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木工程中桩基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2022-04-01张天岳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2年5期
关键词:波阻抗干扰信号小波

张天岳

(南京工业大学,南京 211816)

1 引言

近几十年来,随着混凝土、新型打桩机和成孔机器的采用,桩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其强度显著提升,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针对桩基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陈启魁等[1]基于各种对桩基检测的研究,分析了钻孔取芯法、低应变法、声波透射法等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葛天兴等[2]以某实际桩基工程为背景,基于低应变反射波法的理论,评估了低应变反射波法在该工程中的应用效果。王春庆等[3]开展了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基浅部缺陷的研究,对该桩基检测的效果进行评析。王飞等[4]利用小波分析进行低应变检测数据处理,检测了桩基浅部缺陷。肖家友等[5]基于某桩基工程背景,开展了一维连续小波去噪在多缺陷基桩检测中应用的研究,分析该桩基检测法的效果。张敬一等[6]利用小波变换的反射波法对某实际工程的桩基进行检测。

本文结合某桩基工程背景,论述了小波变换法理论,进行了缩径缺陷类型桩分析和断桩缺陷类型桩分析,详述了如何利用小波分析对检测的低应变检测信号进行处理,从而判定桩身完整性。

2 小波变换法理论

1980 年,MORLEF 对地震数据进行分析时,首次提出了小波变换理论,作为以傅里叶变换理论为基础所衍生出的全新理论。该理论有效弥补了傅里叶变换存在的不足,在时频分析和处理领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现阶段,该理论已在模式识别、信号处理过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该理论与傅里叶变换理论的区别,主要是其在频域、时域中均能够表现出相应的局部化特征,可被用来分析目标信号对应各频率子段并得出正确的频率信息,为后续信号分类的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

小波变换将信号视为小波系数,指出可利用小波系数对信号进行描述。对其进行分类的依据如下:首先,是对称性。要想避免信号出现畸变或是失真的情况,关键是要增强其对称性,并通过增强对称性的方式,使信号重构精度得到优化。其次,是正则性。基于该理论对图像、信号进行重构,通常可保证所得到全新图像、信号具有理想的平滑性。最后,是支撑长度。若频率、时间为无穷大,则将有限值收敛至0 的长度越短,区分奇异点的效果越理想。

对其进行计算的步骤可被概括如下:第一步,确定小波函数,保证所选择小波、计划分析信号的起始点处于相同位置;第二步,对二者逼近程度进行计算,计算所得数值越大,说明信号和函数波形越相似;第三步,沿时间轴向右平移小波函数,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小波函数覆盖全部的信号长度;第四步,对小波函数尺度进行伸缩,重复上述步骤,得出最终结论。

3 工程案例分析

3.1 工程概况

本文以某公建工程试桩检测为背景。该工程基础采用桩基础,桩基为直径0.8 m,桩长约6 m 的后注浆灌注桩。该桩基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3 300 kN。

3.2 缩径缺陷类型桩分析

本工程采用低应变法采集数据。从低应变实测曲线可以看出,直达波和桩底反射现象较为明显,在判定桩身完整性时,由于信号受干扰,对桩身缺陷位置的判定受到影响。对低应变实测信号开展小波分析,该桩的检测曲线呈低频正弦波形振荡趋势,桩底反射可以清晰地看到。可判定桩身浅部位置有缺陷。进一步分析可知,在时间0.46 ms 时,第7 阶高频信号突出,对比实测曲线可知,实测信号在该时刻缺陷信号也显著。在实测信号中同样将第7 阶信号剔除,并重构。将实测信号与重构信号对比可知,在时间0.46 ms 时,缺陷信号突出现象减弱,可见,第7 阶信号为缺陷信号。

有效信号的振幅弱于初至波,有效信号在分析时会被掩盖,同时桩底反射信号不能判断桩身完整性。因此,剔除实测信号中的桩底反射信号和初至波之前的信号,得到图1 带干扰信号和剔除干扰信号。从图1 中可以看出,缺陷信号主要在3 350~3 600 Hz 范围内,其中1 400~3 350 Hz 的信号无意义,因此,剔除该段信号。对图1 中的信号进行分析,得到图2 所示结果。

图1 2 种信号的频域曲线对比图

因为干扰信号属于低频信号,因此,剔除第1 至第7 阶中频率最低的第7 阶信号。第7 阶信号的频谱如图3 所示。对比图2 和图3 可知,第7 阶信号主要集中在200~600 Hz,与干扰信号所分布范围一致,因此第7 阶信号易于分解。经过小波分析的处理,干扰信号被很好地压制,同时有用的特征缺陷信息被保留。可见,小波分析法能较好地处理桩基检测的数据。经过处理后的信号可以看出,缺陷信号在时间1.84 ms 处尤为清晰,可判定该处为缩径缺陷位置。

图2 2 种信号的幅频曲线对比图

图3 第7 阶高频信号幅频分析图

3.3 断桩缺陷类型桩分析

结合该工程另一根桩的低应变实测曲线进行分析可知,低应变曲线信号呈现显著的振荡现象,且各峰值等间距出现。可见,应力波在某处遇到显著的波阻抗,信号不易传至桩底位置,因此,无桩底反射信号出现。进一步观察该曲线可知,在距桩顶1.8 m 处桩身发生断裂,之后的波峰呈现周期性出现。

4 结语

本文详述了小波变换法理论,结合某桩基工程利用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具体进行了缩径缺陷类型桩分析和断桩缺陷类型桩分析。详述了如何利用小波分析对检测的低应变检测信号进行处理,从而判定桩身完整性。

从研究结果可知,断桩检测的低应变实测信号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缺陷桩的检测信号。这是因为混凝土的波阻抗远远小于空气的波阻抗。对于某工程而言,低应变曲线信号呈现显著的振荡现象,且各峰值等间距出现。可见,应力波在某处收到显著的波阻抗,信号不易传至桩底位置,因此无桩底反射信号出现。

猜你喜欢

波阻抗干扰信号小波
基于多小波变换和奇异值分解的声发射信号降噪方法
基于小波域滤波的电子通信信道恶意干扰信号分离方法
构造Daubechies小波的一些注记
基于DJS的射频噪声干扰信号产生方法及其特性分析
低波阻抗夹层拱形复合板抗爆性能分析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光纤通信干扰信号定位方法
基于MATLAB的小波降噪研究
雷电波折、反射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研究
应力波在二维层状介质中的传播特性研究
青蛙历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