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火防爆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2022-03-31潘荣锟黄丽慧马鸿雁晁江坤

教育观察 2022年7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育人思政

潘荣锟,黄丽慧,马鸿雁,晁江坤

(1.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焦作,454003;2.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河南焦作,454003)

在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改变,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使其成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全面高素质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当前,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已成为教育革新的热点。[2]高校专业课程教师应自发将传授学科知识与育人理念进行有机融合,积极探索和发掘课程所包含的思政育人元素,多角度发挥课程立德育人的效用[3],不断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注入新活力。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培养全面高素质的消防安全人才。

一、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防火防爆课程的重要性

防火防爆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消防安全专业知识,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消防安全人才。高危险、高强度、高难度、高技能的消防安全工作要求消防安全人才将生命安全和政治荣誉放在第一位,在工作中能纯粹地奉献自己、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因此,面对市场的挑战和教学的改革,培养具备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素养的消防安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4]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职业道德和职业目标理想,提高综合素质,是高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重要抓手。[5]消防工程专业特色鲜明,富有多重思政育人的内涵,因此,在消防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提高思维逻辑能力,还应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思想政治水平。在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以专业知识为载体,往往更具有实效性和说服力,更能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价值。防火防爆课程含有多重思政教育内涵与理论概念,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只讲解理论知识,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取得理想的思政育人成效。教师可以通过讲解防火防爆理论知识和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并切身体会所学专业对国家、社会各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这有利于教师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联系起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为学生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思政课程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教师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力度,开展针对性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积极探索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6]充分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高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把学生比喻为种子,学生所学专业就是土壤,防火防爆课程作为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便是不可或缺的水源。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防火防爆课程中,有助于高校实现“育才”和“育人”的双向目标,有利于推动防火防爆课程思政的发展,推动其他课程思政教育的进程,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防火防爆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防火防爆课程坚持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综合素养等的培养,坚持深化和拓展专业课程的主体作用,实现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防火防爆课程思政育人的目标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认同(identity)源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指个体潜意识地对某一对象模仿的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体心理归属感。[7]专业认同感是学习者对所学专业持有的积极态度,学习者基于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喜欢和认可自己学习的专业,进而产生积极的专业学习动机和外显的专业学习行为和结果,是测度学习者认同自身专业价值与职业发展目标的一项关键指标。[8-9]可见,专业认同是专业学习的内在推动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对未来岗位的选择。防火防爆课程是消防工程专业学生的重要必修课之一,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解与运用程度,影响着其日后的工作和学习。因此,课程设计要人性化,找准学生的兴趣点,设置适当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行为消极、专业情感单薄的现状,而且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岗位上更加专业。

(二)培养学生的职业自豪感

职业自豪感是个人将工作中的成功事件归因于个人能力或努力的一种积极的主观情绪,并由此对该职业产生的积极态度。[10]在防火防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案例让学生体会“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的意涵。教师还可以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如宣传消防常识、普及自救基本技能等相关活动,这不仅能让学生认识防火防爆的重要性,还有利于人们从中吸取教训,消除消防隐患,减少事故,让我们的生活更安全。这些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自豪感。

(三)帮助学生认识专业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高校可以为消防工程专业学生组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引导学生立下为消防工程专业的发展乃至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目标。这有利于高校在社会实践中取得思政成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思考深层次的问题,帮助学生战胜在学习中的消极情绪,自觉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对社会的贡献联系起来,把个人理想的实现同职业理想、素质理想乃至社会理想的发展联系起来。此外,在社会实践中,学生可以感受团魂的力量,学会珍惜友情,有利于实现“德能并重,共同提高”的目标,帮助学生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专业型人才。

三、实现防火防爆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途径

(一)创新教与学的方法,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的新目标

在遵循防火防爆理论知识的情况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

第一,教师可以通过参加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提升等教学研讨会议,学习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方法和学生评价考核的方法等。教师通过参加校级、省级、国家级教学竞赛和示范课比赛,可以不断锻炼与提升自己,不断拓宽专业技术领域,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如课上课下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等,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相长。

