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踔厉奋发作表率 攻坚克难谋发展

2022-03-29本刊编辑部

当代党员 2022年6期
关键词:永川河长重庆

本刊编辑部

越是事业发展的紧要关头,越要有一大批勇猛精进担当作为的好干部。

如今的重庆,被赋予了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等新定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如火如荼,正处于拼搏奋进的关键时刻。重庆广大党员干部有了干事创业的舞台,也更需要凝聚起担当作为的精气神。

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让优秀干部成为风向标。

3月初,重庆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市国资委联合印发《关于表彰2021年度“重庆市担当作为好干部”的决定》,表彰万州区公安局钟鼓楼派出所所长任劲等99名同志为2021年度“重庆市担当作为好干部”。

据了解,这99名担当作为好干部,大多来自基层和重点工作一线,经过组织推选、集体评审、实地考察等层层“关卡”后才脱颖而出,是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积极作为的先进典型。

艰苦磨练强意志

——组织上安排年轻干部去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是信任更是培养,年轻干部应该以此为荣、争先恐后

今年35岁的城口县委组织部非公党建科科长、修齐镇枇杷村第一书记张聪,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基层工作者”。2009年从西南大学育才学院(现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毕业后,张聪来到城口县明通镇大塘社区居委会工作,成为一名村干部。

一步一步,从居委会主任到党支部书记……张聪一干就是6年。2015年,他成功考上公务员,分到城口县复兴街道,不久又兼任了复兴街道柿坪村第一书记,再次选择走进基层、走进农村。

2017年,考虑到张聪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县委组织部选派他到修齐镇枇杷村担任第一书记,那一年张聪刚满30岁。

恰逢而立之年的张聪,迅速投入到枇杷村脱贫攻坚的“战场”,从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从关系群众致富增收的关键处破题,带着村民走向小康生活。

如今,枇杷村村容整洁、民风淳朴,干部群众和谐共融、美美与共。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不成才。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一批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急先鋒”涌现出来,一位位敢担当、善作为、勤为民的“实干家”站了出来。

眼下,春光正好,黔江区太极镇家家户户忙碌起来,村民们抢抓农时,做好春管工作;蚕农们望着新发的桑芽,计算着“白胖子”破茧而出的时间。太极镇党委书记刘质彬奔走在蚕户中间,询问今年春蚕的养殖情况。

自从来到基层一线,劳累奔波的生活变成了刘质彬的家常便饭,他不畏艰苦、鞠躬尽瘁,带领基层干部们一起编制了《黔江区太极乡乡村振兴规划(2021—2025)》、7个村(社区)的“一表一图一说明”,做到有规治乡。

不仅如此,刘质彬还结合太极镇客观自然条件,决定将蚕桑产业作为绿色富民重点产业来打造,带领村民扩大养蚕规模,提升蚕茧质量,深化蚕桑产业发展,高质量打造“蚕桑小镇”。目前,太极镇蚕桑年产茧量连续5年稳居全区第一,太极镇已然成为黔江第一产业大乡。

如今,刘质彬又把目光投向“桑+”产业链条,谋求长远发展。他带动村民发展2000余亩“桑+菌(菜)”“桑+薯”立体农业,建设智能化小蚕共育工厂和蚕用人工饲料共育厂,申报“智慧蚕桑第一乡”和“国家蚕业科技园”。在一系列举措的推动之下,太极镇不断提升蚕桑产业的科技含量,每个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以上。

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温室里养不出百日花。正是由于扎根条件艰苦一线的干部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重庆的乡村振兴事业才得以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凝心聚力干实事

——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我们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

永川因水得名,“三河汇碧”居永川古八景之首。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永川辖区内部分河流“生病了”,特别是“母亲河”——临江河,已然成了“臭水沟”的代名词。

2017年,永川区全面推行河长制。面对辖区河流众多、基础资料缺乏、水污染严重、排查工作量大等诸多困难,时任区水务局河道科副科长,现任区水利局水生态建设与河长制工作科科长的蔡兰兰倍感压力。

“永川区河长办公室成立时,没有正式编制,所有工作人员均是临时从各个单位抽调而来,我也不例外。”蔡兰兰回忆道。

由于抽调人员年龄文化参差不齐,大部分人对河长制工作都不了解。蔡兰兰便带着同事们白天跑现场,晚上汇总资料研究方案,连续奋战4个月,掌握了翔实的基础资料,为顺利推进河长制工作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2020年,在蔡兰兰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临江河从重庆5300多条河流中脱颖而出,获评重庆最美河流。同年,永川区的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

