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中化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2022-04-02潘永青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2年3期
关键词:化学教学核心素养

潘永青

[摘    要]普通高中化学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着很高的要求。普通高中化学课堂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有助于增进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能力;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强化学生的终身探究能力。但基于化学课堂上实验教学受到忽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强;教学方法落后,形式单调;学生缺乏探究兴趣,创新化思维意识薄弱等问题,要探究其教材和教学方法方法的影响因素,采取融合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微观探索意识;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平衡化思想等策略,提升高中化学课上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化学教学;结合方法

在高中化学实践中,教师要明辨教学的重要性,分析化学课堂塑造学生核心素养思想有机结合的价值和意义。同时,教师要构建有效的渠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动参与者。以往的教学中主要以教师为中心硬性“灌输”相关知识,学生容易形成被动化的情绪。为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化学学科教学与核心素养有机结合的形式,转变学生的思维态度,让学生在实践中和教师对学习方法的论述下得到经验,传输给学生最佳、最快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提升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才会夯实学生学习技能。

一、普通高中化学课堂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化学虽然被归类为理科,但是其在实践探究中、以及具体对学生进行指引的环节中拥有着一丝偏文科的“气息”。需要学生拥有逻辑结构,对知识点进行不断探究。教师要活化学生的思维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激情,进而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实践中还要不断强化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将学生带入思维探索的空间内,让学生有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际上化学课当中涉及到的不同离子观,以及原子或者分子等,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态度。此外,要让学生通过对不同元素等知识内容的剖析,获取综合成长的能力。

以实践为基础,强化学生的思维特点,让学生逐步形成对化学知识和学科探索的激情和兴趣,才能达成课堂教学中的整体目标。因此,对化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要求总体分析,即为全面性、推理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做到有效延伸和拓展。

二、普通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

(一)有助于增进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能力

实践研究表明,学生在化学课堂学习中可能会呈现出兴趣不高和灵动性较低的现象。为使学生拥有灵活的头脑,让其摆脱题海战术的束缚,促使学生以优秀思维为基调,让其感受到学习相关内容的优势,指引学生在符合自身思维发展体系的基础上形成对知识探究的基本欲望,教师就要不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保证学生学习成果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将学生带入到“乐学化”的世界中,让学生认真探究化学课堂中的知识。上述特点符合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和学生的基本认知习惯,能够让学生有效地展开学习,增强认知和探究欲望。

(二)有助于提高化学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在以往的课堂指引中,学生很难通过多角度的探知来取得可衡量化与可感知化的化学学习成效。在实践中,学生未得到贴切和有效的认知,导致学生与化学知识之间呈现出不可逾越的鸿沟,丧失学习的内在动力。为此,教师要不断增进学生的认知,巧妙结合化学课堂的现实情况和实际所需,发展学生形成的核心素养,锻炼学生的积极意识,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综合实践中巧妙取得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认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取得优质的学习成效。教师促使学生感受到自身通过化学课堂学习所带来的变化与获取信心和探究欲望之后,对学生的指引成果才会得到增强和提升。

(三)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终身探究能力

化学课堂中教师要不斷促进学生思考,让学生掌握化学学习的精髓。实践研究表明,挖掘出学生在化学课堂学习中的无限潜力,促进学生加深认知,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化学习和探究能力。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就要在实践中和方法的论述下,让学生真正热爱化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有助于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性和全面性,让学生从内心感知化学学习的精髓,探知化学学习的重点,帮助学生做到经验的总结和实践的探知,将学生带入“乐学化”的状态中。

三、普通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面临的问题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是每位教师在日常授课中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践行多样化的策略,展现自己的教学水平,也是教师不断追求的现实目标。伴随着课程改革思想的不断落实,要求学生快乐和多元化学习。同时,要求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指导的过程中落实各方面的策略,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探究知识,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健康成长空间。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推动学生学习基础的夯实。再者,会让学生在不断的知识积累中加深印象。但是,在现实的化学课堂教学中,却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一)实验教学受到忽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强

课堂教学的现实问题是学生缺乏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仅围绕着教师的知识讲解,硬性完成理论知识背诵,这与素质教育思想相违背。课堂中学生对于知识地探究欲望相对较弱,对相应的化学知识理解力也相对较低。因此,课堂中呈现出低效化和混沌化的局面。学生学习效率和综合学习效果下降,影响学生的成长,难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信心和参与化学学习的基本兴趣。学生动力不足,自主学习意识差,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化学课堂中学生缺乏创新精神,难以依据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二)教学方法落后,形式单调

课堂中教师使用的教学策略较为单一,与多元化和丰富多彩性课堂的构建需求相违背,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实践中,多样化的形式没有得到贴切落实,阻碍了学生的成长。学生未采用高效的形式探究知识,在“教”与“学”之间呈现出了不可逾越的鸿沟。单一的教学形式也违背了教学改革思想下提出“变”的目标,既要转变形式,又要转变主体位置,吸引学生参与,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但很显然,课堂教学的现实问题未得到解决,学生的激情度不够,并且参与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和意识相对淡薄。再者,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投入的时间较多,但是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不高,仅重视理论知识讲解,让学生完成背诵,忽视了学生自主能力,导致学生成为课堂中的“机器人”。

