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公立医院党建工作路径探索

2022-03-31汪俊兰

中国医院 2022年4期
关键词:党务科室公立医院

■ 孙 林 汪俊兰

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健康中国的关键时期。公立医院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力军,加强和规范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方能更好地把握公立医院公益性[1],实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2]就公立医院加强党建工作提出系统全面的要求,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指明方向。遵循政策文件要求,探索公立医院党建工作路径,有助于稳妥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工作引领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1 公立医院党建工作问题分析

1.1 医院领导制度建设不完善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市属及以上公立医院、设党委的公立医院,应当党委书记、院长分设,同时要健全医院党委与行政领导班子议事决策制度。国内各地结合实际,对党委书记、院长分设和建立书记、院长定期沟通制度进行了明确规定。然而,以某省份200余所公立医院为研究对象的调查显示,三级公立医院中完成党委书记、院长分设的比例低于80%,二级公立医院这一比例低于70%;二、三级公立医院中,建立党委书记、院长定期沟通制度的比例约70%。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部分公立医院的发展建设主要以行政决策为主[3],弱化了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

1.2 将党支部建立在科室上落实不到位

落实《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从基础工作、基础制度、基础能力等方面入手,提升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组织建设方面,把党支部建在科室上落实尚不到位。根据公立医院内科室人员队伍庞大等特点,为更好实现党支部围绕医院发展、贴近医患需求开展党的活动,部分省份专门出台文件,明确要求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科室上,凡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应及时成立党支部,且联合党支部不超过5个。然而,仍有部分公立医院的党支部建设不达标。某省份200余所公立医院调研显示,22.2%的具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临床(医技)科室未单独成立党支部,部分党支部超过50人。

1.3 党建工作支撑保障不足

着力打造高素养、高水平的党建团队,是党建工作高效开展的前提[4]。《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按照医院职工总数的一定比例,配齐配强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同时,要将党建工作经费列入各级公立医院年度经费预算。目前,全国多地已专门出台文件,明确提出按照不低于医院职工总数0.5%的标准,配齐配强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党建工作经费按照不低于医院年度经费预算的0.1%列支。然而,部分地市的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占医院职工总数的比例远低于这一标准,党建工作经费年度预算亦不到位。

2 目标管理理论内涵

目标管理理论由彼德·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5]中提出。该理论认为,应当通过管理总目标和个体目标引导个体行为,同时在过程中进行考核;在个体目标实现的同时,集体的总目标也得以实现。目标管理理论将目标提高到组织计划行动的首要位置,即以目标作为管理的核心[6]。在这一过程中,目标制定、目标分解、检查考核等是实施目标管理理论的关键过程。目前,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和手段已经广泛运用于多个领域。

3 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路径

3.1 党建目标制定

制定目标是目标管理的首要步骤,具有基础地位[7]。《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从发挥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作用、加强公立医院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医德医风建设以及体制机制等5个方面,对公立医院党组织的重要任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是公立医院在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纲领性要求,也是公立医院制定党建工作总体目标的重要指南。

3.2 目标分解

根据目标管理理论,总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个体目标的实现。在明确公立医院党建总目标的基础上,要依照执行目标的层次,进一步将目标分解为个体目标。结合公立医院实际,执行医院党建总目标的主体由党委、党支部、党务工作者(以党支部书记为主体)、党员4个层次组成。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为依据,本文建立了由总目标与四级个体目标组成的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目标分解体系,对党委、党支部、党务工作者(以党支部书记为主体)、党员4个层次的主体应当承担和实现的党建任务和目标进行了概括,以目标锁链的形式,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表1)。

表1 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目标分解体系

3.3 明确标准

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通过目标考核和激励,推动个体目标实现,进而实现总目标。这一过程的核心是明确考核标准。公立医院党建工作要有完备的评价体系才能促进先进党建管理模式的构建[8]。在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中,针对党务工作者(以党支部书记为主)和党员建立考核评价指标,遵循目标锁链下个体目标推动总目标实现的理论逻辑,可将党建“软”目标量化为“硬”指标的难度大大降低。

对照党务工作者的个体目标,将党支部书记组织党员召开“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活动次数,发展党员、创建青年文明号数量,政治理论学习、志愿服务活动频率,结合意识形态工作、医德医风教育等事项“一票否决”机制,作为工作绩效的标志,结合终期上级评定,达到激励目标实现的效果。

对照党员个体目标,通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水平测评,日常参加“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党内政治生活的次数,医疗业务指标完成情况,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和获得各类表彰数量等指标,衡量党员党性修养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

3.4 过程管理

目标管理重视结果,但实现目标有赖于过程管理、信息反馈和目标修正。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具有常态化、高标准等特点,但就个体层面而言,可能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从而影响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因此,除了年度考核外,还要辅之以有效的过程管理[9]。在过程管理时,应坚持两个原则:(1)定性与定量结合。在结合有关文件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建设考核指标,应尽可能将抽象的任务具体化,清晰界定任务清单和考核点。同时,合理设置权重,引导行为个体在薄弱环节发力,避免以易代难、避繁就简的现象。(2)个体与普适结合。医院各支部之间,存在因科室服务内容和性质等因素导致的差异,在标准制定和结果运用时,要结合科室具体情况,对指标进行调整,提高目标的可实现性,从而提升科学性和认同度。

3.5 结果运用

考核结果的正确运用决定了考核的价值和意义。运用责权明晰、目标明确的体系,结合激励与约束作用,有助于提升组织力,助推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10]。在对照目标体系切实使用考核标准进行日常和终期考核之后,及时向行为个体反馈考核结果,有助于引导其清晰认识目标实现的程度,以及对绩效、奖励、评优评先等方面的正负面影响。当前,大部分公立医院能够实现终期考核,却对日常考核的反馈重视不足。加强对日常考核与结果反馈的重视,使行为个体在终期考核前有对照先进、查找差距、弥补不足的机会,具有在终期考核之前实现个体目标的可能性,进而推动集体总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党务科室公立医院
北京某公立医院合同管理与控制的实践探索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新经济时代国有企业党务宣传工作的创新思路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更要实行党务公开
爱紧张的猫大夫
新医改形势下的科室文化建设
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党组织名单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