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乳杆菌P9接种量对凝固型发酵乳贮藏特性的影响

2022-03-29张媛潘潇刘文君白梅陈永福

中国乳品工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发酵剂质构酸度

张媛,潘潇,刘文君,2,白梅,陈永福

(1.内蒙古农业大学 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呼和浩特 010018;2.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南昌 330096)

0 引言

发酵乳制品是人类最早食用的“加工”食品之一,已有数千年历史[1]。发酵是提高牛乳营养价值、消化率、质地和风味等的有效途径,此外,还可以通过发酵产生新的功能性成分[2]。益生植物乳杆菌是益生菌的重要组成之一,具有降低胆固醇、治疗炎症性肠病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3-5]。植物乳杆菌P9是一株具有优良胃肠液耐受性的益生乳酸菌。李常坤[6]发现该菌对有机磷农药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降低大鼠体内炎症等作用,缓解甲拌磷对大鼠造成的损伤。

研究通过对发酵乳贮藏期间p H值、滴定酸度、质构和感官评价等指标进行分析,确定植物乳杆菌P9的最优添加量,为植物乳杆菌P9发酵乳的开发应用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来源

实验所用植物乳杆菌P9由内蒙古农业大学乳酸菌菌种资源库(Lactic Acid Bacteria Collection Center,LABCC)保藏并提供。

1.2 仪器与试剂

DV-E型黏度计,美国Brookfield公司;TA-XTplus质构仪,英国Stable Micro System公司;SRH 60-7型高压均质机,上海申鹿均质机有限公司。全脂乳粉,新西兰恒天然;固体培养基MRS-V,上海易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商业发酵剂,YF-L904,科汉森(中国)有限公司。

1.3 凝固型发酵乳的制备

将11.5%(wt/wt)全脂奶粉和6.5%蔗糖于灭菌蒸馏水中完全溶解后加热至60℃,20 MPa条件下均质;95℃,5 min杀菌;冷却至42℃后接种发酵剂。实验分组和植物乳杆菌P9接种量情况见表1。p H值4.5为发酵终点,放置4℃贮藏28 d。采集贮藏1、7、14、21 d和28 d的样品测定各项指标。每个实验组3个平行。

表1 实验分组及植物乳杆菌P9的接种量情况

1.4 发酵及贮藏期间相关指标测定

1.4.1 酸度的测定

p H值测定:采用pHSJ-3F p H计测定。

滴定酸度测定:根据国标GB 5009.239—2016[7]中规定的“酚酞指示剂法”进行检测。

1.4.2 活菌数的测定

准确称取25.00 g发酵乳样品于三角瓶中,加入225 mL生理盐水,混匀;进行梯度稀释,选择适合的梯度倾注培养。采用添加0.01‰万古霉素的MRS固体培养基[8],37℃厌氧培养72 h。

1.4.3 黏度、持水力的测定

黏度测定:将发酵乳样品恢复至室温后,采用黏度仪4#转子进行测定,转速为100 r/min,扭矩为10%~100%,测定时间为30 s。

持水力测定:称取发酵乳样品20 g,放置于有定性滤纸的漏斗中,室温放置120 min后收集滤液并立即称重[9]。

计算方法:持水性=1-(滤液质量g/样品质量g)×100%。

1.4.4 质构的测定

采用A/BE探头,用TA-XT Plus质构仪对发酵乳样品的硬度、稠度和内聚性进行测定。测试前速和后速1.5 mm/s,测试中速1.0 mm/s,初始应力2.0 g,压缩程度20%,压缩时间5 s,测试距离20 mm。

1.5 感官评定

由20名经过感官评定训练的老师和学生组成,根据国家标准GB19302—2010[10]对发酵乳样品进行打分,感官评分表见表2。

表2 贮藏期间发酵乳感官得分评分

1.6 数据分析

利用SPSS软件(25.0版)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显著性水平设定为0.05,用GraphPad软件(7.0版)进行绘图。

2 结果与讨论

2.1 发酵乳贮藏期pH值和滴定酸度的变化

p H值和滴定酸度(TA)是评价发酵乳后酸化的重要指标,对于生产稳定、优质的发酵乳至关重要。各组发酵乳p H值和TA在贮藏期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研究表明,发酵乳p H值在4.0~4.6之间时,乳酸含量达到发酵乳的理想状态,可以赋予发酵乳特有的酸味,有助于增加发酵乳的黏稠度,并能起到防腐作用[11]。4组样品在贮藏期间pH值均呈下降趋势,贮藏结束时,A组、B组、C组和D组样品pH值分别为4.22、4.23、4.22和4.21,4组样品在贮藏期间p H值变化均不显著(P>0.05)。

图1 贮藏期间发酵乳pH值及滴定酸度的变化

TA反映了包括肽和游离氨基酸残基在内的总酸性基团的总和。4组样品的TA在贮藏期间随着时间的变化上升趋势逐渐平缓,其中D组样品在贮藏期间的TA最高,在贮藏结束时达到94°T,B组样品TA增长最为缓慢,最终达到89°T,但4组样品的滴定酸度在贮藏期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添加植物乳杆菌P9的发酵乳后酸化不显著(P>0.05)。植物乳杆菌P9发酵乳在贮藏期间p H值和TA的变化趋势与于志会[12]等的研究结果类似。

