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三农”工作,走好乡村振兴路

2022-04-02秦云龙

经济 2022年4期
关键词:龙南三农农村

秦云龙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龙南在全省率先打开对外开放大门,曾创下外向型经济“江西外汇收入每赚10元就有1元来自龙南”的佳绩,先后赢得国家级经开区、赣南次中心城市、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先行区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2020年成功实现撤县设市。站在新起点上的龙南,在继续招大引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聚焦“百姓福”,坚定不移办实事、惠民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用干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

“我们说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主要还是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工作,坚持党建引领,在营造乡村就业、产业、创业环境上发力,积极探索社会治理、人才振兴新路径。尽管龙南不是农业大市,但这安天下的基础性产业关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龙南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龙南市委书记钟旭辉说。特别是,龙南市在第二次党代会上,明确了“1235”发展思路,提出了在更高起点上建设“党建强、产业旺、城乡美、百姓福”明珠市的奋斗目标,科学描绘了龙南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

3月15日,《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围绕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走好乡村振兴路等话题,对钟旭辉进行了专访,以下为专访实录。

《经济》:作为江西省“南大门”的经济强市,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走好乡村振兴路,龙南市有什么样的市情?有哪些大的思路、布局和重点工作?

钟旭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在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中,龙南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我们在巩固深化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乘势而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三农”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做好“三农”工作、走好乡村振兴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明确要求协调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等有关地区加强与赣州等市对口合作。龙南作为江西“南大门”、赣南次中心城市,是江西对接融入大湾区桥头堡的桥头堡,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抢抓政策机遇,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实施乡村全面振兴行动,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打造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龙南样板”。具体来说就是做到“五个更高”。一是以更高站位狠抓粮食生产。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首要任务,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打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组合拳,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二是以更高质量做强现代农业。大力培育蔬菜、脐橙、生猪、茶叶、鹰嘴桃、水产、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交易中心,完善“互联网+第四方物流”供销集配体系,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统一,打造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地。三是以更高标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紧紧围绕“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主基调,毫不松懈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常态化抓好防止返贫监测、问题排查整改、“三业”提升、帮扶责任落实等工作,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四是以更高品质推进乡村建设。围绕建设新时代“五美”乡村标准,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让乡村环境变“一时美”为“持久美”,变“局部美”为“全域美”。五是以更高效能深化农村改革。抓好“三改合一”改革试点,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土地制度、经营制度等综合性改革,释放乡村发展活力。特别是推行“盘活农村闲置住宅”改革试点,积极探索“龙南宅改”新模式。大力发展乡镇经济,以“1+N+1”强村带弱村的模式,实现村级抱团壮大村集体经济。

《经济》:我们看到,龙南市在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工作时,建立了巩固脱贫成果挂牌督办、防返贫保险等机制。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钟旭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一項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在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同时,主动适应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新形势,坚持在建立长效机制、开展常态帮扶、促进稳定增收等方面下足功夫,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工作。一是建立长效机制。我们不仅专门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巩固脱贫成果工作领导小组,还建立“红黑榜”暨挂牌督办管理制度,围绕“三落实一巩固”(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巩固成效)和资金绩效管理要求建立负面清单,划定挂牌督办管理“红线”。同时,优化驻村帮扶机制,向54个村(社区)择优派驻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159名,组织2471名帮扶干部与脱贫户、监测对象“结对子”。二是开展常态帮扶。我们建立“345”监测帮扶机制,用好大数据信息系统服务“三类人员”“两不愁三保障”以及饮水安全监测,做到早发现、早监测、早帮扶。同时,扎实推进防贫保险工作,对处于贫困边缘的农村低收入户和人均收入不高不稳的脱贫户两类临贫易贫人群,最高可提供20万元的防贫保障金额。三是促进稳定增收。我们加大衔接资金投入,整合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等资源,建设了一批乡村振兴点。实施“四个一批”行动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实现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约1.37万名,在全市45个安置点因地制宜推广“微田园”,满足“家门口”种菜需求。

《经济》: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想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既离不开有效市场,也离不开有为政府。在政府主导,集合各种要素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龙南市有哪些举措?您有什么样的考量?

