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锦屏县隆里花脸龙传承效果评价

2022-03-30王金凤龚丽娟何美海

体育时空 2022年3期
关键词:锦屏县效果评价

王金凤 龚丽娟 何美海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2-011-04

摘  要  花脸龙的传承至关重要。贵州省锦屏县隆里古城每年春节必不可少的传统节日就是玩龙。文章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隆里花脸龙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有效发展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  锦屏县  隆里花脸龙  效果评价

据《龙标志略》记载,隆里花脸龙的起源,是从宋朝宋太祖赵匡胤建功立业后“蓝季子会大哥”(又名“戏皇嫂”)一则戏的传统故事演化而来[1]。“花脸龙”顾名思义,就是所有扛龙人的脸上,用五颜六色画上五彩脸谱。玩龙游街时兴腻粑粑(腻,方言即强行往别人嘴里塞东西),故称“腻粑龙”。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舞龙是流传在民间的一项传统艺术。居住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隆里乡隆里古城人玩的龙是别具一格的“花脸龙”。古往今来,年年如此,从不间断。所以,隆里乡被誉为“花脸龙”的故乡。2002年3月,隆里乡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舞龙艺术之乡”称号。2005年,花脸龙被列入贵州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月,隆里花臉龙带着贵州省具有特殊的花脸龙亮相于《天天向上》栏目,赢得观众们的掌声和好评。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贵州省锦屏县隆里花脸龙传承效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调研法。通过吉首大学图书馆、体育学院资料室等资料库,收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信息数据库、百度文库等网站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并对其予以整理分类和分析,为本文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2.实地考察法。在当地校友带领下,到隆里古城亲身体验了当地的风情,了解了花脸龙的一些情况。

3.专家访谈法。根据研究内容,访谈了隆里乡相关领导、花脸龙活动负责人、训练员、运动员、参观者等。

二、分析

(一)花脸龙的主要内容

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举办大型群众性花脸龙等表演娱乐活动。一条龙中有先行官、皇官、大将、副将(三位)、蓝季子、痞子、皇嫂和丫鬟。花脸龙的玩耍根据当地特色和文化需要也是有固定的流程的,玩花脸龙的整个流程是由出龙、祭龙、致贺龙词、舞龙表演、收龙五个部分组成。

花脸龙多时有12条,少时也有5条。平时一般由赤、白、黑、黄各2条龙,一共8条龙组成,城中每个门各出龙2条。每条花脸龙,连龙头共有13节。“龙头”当然就是赵匡胤,末一节就象征蓝季子,其龙灯制作精巧,鲜艳美观,风格独特。舞龙人数为13人,男女都有,通常龙头由女子把玩。舞花脸龙(10张)的人有专门的行头,要穿青布蓝条对襟衫,绿裤子,头扎黄巾,全都以五彩涂面,按照戏剧中生、旦、净、末、丑的角色[2]。旦角持龙头,丑角持龙尾。

玩龙的高潮戏则是由位居龙尾的蓝季子挑起,是丑角,一个最令人捧腹的角色。他的扮装更为特别,要脱光一膀,高挽一条裤脚到大腿,腰挂葫芦,足蹬草鞋;面部用锅烟或墨水涂黑,浑身画上斑点,手中还持有一把长糯米草。这位滑稽可爱的丑角,摇身一变成为队伍中的龙头,丑态百出,而原来的龙头却成了配角,配合龙身随其进退。他的灵巧发挥在这出戏中至关重要。他时而取出篓中的糍粑(称为太上老君的炼丹粑)自己吃,时而用糍粑去抹围观人群嘴巴,时而利用扫帚拈着阴沟水(称为观世音菩萨的净水),洒向观众装疯卖傻。据说,谁被草把洒了一下水,谁吃了扛龙尾者腻的米粑,就能百病消除,四季平安,大吉大利,隆里玩花脸龙的奥妙就在于此,场面热闹非凡。

