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医生对临床研究方法学认知及需求调查研究

2022-03-31黄蓉蓉

中国医院 2022年4期
关键词:方法学医生医院

■ 黄蓉蓉 何 花 何 艳 陈 璐

临床研究是以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和病因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要研究基地,由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组织实施的科学研究活动[1]。临床研究方法学是一门专门用于指导和开展临床研究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是以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和病因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交叉学科[2]。近十年来,我国科研论文发文总量高于美国及日本,但临床研究类论文比重偏低[3]。目前,我国尚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国际诊疗指南中涉及中国人群数据且适用于我国的指南较少[4]。研究发现,与基础研究相比,临床研究论文所占比重对医院排名贡献度更大[5]。我国临床研究资源丰富,临床研究成果应远高于发达国家,但我国临床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且缺乏高质量的研究,这可能与多种原因相关[6]。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和分析临床医生对临床研究方法学的认知及需求情况,发现现存的问题与不足,为科研部门提供针对性与实用性的培训提供数据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21年1~3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贵州省某三甲医院临床医生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为从事一线工作的临床医生、本科规培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为实习生、非本院职工及未从事临床工作的人员。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本研究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1)基本情况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参加工作时间、受教育程度、职称、访学经历、是否作为研究生导师等。(2)临床研究方法学认知及需求情况调查表:采用文献检索方式,以临床医生、临床研究与临床研究方法学等作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并结合部分临床医生在参与临床研究过程中的反馈制作该调查表,包括自身科研水平、临床研究方法学的认知情况、实施临床研究遇到的主客观障碍及期待获得方法学指导等。

1.2.2 资料收集。在取得医院主管部门领导支持下,发送电子问卷到科研微信群。问卷使用统一指导语做了简要介绍,被调查者独立填写,全部填写完毕后方可提交,所有信息匿名。本次共发放355份问卷,有效回收246份问卷,回收率为69.29%。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计数资料以频数(n)和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2.1 临床医生基本情况

参与本次调查的临床医生共246人,其中女性占比71.1%,以 31~40岁年龄段为主(45.1%),26.4%工龄长达11~20年;58.1%为硕士学历;副主任医师82人(33.3%),48人(19.5%)具有出国经历,94人(38.2%)为研究生导师。

2.2 临床医生科研水平及科研环境

研究结果显示,被调查的临床医生87%参与过科研项目,65.4%开展过临床研究,91.5%发表过论文;44.3%实际投入科研的时间占所有工作时间比例为11%~25%;39.8%所开展的科研项目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仅6.1%能完全解决临床问题;40.2%没有可支配的科研经费,26.4%可支配10万以上的科研经费;53.7%从事工作以来主要承担或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仅14.6%取得省部级科研奖励。42.7%表示科室设立了科研团队且作为团队成员,约37.4%的科研项目由科室团队完成,此外也有47.6%主要自组团队完成科研项目;45.1%的科室要求每年至少发表1篇科研论文。

2.3 临床医生对临床研究的认知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87.4%的临床医生表示科研压力很大;74.8%认为做科研主要是为了晋升需要,其次是为了解决临床问题、提高工作能力和提高学术地位。68.3%认为开展临床研究非常有必要,认为临床科技创新应培养兼顾临床与科研的临床医生(69.1%);80.1%表示会主动做科研,并认同科研对自己的能力水平产生很好的影响(46.7%);97.2%愿意参加科研培训,约一半医生接受过此类培训(54.9%)。

2.4 临床医生开展临床研究主客观障碍及需求

表1显示,临床医生开展临床研究的主观障碍主要是缺乏科研相关技能(91.10%)及科研方法知识(73.20%)等。客观障碍主要为缺乏科研团队(81.30%)、工作任务重没有时间(80.10%)等。半数以上希望在进行科研过程中得到帮助,包括方案设计(74%)、临床研究执行和管理(72%)等。

表1 临床医生开展临床研究主客观障碍及需求

3 讨论

3.1 临床医生认可开展临床研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临床研究是连接基础研究与转化医学发展的桥梁[7]。本调查研究显示,绝大多数临床医生认可临床研究的重要性,认同科研带来的积极影响。三甲医院承担着医、教、研任务,需要既能从事临床工作、又能开展科学研究的高素质医学人才。通过开展临床科研,跟进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在智力上保持活跃、在诊疗上跟上前沿,保持对新信息足够的关注,养成踏踏实实做科研的良好风气,更重要的是培养出一批吃苦耐劳,敢于设想、创新、实践的具有较高科学素质的临床医师和优秀学科带头人。同时,教学医院承担着培养实习生、研究生、进修生以及留学生任务,开展临床研究有助于教学相长[5]。

3.2 临床医生开展临床研究缺乏科研经费及团队

开展适合自己的临床研究对资源有限且工作繁忙的临床医生来说,是一个难题[6]。本次调查显示,约三分之一的临床医生可支配的科研经费为零,经费不足成为开展科研工作的障碍因素之一。其次,绝大多数临床医生表示没有科研团队,科研与工作难以兼顾。但学者指出,临床研究开展的难度高于基础研究,但真正的难点在于团队而不在于经费[6]。一方面,随着循证医学的传播[8-9],临床医生主导或参与大规模临床研究的积极性高涨,如何提升高质量的大型临床研究质量和管理水平,使其成果得到国际认可是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7]。对于多阶段多环节的临床项目,一支共同参与、分工协作、沟通通畅的科研团队必不可少,这就要求临床医生能够在团队为导向的环境中进行工作和研究[2]。另一方面,在研究开展初期,临床医生可采取一边申请经费一边壮大团队的方式,从小而精的项目发展为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临床研究,学会将科研融入到临床工作中[6]。

3.3 临床医生希望医院提供临床研究方法学培训

我国临床研究发展缓慢,许多医疗机构临床研究的水平远远落后于基础研究[2]。本调查研究显示,大多数临床医生存在以下共性问题:临床医生的研究整体水平不高[10],渴求多方面的临床研究方法学培训[11],并希望医院提供支持[12]。这可能与在校教育及职工继续教育体系缺乏针对临床研究方法学的系统培训、医疗机构对临床研究的重视程度有限等因素有关[2]。为了培养临床研究专业人才,2013年北京大学率先设立临床研究方法学为二级学科[13]。近年来,临床研究方法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不断创新,包括临床研究规范[14]、循证医学[15]、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16]、真实世界研究[17]、大数据[18]、人工智能[19]等深入发展与应用,临床研究思维模式逐渐转变,不断提升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3.4 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立有望提高临床医生的科研水平

近年来,临床研究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投入,政府搭建了1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但人才的培养及体系的形成道阻且长[4]。目前,临床医学中心的开展主要以大学附属三甲医院或教学医院为依托开展临床研究工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研究中心探索构建立足大学与附属医院临床研究机构协同建设模式,进一步提升了临床研究的科学性和研究质量[5]。医院搭建以临床医生为服务对象的综合性临床研究与转化支持平台[20],从常见的临床“痛点”出发,培训临床研究方法学,提高临床医生的科研水平,以便于更好地开展临床研究,发现和寻求最佳的临床诊疗方案,将更多更好的高质量研究成果转化为新技术是临床研究的最终目的,也是促进医院和临床医生同步发展的完美契机[7]。

猜你喜欢

方法学医生医院
最美医生
大型学术著作《药理研究方法学》出版发行
舌象仪临床应用研究的方法学及报告质量评价
丙二醇(供注射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研究
丙二醇(供注射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研究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中药治疗亚健康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和质量评价研究
萌萌兔医院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