自河长制推行以来,蔡兰兰走遍了辖区200多条河流,不管节假日还是烈日酷暑、风雪严冬,时常能在河道边见到她的身影。她说:“我的工作就是当好这200多条河流的‘护佑者’。建设山清水秀美丽永川,我会一直在路上,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勇于担当,善于解决问题,才能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在重庆,广大党员干部正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理念。

在彭水县城一栋居民楼里,与几家单位合并办公的汉葭司法所,只有两间办公室。而所长李绍灯通过矛盾调解、矫正帮扶、法治宣传等方式为辖区居民提供了暖心服务。“只要是群众的事情,工作再忙也不能耽误、时间再晚也不能不到、事情再小也不能推辞。”他说。

在基层,最常见的矛盾纠纷就是家长里短的问题,事情不算大,但调解起来却颇费工夫。

去年年初,汉葭街道居民孙某因建养牛场,与附近房屋的主人聂某产生纠纷。聂某十分不满,便来到街道上访。为化解矛盾,汉葭司法所牵头进行调解,李绍灯同社区干部一起找到双方,进行沟通疏导。经过反复调解,双方最终放下成见达成协议。

“司法行政人员是党和人民群众的纽带,更是直接服务群众的主体,工作中要讲方式方法,让群众的怨气消了,调解工作就达到效果了。”李绍灯称。自2019年以来,他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350件,提供法律咨询300人次,初审法律援助案件450件,为困难群众挽回损失720万元。

扛在党员干部肩上的是责任,也是党和人民的信任和期待。也正因为涌现了诸如蔡兰兰、李绍灯这般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的党员干部,一道道难关被攻克、一个个奇迹被创造。

开拓创新争一流

——当下,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很多,要做好各项工作,需要干部拿出干事担事的“拼劲”,也需要有勇于开拓创新的“巧劲”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大数据智能化正深刻改变着重庆的当下,塑造着重庆的未来。这些深刻的影响和变化,离不开广大干部的开拓创新、锐意进取。

重庆大数据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朝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首批离岗创业人员,早在2015年,刘朝便牵头成立全国第三家、重庆市首家大数据研究院,开展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数字化产业技术研发。

彼时,大数据智能化和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虽是一片蓝海,但并非一条坦途,创新创业之路可谓困难重重。

面对困难,刘朝坚持大胆地干、创新地干,他牵头建设运营的重庆两江大数据双创孵化基地、重庆两江大数据协同创新应用平台等国家和省部级平台,不断助力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参与共建的区域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牵头建设的数字乡村研究院等多方联动的协同创新平台,有力推动了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这些开拓创新之举,让他逐渐实现了当初离岗创业时的梦想——为我市大数据智能化和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作贡献。

面对机构改革赋予的新职能、新任务、新要求,大渡口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卢建同样也展现出了干事担事、锐意进取的风采。

在机构改革中,卢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团结带领原规划、国土、林业干部职工迅速完成融合,并立足大渡口区经济发展,努力推进全区规划自然资源管理重点工作的落地落实,推动长江文化艺术湾区成为重庆城市建设的新名片、分区规划取得初步成果、矿山生态修复成效显著等成果在大渡口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对于重庆市肿瘤研究所党委书记吴永忠来说,开拓创新是他服务患者的关键词。

1990年,吴永忠从重庆医科大学毕业,成为一名肿瘤科医生。从那时起,想要救治更多患者的职业理想,就像一颗种子,扎根在他的心里。

此后30余年,吴永忠一直深耕肿瘤领域,致力于肿瘤基础和临床相结合的研究、诊疗新技术的转化研究与推广。为了给更多肿瘤患者提供優质的医疗服务,吴永忠创新实施西南区域“一网一链”肿瘤防治体系建设,建成涵盖六省市的区域三级肿瘤防治网和肿瘤全过程防治链条,牵头编写国家行业规范,促成重庆出台全国首个省级《癌症防治实施方案》,为国家肿瘤防治提供了“重庆方案”。

正是因为刘朝、卢建、吴永忠等干部在关键岗位的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才换来了关键领域的飞速发展,为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猜你喜欢

永川河长重庆
重庆客APP
黄永川和他的“中华花艺”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河长制推行中法律问题探讨
山西省省内主要河流河长调整公示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从法律视角看“河长制”对水污染防治的作用
苗品记永川秀芽
苗品记永川秀芽
在这里看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