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实的水门桥战斗到底有多惨烈?

2022-03-29

记者观察 2022年2期
关键词:水门陆战队长津湖

“希望下一代能活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这是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中的经典台词。2022年春节档,该片位居春节档电影票房排行榜榜首,它以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水门桥战斗为背景,讲述发生在1950年12月“三炸水门桥”这段真实的历史。水门桥不是桥,是架在长津湖上的引水管道,也是美国当时大撤退的必经交通要道。广义上来讲,水门桥战斗并不仅仅限于水门桥,而是志愿军以水门桥为中心所组织实施的相邻若干阵地系列阻击战的统称。事实上,水门桥战斗远超我们的认知范围,这是一场既普通又不普通的战役,说它普通是因为到目前为止国内所公布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档案和史料对这场战斗的记载寥寥无几,说它不普通,是因为它又被战争双方许多亲历者以及后来者所念念不忘。随着电影的热播,尘封的记忆被翻开,真实的水门桥战斗得以走进人们的视野。

美军陆战队第1师的撤退之路

众所周知,长津湖战役中,无论从武器装备还是保障物资方面来说,中美交战双方都完全不在一个档次。美陆战队第1师全师编制人数超过25000余人,配备清一色的自动武器,大中小口径火炮齐全,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兵种建制齐全;下属三个团都配备24门火炮以及5辆坦克,除此之外,还配有一个拥有72门重型火炮的炮兵团以及一个由70辆坦克组成的坦克营,并随时可得到陆战队第一航空联队的空中支援。而志愿军第9兵团的武器装备大部分都是淘汰的美制装备,这些旧式装备对于极寒天气的适应性非常差。不少步枪、冲锋枪、机关枪枪管以及火炮的炮口都因为气候寒冷而收缩变形,导致枪栓拉不开、炮彈无法塞迸炮管、枪械射击时卡壳等一系列现象时常出现,从单兵装备上说,战士们唯一的“重武器”就是手榴弹,有时还会因为气候寒冷而导致导火索无法点燃,更糟糕的是,没有空中支援,战士们只能依靠匍匐在茫茫的雪地中躲避敌人的飞机。

从后勤保障上看,双方更是天壤之别,美军士兵均配发羊毛内衣、毛衣、毛裤、带帽防寒服、防雨登山服以及鸭绒睡袋,外衣以特殊防寒防雨材料为面料,战斗靴为适应高寒地区还特意内置有多层毛毡垫。食物上除了随身携带的罐头及各种营养丰富的食品,还有口香糖、香烟、巧克力等休闲小食,节日还有烤火鸡。相比之下,志愿军穿的是仅有一斤半标准棉花的棉衣裤,每个班十多名战士只有一两床棉被,只能靠不停活动才能让身体保持温度,夜阎只能依靠挤在一起取暖来抵御极寒,冻伤减员十分严重。战士们的干粮是和着雪才能下咽的炒面与冻得黑青且硬如石头一股的土豆,冻土豆得放在腋窝暖化一下才可勉强咬动咽下。

然而,就是在这相差悬殊的军备条件下,我们的志愿军战士让美军这个王牌部队遭遇了致命的一击。1950年12月1日,长津湖北部地区外围战斗中,志愿军战士们拔除敌人最后一个据点,从四面八方攻入新兴里。即使条件极其艰苦、任务极其艰巨,战士们仍顶风冒雪,忍饥挨饿,按时到达了指定地点设伏。地冻如铁,无法挖掘掩体,战士们就匍匐在雪地上,很多战士就这样成为了“冰雕”。待到冲锋发起,志愿军战士们以钢铁般的意志,如猛虎般冲下山来,将号称精锐的美军第31团级作战队(“北极熊团”)三干余人一举全歼。

与此同时,更让美军措手不及的是,被美军陆战队第1师少将史密斯视为防御支撑点的下碣隅里外围高地,也已然成为中美两军争夺的焦点。志愿军战士们猛打猛攻,和驻扎在碣隅里东侧的美军交换了无数次阵地,激战3天,美军已是穷途末路。

12月4日,美陆战队第1师彻底失去_了再战的信心,史密斯令第1师沿公路经古土里向兴南方向撤退。下碣隅里到古土里数十公里的直线距离,装备有数千台车辆的美陆战队第1师在平时甚至不需要1个小时便能疾驰而过。但在我志愿军第26军第77师的阻击之下,这条路美陆战队第1师走了38个小时。由于沿途诸多制高点都在反复争夺中被美军的地空火力炸成一片火海,所以,美国人将这条公路称之为.“火地狱溪谷”。在付出巨大伤亡后,美陆战队第1师终于抵达了古土里,但此时我志愿军第9兵团各部也追赶而至,一秒都不愿意在古土里多停留的美陆战队第1师急于撤退,却被一座桥梁拦住了去路,这便是水门桥。

三炸水门桥

至此,美军逃生的关键汇聚到了这座“生死之桥”之上。其实,水门桥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桥。作为长津湖水库的一部分,四条引水管道以极陡的坡度伸向山下。在引水管道的涵洞之上,则是宽度达8.8米的公路桥梁以及安装有水利设施的相关房屋。当时这座桥还没有名字,直到战后,志愿军才依照其外形,将其称为“水门桥”。水门桥位于长津湖古土里以南6公里处,是美军撤退的必经之路。水门桥下就是万丈深渊,跨过这座桥,再越过黄土岭,就意味着敌人彻底逃离了长津湖地区,而前面是平原,非常便于美军机械化部队后撤。为此,美军后撤的先头部队已抢先一步驻扎到那里,用一个营的兵力和40辆坦克严防死守水门桥。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宋时轮决定,即便有天大的困难,也要不惜一切代价把桥炸掉,以便把美陆战队第1师继续阻隔在原地,予以全歼。

