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看龙南

2022-04-02秦云龙

经济 2022年4期
关键词:南市龙南黄花

秦云龙

共享理念盛行的当下,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经济业态已不再是新事物,但在江西赣州的龙南市,共享理念被引入到乡村振兴过程中,经验做法让人眼前一亮。

在龙南市渡江镇莲塘村,黄花湾共享村落不仅是当地通过共建共享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的一块“试验田”,也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景点。去年以来,这个一度破败没落、空心化的村莊,在共享理念的引领下,通过采取“村民出租空房空地,政府打造景观环境,业态入驻自主经营”的模式,开始逐渐苏醒。如今,各种个性化十足的民宿、餐饮私厨、个人工作室、直播基地等已在黄花湾共享村落扎根,人流、物流、信息流急速汇聚,乡村振兴大幕彻底拉开。

黄花湾共享村落只是龙南市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作为江西的“南大门”,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赣州、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大背景下,龙南借助自身区位优势,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全力走好巩固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和乡村振兴“第一公里”。依托活跃的经济和良好的生态,龙南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不断压实责任做好兜底性、基础性、普惠性工作,同时也在全力推动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积极探索具有赣南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衔接期让脱贫成效再上新台阶

围屋之都、稀土王国、融湾桥堡、开放新城,这些都是龙南市的闪亮名片。《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在龙南采访期间,感受到更多的则是这座城市的经济活力以及乡村发展的无限前景:在赣粤产业合作实验区“三南片区”,各种施工车辆川流不息,废弃的稀土矿山上一座崭新的电子数字产业园正在成型;在各个工业园区内,通过向闲置土地、低效用地、低效产出等开刀,企业“腾笼换鸟”,产业不断转型优化升级;在许多乡村,新经济、新业态、新做法不断涌现,古老沉寂的村落被激活……

“产业、创业、就业‘三业搞得好,这是龙南的亮点。”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龙南市委书记钟旭辉表示,良好的营商环境让龙南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众多的工业企业不仅助推着产业发展,也解决了就业,同时也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龙南的乡村振兴,是要通过党建引领,实现乡村在人才、文化、组织等五大方面的全面振兴。目前,重点工作还是要立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把兜底性、基础性、普惠性工作做好、做扎实。”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尤为重要的是衔接期内政策要持续,帮扶措施不滑坡。龙南市乡村振兴局局长赖阳松表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龙南除了将“三类人群”纳入精准监测体系,杜绝规模性返贫,做好“两不愁三保障”巩固等基础性工作外,主要亮点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每年投入的资金不仅没减少,反而一直在增加。“尽管任务量比原来少了30%-40%,但我们县级财政每年都真金白银增加衔接资金,虽然不多,但体量还是很大。”其次,通过特别行动和制度创新来压实责任。去年,龙南启动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秋冬行动”,在全市进行大排查、大走访,主要目的就是开启攻坚模式,进一步查漏补缺,压实责任。为了配合这次行动,龙南市还出台了配套的“红黑榜”制度。“‘红黑榜制度就是要确保责任不减,政策不减。唯有通过制度把责任压实,才能扩大脱贫攻坚成果。”据赖阳松介绍,一开始“红黑榜”考核的是乡镇,每个月都有排名,进入“黑榜”的乡镇书记要在全市大会上表态发言。“去年我们一直在探索,实际上乡镇的压力也很大,今年我们计划把‘红黑榜直接挂到村里去,这样乡镇压力小一点,基础也会更加扎实,效果也会更好。”

除此之外,如何让易地扶贫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龙南的经验做法也值得借鉴。据悉,龙南全市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共有1500多户5000余人,为了让这些搬迁户更好地生活就业,龙南推出了“四个一批”,即通过园区需求解决一批、乡村振兴车间吸纳就业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一批、培训服务促进就业一批,构建起了市乡村三级就业扶贫网络。为做好搬迁的“后半篇文章”,解决搬迁群众的“菜篮子”问题,龙南今年拿出了200多块地,在43个搬迁点打造“微菜园”。据赖阳松介绍,“微菜园”由政府统一流转、平整、开沟、分块、围栏,按照每户一分地的标准,采取农户申请与随机抽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配,让搬迁户自种自产自收。许多搬迁户再次种上了“放心地”,吃上了“安心菜”,获得感进一步增强,而且这些整齐划一、绿意盎然的菜园,也让乡村生活充满了生机。

去年以来,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龙南市因地制宜,根据各个地方不同的情况,投资1.7亿元推进14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龙南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许胜力表示,投入的资金主要用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扶持产业发展。

盘活资源将村庄“活化”

