将进入相互依存和协调发展,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和园区的整体发展水平。从产业集聚角度看,园区可以通过构建产业信息交流平台,促进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进步,加快信息流通,改善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强工业企业之间的沟通,降低沟通成本,减少运输,开发专业网络、多学科技术交流平台或专家论坛;促进园区企业间技术问题的交流、分析和讨论,有效提高产业间的互操作性,对园区产业网络产生积极影响。

3)协同共生阶段,是继相互依存、互助发展之后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城市工业园区内不同产业之间有着很强的联系。通过充分利用产业集聚的优点,可以提高其全球竞争力。例如,混合产业集群中的城市工业园区可以积极引进小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加强产业成员之间的信任程度,积极搭建产业网络交流平台和跨学科技术创新平台,有效提升城市工业园区创新能力[4]。

3.6存量土地更新利用、改造

存量土地开发利用是我国大多数城市增加物质资源的重要途径。更新改造应成为土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存量土地更新纳入现有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成为法定主流规划的一部分。近年来,广州市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以新改造型单元作为研究对象,以此完善了创新单位详细的土地利用、空间规划体系和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

3.7有序调整用地分布

工业区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建设不同工业单元或工业中心,以消除造成重大污染公司。在增加生态空间的同时,应优先组织自由社会区,扩大生产服务设施和住宅用地的规模和类型,使工业园区能够在生态和地理上直观地展示生活和生产,促进与开发区企业在生产和消费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在公共服务中心设置混合用地,加强生产服务功能及现场服务功能与园区生产功能的互动。因此,在规划城市工业园区时,应结合自身环境特点,明智地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和环保型工业园区,丰富空间规划,使空间系统更加合理。

结束语:

在当前环境下,工业园区的发展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革,工业园区无法充分发挥传统制造业优势,传统工业的优势逐渐弱化,传统工业园区的竞争优势也在逐渐弱化。因此,应寻求新的规划布局方法,促进工业园区的发展。为了突破目前产业空间发展瓶颈,生态空间建设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对于促进产业升级和园区空间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城市工业园区建设中,必须重视生态空间的合理规划,使城市工业园区的运行更加合理,这样才能使城市工业园区能够得到更好发展。为其他类似城市工业园区的空间管理发展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徐泰一,史津.产业集聚视角下城市工业园区空间规划策略研究——以天津宝坻示范工业园区为例[J].天津城建大学学报,2017,23(4):279-285.

[2] 崔媛媛,鹿一鸣.城市工业园区生态空间规划策略研究——以天津宝坻示范工业园区为例[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11):105-106.

[3] 张俊杰,单旷杰,洪良.互动理念视角下的生态工业园空间布局策略——以邵阳市宝庆科技工业园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5,31(1):53-58.

[4] 王军.产业集聚视角下城市工业园区空间规划策略探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9(20):176-177.BC97749E-30DB-45F1-AF64-AF3E3D0F47CF

猜你喜欢

规划策略产业集聚工业园区
油罐内外
文化导向下的城镇特色规划策略研究
广东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平衡探析
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宿迁模式”探析
金融集聚研究简述
金融集聚研究简述
FDI与长三角制造业集聚的发展
关于如何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FDI、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方式
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