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系民生情系百姓

2022-03-29

记者观察 2022年2期
关键词:敬畏古城山西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山西,开启今年第二次国内考察。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到山西考察调研。2017年6月,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习近平总书记赴山西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2020年5月,疫情发生后的第四次出京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又到了山西。

从2013年以来,每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都会走进基层看望慰问干部群众,送上新春祝福。今年已是第十个年头。他的牵挂,一如既往。他的关怀,直抵人心。念兹在兹枝叶关情

(—)重建

2022年1月26日,农历腊月二十四,山西临汾,冬雪已连绵数日。当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冒雪踏访当地两个村落。

下午,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来到霍州市师庄乡冯南垣村,实地了解灾后恢复重建、秋冬补种、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过冬等情况。

去年10月,山西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强秋汛。霍州市受灾严重,多地出现道路塌陷、山体滑坡、房屋倒塌。

冯南垣村的房屋多为上世纪70年代建造,都是砖土结构、土质房顶。去年那场持续强降雨导致全村19户29间房屋连片倒塌,42户65间房屋严重受损。

灾害发生后,当地迅速组织群众全部撤离避险,实行分散安置。秋汛过后,又马上启动了灾后重建。

师庄乡党委书记朱瑞华表示,“装配式住房”在灾后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由预制工厂标准化生产钢模构件,不仅质量过硬,而且能够快速安装,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两个月后,冯南垣村完成房屋修缮和重建,受灾村民全部搬进了新家。

临近春节,当地还加大了清洁煤补贴力度,为部分村民购置取暖设备,确保全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秋汛发生时,正值秋收秋种的关键期。如何补种粮食作物,是又一道难题。

村里带领村民逐个地块摸清秋粮作物的成熟时间,加快秋收进度。在墒情适宜的地块,压茬推进小麦播种。

地不冻,只管种。有经验的村民说:“冬前小麦—根针,来年产量八百斤。”

在冯南垣村,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一直牵挂着灾区群众,今天到山西第一站就来到这里,是要实地看一看灾后恢复重建情况。

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十年间,从甘肃、四川到山西,每一时、每一地的灾后重建,都彰显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印刻着共产党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初心。

春节前夕,在中国人最能感知温暖的时节,习近平总书记走访受灾群众,察看重建、询问补种、关注过冬,既温暖人心,又传递信心。

(二)情结

63岁的冯南垣村村民师红兵,是去年秋汛的受灾群众。他告诉记者,家里原本的4间砖盖圆窑房屋,全部在雨中倒塌。

新搬进的装配式新居是两间平房,共50平方米,重建总费用10万元。师红兵说,自己承担了12万元,其余费用全部来自政府补助和社会援助。

快过年了,师红兵家里暖意融融,一家人正在做年镆。山西大部分地区,都有“年馍出笼年味浓”的说法。一碗面、一瓢水、一双手、一炉火,就能蒸出枣花、飞鸟、游鱼、老虎等各式各样的年馍。

当天,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师红兵家中看望,一起做年馍,和一家老小坐下来拉家常。他说,乡亲们在生产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党和政府要继续帮助解决。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起他念兹在兹的“农村情结”。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表白:“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对贫困有着切身感受。”

梳理习近平总书记的十次春节前夕考察发现,其中有六次把首站选在了农村-2013年甘肃元古堆村、2015年陕西梁家河村、2017年河北德勝村、2018年四川三河村、2020年云南司莫拉村,以及今年山西冯南垣村。

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回望自己的“万里行程”:我调研了一些地方,看了听了不少情况,很有启发和收获。每到群众家中,常会问一问,还有什么困难,父老乡亲的话我都记在心里。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这一代人有这样一个情结,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来自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这是根之所在,也是情之所依。

(三)衔接

汾西县所处的吕梁山区,曾经是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踏访绵绵吕梁。那趟吕梁之行,实现了他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夙愿。

今年1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汾西县僧念镇段村,重点了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等情况。