钟旭辉:龙南是江西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是就业、创业及产业发展的热土。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三业”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比如,我们以推动农业与工业融合为路径,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突出“精深特”,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7家;以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切入点,将农业生产与观光休闲、田间采摘、体验等紧密结合起来,打造了黄花湾、芷溪谷、玫花渡等一批“美丽乡村+民宿”集聚区,全市建有农家乐、休闲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50家,实现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农业转型、农产品增值、农民致富;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为引领,打造产业融合发展的样板区,拥有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1家,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3家。又如,为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我们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赣州首家推行“定点屠宰、冷链配送”的龙南畜禽定点屠宰厂建成投用,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新模式,促进农产品实体交易和电子商务有机融合。同时,培育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加快“富硒”产业发展和“富硒”产业示范基地创建。gzslib202204022029

《经济》:我们注意到,在今年的龙南政府工作报告中,围绕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工作安排。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是否是龙南市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抓手?在这方面接下来有哪些规划和具体举措?

钟旭辉:龙南山多地少,难以大规模发展农业产业,必须走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绿色富农之路。其中,蔬菜是我们这几年主抓的农业产业,我们紧盯大湾区市场发展壮大一批外向型蔬菜基地,让“龙南蔬菜”走出龙南。接下来,我们将加大农业产业招商力度,强化“粤企入赣”投资合作,引进一批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在龙南建立直供基地,发展订单农业,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出去”,解决农业产业链条短、全产业链收益低问题。同时,我们将依托生态禀赋和特色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民宿、休闲旅游、温泉康养、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吸引更多游客来龙南旅游消费,加快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后花园”。加强乡村振兴示范点后续建管,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融入农业全产业链条,合理分享各环节的增值收益。

《经济》:努力探索具有龙南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奋力打造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是龙南市乡村振兴的重点发力方向。目前我们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未来要重点在哪些方面形成示范成果?

钟旭辉: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好路子”。为此,我们立足于各乡镇的自然禀赋,挖掘各自特色,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桃江乡水西坝村通过推广“示范企业+合作社+基本菜农”组织模式,广泛发动基本菜农组建一批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渡江镇岭下村、莲塘村依托龙头企业,建立了供港澳蔬菜基地、“山苏”蔬菜基地等。我们聚焦“党建强”,把党的建设植入到农村工作全过程、各领域,实施人才回流工程,在全省率先开展“盘活农村闲置住宅”改革工作,解决农村紧缺的人才、科技、资本等要素,推动实现人才振兴、组织振兴。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在每个乡镇打造一个盘活农村闲置住宅示范点,坚持与农村宅基地改革相结合,努力探索出一条在全省能复制、可推广的农村宅基地改革新路子。同时,我们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以创建“美丽活力乡村+民宿”联动建设示范县为抓手,高位推动围屋民宿小镇、里仁正桂民宿村、渡江玫花渡、渡江黄花湾、临塘东坑芷溪谷、武当梦里桃乡、杨村员布田螺湖、杨村燕翼围等8个民宿集聚区,实现集聚化、差异化、多元化发展,有效带动农户闲置农房和宅基地盘活、有效带动村民就近就业、有效带动地方农副产品销售、有效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经济》:在推进乡村振兴,做好“三农”工作过程中,您认为龙南市目前还需要补齐哪些短板?强化哪些弱项?在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培育产业优势方面,还需要在哪方面重点发力?

钟旭辉:虽然龙南乡村发生了显著变化,但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较突出。比如,产业结构不优、附加值不够高,有的还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农村资金、资源、劳动力等要素流失,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较为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有不少短板,公共服务能力偏低等。

为此,我们从挖掘农村潜价值,激活发展“原动力”入手。建立完善政策保障扶持体系,推进农村土地、农村房屋等资源要素的资产化、资本化。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民宿、绿色康养、绿色有机农业等产业,促进城乡人口双向流动,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注重保护好乡村历史文化遗存,传承好历史文脉,增强乡村的文化自信,发挥乡村文化资源凝聚人心、教化心灵的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同时,积极促进要素再回流弥补城乡“剪刀差”,做好人才回归、资本回流、企业回迁的集合效应,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支撑。

《经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结合政策、区位、发展局势,跳出龙南看龙南,请您展望一下龙南推进乡村振兴的未来发展前景。

钟旭辉:跨过撤县设市的里程碑、迈入“高铁时代”的快车道,龙南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今天的龙南,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当前,龙南正处于各方面综合优势叠加的最好时期——国家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省、赣州市大力推进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赣南次中心城市建设,支持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先行区建设。同时,赣深高铁开通,龍南融湾入圈、承接沿海先进产业转移的优势更加明显。我们将利用好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缘优势,加快与湾区合作交流的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粤企入赣”投资合作,吸引一批农业重大项目落地,积极对接湾区,把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农产品主销地、农业招商主阵地。

猜你喜欢

龙南三农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The mother's prototype is Nicole Kidman
Run through the rain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我的小烦恼
龙南离子型稀土矿生态环境及综合整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