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校结合,打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后一公里”

2022-03-28朱久良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最后一公里

朱久良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是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着力打造和谐二中、幸福校园。2016年1月,学校率先开启医校结合模式,成立了“胡伟明专家工作室”,潘志强校长与衢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胡伟明院长签署协议,构建了“心理预防、心理筛查、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评估、心理培训”六位一体的工作机制,规范化、制度化地开展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医校结合工作。实践表明,医校结合模式下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患有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学生创设了一个更加安全、科学、有效的咨询和治疗途径,打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关键词:心育模式;医校结合;学校经验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09-0073-03

一、引言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下文简称“衢州二中”)作为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一直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着力打造和谐二中、幸福校园。早在2007年,学校就组建了心理健康教研组,并從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引进专职心理教师,在各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纳入课程表。同时,学校在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搭建了心理测量室、心理放松室、心理宣泄室、小团体心理辅导室等专业功能室,于周一至周五每天傍晚向全校学生开放。此外,学校还实行同伴辅导制度,各班设立心理委员,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疏导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反馈心理危机事件,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在上述工作机制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日渐提升,但仍然不乏小部分有严重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的学生,人数不多但绝对不容忽视。对于此类学生,心理专兼职教师无法治疗与干预,只能转介给医院。有些被转介至医院的学生讳疾忌医或害怕被其他人知道,拒绝治疗;有些被医院确诊为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或精神疾病的学生顾忌药物的副作用,擅自减少服药剂量或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这既不利于学生的康复,又给学校安全管理带来诸多问题。对于这类超出学校心理教师工作和能力范围的学生,医校结合模式的推行就显得尤为必要。

医校结合模式指的是有效整合医疗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综合多重干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医校结合模式的理论依据是美国精神病学家和内科专家恩格尔(Engel)于1977年首次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他认为生物医学模式只关注导致疾病的生物化学因素,而忽视了社会、心理的维度。为了实现有效的治疗和卫生保健,必须综合考虑病人心理及生活的社会环境因素。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许多国家对此开展了积极的探索。目前,医校结合模式的研究在国内外许多高校中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其成果在高校心育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但是在高中阶段的实践和研究却是一片空白,亟须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二、“医校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为了给有严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和人性化的服务,2016年1月,衢州二中率先开启医校结合模式,成立了“胡伟明专家工作室”,潘志强校长与衢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胡伟明签署协议,搭建了集“心理预防、心理筛查、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评估、心理培训”六位一体的工作机制(见图1),规范化、制度化地开展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医校结合工作。胡伟明是衢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院长、精神科主任医师,擅长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及各种心身疾病、神经症、精神疾病的诊治。“胡伟明专家工作室”的成立为衢州二中开展医校结合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一)心理普测“筛查”问题学生,医校联动辅导

衢州二中每年都会通过线上测评和线下摸排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心理筛查,以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线上测评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MHT)量表,对所有在校学生进行普测,测评结果作为筛查心理问题的初步依据。当然,仅凭一项心理测量并不能准确地筛查出学生是否真实存在心理问题。心理专职教师将测评结果整理成表格发给班主任,班主任再结合家访和对学生日常的观察与谈话进行摸排,确定重点对象,并将学生的基本情况填入心理预警登记表中,再上报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之后,心理专职教师再对学生逐一访谈和评估(PHQ-9),视问题轻重进行系统辅导或及时转介给胡伟明院长,请他对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作进一步的鉴别诊断或治疗。

(二)心理咨询“透视”心理问题,医校协同干预

心理教师通过心理咨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准确“透视”,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干预策略。

首先,对于心理问题程度较轻的学生,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基本上能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在心理咨询后,采取三级跟踪关注干预制度,班主任与心理教师定期进行辅导和沟通,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其次,对于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心理健康教研组进行分析研讨,并开展心理疏导与心理训练,使这些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状态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最后,对情况特别严重的学生,则转介给胡伟明院长进一步鉴别诊断。若学生确诊为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则与学生的父母或监护人进行现场交流,建议其采取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案。

(三)家庭系统“衔接”问题学生,家校医共同协作

家长是学生的法定监护人,在学生出现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时,需要家长发挥监护的支持作用。但是很多家长因缺乏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知识,对心理咨询与治疗心存芥蒂。从2016年3月开始,衢州二中坚持家、校、医协同干预。胡伟明院长每学年要为家长开设家庭教育讲座或家长沙龙活动,在“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如何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等方面为家长们指点迷津。对于已确诊为抑郁症等心理障碍的学生(含休学后返校),学校召集组建家长微信群,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家长沙龙活动,让家长了解治疗的必要性,消除对药物治疗的误解,积极配合治疗,负起对学生安全的监护责任,配合学校和医院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四)心理评估“休学”学生复学,医校联合把关

每年都有因为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休学的学生,到了次年复学的时间,有些学生因为积极配合治疗,恢复得不错,可以重新适应校园的学习和生活,但也存在一些病情并不稳定、不适合复学的学生。这时,就需要学校心理辅导中心与衢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联合把关。当学生向学校教务处提出复学申请后,先到指定医院,由精神专科医生出具康复书面证明,提交给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再由专职心理教师进行会话、评估(PHQ-9),提供是否适合复学的书面意见,报送至学校教务处,经学校教务处审核同意,方可复学。学生复学后,学校心理辅导中心还要定期跟踪了解,发现问题及时干预辅导,或请胡伟明院长到校复诊。胡伟明院长还不定期与学校心理教师开展个案研讨或督导活动,助力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心育活动“优化”心理素质,医校合作预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要发现“学生的问题”或“问题学生”,更重要的是挖掘学生的优势和潜能,培养积极人格。衢州二中坚持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学校每年5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周,至今已16年了,如 “你好,小确幸”“逐梦在路上”“我心向阳,筑梦青春”等主题活动,还有心理小报评比、心理电影展播、高三趣味心理运动会等。学校还邀请各级心理专家或精神科医生以宣传图片、讲座或沙龙等形式向全校师生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传递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科学的心理认知,潜移默化地化解或消除師生的心理问题,达到隐性干预的目的。

三、经验启示

第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丰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成果。

衢州二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统筹医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率先施行“医校结合”模式,极大地丰富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为兄弟学校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第二,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升教师心理辅导技能。

医校结合模式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医疗系统为学校系统提供了更加专业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技能培训及案例督导等,能够有效提升心理教师的专业技能。

第三,创设安全的支持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医校结合模式下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患有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学生创设了一个更加安全、科学、有效的咨询和治疗途径,打通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后一公里”,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斌. 新时代背景下“医校结合”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J]. 思想理论教育,2019(5):90-94.

编辑/于 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最后一公里
开通检察监管平台 管好涉农扶贫资金“最后一公里”
摩拜单车:骑行“最后一公里”
共享单车能否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沃尔玛的“最后一公里”
快递公司深挖“最后一公里”
京郊城铁:打不通“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