2.2 发酵乳贮藏期植物乳杆菌P9活菌数的变化

植物乳杆菌P9发酵乳在贮藏期间的活菌数变化如图2所示。贮藏28 d时,B组、C组和D组植物乳杆菌P9的活菌数分别达到3.02×106mL-1、3.31×106mL-1和1.43×107mL-1与贮藏1 d时的活菌数没有明显差异(P>0.05),这与王辑[13]的结果研究一致,说明植物乳杆菌P9在发酵乳贮藏期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图2 贮藏期间发酵乳中植物乳杆菌P9活菌数的变化

2.3 发酵乳贮藏期黏度和持水力的变化

发酵乳在贮藏期间的黏度变化如图3所示。4组样品1 d至14 d时黏度呈上升趋势,21 d至28 d时黏度均呈下降趋势。1,7,14 d和21 d时,C组样品黏度显著高于其它3组样品(P<0.05)。研究显示,胞外多糖(EPS)可增强发酵乳质地和黏度,改善其功能特性,并可保护细胞免受不利环境条件和噬菌体感染的侵害[14-16]。EPS可能通过结合水与牛奶其他成分来增加发酵乳的黏度,从而增强酪蛋白网络的刚性结构,因此,它可以减少发酵乳中的脱水现象,提高乳制品的稳定性[17]。据报道[18],植物乳杆菌具有产生胞外多糖的能力,因此,本研究中植物乳杆菌P9可能通过产生胞外多糖提高发酵乳的黏度。

图3 贮藏期间发酵乳黏度的变化

持水力是决定发酵乳组织状态和延长货架期的关键因素。发酵乳贮藏期间的持水力变化如图4所示。贮藏1 d到14 d期间,各组发酵乳持水力均呈上升趋势,可能是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发酵乳中总固体含量增加,酪蛋白胶束之间的吸引力强度降低,持水力增加[19];14 d后呈下降趋势,可能与胶体磷酸钙的溶解速度和程度有关。C组样品持水力显著高于(P<0.05)A组和B组,而A组、B组和D组样品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添加1×106mL-1的植物乳杆菌P9能提高发酵乳的持水性,有利于提高发酵乳稳定性。

图4 贮藏期间发酵乳持水力的变化

2.4 发酵乳贮藏期质构的变化

质构是影响发酵乳质量和接受度最明显的因素之一。硬度,稠度和内聚性等是评价发酵乳品质的重要指标,发酵乳在贮藏期间质构的变化如表3所示。在贮藏期间,A组发酵乳1 d到14 d的硬度、稠度和内聚性呈上升趋势,14 d到28 d呈下降趋势,这可能是由于贮藏期间发酵乳p H值的持续下降诱导蛋白质网络中离子的发生变化,导致酸奶凝胶结构的破坏[20]。与A组相比,B组、C组和D组发酵乳在贮藏期间硬度、稠度和内聚力增加,与张睿[21]等研究结果一致。整体而言,植物乳杆菌P9对发酵乳的品质无不良影响,可以用作辅助发酵剂,赋予发酵乳益生特性。

表3 贮藏期间发酵乳质构的变化

2.5 发酵乳贮藏期感官评价

气味、滋味、色泽和口感是评价感官特性重要的因素,决定了发酵乳是否被大众接受。发酵乳样品贮藏期间的感官得分如图5所示。4组样品在贮藏1 d时C组和D组的感官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其酸度适宜、无乳清析出、凝乳均匀、具有发酵乳特有香气。贮藏1 d到14 d期间各组发酵乳的感官得分呈上升趋势,可能由于其黏度和持水力升高所致。14 d后呈下降趋势,可能由于发酵乳的酸度增加导致感官品质下降[22]。在28 d时,A组、B组、C组和D组样品得分为85分、87分、93分和89分,A组感官得分较低。这表明添加植物乳杆菌P9可改变发酵乳的滋味及组织状态,进而提高发酵乳品质。Li[23]等通过研究不同植物乳杆菌与商业发酵剂复配发酵,发现添加植物乳杆菌的发酵乳可产生一些独特的风味物质,如2,3-戊二酮、乙醛和醋酸酯。

图5 贮藏期间发酵乳感官得分

3 结论

植物乳杆菌P9是一株具有农药降解活性的益生乳酸菌,乳制品是益生菌的最好载体之一。本研究将不同接种量的植物乳杆菌P9与商业发酵剂复配发酵,分析其对发酵乳贮藏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植物乳杆菌P9不影响发酵乳的pH值和滴定酸度,说明植物乳杆菌P9不会引起发酵乳后酸化。添加不同接种量的植物乳杆菌P9均可增加发酵乳硬度、稠度和内聚性,改善发酵乳质构。当植物乳杆菌P9接种量为1×106mL-1时,发酵乳的黏度和持水力增加,其组织状态光滑细腻、具有发酵乳特有的香气、硬度较大、稠度高、品质稳定。同时,贮藏期间发酵乳中植物乳杆菌P9活菌数保持稳定,在贮藏期末仍在106mL-1以上,可以有效保证发酵乳益生功效的发挥。综上,在发酵乳中添加益生菌植物乳杆菌P9不仅赋予发酵乳益生功效,而且能够改善质构特性和贮藏稳定性,有作为辅助发酵剂的潜力,应用前景广阔。

猜你喜欢

发酵剂质构酸度
高效、绿色、环保发酵剂——酵素菌速腐剂
马铃薯泥肉丸的加工及其质构特性研究
槟榔生长期果实形态、质构及果皮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功能性乳酸菌发酵剂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套袋对苹果糖度、酸度的影响试验
阿根廷科学家对其本土发酵剂在传统干腌香肠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低糖褐色乳酸菌饮品的研制
黄壤、棕壤对铬(VI)吸附特性的研究
嗜酸乳杆菌NX2-6冻干发酵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