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提升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

2022-03-30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柳燕奇

内江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居民社区内容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柳燕奇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在十九大的提出,以及《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下发,乡村社区教育地位凸显。乡村社区教育是提高乡村居民综合素质的关键,因此如何有效提高乡村居民的综合素质,切实为乡村振兴提供原动力,成为亟需研究的领域。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了解福建省乡村社区教育现状,分析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索一个有效的全民教育的乡村社会教育模式—“四合一体”乡村社区教育模式,改善当前福建省乡村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升教育质量,以期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在十九大的提出,以及《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下发,乡村社区教育地位凸显。乡村社区教育是提高乡村居民综合素质的关键,因此如何有效提高乡村居民的综合素质,切实为乡村振兴提供原动力,成为亟需研究的领域。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玉田镇、金峰镇和福建省仙游县度尾镇等地,了解乡村社区教育现状,分析发现问题,进而探索一个有效的全民教育的乡村社会教育模式,以期助力乡村振兴。

本文选取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玉田镇、金峰镇和福建省仙游县度尾镇作为样本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450份问卷,回收426份,回收率94.67%。

1 乡村社区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人才培养力度不够且存在人才流失现象

从资源角度来看,我国的社区教育的政策支持与其他物质资源类似,存在着城乡差异。我国的农村人口超八亿,农村社区教育需要的资源支持较大,但由于政策倾斜,农村的社区教育政府扶持力度有限,对其投入的资源规模与农村人口规模不相匹配,制约了农村社区教育的人才培养力度。从体制机制角度来看,目前尚未就社区教育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相关方面,也未就社区教育在政府相关部门、岗位职责中规范。由于在政府相关职责方面未界定好社区教育的归口管理单位,在日常运营中就会出现相关问题,特别是当出现问题和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候会存在推诿扯皮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区教育的人才培养力度。最后,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很大一部分农村人口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渠道,对城镇的就业机会具有更多的了解,加上农村的就业机会有限,很多有能力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镇。而留在农村的居民则较多的是能力未达到城镇劳动力要求水平,在经过社区教育学习后,相关技能得到提升之后,则更加倾向于进入城镇寻找就业机会。因此,农村的社区教育还同时存在人才流失现象,能够为农村培养的可用人才有限。

1.2 社区教育内容与农村居民需求错位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农村居民期望学习的社区教育内容情况如图1所示。根据图1可知,33%的居民希望能够通过社区教育习得一技之长,仅此于此,有31%的群众希望通过学习能够助其更加好找工作,提升就业机会。而参加社区教育为了提升精神境界、培养兴趣爱好的仅为18%。其他的占比为18%。由此可见,希望社区教育提供个人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的课程内容的农村居民占有较大的比重。

图1 农村居民期望学习的社区教育内容

当前农村社区教育内容如图2所示:农林牧渔专业教育占比最高,达23%;青少年校外教育也占有较高比重,达19%;与就业、技能相关的教育占比为24%,其中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占16%、再就业培训教育占8%;老年教育、家庭教育和妇女教育占比分别为15%、11%和8%。

图2 当前农村社区教育内容

通过当前农村社区教育内容与居民期望学习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存在社区教育内容与农村居民需求错位的现象,无法达到服务于农的目的,反而会引起乡村居民对乡村社区教育产生抵触心理,适得其反。此外,农民的一些知识需要跟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时期应当提供不同的社区教育主题内容,这方面的考虑在当前的乡村社区教育当中也是比较欠缺的。

1.3 缺乏为农服务的理念,社区教育缺乏地方特色

乡村居民本该是乡村社区教育的核心,乡村社区教育应当树立为农服务的理念,将自身的教育体系内容与乡村居民需求结合,在不同时期推出不同的教育内容,因材施教。然而,当前的农村社区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教育而教育,教育内容没有与农民实际的现实需求结合起来,不能很好地为农民服务。更有甚者,有些地区的农村社区教育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照搬照抄城市社区教育的一套,缺乏为农服务的理念。

