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优势

2022-04-01蔡宇宸江苏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教学方式科学

◇蔡宇宸(江苏: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高效的教学方式也逐渐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被广大教师所关注和青睐的教学方式。小学科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也得到了更多的运用,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路径,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推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具体实践中,这种方法的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有必要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深度研究,结合素质教育发展目标,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小学科学学科设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中,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整体的提升。为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加强小学科学教学方式的创新,利用丰富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和兴趣,促进小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如今,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得到了广大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广泛运用,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仍需不断地探索,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最早产生于美国,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并有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实践。

如今,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也对现行的教学模式和方式不断反思和探索。在这样的形势下,小组合作学习成了众多教学方式中的热点话题。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多人共同探究知识,以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对小组内各个成员进行明确分工,从而实现组内成员的互帮互助,提高学习效果。可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明显提升,这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大突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也由主导转为引导,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然成为过去式,学生的学习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课堂氛围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国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大多是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的课堂氛围,这样的课堂氛围十分枯燥,而且科学知识本就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这样就难免会影响到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可以构建出相互合作、互帮互助的课堂氛围,小学生可以共同探索科学知识,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可见,合作学习的应用,明显改善和活跃了课堂的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小学阶段的科学学习至关重要,这一阶段的科学学习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日后的整体发展。而且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的科学学习有重要意义。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和讨论,同时学生的学习时间也十分充裕。在这样的情况下,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头脑风暴,让诸多新的想法进行交流和碰撞,对同一个问题,在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中也会产生多种的解决方法,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也有重要推动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交际才能与合作意识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大多并不具备培养小学生交际才能、合作意识的意识,导致小学生在与同龄人的交流沟通中存在一定问题,这显然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小学生好奇心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提供了新的环境,小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让自身的交际才能以及合作意识得到有效的提升,小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以及科学素养也自能得到良好的培养。

(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科学是小学阶段的重点课程,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小学科学教学发展的需求。这就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科学综合素养的良好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将其应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科学学习能力,而且其自身的合作意识、团队荣誉感也会得到良好的培养和提升,这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沿用传统教学方法

在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大多选择学习好的学生来回答问题,没有考虑其他学生是否有不同的看法,往往将学习好的学生的答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标准答案。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是难以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的,而且学生也很容易会出现思维定式,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无法得到培养和提升。

(二)合作小组的分配不合理

素质教育要求创新教学方法,也正因为如此,小组合作学习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并深受诸多教师的喜爱,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得到了应用。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受到很多客观因素、主观因素的影响,合作小组的分配并不合理,很多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会出现自控能力差、做小动作等情况,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难以实现有效的学习。

(三)小组合作中成员分配不合理

大多数的小学科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这就导致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形式化问题。小组合作成员分配方面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组员的分工不明确、成员间的关系也十分的松散,缺少组织领导者和协调者,学生在合作小组中只是形式化地学习,没有起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也就难以提升。

(四)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足

目前,很多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仍旧重视知识灌输,并没有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进度进行有效掌控,甚至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在学生还没有经过讨论和交流得出有效的结果时,教师就给出了答案,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这样的合作学习,存在明显的形式化问题。

四、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措施

(一)合理设置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应用的重要前提是合理划分和设置学习小组。在实际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学习小组的合理划分,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保证学习小组划分的合理性。在划分小组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保证划分的每个小组都具备比较均衡的竞争力。完成分组后,为了避免发生矛盾等不良情况,还要定期进行组间轮换,让学生之间更加熟悉。还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当组长的机会,这样,学生的相关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从而更高效、顺利地完成合作任务。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最重要的负责人和组织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更多机会,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实际的学习优势,根据教学目的在恰当的时机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概念性知识时,不宜立刻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应该在讲授完概念之后,用提问的方式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稍后在练习环节中,可以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

相同的学习目标,可以让组间的学生产生良性的交流和互动,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因此,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投身到科学知识的学习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科学学习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就可以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划分为四人一组的小组,然后培养学生根据物体的颜色、声音、气味、软硬以及形状等来辨别物体的性质,借助感官了解物体的特性,帮助学生掌握感官的正确使用方法。可以让各个小组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如录像带、水果、杯子等,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准备的道具进行辨认小游戏,看哪个小组辨认的准确性更高,借此来培养学生用感官辨别物体的能力。

(三)明确学习任务导向,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要以明确的学习任务为导向,同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具有合作探究价值的内容和目标,这样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帮助学生攻克重难点知识。

(四)创设有趣味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效率

情境教学法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联合使用,可以有效地提升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创建趣味的情境,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抽象的科学知识更加形象和生动,从而帮助学生加强对抽象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深入到科学知识的学习中,也能促进学生的有效互动,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理念正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得到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行,要求对教学方式、教学理念进行大胆创新。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素质教育理念下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将其应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而且能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协作能力,这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教学方式科学
蜗牛看牙医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点击科学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科学大爆炸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