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导入新课

2022-03-31赵心彤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2年1期
关键词:悬念狐狸草原

赵心彤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要想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需要对所学内容有一种向往和积极探索的内驱力,这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怎样利用学生的内驱力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在教学伊始认真设计新课的导入。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导入新课,可以将课程内容更新颖、更精确、更直观地展示出来。教师要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再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认真研究和细心设计新课程的导入。同时注意设计导入要内容新颖,注重创新,有一定的方向性和目的性;要画面直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浅入深地从导入内容过渡到新课内容。接下来,笔者介绍一下自己在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

一、巧妙设置悬念,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利用设计悬念来营造一种氛围,能激发学生迫切期待的状态,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主动探索和追求新的知识内容。这种导入方式悬念的设置应该极具吸引力,而且要形象生动。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些上网搜索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前上网搜索有关本课内容的知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小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会对课文的故事情节感兴趣,对课文中的人物命运更加关注,教师可以根据心理学原理设置悬念。

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这节课中,教师应通过设置一系列的悬念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同学们,如果一只老虎和一只狐狸在山中相遇,谁会害怕?谁会被吃掉?”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狐狸会害怕”“狐狸会被吃掉”,等等。教师:“真的是这样吗?老师今天看到一个故事,故事中狐狸不害怕老虎,还让老虎听了自己的话,在狐狸的智慧下,老虎反而害怕狐狸。老虎为什么不敢吃掉狐狸,并且狐狸还敢在老虎面前威风凛凛的?你们说老虎和狐狸的表现是不是很奇怪?想不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呢?”随后,教师先让学生在大屏幕上展示课前收集的各种动画片和图片,之后再打开课本,一起学习《狐假虎威》。信息技术手段导入的设计以及形象的展示,更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急切的学习心情,成功地调动了学生认真学习新课的情绪。

再如,在教学《惊弓之鸟》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前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笔者在导入《惊弓之鸟》时首先用PPT播放一只大雁在天空飞行的画面,之后进行提问,“同学们,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力,认真地想一想,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把空中飞过的这只大雁打下来?”学生们积极回答,“用箭射它”“开枪打它”“用弹弓打它”,等等。教师:“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都是可以的,但是,在古代有个能人,只用不带箭的弓,就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了,他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呢?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请大家和我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期待你们都能找到答案。”

这种利用设计悬念的导入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学会主动认真地学习。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悬念时要结合实际教学场景,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掌握学生学习的规律,不能照搬,不能有虚假成分。

二、利用信息技术和辅助工具,促使学生形象化理解课文

信息技术手段的选择要适当,方式方法要多样化,可以是图片、动画、视频、实物、模型、自制教具等。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设计教学内容引领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通过一系列的提问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各种辅助工具,可以创设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带着探求知识的欲望去学习,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非常漂亮的贝壳》这一课时,教师提前一周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贝壳实物,同时要求学生上网下载自己喜欢的贝壳图片。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贝壳及下载的图片,让全班同学一起感受贝壳的美,之后再一起归纳贝壳的特点,从而导入新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再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因为学生可能对草原的环境不是很了解,毕竟大多数学生是没有去过草原的,即使去过也不一定会仔细观察草原的特点,所以笔者在课堂初始,就展示播放了很多草原的图片、歌曲以及草原的小视频,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草原的图片,思考问题:草原有什么特点?草原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随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再进行引导:“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就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眼中的内蒙古大草原,我们一同看一下老舍先生眼里的草原是什么样的?”通过这种导入方式带领学生一起进入《草原》这节课的学习。这种导入方式能加深学生对草原的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以故事为线索,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主题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形象生动的故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小故事视频,利用视频中绘声绘色、幽默轻松的讲解,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躍。这种以故事为线索将学生思维引入到学习主题的导入方式,是一种有效的导入方法。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笔者通过播放成语故事《完璧归赵》来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成语‘完璧归赵’的解释吗?你们看明白这个故事了吗?”并鼓励学生讲这个故事,如果学生没有看明白这个故事,就由教师通过PPT中的图片再来讲述故事,然后提问:“同学们,看了这个故事,你们觉得故事中的蔺相如厉害吗?”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以组为单位发表看法。笔者说:“那么今天我们将学习《将相和》,主人公还是蔺相如,是蔺相如的另外一个故事,接下来我们一起感受蔺相如的又一次精彩表现吧!”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进入新课的学习。

再如,有一些课文是关于人物事迹的,教师可以收集人物的相关资料和有趣的小故事作为本课的导入,这种学习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认知程度,而且能拓展学生的知识容量。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前导入的设计可以看作一门艺术,好的导入是一篇文章的开头,能够产生神奇的效果,带领读者进入作者的心灵深处。好的导入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能直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程学习的内容上。需要注意的是,语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导入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等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展示出语文教学的独特魅力。

猜你喜欢

悬念狐狸草原
讲解《草原图》
巧设悬念增魅力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out of Steppe
我把草原带给你
狐狸和猫
狐狸
智英赛:曹岩磊爆冷破断王林娜加冕无悬念
可可托海的草原
狐狸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