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

2022-03-29陈一豪

当代党员 2022年6期
关键词:政绩观实事政绩

陈一豪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我们谋划推进工作,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饱含对年轻干部的关怀与期望,为年轻干部在新时代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积极干事创业锚定了清晰的价值坐标。

关于“为民造福”,习近平总书记有过多次类似表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这一精辟论述,体现了我们党对唯物史观的科学认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彰显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决心。

2022年新年前夕,习近平主席发表新年贺词时说:“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这是掷地有声的宣示,更是念兹在兹的行动。

这样的人民情怀,穿越历史、启迪未来,呼应着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从红军长征途中女红军“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军民鱼水情,到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无私奉献;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钟南山院士的无畏“逆行”,到“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的“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后长沙街头万人冒雨送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

世界上最大的政绩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不懈前行。当前,少数党员干部的政绩观出现偏差,盲目建设,铺张浪费,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还有少数干部做事只停留于表面,不考虑客观实际,开展工作时总有“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错误思想……种种现象,都偏离了“为民造福”的价值导向,必须及时纠偏。要真正做到“为民造福”,必须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一年接着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奉献青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幸福是人的一切行为的终极目的。一个人的幸福观体现他的价值观,价值观往往又决定一个人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中國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青年干部要始终视群众利益重于一切、先于一切,把群众最关心的衣、食、住、行时刻放在心上,始终和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倾听人民呼声、反映人民诉求、回应人民关切,多谋民之利、多解民之忧,真正做到“忧人之忧,乐人之乐”。

世界上最大的光荣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终身。回想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伊始的铿锵誓言,如今依然不绝于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员干部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坚持把“群众是否满意、是否高兴、是否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

人民幸福,大国之重。年轻干部要心存百姓、手握真理、脚踏正道,以十足的信心和力量,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政绩观实事政绩
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
把“痕迹”当“政绩”不可以(漫画说纪)
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
交通运输部:公布2021年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
树立正确政绩观
树立正确发展观、政绩观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盐业落地生根
森林城市不能沦为“政绩工程”
“实事”怎能都贴上“为民”的标签
浅析晚清收藏家刘世珩的政绩
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一九六二年二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