(三)学生缺乏探究兴趣,创新化思维意识薄弱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知识讲解,围绕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符合素质教育思想,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是,在现阶段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学习时间较为紧迫,需要参与的考试和完成的学习任务较多。因此,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相对较差。低迷化的状态难以增强对学生的影响,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利于优化学生视角,阻碍了学生发展,使学生对化学知识未做到深入地探究。创新精神匮乏,归因于枯燥的知识讲解或者是以硬性探究的方式传播相关学习内容,使得课堂教学的现实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学生学习效率降低,导致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丧失了信心。

四、普通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产生问题的原因

在化学课堂教学的现实考量中,影响学生学习成效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因素较多。同理,导致学生参与实践与探究积极性较弱的原因也较为明显,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方面的因素

通过实践中呈现的现象分析,对化学教材中涉及的相关内容相比较,高中比初中时期的知识探究难度更大、内容更多。因此,学生会产生一定的抗拒化情绪。此外,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的知识内容较为广泛和深奥,概念比较抽象,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学生未通过高强度的知识学习和抽象化的探究,了解化学学习的基本结构。再者,由于高中生的时间有限,难以花费更多的时间探究化学知识,阻碍了学生的参与。

(二)教学方法方面的因素

教师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呈现出课堂内的知识教学形式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生的问题参与热情。由于学生喜爱新鲜事物和新方法,所以教师运用传统的形式难以激发学生的激情,忽视了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自学方法,以及体验式教学形式的应用。硬性单一的指引学生完成知识学习,使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阻碍了学生的综合进步。上述因素,也成为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较大障碍,束缚了学生在知识探究中的脚步。

五、普通高中化学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一)融合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

化学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虽然偏向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但是实验过程会增进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让学生更加清晰和高效地认知化学。因此在课堂内,教师要借助实验方法落实核心素养思想,做到相关理念与化学教学的融合。结合于开放性的实践和操控性的知识连接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化学课堂学习的高效性和多样性。以评价化的方式丰富视角,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知识。

在“氧化还原反应”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将学生带到实验室内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随后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完成理论知识与实验的结合,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明确化学学习的关键点,让学生多角度和高效率地认知化学课堂内的相关知识。学生能够与实验操作融合,生成推理能力,对于化学知识的认知也会得到提升。化学学科的魅力彰显,会促使学生在实践整合方法的论述下,缩短自身与化学知识之间的距离。

(二)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微观探索意识

教材是学生完成化学知识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师进行相关重点内容讲授的最佳依据。为此,教师为做到化学学科的相关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思想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就要主动做到相关教学形式的变革,让学生在有效的知识探究中了解化学、认知化学。教材内容中涉及的相关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微观探索意识会带来一定的推动作用,学生对化学的进一步感知欲望和知识探究能力会得到提升。

化学课堂中涉及“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相关知识点教学,教师可以展示不同的金属物质,让学生明确重要金属物质的化合物。教材中理论知识的讲解配合视频或者图片展示,教师不断缩短学生与化学知识之间的距离,能够借此践行正确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巧妙认知化学、理解化学。同时,宏观辨识探索的过程可以通过视频的展示,基于学生在化学课堂学习中的实际所需,采用合作探索的方法加深学生对于不同元素和内容的理解。

(三)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平衡化思想

实践活动会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在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核心素养思想来培养和优化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形成整体化的思维观念。化学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与现实情况结合会不断夯实学生的记忆,也会让学生理解化学学习的重点。教师教学相关知识,加之化学课堂结合于相关元素的推进和落实,会推动学生学习实效性的提升。为此,要以实践为基调,不断培养学生的平衡化思维意识,让学生整体增强学习能力。

化学课堂中的相关知识以塑造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结合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关知识,结合实践探索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验或实践的形式理解化学反应和能量的含义。此外,在“工业原料石油和煤”的教学中,两种化学原料在生活中和工业生产中常见。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实际走访和实践的形式,让学生明确社会和谐、平衡、稳定发展与化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化学知识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多角度的进步和成长。让学生有效缩短自身与化学知识之间的差距。

化學课堂教学实践环节中,教师积极尝试新鲜有效的策略会增进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以相关教学指引为基调,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性和粗糙性,能够对学生的化学学习产生一定的综合指引效果。以课堂教学的现实反馈,以及实践成效分析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的不同表现会直接关系到其学习成果。因此,教师要在实践中做到调整化学学科教学的策略,以引导学生和综合塑造学生的能力为己任,强化学生的整体思维品质,让学生真正领略化学学习的精髓,保障学生明辨方向,形成化学探知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敏芹,董晓飞.高中化学教学自主学习模式的建设研究——评《有机化学(高中化学)》[J].化学试剂,2021,43(11):1615.

[2]周青,黄曹希子,高进,闫春更.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教学呼唤——基于2021年高考理综全国卷化学试题的思考[J].基础教育课程,2021(21):67-72.

(责任编辑:姜波)

猜你喜欢

化学教学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渗透
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