玫花渡、芷溪谷、黄花湾、硒乡记,一个个美好的名字都是龙南14个乡村振兴示范点的成员,这也是龙南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和标杆。

渡江镇莲塘村黄花小组曾经是一个饱受水患侵袭的村庄,多年来,许多村民或搬迁,或外出务工,房子闲置,村庄空心,毫无生机。与之形成对应的是,莲塘村交通位置十分优越,距离大广高速龙南西出口只有咫尺之遥,而且离龙南市区也仅有10多分钟的车程。再加上村里油菜花美、竹林茂密,各种独具客家风格的屋舍错落有致,环境十分优美。去年6月,李树青来到渡江镇任党委书记,经过一个多月扎扎实实的调研发现,莲塘村如此好的资源禀赋浪费掉着实可惜,于是一个以“共享村落”引领乡村振兴的理念正式萌发,并在龙南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照进现实。

龙南市南亨乡西村村乡村振兴示范点航拍。

gzslib202204021939

“我们农村最大的资源是什么?就是土地、房屋,还有优质的农副产品。”李树青说。如何活化一座村庄,首先就是要将“最大资源”利用起来。为此,当地政府将莲塘村闲置的37栋房子、100多亩土地流转过来,以此为支点打造“黄花湾共享村落”,核心目标是要实现“乡村与城市共享、三产与一产共享、龙南与湾区共享”。李树青认为,每个人的梦想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桃花源,而黄花湾共享村落则是帮助人们实现“桃源梦”的平台,“不管是来生活,还是发展事业,打造业态,黄花湾都可以是大家一起建设、共同享有的平台。”他算了一笔账,流转过来的闲置房子,租金是每年每平方米3元,一次性支付15年;对外的租金是每平方米每年24元,两年就能回本。土地是每亩每年600元,租出去是每亩每年2000元,赚了两倍多。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原本闲置的农村资源,为各种经济业态的引入提供了容器。《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在黄花湾采访时看到,各种民宿、特色餐厅、个人工作室、直播基地等在这座曾经沉寂的乡村唱起了主角。

進入黄花湾共享村落,一栋三层小楼上挂着的“赣州俊熙文化传媒公司入驻黄花湾,直播带货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标语十分醒目。据悉,俊熙公司的签约主播有300多人,原来带货的主要产品是钓具,其负责人从短视频平台上发现了黄花湾,经考察后决定把直播平台落户到这里,并开始转型农产品带货,以第三产业为黄花湾的一产服务。目前,矗立于田间地头的俊熙公司直播基地三层小楼正在装修中,据李树青介绍,该公司正式营业后,将有30多位主播常年在黄花湾上班,其装修风格类似电视台的直播大厅,落地玻璃,灯火辉煌,未来将成为黄花湾的一道靓丽风景。

一二三产的业态链条共享,产业互补,正因为此才有越来越多不同的市场主体入驻黄花湾。而对于当地政府来说,无中生有,搭好平台,让市场唱戏,也是应有之意。龙南的木材企业众多,来自四川大凉山地区到龙南从事木工的彝族同胞有1000多人,且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彝族人生性活泼烂漫,喜欢喝酒唱歌跳舞,每个人过生日的时候都会开party庆祝,并举办篝火晚会。如果在市区里,极易扰民,产生各种矛盾。

文化习俗也是生产力,当地政府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并加以合理利用。在与黄花湾共享村落仅有一条公路之隔的远离村庄之地,渡江镇政府开始打造彝族风情园,一方面用来满足彝族同胞的生活,吸引外来劳动力;另一方面也为黄花湾构建起了新的业态吸引物。《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看到,正在建设中的彝族风情园,既有彝宿园、彝食园、彝风园,也有篝火营地。据李树青介绍,篝火营地位于河边,镇里还专门在这里设置了烟花燃放点,并办理了相关手续,未来彝族风情园将为黄花湾的夜间经济带来极大带动。“彝族人三弦一响,全身发痒,新客家人及风情园将给我们一产的发展带来很大帮助,我们的米酒、猪肉、羊肉产业也会从中受益。”

黄花湾共享村落启动建设仅有短短一年的时间,政府投入只有600多万元,但取得的效果和起到的带动作用让李树青连说“没想到”。每到过年过节以及节假日,这里游人如织,高峰时多达数万人,当地的农产品在游客和共享村落主播的带动下,也供不应求。各种业态入驻,让一二三产完美融合,经济发展已有聚变和裂变的态势。目前,当地政府已经将莲塘村黄花小组东部的30栋房屋流转过来,用于建设二期静态的民宿区、康养区。一期是动态的游玩、餐饮区,二期是静态的住宿区,一静一动,黄花湾共享村落的功能分区已经完成。“目前我们招商一点都不发愁,现在已经变成了选商、择商,新入驻的商家要符合我们的发展要求,要为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服务。”李树青说。