(二)花脸龙的传承和现状

1.传承

在以苗侗文化为主流的黔东南地区,隆里古城作为处于南北分水岭线上的一个社区,却坚守花脸龙这一“文化孤岛”现象,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发展的百花园中独具一格。同时,花脸龙这个特殊的民间艺术形象,它是一种舞龙与戏曲相结合的表演形式,内涵丰富,是集舞龙和戏曲表演之大成创造出来的艺术结晶,在当地人的文化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有代表性的民间艺人如王植基、李茂春、胡炳珍、细杨妹、何阿晚、童林祥、江妹莲、杨银莲、杨秀花、王新盛、王植勇等。

用当地人的话讲,“每个人拉出来都是可以舞龙勒”。舞龙是从小耳濡目染,亲自参与其中学会基本舞龙动作和舞龙规则。现在因民族文化进校园,舞龙传承人则在隆里中小学开展教学活动,使其动作规范化、专业化。

贵州省统计局于2018年8月提供的数据显示:花脸画师由JHY(省级传承人)、JCG(州级传承人)、TBJ(州级传承人)为主,并进行画花脸技艺传授。JHY传承人因年事已高,不再收学生传授手艺,JCG传承人目前有四名学生,学习时间均在两年以上。TBJ传承人目前有八名学生,平均学习时间在三年左右。两位传承人的花脸各有风格特色,因花脸绘制需要一定的绘画功底和娴熟的技法,所以学习时间较之舞龙长,但易学易懂,所以学习画花脸的人也不在少数。目前隆里古城有画花脸传承人九名,其中省级传承人一名,州级传承人三名,县级传承人五名。隆里古城因文化的特殊性,所以传承人的培养及延续成为其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2.现状

玩花脸龙这一传统的民俗事项,随着隆里人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现在,每年的正月十五都有玩花脸龙表演,但活动的规模和气氛已大不如前。人们热衷程度也较过去减弱。着装化脸谱也不如以前规范和认真,表演随意,失去了过去气氛热烈、表演如痴如醉,观众人山人海的场面。以前当地每一个节日都要玩花脸龙,但一些传统的民间习俗日益淡化,现在人们对这些节日逐渐淡薄、简化,就更高谈不上花脸龙的玩舞了。再加上新的文化内涵的注入,花脸龙的表演活动阵地也逐渐缩小,过去那种大型的花脸长龙表演场面不复再见,传统的节日活动气氛逐步由现代歌舞代替,花脸龙在当地的展示平台日益减少。

3.传承的效果评价

(1)传承中的优势

政府的扶持力度。花脸龙作为贵州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与担当,贵州省文化厅地方政府部门对其出台了相关保护政策,鼓励花脸龙参加省级、国家级的大型表演。

(2)花脸龙的存在价值。教育价值。在学校开展舞龙运动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构建和谐校园、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价值。花脸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它既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同时又能锻炼人的身体和意志,起着弘扬民族精神,激励人们团结、前进、向上的作用。商业价值。隆里古城的文化旅游带动了当地一些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民俗饰品、民间特色小吃、特色住宿等,可以拉动隆里的经济发展,增加隆里人民的收入水平,加大隆里旅游产业的进步。文化价值。文化从属于意识形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无形资本[3]。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花脸龙的继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丰富了隆里民众的文化生活和培养民众的文化自觉性。

4.传承中的存在的问题

(1)政府扶持,但缺乏专项资金支持。玩花脸龙这一传统的民俗事象,随着隆里人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在慢慢地变化。在花脸龙这样忽冷忽热的现状下,地方政府没有设立专项资金以及多样化的资金扶持,导致部分花脸龙传承人不得已而外出务工,从而导致花脸龙的有效传承和发展遭到阻碍。没有足够的资金扶持,没有足够多的专业团队,花脸龙的发展将会面临停滞状态。传承人没有生活补贴,组织者没有足够的资金,运动员没有专业的表演服装,这样的普遍状况将会使更多年轻人的热衷程度减弱。没有组织者的组织,没有管理者的管理,没有传承人的传承,导致部分表演者着装化脸谱不如以前规范和认真,表演随意。