1.4 师资队伍薄弱、不稳定

通过电话访谈和实地走访获悉,乡村的社区教育严重缺乏专业教师,由于社区教育的专任教师薪酬待遇不高且职称评定不具优势,很难聘任到专业能力强的人才。因此,通常是由退休的中小学教师或者是在职的中小学教师兼职承担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讲授任务。由此可见,社区教育的师资队伍专业素质不高是现实的一个问题,这也是导致教育内容专业化程度受限的因素之一。并且,由于专任教师严重不足,以兼职甚至是临时需要时临时聘请相关教师进行应急授课的作为主要师资来源,导致师资队伍不稳定,不利于社区教育体系建设和课程的不断优化提升。

2 优化乡村社区教育质量的措施

2.1 整合资源并落实责任归口管理机制以提高人才培养力度、留住人才

根据调查研究分析结果,乡村社区教育的人才培养力度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资源支持力度不够且资源利用率不高。因此,对相关资源进行整合是首要任务,也是重要保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首先是师资的整合,通过调查发现当前乡村的社区教育严重缺乏专业教师,因此应当出台相关政策引进专任教师,与地方学校联合引入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作为有效补充。其次是学习资源的整合,充分借鉴成功的社区教育案例,将优秀的学习资源整合,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挖掘线上学习资源潜力,将社区教育优秀学习资源铺盖范围扩大。最后是管理资源的整合,由于当前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由于在政府相关职责方面未界定好社区教育的归口管理单位,在日常运营中就会出现相关问题,特别是当出现问题和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候会存在推诿扯皮现象。各地应当结合地方特色,将成功的社区教育管理体系引入自身管理架构中,规范管理体系和各社区教育工作岗位的职责,将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提高效率。

2.2 构建“校-政-企”联合机制以满足农村居民需求

当前的乡村社区教育模式中政府与社区教育机构相对分离,缺乏有机互动,且存在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可通过构建“校-政-企”联合机制,在规范政府相关部门职责范围的同时,加强政府相关部门与社区教育学校之间的联合,并充分体现以企业为主导的用人市场需求引导社区教育方向,提高社区教育综合质量。

2.3 与地区特色、实际需求结合以提高为农服务意识

通过当前农村社区教育内容与居民期望学习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存在社区教育内容与农村居民需求错位的现象,无法达到服务于农的目的,反而会引起乡村居民对乡村社区教育产生抵触心理,适得其反。此外,农民的一些知识需要跟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时期应当提供不同的社区教育主题内容,这方面的考虑在当前的乡村社区教育当中也是比较欠缺的。乡村的常住居民流动性不高,大多为土生土长的非流动人口。然而,我们从社区教育内容可以看到,在教育内容方面缺乏人文、当地民俗等模块设置,难以凸显地方特色。城镇化进程中,不同区域的城镇发展呈现同质化趋势,但乡村与城镇不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个地区的乡村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社区教育应当因地制宜,在教育内容设置体现地区特色,提升居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

2.4 向现代化趋合以缓解师资力量薄弱的矛盾冲突、提升居民整体素质

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乡村居民要跟上时代发展就需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因此社区教育应当向现代化趋合。主要从以下方面体现:第一,开设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加强计算机技术等的培训;第二,充分利用慕课、爱课程等线上优质课程资源,缓解乡村社区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矛盾冲突,同时也便于乡村居民利用闲暇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第三,引入乡村淘宝等电商经营课程,在提高居民生活便利程度的同时,为乡村青年提供良好的创业条件和指导。

3 结束语

社区教育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居民的素质水平,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有效提高乡村居民的综合素质,切实为乡村振兴提供原动力,是当下的重要课题。根据2020年的最新人口普查情况来看,农村人口进一步流失,主要原因为工业化和信息化导致城镇的发展水平和就业机会更有优势,年轻的、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劳动力更趋于聚集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以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因此,借助于发展乡村社区教育以提高乡村居民整体素质,振兴乡村、留住人才,才能协调城乡发展。由于农村地区间的民俗文化和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各地区的实际不同,乡村社区教育的实施不能一概而论,具体方案应当因地制宜。各地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实情,根据中央精神制定总体方案框架,基础组织再根据当地制定的总体方案框架以及社区教育现状细化具体实施细则。方案制定由上而下,实施过程中还应当由下而上进行反馈,并进行动态调整,不断提升社区教育实施效果,切实提高居民素质,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居民社区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主要内容
高台居民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