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如何迈上“第二增长曲线”?

2022-04-02陈希琳

经济 2022年4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产转型

陈希琳

周景彤

202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银行业坚持稳中求进主基调,经营业绩可圈可点,服务实体经济工作成效显著。面临数字化转型浪潮,银行业该如何发力?中国银行研究院资深经济学家周景彤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

坚持高质量金融服务

《经济》: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业未来5年大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周景彤:未来,预计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坚持高质量金融服务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初心使命,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增强持续经营能力,围绕四个方面加强部署。

一是加快推进全面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不仅有利于银行自身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也有利于借助数字化工具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度和有效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可通过深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移动通信这些科技的应用,打造和提升应用场景,全面提升客户体验,开放共享产品服务,整合优化业务流程,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二是坚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大力发展綠色金融,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既是金融机构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也是推进自身经营转型、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的必然选择。银行业金融机构需紧跟“双碳”目标下绿色产业发展形势,积极引导金融活水流向减碳降碳重点领域,深入挖掘绿色金融市场空间,激发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内生动力,提高环境和气候风险管控能力,大力支持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三是加速布局财富管理市场。在房地产投资属性弱化、银行理财打破刚性兑付和居民理财意识觉醒等多因素的共同促进下,家庭资产结构调整、增配金融产品是大势所趋。财富管理业务迎合了当前的时代背景和投融资方式的变化趋势,发展潜力巨大。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普惠化、智能化、专业化模式加速布局财富管理市场,持续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

四是积极提升信贷投放的精准度。当前,世界政经格局加速演变,经济金融形势波诡云谲。在新的发展环境下,银行业金融机构需把握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优化信贷投放布局,紧密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及各地发展战略与重点工程项目,优化5G、特高压、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信贷投放。进一步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

大型商业银行迎难得机遇

《经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来说,挑战前所未有。那么“大象”该如何起舞?

周景彤:对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来说,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并不相同。互联网金融企业兴起于数字经济浪潮中,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具有先天的敏捷度与技术优势。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大型商业银行而言也是难得的机遇。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多年经营中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优质的品牌商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基础,这些都是数字化转型必备的基础条件,是大型商业银行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深入求新求变,有助于商业银行挖掘新的利润空间,迈上“第二增长曲线”。

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而言,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一是转型所需的敏捷管理架构有待健全。传统组织体系下的商业银行,各部门间协同作业融合度不够,响应客户需求的效率受到影响,不符合数字化转型所需的敏捷逻辑。二是缺乏转型所需的复合型人才。推动数字化转型需要实现传统银行业务和信息科技的有效融合,依赖于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人才缺失会弱化业务条线的智力支撑,也严重影响数字化升级迭代。三是运用和管理数据资产的能力不足。传统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对数据价值挖掘不充分的问题,对行内数据资源缺乏全口径、全周期的有效管理,使得数据资源使用率不高,数据价值难以充分体现。四是数字化转型催生风险管理新需求。数字化时代金融业务对大数据技术的依赖提升,风险控制模型的算法更加复杂。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应用渗透到更多的金融场景中,确保银行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防范网络安全风险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用好、用活数字资产

《经济》:数据资产是银行的关键生产要素。在您看来,该如何用好、用活?

周景彤: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将数据列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生产要素。自此之后,各相关部门、机构加快对数据要素的挖掘,探索加速数据资产流通和交易。

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积累了海量的数据,不仅包括客户、交易、运营等传统意义上的结构化数据,还包括人脸识别信息、业务处理工单、客户投诉录音等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可以说,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经成为银行的重要资产和核心竞争力。目前来看,商业银行的数据资产主要用于内部经营决策,处于数据资产运用的初级阶段。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数据资产应用管理能力建设,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是完善数据资产应用管理顶层规划。商业银行需要在客观分析自身所处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结合业务特点制定数据资产管理战略。在零售业务方面,制定精准获客活客战略,对客户进行画像分析,提升零售服务水平;在对公业务方面,制定客户长期管理战略,及时识别清理异常账户,降低洗钱及监管风险。

二是建立健全数据资产应用管理体系。要将数据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需搭建完整的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建立由高级管理层和各相关部门组成的数据资产管理委员会,提高数据资产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性;通过明确数据资产的归口部门,提高数据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gzslib202204021916

三是制定科学统一的数据资产标准。数据资产质量良莠不齐是当前商业银行在挖掘数据资产价值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制定科学统一的数据资产标准,能够有效提高数据资产的运用效率。商業银行需要为数据标准制定工作提供人力、技术、资金等关键资源,通过激励和问责考核体系,推进数据标准工作的制定与执行落地。

四是培养数据资产应用管理专业人才队伍。数据资产的产生和应用涉及银行的零售对公、融资中收等各个业务部门和条线,涵盖金融学、计算机科学、密码学等多门学科,对相关从业者的综合业务能力要求较高。为满足发展需求,商业银行需加快组建贯穿总分行的数据资产应用管理网格团队,以内培、外引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储备数字化转型所需人才。

严监管护航支付行业发展

《经济》:伴随着2021年多个重磅政策的发布,同时强监管下的市场转型加速,支付市场会迎来更加激变的一年。您如何看待下一阶段支付行业的发展态势?

周景彤:2010年,人民银行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奠定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管基础。自此开始,我国非银行支付机构在10多年间实现快速发展。从支付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随着4G移动网络的普及和微信、淘宝、美团、滴滴、饿了么等移动应用的快速发展,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开启爆发式增长,从2013年开始交易量保持50%以上的年均增速。但在高速增长的同时,支付领域也出现了挪用备付金、跳码套扣、虚假商户、资金二清等行业乱象。对此,监管部门开展支付市场乱象整治,坚持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围绕支付机构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

整体来看,当前我国支付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市场秩序逐步规范,行业监管有力有效,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移动支付国际领先地位持续巩固,支付产业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与此同时,支付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大型平台企业数据垄断、无序扩张趋势明显,数字鸿沟愈发凸显;支付数据透传和算法监管依然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资产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沣芝转型记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