(2)后备人才的缺乏及传承方式单一。由于隆里当地人们的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导致花脸龙后备人才的缺乏,传承人出现了断层的危机。通过访谈得知,隆里花脸龙的传承方式有师徒传承、家族传承、群体传承等多种途径,但以家传为主,师传较少,这就面临着后备人才的缺乏。多数年轻人因为观念、生活等多种因素外出务工,游离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大部分年轻人从小没有受到家庭传统文化的熏陶,導致对这类民俗活动不感兴趣。目前,舞花脸龙的练习者的子女中很多都没有练习过这种民俗活动。一门好的技艺需要传承与政府的支持、鼓励和宣传是分不开的,但是政府在这方面的关注不够。村寨上的青年人尽管热爱舞花脸龙但又不得不外出打工,致使优秀的民俗体育慢慢被遗弃。

(3)对脸谱的讲究逐渐简化,活动规模大不如前。随着人们传统节日情感的淡化,花脸龙的玩耍也逐渐减少。现在虽然每年的正月十五都有玩花脸龙表演,但活动的规模和气氛已大不如前。

(4)过度商业化而丢失本真。花脸龙作为一种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为迎合市场需求被过分商业化,逐渐失真。花脸龙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是因为他能寓意风调雨顺,岁岁平安。但随着花脸龙的舞台化、艺术化,使花脸龙的原真性开始发生变化。民俗事项的商业开发本应尊重民俗、弘扬民族文化,民俗的地域性决定了民俗资源的开发必须发挥民俗的地方特色,以特有的地域特色来创造经济价值,而过分商业化的致命弱点使传统民俗文化失去原有的文化内涵。通过访问得知,多数传承人对舞花脸龙的意义与作用没有很好的理解,意识上也没有很好认识,导致在传承的过程当中出现“变异”的传承内容,渐渐出现脱离花脸龙原有的纯真。花脸龙若脱离了历史,脱离了原有的容貌,即使发展得再好也将不会再有历史的“味道”。

(5)科技进步,文化生活方式的增多,民俗体育活动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异化”或“西化”,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的淡化。平时村民都忙于生计,无暇玩耍。生活环境的变化对花脸龙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很大冲击。正如老人说:“要游龙的时候,叫劳动力是最难的了,有些人表面上应和着,说马上就到,实际上他们有的都坐到赌桌边不愿意动了,还有的在家玩电脑、看电视,总有那么有些人很不心甘情愿来游龙。有的时候实在是人手不够,那就要从隔壁村或者其他地方请亲戚朋友来游了。”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影响,民俗体育活动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异化”或“西化”。越来越多的洋节习俗(像圣诞节、情人节)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比较能接受这一类习俗文化的大多是青年一辈,他们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这一影响也使得村民对舞龙民俗体育活动不如以前积极,历史记忆幵始退化,自然此时的花脸龙活动也开始衰落,参加的人群年龄阶段变得狭窄。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的需要发生了变化,人们寄托在花脸龙上的愿望也发生了改变。随着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出外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经历了大城市的经济洗礼和文化熏陶,村民在生活观念、生活方式、生活内容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的淡化,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减弱,降低了对当地节日传统活动的热情,他们侧重关注的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新主张。年轻人作为活动的主体,是受到现代文化的影响最为深刻的一代。

5.隆里花脸龙的保护对策

(1)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扶持隆里地区经济发展,建立健全的民俗文化保护资金体系。隆里地处云贵高原,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因素以及文化因素等极为特殊,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上因素也不利于隆里地区民俗文化有效地传承和保护。那么政府应加大对隆里民众在经济发展上的扶持力度,采取灵活多样地、各种政策优惠等措施。同时,地方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对隆里花脸龙传承和保护有计划、有针对地予以投入,最终逐步解决最为根本的资金问题。隆里花脸龙的传承,要从资金扶持和福利待遇上来大力扶持和鼓励传承人。大力扶持则体现在传承人待遇方面,否则很多民俗文化将处于无传承人的尴尬境地。传承人所学习的技艺,在市场发展中,在民俗文化的开发中处于劣势,直接影响传承人的积极性。纵观当前市场上多数手工作坊的东西和机器生产的产品,在性价比上明显地处于劣势。传承人也需要生活,只有把传承人生活待遇方面的问题解决后,传承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增强和提高,隆里花脸龙的传承才能迎来新的春天。