段村有6个自然村,共595户1627人,2019年12月实现整村脱贫,目前有监测户1户3人。

“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动态监测帮扶。”去年春节前夕在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叮嘱。

如何做好衔接,如何巩固脱贫成果?段村的做法是发展富民产业,从过去的玉米种植为主,改为如今的种植、养殖、林果、光伏等多元化产业。去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万元。

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始终关注着各地特色优势产业。他说:“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

当天,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段村村民蔡文明家中看望。蔡家依靠养羊和外出务工,2016年脱了贫。去年全家收入大约6.3万元。仅蔡文明和老伴养的90多只羊,就带来近4万元的收入。

蔡文明的儿子蔡金在江苏的一家电子厂务工,去年收入2万元。春节将至,蔡金早早回家团聚,看望10个月大的女儿。一家人贴福字、炖排骨、蒸花馍,在熟悉的仪式感中,品味着浓浓的年味,感受着满满的幸福。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衔接效果如何?人民群众是最终的评判者。

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他指出,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要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

(四)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其中一项重点工作,是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

从船陕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到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无不考验着乡村治理水平。

在段村,习近平总书记还考察了加强基层党建等情况。村党支部建立了“一约四会”模式。“一约”就是村规民约,“四会”就是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

段村的乡村治理是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每一家都贴有一张村干部和水电医疗警务等职能部门的联系方式表。只需一个电话,就能解决问题。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在连续十年春节前夕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着基层治理这个重要命题。

2017年1月在河北张家口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使党支部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为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把乡亲们的事情办好。

去年2月,在贵州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

如今,段村的学龄儿童全部就近入学,村民医保参保率达100%。全村实现主干道硬化、自来水入户、4G网络全覆盖。

抓好乡村治理,办好民生实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才更足。

在段村的村文化广场,习近平总书记对乡亲们说,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

心系民生冷暖情牵万家灯火

1月27日,山西考察第二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省晋中市。这里东临太行,西傍汾河,有着历史和自然馈赠的两种宝贵财富——历史文化遗产与煤炭资源富矿。

在晋中,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考察了平遥古城和山西瑞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如何看待和处理好这两种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三个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也折射了治国理政的鲜明理念。

(一)一座古城历久弥新

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平面呈方形,占地约2.25平方公里。历尽2800多年沧桑的平遥古城与安徽的徽州古城、四川的阆中古城、云南的丽江古城,并称为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

走进平遥,就如同走进一座大型的历史博物馆。精美的木雕、华彩的琉璃、灵动的石刻,可谓步步有历史,处处见文化。1997年,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晋疆锁钥,南北通衢。平遥作为晋商发源地,孕育了中国金融业的开山鼻祖一一日异昌。清朝道光初年,平遥西裕成商号掌柜雷履泰在平遥古城西大街创设日舁昌票号。鼎盛时期,日异昌票号分号多达30余个,平遥票号业达20余家,一度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心。

从古城的“金融街”来到南大街,这里是传统文化产业的荟萃之地。平遥牛肉历史悠久,经历了西汉“煮前腌制”、唐宋“急煮慢焖”以及明清年间“相屠腌卤修”的工艺演进,誉满华夏。

平遥推光漆器,位列中国四大名漆器之一。底漆多以墨黑、霞红、杏黄、绿紫为主,上面绘有民族风格的图案。大到电视柜,小到首饰匣,都是推光漆器涉足的产品线。

山西老陈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以色、香、醇、浓、酸五大特征著称。酿造原料主要是高粱、豌豆、大麦、谷糠和麸皮,发酵时每天早晚要进行两次打耙。山西醋因其存放时间越长而品质越佳,被称作“山西老陈醋”。

1月2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平遥古城,自迎薰门步行入城,登上城墙俯瞰全貌,先后参观平遥县署、日舁昌票号博物馆,随后来到古城南大街,沿街巷察看古城风貌,并购买了平遥牛肉、饺子醋等年货,还参与了陈醋发酵打耙。

