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冰雪”成“热经济”,冰雪产业打造万亿市场

2022-03-29

记者观察 2022年2期
关键词:融创滑雪场滑雪

冰雪运动蓬勃发展,冰天雪地也正在成为金山银山。2021年冬天,在冬奥会的加持下,“冰雪热”席卷中国。实际上,自2015年北京成功取得冬奥会的举办权以来,国内滑雪产业已经开始升温,直至冬奥会的举办,冰雪经济迅速升温,成为近几年国内增长最快的运动产业,各路资本也闻风而至。

从小众运动到“三亿人上冰雪”

中国的滑雪产业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由于地理气候等因素差异,国内冬季冰雪覆盖城市不均衡,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一直存在着地域和季节的限制。加上20年前国民整体生活水平不高,专业的设施场地稀少,而且滑雪运动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与消费门槛,冰雪运动迟迟没能在中国全面展开。

冰雪运动在中国发展的转折出现在2015年。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第128届全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投票决定,将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交给北京。之后,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研究报告,提出到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或将达到1万亿元,届时直接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或将超过5000万,要“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公布《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纲要的核心目标是推广群众性冰雪运动、开展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完善群众性冰雪运动服务标准,丰富冰雪运动场地设施。

在国家针对冬奥会举办颁布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和措施下,奥运周期成为我国冰雪产业发展的强力助推器,冰雪运动加速“破圈”,这个原本属于“中产”的小众运动逐渐变成了社交媒体上年轻人新的打卡方式,在国内掀起了一股滑雪热。

来自携程的数据显示,2021年冬季携程社区上以滑雪为话题的笔记数量同期增长75%,“滑雪初体验”“滑雪好去处”“人生第一次滑雪”等话题访问量热度最高,“组团滑雪”“雪地打卡”等内容频繁出现在朋友圈和各大攻略型APP中。微博上的#滑雪#话题也达到了95万讨论,16.1亿阅读,甚至有关“滑雪”的其他话题也都在千万阅读的级别。小红书上与#滑雪#相关的笔记超32万篇,小红书甚至单独开设了“小红书冰雪季”专题。

讨论热潮下,2021年冬季张家口、长白山、亚布力、松花湖、北大湖等集滑雪、度假为一体的滑雪场地订单量爆发式增长。

如今,“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已成为现实。2022年1月,国家体育总局委托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显示,自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至2021年10月,全国居民参与过冰雪运动的人数为3.46亿人,冰雪运动参与率24.56%。

“冰雪热”下细分市场遍地开花

“中国‘三亿人上冰雪’的倡议为冰雪运动及滑雪度假产业带来巨大机遇,有望成为未来消费增长亮点。”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区市场研究部主管表示。在消费升级和冬奥会的加成下,滑雪逐渐成为大众化的娱乐方式,用“一张滑雪票指向一个消费市场”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一个典型的现象是冰雪相关企业的快速增长。根据天眼查的数据,2014年起滑雪相关企业(全部企业状态)开始快速增长,超65%的相关企业成立于近5年。其中,滑雪相关企业注册增速在2015年最高,超过32%,2019年滑雪相关企业注册量达到峰值,超1100家。以工商登记为准,2021年我国已新增近1300家滑雪相关企业,同比增长40%。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13日,我国滑雪相关的企业现存6800余家,同比增长了57.3%,是近十年注册量最多的一年。

滑雪產业链以滑雪场经营为产业中心,促进滑雪设备、器材、用品的生产、销售和维修,同时带动旅游、交通、娱乐、餐饮、住宿、培训等行业的协同发展。

北京南山滑雪场在2021年3月8日结束了2020-2021年雪季运营后的数据显示,雪场共计接待滑雪爱好者42万人次,与2018-2019年雪季相比,日场接待量增幅约20%,夜场增幅则在70%以上。携程平台的数据显示,2021年11月全国大面积降温以来,全国滑雪场门票预订量同比2020年大增363%。