事实上,受命攻击古土里的我志愿军第20军第60师很早便注意到“水门桥”的重要意义。在第20军的《阵中日记》便多次提及“破路破桥”的命令。12月1日,在零下40度左右的气温下,志愿军第180团对水门桥展开了第一次爆破作业。第180团组织的小股侦察部队成功摸到水门桥的桥面上,与美军保持了相当长时间的火力接触,一番激战后,志愿军战士成功炸毁桥面,然而,水门桥这样兼做水利设施的涵洞桥十分坚固。很快,美军赶紧命令工程营赶往水门桥,用最陕的速度,重新修复了桥梁。

第一次炸桥失利后,12月4日,我志愿军第20军投入了更多的兵力,再度炸桥。在中美双方的战史中,都提到了这次战斗,但都没有记录战斗细节。不过,可以想象的是,已然吃过一次亏的美军不可能疏于对这座关键性桥梁的驻守和防御。第20军在整个古土里外围,已然与美军全线交火,炸桥行动自然不会再停留于隐蔽潜入的小规模渗透阶段,在双方摆明车马的大规模交火中,在志愿军的坚持战斗下,水门桥再次被炸断。由于受损面积较大,美国陆军工兵营首次使用了预制浮桥构件修复桥梁,12月5日,桥梁被美军修复成功。

炸桥行动再度失败的消息令志愿军方面颇为重视。鉴于美陆战队第1师已然展现出自下碣隅里南撤的迹象,志愿军一方面全力于古土里南北构筑阻击阵地,一方面全力筹备第三次对水门桥的爆破工作。此时,史密斯派出一个坦克营,对桥进行严防死守。在这种情况下,缺衣少粮、武器装备严重落后的炸桥小分队第三次实施任务,无疑是飞蛾撲火,拿生命去作赌注。

12月6日,志愿军战士们第三次炸桥。据这次战斗中的幸存者姜庆云战士回忆,当天夜里,他们一行20多人借着夜色隐蔽接近敌人。被美军发现的时候,他们距离水门桥不足百米,美军的重机枪只打了一梭子,就打倒7人,3人死亡,4人受重伤。可是他们不能撤退,他们的任务就是不惜一切代价,炸掉水门桥。他们继续义无反顾地向着桥头前进,八十米,六十米,四十米……雨点般的子弹从他们耳边削过,姜庆云被子弹打中,一颗打到左肩,一颗打到右臂,他也倒在了雪地上。他只能目送着战友们第三次冲破了美军的火力封锁,把新架起的大桥和根部基座全部炸毁。

然而美军还是想出了办法。12月7日,美军动用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用C-119运输机连夜从日本将特制的整装桥梁构件空运过来,于12月9日再次完成架桥并派重兵看守,才保住了这条溃逃的“生死线”。三次炸桥,三次修桥,可以看出在整个朝鲜战争中,中美双方工业能力的巨大差距导致了战争双方军事实力对比的悬殊。但是在这种巨大的差距面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无所畏惧。修复,炸毁,再修复,再炸毁。在第二次、第三次炸毁水门桥的行动中,很多志愿军战士倒在了那里,天寒地冻,他们牺牲时,目光还锁定着敌人,保持着战斗时的姿势。

结局

12月9日下午四时,当胆战心惊的美军排成纵队,惴惴不安通过这险象环生的水门桥时,让他们颇感意外的是,除了遭遇中国士兵不成规模的零星攻击外,他们再也没有遇到有组织的大规模阻击战了。

要知道,在美军通过水门桥时,他们必须要经过一段长达两公里的U字形单车道,道路两旁,是高达640米的黄草岭,四周全是陡坡,若志愿军在此呈封锁状布置大量火力,来个瓮中捉鳖,一定能让撤退的美军付出极大伤亡代价。志愿军想到了也这样做了,但是零下40度的天气里,他们还没等来美军,便倒下了。在茫茫雪地里,当美军与零星战斗的中国志愿军战士遭遇时,他们见到的战士棉衣单薄,有的甚至脚上连鞋都没有,这让美军几乎不敢相信与他们战斗的究竟是怎样一支部队。

从古土里侥幸逃脱的美军,不久又来到被中国军队占领的1081高地。踏着20厘米深的积雪,美军动用了一个营的兵力向山顶发起冲击。可是,当他们历经艰辛到达山顶时,却发现山顶静悄悄的,没有一处枪声和人声。在不远处的一处高地上,整整一个连的百余名志愿军战士,全部呈阻击队形坚守在各自的战位上,每个人手上的轻武器,都齐齐指向了通往水门桥方向的道路。然而,我们却再也听不到他们的搏斗声、呐喊声,还有连天的炮火声了。

在今天,或许会有人问,既然美军最后成功撤退了,那我们三炸水门桥付出那么大的伤亡还有什么意义?如今的我们不能以现代人的思维看待当时的问题。当年的世界,二战才刚刚结束,没有哪个国家敢直面最先进的美国军队,但是,中国敢。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明知敌人拥有完备、先进的武器与后勤,但仍不服输,仍在奋力战斗,这种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而这便是这场战斗的最大意义。

“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完了,我们的,后辈就不用打了。”为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了子孙后代的自由与幸福,志愿军战士们就这样用钢铁的意志一次次创造了奇迹,书写下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历史。铁血今犹在,山河已无恙。如今,在新的百年奋进征程中。我们要接过先辈们用鲜血染红的旗帜,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让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历久弥新!

猜你喜欢

水门陆战队长津湖
看电影《长津湖》有感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长津湖之水门桥》票房破40亿元系列总票房97.75亿元
《长津湖》创票房纪录后再拍续集
长津湖归来
过水门
飞机“过水门”
飞机“过水门”仪式
超能陆战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