(二)一座富矿绿色转型

煤炭,是大自然赐予山西的宝贵财富。据了解,山西煤炭保有资源储量超过2700亿吨,居全国第三位。2020年,山西以超10亿吨的年产量,跻身第一大产煤省。2021年,山西全年煤炭产量达到11.9亿吨,承担为全国16个省区市煤炭保供的重任。

山西曾一煤独大,兴于煤也困于煤,经济结构过于单一,对自然生态破坏严重。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山西的资源型经济转型问题。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建设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山西要有紧迫感,更要有长远战略谋划,正确的就要坚持下去,久久为功,不要反复、不要折腾,争取早日镗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2022年1月2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瑞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瑞光公司)考察。

瑞光公司隶属于山西国际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主要向晋中、太原两市供热。该企业有2台3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总供热面积2400万平方米,年总供热量800万吉焦,年发电量30亿千瓦时。

在瑞光公司,习近平总书记首先听取了山西省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和企业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工作介绍,随后考察了企业热电机组生产集中控制室、燃料智能化管控中心、机器人自动化验室,并走进企业储煤场。

(三)关键词之一:敬畏

在考察平遥古城和瑞光公司时,习近平总书记都发表了重要讲话。虽然领域不同,但习近平总书记谈到的三个关键词,都同样具有指导意义。第一个关键词,是“敬畏”。

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谈到“三个敬畏”: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他当时强调,要堅持正确政绩观,慎重决策、慎重用权。

這次在考察平遥古城时,习近平总书记再谈“三个敬畏”。他说,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2015年2月,同样是在春节前夕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西安市博物院,并登上了西安城墙。当时他强调,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要“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这次在平遥古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在敬畏历史、敬畏文化的同时,也要敬畏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尊重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只会遭到自然报复。

在瑞光公司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稳妥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

(四)关键词之二:主动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才能赢得战略主动。

就在这次山西之行的前几天,中央政治局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说,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

这是主动而为的鲜明宣示。

在瑞光公司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但这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等不得,也急不得。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把握步骤节奏,先立后破、稳中求进。

在主持最近这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处理好4对关系:发展和减排的关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既“自己必须要做”,又“把握步骤节奏”,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持续发力,体现的正是辩证思维、系统观念。

对于祖先留给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除了心存敬畏,同样需要主动而为、起而行之,需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在平遥古城的日异昌票号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挖掘晋商文化内涵,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

平遥古城的价值,在于它的活态,在于烟火气。城因人而生,人因城而活,这是历史的温度。

2019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在北京草厂四条胡同考察时,也揭示了同样的道理。他说:“我们搞现代化建设,既要把这个文化底蕴保留下来,又要让胡同居民过上现代生活,要把二者结合好。”

(五)关键词之三:民生

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春之行,总是心系民生冷暖、情牵万家灯火。

今年为何选择一家热电企业考察,习近平总书记道出了其中缘由:供电供热事关经济发展全局和社会稳定大局,是关系民生的大事。

2021年10月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要立足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平稳过渡,切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和群众正常生产生活。

在瑞光公司,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能源保供各项部署要求,多措并举加强供需调节,提升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强化民生用能供给保障责任,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而在此行的第一个考察点——霍州市师庄乡冯南垣村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也听取了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过冬的情况汇报。家国天下,枝叶关情。百姓冷暖,总在心头。

在平遥古城,习近平总书记还谈到另一件关系民生的大事。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扩散并呈现新的特点,新型变异毒株传播快、传染力强,加上冬季各类传染性疾病高发,防控风险增大。

习近平总书记为此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提高防控的科学性、糟准性。群众就医、供应、通行等方面也要全面跟上,保障好人民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需要。

猜你喜欢

敬畏古城山西
深圳南头古城有熊酒店
山西首例给未成年人文身被判停止侵害公开道歉
山西农大与山西云时代共建智慧农业创新中心
紫莺落墨靓古城
“书”写山西 以艺战疫
古城无眠
古城西南两座桥
呕心沥血,奉献山西农业
学习三个敬畏,践行当代民航精神
敬畏历史 守护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