随着冰雪运动的不断普及,滑雪正在从北方人更偏好的小众、专业的运动破圈成大众新潮流。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尝试滑雪这项运动,国内各地的室内滑雪场也多了起来。据《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国内开业的室内滑雪场为36家。按照雪季财年统计,2020-2021雪季财年室内滑雪场滑雪人数合计为321万,占2020-2021雪季财年2076万滑雪人次的15.46%。

目前,中国室内滑雪场的数量已经遥遥领先其他国家,室内滑雪场数量全球第一,排名第二的印度只有10个室内滑雪场。按照雪区面积大小排名,全球前十名的室内滑雪场中,中国已经占据半数,前三的室内滑雪场全部在中国,分别为哈尔滨融创雪世界、广州融创雪世界和成都融创雪世界,国内在建室内滑雪场项目有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进入滑雪场是第一步,同时伴随的消费就是各类装备。装备从入门到进阶到专业级别,价格从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包括头盔、雪鞋、雪镜、雪服、雪仗等,一般的头盔700元、雪鞋1000元、雪板1500元以上、双板3000元以上等,专业级别的装备价格可以从数万元到“无上限”,有些限量版更是高价难求。

京东平台春节期间消费数据显示,滑雪运动类商品整体成交额同比增长322%,其中滑雪面罩成交额同比增长达15倍,滑雪裤、滑雪镜、单板滑雪板、滑雪服、滑雪鞋等也都取得了较高增长;冰上运动类商品整体成交额同比增长达430%.其中花样滑冰鞋、速滑磨刀架、速滑冰刀鞋成交额同比增幅分别达553%、420%、368%。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滑雪装备行业市场发展模式及战略咨询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受益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滑雪装备市场逐年增加,预计2022年滑雪装备市场规模将超150亿元。

崛起的新鲜市场也催生了中国本土的滑雪服装品牌的诞生,性价比、设计感、方便购买等特点让新户外品牌迅速崛起。数据显示,2022年2月1日开始,淘宝上国产滑雪用品的出海销售额同比三位数增长。其中,国产滑雪头盔同比增长174%,滑雪衣裤套装同比增长超200%。安踏、李宁等品牌的滑雪系列,出身于代工厂的原创滑雪服品牌Vector、N&N南恩等国内滑雪新品牌都很受欢迎。根据开源证券预计,安踏线下门店1月流水增长70%以上,提价幅度约lO%且售罄率接近80%,超越其他头部运动品牌,未来将会有更多冰雪国货品牌率先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北京冬奥会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滑雪产业。”在万科执行副总裁丁长峰看来,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后,中国也将迎来滑雪度假产业的“黄金发展期”。同程旅游大数据显示,2022年元旦假期期间.冰雪主题旅游产品迎来大幅增长。其中,滑雪相关的订单更是迎来三位数以上的增长。数据显示,滑雪场周边酒店预订量和滑雪场门票预订量环比增长率分别为140%和110%。去哪儿数据显示,2022年元旦假期,吉林酒店预订热度增长了一倍以上;北大湖、松花湖等雪场附近的度假型民宿酒店预订量增长也达一倍以上。

在冬奥会举行前夕,冰雪旅游持续强劲增长。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数据显示,2022年春节期间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万科松花湖度假区滑雪场、长白山万达国际度假区滑雪场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分别达到了72%、351%。飞猪平台上2022年春节冰雪旅游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484%。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松花湖滑雪场、北大湖滑雪场、安吉江南天池滑雪场、广州融创雪世界、八达岭滑雪场等冰雪旅游景区及滑雪场人气较旺。同程旅行发布的《2022年春运旅行趋势报告》同时显示,冰雪观光类景区和冰雪运动体验类景区的门票销售都出现大幅增长,春运期间冰雪旅游相关景区同比增长57%。

“冬奥赛事的举办,势必带动全民冰雪旅游的热度升温,冰雪消费需求助推了产业的集聚和发展,形成了新的消费利好。”奇创旅游集团产业咨询事业部总经理刘某分析到。借助冬奥契机,由滑雪场、冰雪景区、城市休闲冰雪场馆、冰雪小镇、冰雪特色村等组成的现代冰雪产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据冬博会发布的< 2021年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5-2020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从2700亿元增长到6000亿元。到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或将达到万亿元。滑雪产业俨然成为了一门好生意。

