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琴汝瓷千年柴窑复烧答疑

2022-03-31

理财·收藏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釉面釉色青色

问题一:柴烧过程中,匣钵是什么?有什么用?

答:匣钵是用高温黏土制作的容器,用来装素坯。匣钵在古法制瓷过程中的主要作用:1.在柴窑烧制过程中避免陶瓷釉烧制品与火焰直接接触,以防柴窑木柴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灰烬使产品釉色发乌和釉面落渣,造成火刺(釉面呈粗糙的黄褐色)、灰渣等现象。2.匣钵是一种耐火容器,使用匣钵烧制瓷器,不仅可提高装烧量、制品不致黏结、提高成品率,而且匣钵还具有一定的导热性和热稳定性,可保证陶瓷质量。

问题二:柴烧选用的是什么柴?有什么要求吗?

答:烧制柴窑要用硬杂木,燃烧值要高。汝窑对燃料要求更高,从汝窑遗址出土的未完全燃烧的炭块来看,是栗木。试验证明,栗木能提高瓷器的能量,瓷器功能更强。

问题三:为什么在封窑门以后,在点火之前要祭拜?

答:封窑门以后,在点火之前要举行祭拜仪式。烧柴窑难度很高,柴烧汝窑更难,因此有“烧天青难,难于上青天”“要想穷,烧天青”“十窑九不成”的说法。窑工们认为,烧制汝窑太难,除非有神的帮助,所以点火前举行仪式,祈求神助。实际上,很多神秘的、有难度的行业,如烧窑、挖煤窑、建设开工都有祭拜仪式,是一种美好的愿望。除此之外,我们举行仪式,是为了敬告各位窑工要怀着敬畏之心,完成神圣的工作。

问题四:烧制过程中,温度升到300℃、900℃、1200℃窑用多长时间?

答:温度升到300℃大概需2个小时,900℃大概需5个小时,1200℃大概需20个小时。

问题五:烧制过程中,火焰是如何变化的?根据火焰的变化可以判断什么?

答:火焰从长20厘米左右到25厘米,颜色随着窑内温度而变化。从暗红色到红色、橘红色,再到白色。火焰的清洁度发生变化,之前火焰干净,之后火焰浑浊。根据火焰的长度、颜色、洁净度观察窑炉内温度、气氛压力。

问题六:烧制过程中,多久添一次柴?多少人一起添柴?这个环节的难度在哪儿?

答:柴烧升温全靠人为控制,需达到1200℃以上才会有天然釉色,因此烧制期间,需3—4人在场不眠不休轮班投柴,且5—10分钟添一次柴,以確保温度平衡。据传说记载:“为了烧出官瓷天青釉色,工匠们不惜工本,选玛瑙石入釉,才使汝瓷呈现出汁如堆脂、面若美玉、莹润纯净、素雅高贵的皇家之气。”不同时期添柴的频度是不同的。根据烧成曲线,调整添柴的频度。烧柴采用的是开放式添柴方法,即打开炉门的时候,要散失大量的热量,使窑内温度急速下降,而升温很慢,反反复复,是窑工觉得最难的事情。

问题七:烧制过程中的火照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答:火照是烧瓷人用来判断窑内温度以及产品釉成色变化的样本。火照是和产品一起放在窑内,到关键时刻取出来,用以观察窑炉内的温度和空气气氛。

问题八:多久取一次火照?根据火照颜色变化是为了判断什么?

答:根据需要,在关键的时期,比如釉面初融、弱还原转强还原,釉面接近全部融化时取火照。

问题九:止火标准是什么 ?

答:止火标准是:根据火照反映的信息,参考温度显示器的温度,火照釉面变得光滑细腻,有玉石感。

问题十:天青色变化原理是什么?什么时候变成天青色?

答:取出的最后一个火照依然是豆青色,窑炉内的产品只有在慢慢冷却后二次窑变才变成天青色。矿石中铁在还原气氛下,被夺取氧原子,从三价铁逐渐变成二价铁,釉色从青黄色变成绿色,停火后,温度下降,从豆绿色向天青色转化,至500℃后,颜色稳定,呈现天青色。

猜你喜欢

釉面釉色青色
青色的海
简述明末清初过渡期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工艺特点及其成因
提高全抛釉瓷砖釉面硬度的研究
浅谈日用陶瓷小膜花纸装饰的常见问题和应对措施
探索铜官陶釉色应用于室内空间设计
寿州窑瓷器釉色之流变
吴昌硕篆刻实践研究
龙泉窑三问
一种陶瓷釉配方的调试方法
一抹天青的复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