(2)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及多样化传承方式。隆里花脸龙的传承应培养文化层次高的传承人。传承人文化层次的高低决定民俗文化传承的生命力,决定民俗文化的原创性和独特性。民俗文化的传承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选择性地、有的放矢地进行传承。民俗文化传承人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智慧,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层次和文化水平。由于民俗文化具有集体性、传承性、发展性和变异性等特点,在保护与传承时应当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为此,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培养出隆里花脸龙的传承者、研究者、组织者以及管理者。教育是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既是宣传民俗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的阵地,也是培养传承民俗文化人才的地方。要保证花脸龙这一民俗文化在当地能不间断地传承下去,那就要让花脸龙这一民俗事象先走进当地的学校,走进课堂。在学校,我们可以就文化和技艺双项传承。两者缺其一都会导致花脸龙在传承中的缺。为此,可以与地方院校合作建立对应的文化传习所。在传习所内可以收藏历年不同花脸龙的“模样”和有关书籍,方便后人传习所用。

(3)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及传承人为主体,建立“传承人保护”机制。隆里花脸龙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开发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扶持和支持,此外应充分利用不同形式的媒介体加大宣传力度,张扬原生态民俗体育独有的特色文化[4]。媒体在广泛宣传报道的同时,政府应对媒体予以正确的引导,使得隆里花脸龙在质上得到保障。不论是政府的决策还是传承人的引导,都得借鉴其他成熟的民族地区的民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开发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基层政府可为花脸龙的传承创造条件,让花脸龙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如在道具、服裝上支援。通过对隆里镇舞花脸龙人的采访得知,为了达到艺术上的美感,他们需要玩一些难度动作。为了防止练习者的一些意外伤害,政府可考虑为这些练习者上保险。另外,可由政府出面为花脸龙的队伍拉赞助,让这支队伍得到广大的社会人士的支持。

(4)注重资料的保存。收集并整理花脸龙的有关资料,特别是脸谱的画法以及对应的人物,将其以图片文档的形式保存。另外,对于花脸龙参加过的大型比赛和表演可以通过现代摄影技术和数字科技将这些过程记录下来。完整的记录和保存花脸龙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历程,可以把这些制作成光碟、影片等,这样既利于长期保存,又可以把这些作为旅游的资源向游客进行展示。

(5)重视花脸龙文化的创新发展。花脸龙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展现的不仅仅是尚武的风格,更是一种信念。若要争取更多的受众,花脸龙文化应该逐步从单纯的表演转型,向产业化发展进军。花脸龙文化传承不能仅仅依靠传统文化的遗留的精髓,还要汲取几千年以来传承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创新,融入现代元素,使其符合更多受众的审美观,获得更多的关注。把花脸龙和其他文化结合,共同传承和推广,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传承方式。

三、结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全球化不断发展,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以及各民族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隆里花脸龙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基于此,我们在保护和传承的同时更应发挥它的现代价值,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综上所述,隆里花脸龙作为一种民间民俗文化,融合了黔东南民族的民俗风情,依附于宋朝历史典故,显现出了别样的地域性。但在经济文化趋于大同的情况下,当地人们在保护与传承上还需多下功夫,尽量做到保护性的去开发,利用学校去传承,保留当地的特色,要体现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民族民俗文化特点。在调查中发现的一些关于花脸龙的手工制作坊,就是隆里花脸龙继续保持本色的基础。花脸龙的一切来源于古城,植根于古城,并奉献于古城。因此,我们应该保护和利用好这一资源,保证隆里花脸龙的演出每一次都是本色出演,走好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胡朝相.贵州生态博物馆纪实[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

[2]张兴涛.隆里古城“花脸龙”[J].新闻窗,2012(01):2.

[3]蔡志荣.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J].西北民族研究,2012(01):208-211+188.

[4]李丽闽.南民俗信仰仪式中的原生态民俗体育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

猜你喜欢

锦屏县效果评价
锦屏县林区养羊配套生产技术的应用效果
影响锦屏县小学体育教学有效的研究
浅谈锦屏县网箱养鱼管理技术要点
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
120例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肝脏射频消融术应用全面细致化护理的效果评价
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医院病案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锦屏县 1961—2008年气温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