房企“角逐”冰雪场

面对亟待开发和广阔天地的中国滑雪市场,资本们也嗅到了机会,蜂拥而至。据《时代周报》不完全统计,自2021年1月以来,已有奥雪文化、SNOW51、极限之路、滑呗、GOSKI等滑雪创业公司获得数千万元融资,累计涉及融资额逾3.4亿元。在万亿冰雪蓝海市场中,任谁都想分一杯羹,房地产企业也不例外,冰雪产业无疑成为房企布局的又一赛道。

作为国内最早涉足冰雪产业的房企,早在2009年,万达集团就投资230亿元,在长白山国际度假区开建其第一座滑雪场并于2012年开业,尽管此后由于资金问题被迫转让旗下四个冰雪项目,但万达在冰雪产业的布局并未停止。2021年7月,万达在广东肇庆开建雪道落差约200米、长度约1000米的山体室内滑雪场,计划雪道落差及长度均为世界第一。

在萬达布局吉林冰雪产业两年后的2011年,万科也在吉林打造了其首次以冰雪为主题的松花湖度假区,并于2015年正式对外开业。2017年,万科冰雪事业部宣布成立,将万科松花湖度假区、万科石京龙滑雪场等雪场纳入其中。2020年年底,万科撤销冰雪事业部,将旗下业务和团队并入酒店及度假事业部。2021年9月,万科与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昆仑鸿星冰球俱乐部签约,成为了中国国家冰球队的官方合作伙伴。

融创则是在2017年收购哈尔滨万达文旅城后正式入局冰雪产业。近年来,融创文旅冰雪业务范围和产业布局不断完善,在多个城市布局冰雪业务,试图借着冬奥会的东风做大室内冰雪项目,典型项目如广州文旅城的“华南最大室内冰雪场”和成都文旅城的“全球最大室内冰雪场”。从北方的哈尔滨到南方的广州、无锡、昆明、成都、重庆等城市,融创通过全国布局室内雪场,已开业运营9家雪场(包括3家室外雪场),覆盖全国冰雪客源地,打造四季运营的高频滑雪场景。截至2022年1月,融创文旅在运营的室内滑雪场总面积已达42.2万平方米,运营项目年客流达249万人次。

不仅是头部房企加紧布局冰雪产业,部分区域房企也不例外,当前目的地度假型滑雪场仍是绝大多数房企布局冰雪赛道的首选。

位于张家口的崇礼,是2022年冬奥会雪上项目的主要阵地,也是多家房企冰雪生意的“逐鹿场”。位于崇礼中心的“崇礼太子城冰雪小镇”项目,由中赫集团预计总投资256亿元开发建造,小镇涵盖了冬奥颁奖广场、景观湖、四季商街、国际会议会展中心、国际度假酒店群、冰雪特色配套区、生态居住区等。

依靠冬奥会背书,冰雪产业一跃成为高景气赛道。但热得烫手的冰雪产业,其实是一朵带刺的玫瑰。丁长峰曾表示,“滑雪场是一个巨大的重资产投资,虽然有日常经营盈利,但冰雪项目基本上都是上百亿的巨额投资,如果没有长期的钱来支持,只是依靠过桥资金或者短期信托资金去做滑雪度假村,未来会有非常非常大的财务风险。”

十年一觉冰雪梦,冰雪产业再次摁下加速键。但正如丁长峰所说,“滑雪产业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生意,需要企业有非常大的耐心。”在这条赛道上,跑得慢的人,往往才有机会跑得更远。

猜你喜欢

融创滑雪场滑雪
打造“融创”新引擎 为机关党建工作注入新活力
冬来啦,滑雪去
课外滑雪场
无锡融创文旅城开业
小熊滑雪记
滑雪场上的狂欢
融创高负债扩张两年并购耗资1500亿
雪山历险记
滑雪秘籍
新疆3s级滑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