改革破壁探索新路径

践行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两种力量尤为重要,一是通过改革来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为乡村振兴做好制度性保障;二是能人治村、贤人引路,让人才来驱动乡村发展,使希望的田野充满希望。在龙南采访期间,《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感受到的不仅是发展理念的升级与更新,更多的则是人才驱动和改革破壁。

渡江镇玫花渡民宿旅游景区是龙南鼓励引导返乡创业人员参与乡村振兴,返乡创业的示范点,这里不仅是玫瑰花的海洋,也是返乡创业人员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施展才能、创业创新的舞台。去年,渡江镇以新大村石坪小组为试点,依托交通条件便利、农业基础良好和闲置房屋较多等优势,通过村集体统一流转闲置房屋资源、引进优秀返乡创业人员进行开发的方式,打造了融种植养殖、民宿旅游、客家美食、休闲康养等为一体的玫花渡盘活农村闲置住宅示范点。在此过程中,村集体对新大村石坪小组始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120多间闲置房屋资源统一收租,以闲置房屋入股的方式,与返乡创业人员李育智投资的玫花渡休闲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建立玫花渡民宿旅游景区。

新大村石坪小组村集体统一租赁后的闲置房屋和土地,分别按每年200元/间、500元/亩的价格支付给农户租赁费。以乡村振兴局300万元资金作为入股,用于完善基础设施,玫花渡每年按入股投资8%的回报率上交资金给村里,该村集体每年收入24万元,农户收益和村集体收入实现双提升,民宿产业也快速聚集发展起来。

据李育智介绍,截至目前他的公司已经与13家民宿主签订协议,大部分民宿主都是龙南返乡创业人员,玫花渡的民宿产业也逐步呈现出集群化、产业化、标准化的特点。标准化推进,这是玫花渡民宿的主要亮点之一,所有民宿的布草和卫生九件套,均由统一的第三方来进行管理;用电方面采取的智慧用电、安全用电,手指即使伸进插线板里也没有问题;采用统一的物业平台管理,公共卫生和室外场景都由玫花渡公司在管理。“这样不仅可以给民宿主一个好的环境,也可以给客人一个很好的体验。”李育智说。gzslib202204021940

对于全市14个乡村振兴示范点,龙南市财政给每个点的平均建设资金为300万元,各部门的项目、资源、资金均向这些示范点倾斜,同时还要求各乡镇也积极发动返乡创业人员、群众捐资投劳,争取每个示范点筹集资金达到60万元以上。在财政支持、社会资本投入带动下,许多村庄通过返乡创业人员引领,盘活各类资源发展民宿、旅游业,原本“脏乱差”的村庄焕然一新,吸引了游客前来观光体验,聚集了人气,发展了产业。

龙南市渡江镇深挖当地风俗,打造黄花湾共享村落。

让乡村活起来,不仅需要资金支持、人才引领,更需要灵活破解制约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渡江镇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宅基地流转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我们流转的只是房屋的使用权和经营权,房屋和宅基地的所有权没有流转,这样既保障了农村居民合法的宅基地权益,也让农村的宅基地资源得到了合理有效的利用。”李树青说。此外,在推动民宿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龙南积极改变思路破解发展症结,也得到了一致好评。

民宿聚集区建设是龙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但长期以来,因缺乏行业标准,民宿办证审批难问题普遍存在。龙南客家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潘平表示,开办民宿最大的障碍并不是卫生监督许可证,也不是营业执照,而是特种行业许可。“对于民宿,消防是按照酒店的方式来认定,包括你的房间数量、消防设施等,而且还分为一次验收和二次验收,民宿很难通过,这是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了推倒民宿发展过程中这一“路障”,让民宿主轻装上阵,全心投入,龙南先后出台了《龙南市促进民宿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和《龙南市民宿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要在“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加快特种行业许可证”等7個方面给予政策扶持。针对民宿办证审批难这一“症结”,龙南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优化工作流程,一次性指导告知民宿业主办证流程,探索出了办证申请、安全鉴定、联勘联审、审批办证“四步法”,彻底破解了特种行业许可证办证难题。时至今日,龙南的民宿产业发展特别活跃,全市已形成初具规模的民宿集聚区8个,共建成民宿54家,且呈现出高速、高质的发展态势。

猜你喜欢

南市龙南黄花
云小萱:助大同黄花飘香
三利黄花:三代人专注59年
黄花梁啊黄花香
路边种黄花“一种三得”
观景台
The mother's prototype is Nicole Kidman
Run through the rain
会走路的爱心蘑菇伞
城南洼的变迁
我的小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