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字当头与以“我”为主

2022-03-29王晓

记者观察 2022年2期
关键词:基建投资发力制造业

王晓

国内经济运行分析

2021年是国内外经济政策形势极其复杂的一年,由于基数原因以及我国经济自身的结构性问题,全年GDP增速8 1%,各季度GDP增速分别为18.3%、7.9%、4.9%、4%,增速逐季回落。可以看出,我国当前面临着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内需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是我国当前经济状况的典型写照,下文我们从“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的角度来具体阐述当下经济现状。

消费

202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零)同比增长12.9%,两年平均增速仅为4.2%,较疫情前8%以上的增速大幅降档。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疫情影响。疫情对消费的修复构成明显扰动,数据显示,当月本土新增确诊人数和社零增速、尤其是线下餐饮收入增速呈明显负相关。当前部分地区疫情防控明显升级加码,社交隔离、封城停工等强制措施阻碍了消费场景的实现和消费活动的展开。另外,由于疫情的影响,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出现明显下滑,或将进一步抑制居民的消费倾向。

二是居民收入整体下滑且分化加剧。总量看,疫情之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低于整体经济增速,制约居民消费能力;结构看,居民收入中位数同比持续低于平均数,收入差距加大,边际消费倾向回落。

三是汽车消费大幅回落。汽车零售为社零第一大项,占比约10%。据测算,由于汽车销售大幅下降对消费的下拉超过1个百分点。

展望2022年,我们认为消费将明显回升,成为经济企稳的重要力量,全年增速有望提升至6%以上。

首先,疫情缓和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随着疫苗接种和医学发展,新冠肺炎疫情2022年大概率继续缓和,被压制的消费需求将进一步释放,诸多受制的消费场景也将逐步恢复。

其次,汽车及地产后消费将显著恢复。汽车销售在芯片供给短缺问题逐步缓解后,中汽协预计2022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为2750万辆,同比增长54%,同比增速为近年新高,将显著提升消费总量;另外随着房地产市场企稳,家具家电、装潢材料等地产后消费也有望企稳反弹。

另外,相关消费刺激政策有望继续推出,挖掘消费热点和增长点,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

投资

2021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2年平均增速仅为3.9%,具体来看:

房地产投资:短期政策调控过猛是房地产投资快速回落的主要原因。行业在“三道红线”、地产贷款集中度限制、预售资金监管等调控政策加码的背景下,房地产企业被动“去杠杆”,同时随着居民对房地产市场预期转弱,共同导致房地产市场相关数据持续回落。

政策回暖力促2022年房地产市场稳定。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提出“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维护“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我们认为在坚持房住不炒的背景下,政策全面放松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会在开发商合理的融资需求端和销售端发力,来稳定房地产市场。同时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加快开发也将拉动房地产建安投资。对于2022年房地产投资,我们认为整体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

基建投资:2021年基建投资(狭义)同比增速0.4%。2022年在“稳增长”压力下,基建投资增速将迎来显著反弹。资金方面,2021年四季度发行的1.2万亿新增专项债,提前下达了1.46万亿第一批专项债额度,以及政府性基金的结转结余将为基建投资提供足量资金支持;项目方面,项目审批流程或将加速,推动基建项目加速落地。我们认为在适度超前开展基建投资、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的指引下,基建投资一季度或迎来“开门红”。

制造业投资:2021年1月-12月,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5%,两年平均增速54%,维持较高增长。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比前一年增长22.2%,增速持续高于整体水平,表明在国内经济转型过程中,新动能增速明显优于整体水平,带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我国制造业当前正处于新一轮设备周期下,企业盈利处于较高水平,信贷资金供给充足,同时国家大力支持制造业做大做强,因此我们预计2022年制造业投资仍将保持韧性,且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将持续高于整体。

出口

出口方面,疫情之后由于全球经济周期锴配,中国经济恢复进程领先全球主要经济体,在外需强势的推动下,出口替代效应使国内出口增速持续超预期。2021年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增长29.9%,同比增速为近11年新高。随着疫情好转和国外供给恢复,预计2022年出口增速将显著回落,但是受益于我国的产业链优势,我们对出口也不宜悲观。

2021年,受国际能源价格上行以及“能耗双控”“限电限产”政策影响,上游原材料价格高企推动PPI(生产价格指数)走高,在10月份达到年内顶点135%,12月份回落至10.3%。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相对平稳,2021年12月CPI同比增长1.5%。对于2022年来说,我们认为CPI虽会有所上涨,但是仍将处于较低区间,主要原因有:

一是PPI向CPI传导有限。与PPI不同,CPI更多的受总需求和货币供给的影响,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以及疫情后我国货币政策比较“保守”的情况下,CPI上行动力不足,其受到PPI的影响也较小。

二是“猪周期”预计较弱。从时间来看,可能在2022年年中进入新一轮猪周期,但是与上轮不同,在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量处于高位的情况下,预计猪肉价格上涨动力有限,对CPI的影响也有限。

因此,我们认为,我国通胀压力不大,不会成为货币政策的掣肘因素。

政策展望

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国相关政策必然保持较为积极的态势,同时由于中美两国之间基本面状况的不同,我国政策实施将会“以我为主”,主动作为,全力维稳。

财政政策需要更加积极有为。一方面提前下达专项债,适当超前开展基建投资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带动整体经济回暖;另一方面针对小微企业、制造业的减税降费,刺激居民消费也将是财政发力的重要方向。

货币政策总体保持稳中偏松,总量和结构上共同发力。我们预计2022年仍将降准1-2次,绿色信贷、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结构性政策将会继续发力,我国市场流动性将维持偏松的态势,货币供给和社會融资增速有望进一步提升。

在“稳字当头”引导下,各项“以我为主”的政策将协同发力,着力稳定宏观大盘。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内经济将再一次展示其顽强韧性,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为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

猜你喜欢

基建投资发力制造业
用四个发力,聚侨心汇侨力
聚焦短板弱项 精准发力施策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政策发力,为经济复苏保驾护航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PPP投融资模式运作优势及实施条件分析
我国基建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基建领域加速推进PPP模式的策略探析
试论如何加强投资财务管理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