第二,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例如,教师可在课堂上对思政热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可鼓励学生开展灭火实验,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体会防火防爆的魅力,并邀请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和心得体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余时间,教师可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安全竞赛”“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挑战杯”等全国性科技学术竞赛,以赛促学,以学促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此外,教师还可以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带领学生参观重点防火单位并进行现场讲解,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的新目标。

(二)从课程内容挖掘思政元素,实现课程思政一体化

防火防爆课程每一章节内容都有很多可挖掘的思政元素,教师可深挖课程中含有的思政元素,利用这些元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课程思政一体化。防火防爆课程内容可以利用的思政元素如图1所示。

在进行第一章燃烧与爆炸基础理论知识讲解时,教师可以利用演示法和实验法详细讲解燃烧与爆炸的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直观、深刻地了解燃烧、火灾、爆炸的概念及形成原因,培养学生学习防火防爆科学理论知识的兴趣与信心。科学知识的力量能激励学生树立成为火灾科学家的理想,进而促进其实现人生价值,因此,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拓展防火防爆课外知识,培养其自主学习与探索的科研精神。

在防火防爆基础措施与设施章节,教师可以将纪律与法制教育融入教学,通过大量惨痛的事故案例让学生明白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现如今很多单位存在侥幸心理,消防设施及应急措施达不到要求,在有关部门检查出隐患后也不整改,最终导致事故发生,付出巨大的代价。通过对这方面知识的讲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向周围的人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将来走到任何与消防相关的岗位,都坚持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时刻监督自己与他人遵守消防相关规范以及消防法律法规。

典型工业防火防爆技术章节的知识专业性很强,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常见工业建筑的防火防爆技术,让学生知道国家的工业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建筑的消防安全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能把工业建筑的防火防爆工作做好就是对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这一章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自豪感,为国家社会做贡献的荣誉感,有助于学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

在灭火技术与装备章节,其内容主要是目前消防领域常见的灭火技术与一些应用效果良好的消防设备。教师可先讲解新技术和新设备,让学生先有理论认识,然后实践这些技术和装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火灾爆炸的防控基本原理,激发学生研究创新防火防爆技术和发明改进防灭火设备的动力。此外,教师还可鼓励、引导学生撰写防火防爆相关的研究文章和发明相关专利,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

火灾爆炸事故管理章节的主要内容是火灾爆炸事故调查、统计、档案整理以及预测。教师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可告诉学生火灾爆炸事故管理工作需要具备严肃认真对待、全面冷静分析、细心归纳整理、科学合理预测的素质与能力,让他们知道这些能力的具备不仅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更能让自己步入社会后对工作充满干劲和热爱,愿意无私奉献自己,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典型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分析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分析国内一些重大的火灾爆炸事故。教师可挖掘案例中的思政元素,引导青年学子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有信心将个人理想与中国梦融为一体,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例如,在2014年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粉尘爆炸事故、2015年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中,消防、公安、武警、民兵团结协作,一次性救灾人员上万人,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也体现了我们背后有一个强大的有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政党。

图1 防火防爆课程内容对应思政教育元素图

(三)建立防火防爆课程思政的考核方式,检验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为增强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成效,防火防爆课程的考核内容不应局限于专业知识,要改变专业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即平时成绩考核与期末成绩考核相结合。加入思政元素的专业课程,改进了传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考核评价标准,其教育效果最有效的评价方法是由单一的知识维度向多维度评价延伸,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放。加入思政元素的课程考核内容如下:平时成绩考核包括课堂出勤情况、课堂讨论发言、课后作业三部分,各占总成绩的10%;为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相应增加了防火防爆技术措施实验,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10%;期末考核采用闭卷形式,且考试题型应多样化,占总成绩的60%,其中专业知识考核占总成绩的50%,思政知识考核占总成绩的10%。为了检验学生对防火防爆课程整体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期末考核的题型中增加了专业知识与思政知识综合案例分析题。思政水平考核与专业知识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不仅能够督促学生重视思政知识的学习,而且能够检验专业课教师思政教育的成效。具体考核内容及占比见图2。

图2 防火防爆课程考核内容

四、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培养全面高素质的安全工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挖掘防火防爆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并融入每章节课程教学,将思政内容考核合理纳入防火防爆的课程考核,既能丰富防火防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坚定其学习自信,又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全面发挥防火防爆课程育人的效能。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