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对湖北省29所高校的调研

2022-03-31

教育观察 2022年6期
关键词:专科生认同感意志

徐 霄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湖北荆州,434020)

专业认同是学习者在了解、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逐渐产生情感上的认可、接受和投入,并伴随积极的外在行为和内心适切感的过程,这是一种从认识、了解至情感、态度的移入过程。[1]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和重视,湖北省很多高校陆续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并在招生规模上不断扩大,发展势头良好。然而,高校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还需强化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不仅影响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热情,而且关系到未来学前教育行业发展的质量。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湖北省29所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读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抽样,共收到有效问卷2486份,其中:男生124人,女生2362人;专科生1624人,本科生862人。

(二)研究工具

参照刘萍的职业认同问卷的相关题项,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形成学前教育专业认同量表,采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信效度检验,信效度良好。量表共35个项目,分为四个维度,即专业认知、专业行为、专业情感、专业意志。量表采用五点计分,分数越高表示专业认同感越高。

(三)数据处理

运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单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

二、结果分析

(一)专业认同的总体水平

对学前教育专业样本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总均分和各维度分数分别与中位数3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的总均分和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中位数3(p<0.01),这说明样本大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感较高,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表1 学前教育专业认同情况(N=2486)

(二)专业认同的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

1.学前教育专业男女大学生在专业认同上的差异

对样本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在性别上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和女生人数比例悬殊(接近1∶20),且男大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感普遍高于女生,仅在专业认知和专业意志两个维度上差异显著(p<0.05,p<0.01)。这与信中义“男幼师生的专业认同、专业效能感、学业成就显著低于女幼师生”[2]的研究结果不同,也不符合“学前教育专业更适合女生”的传统观念。一方面,由于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较少,他们在报考时已经清楚了解过该专业,并做好了职业规划和心理准备;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男幼师在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和稀缺性凸显,就业优势为男大学生选择该专业增添了信心。

表2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认同的差异(N=2486)

2.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生和本科生在专业认同上的差异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表3),不难发现,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中,专科生比本科生多(比例约为2∶1),且专科生对专业的认同度明显高于本科生(p<0.01)。这可能与学生对职业发展前景和幼师社会地位的认知有关。目前,有很大一批高等专科学校和高职院校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调查也发现由中职学前教育通过“3+2”形式就读学前教育专业大专的学生很多,他们的专业认同感较高。从就业形势来看,学前教育专业市场需求大且工作相对稳定,与专科生对专业培养和职业身份的认知契合,因而在专业情感、意志和专业行为上也处于较高水平。本科生的高考分数相对较高,其中一些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没有很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对自身职业发展有着更高的期望,这可能导致他们的专业认同感较低。

表3 专科生与本科生对学前教育专业认同的差异(N=2486)

3.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专业认同上的差异

为了解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对专业认同的差异,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学前教育专业样本大学生的专业认同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中来自农村的比来自城镇的多,且农村大学生的专业意志得分明显高于城镇大学生(p<0.01)。除了家庭经济条件和成长教育环境的差异导致的意志品质本身的差异因素,这种结果也可能是因为农村生源地的学生对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期待高于城镇学生。

表4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学前教育专业认同上的差异(N=2486)

4.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专业认同上的差异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年级样本大学生在专业认同上的差异进行比较,所得结果如表5所示:不同年级大学生仅在专业行为和专业意志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进一步进行LSD检验发现,在专业行为上,大一学生明显高于大三学生;在专业意志上,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均高于大四学生,且都达到显著水平,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之间差异不显著。

表5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学前教育专业认同上的差异(N=2486)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第一,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专业行为>专业情感>专业认知>专业意志。

第二,不同性别、学制、生源地、年级的学生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相对而言,女生在专业认知和专业意志方面显著低于男生,本科生在专业认同各维度上均低于专科生,城镇学生在专业意志上显著低于农村学生,大三学生的专业行为和大四学生的专业意志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二)建议

1.开展专业和职业认同教育,强化专业认同的认知度

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学校要积极开展专业和职业认同教育,鼓励学生多参加与专业有关的课外实践活动,多与教师沟通专业知识,以便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和理解。专业涉及不同的方向,每个方向又面向不同的职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只有做到对专业深入了解,才能更加认同自己所学的专业。不仅如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应积极地培养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大学生只有对所学专业抱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才可以获得专业成就感,才能更加认可自己的专业。具体说来,在大一学生刚入学时,学校应该开展新生入学专业教育,拓展专业介绍内容,根据学院的专业学科特色,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针对大二、大三学生,学校要鼓励他们积极地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学术活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水平,拓宽学生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同时,学校也应该对大三学生进行相关的毕业去向及政策解读,让学生更加清楚本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恐慌、迷茫的情绪。对于大四学生,学校要进一步加强他们对本专业的情感认同,提升其对本专业的积极情感态度,让他们能够长期从事与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工作。

2.扩展专业和职业实习领域,稳固专业认同感的意志

幼儿园见习和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培养学生专业态度的重要方式,是专业知识同教育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培养目标和达成毕业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合格幼儿园教师的必经之途。[3]调研发现,有过长时间实习经历和教育顶岗实习经历的学生对专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他们对将来是否从事学前教育相关工作有十分明确的定位。培养院校应该高度重视见习和实习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对实践的充分了解和体验将专业理念转化为专业行为,同时生成专业情感,并进一步形成专业认同。[4]当然,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实习不能局限在幼儿园,学生还可以通过实践了解幼教产业链,如幼儿教育课程开发、玩教具制作与研发、早期教育、幼儿艺术教育等领域。通过革新专业学习手段和方法,保证学生进行长时间的实习,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理解和认知,稳固学生的专业意志。

3.营造专业和职业培养环境,增强学生的专业情感归宿

在对不同年级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上,学校可以适当调整课程的设置,在必要的课程外增加一些学术讲座、专业考察等,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本专业。在专业培养环境建设方面,加强实验室、实训条件的投入,以便大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与专业相关的仪器和设备,增进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其次,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专业情感教育,专业的学习不只是知识的学习,应该更加注重对专业情感的培养和熏陶。学生对专业的未来前景的认知也是对专业认同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就业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学生对专业的不认同。因此,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规划课程,了解学生对未来职业的看法,重视专业认同度的培养,并积极地给予一些就业指导和建议供学生参考。

总之,学校应在加强专业建设的同时,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的学生开展专业教育,促进学生对专业和职业发展的认识,增进学生对本专业的积极情感;学校还需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其对专业的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学校只有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职业情感,为培养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人才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专科生认同感意志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时代新人与意志砥砺
成都市初任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制与五年制专科生的差异比较研究
技能赛事对专科生素质提升的效果分析——以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为例
医学专科生基层就业状况调查与促进措施
自由意志的神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