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记故事》导读课教学设计

2022-03-27禹学丰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司马迁史记成语

禹学丰

【设计意图】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位列“二十四史”之首。教材中有三篇课文选自《史记》:《西门豹治邺》《将相和》《田忌賽马》。因此,选择《史记故事》做导读课例便基于以下三点考虑:一是牵手教材,拓宽学生阅读的需求;二是希望学生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感受中华经典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三是高年级学生应开始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逐步丰富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而故事最能吸引和打动小学生,用《史记故事》作为突破口,在阅读一个个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故事中,学生会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爱上经典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史记》,读《史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通过《史记故事》导读课,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这部史学著作,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阅读《史记故事》,铺垫历史知识,丰盈学生知识系统。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牵手教材

1.竞猜成语,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玩一个“看图猜成语”的游戏。

(课件依次出示成语卧薪尝胆、破釜沉舟、立木为信、指鹿为马、图穷匕见的相关图片,生竞猜,并简要介绍相关故事。)

(出示12个其他成语:完璧归赵、价值连城、怒发冲冠、霸王别姬、毛遂自荐、约法三章、鸟尽弓藏、刎颈之交、围魏救赵、背水一战、韦编三绝、胯下之辱。)

这些成语,大家熟悉吗?谁能说说你知道的成语故事?这一个个成语的背后,那可都是一个个荡气回肠、惊心动魄的故事。

2.牵手教材,出示教材中三篇选自《史记》的课文。

这些课文,大家熟悉吗?谁来简单介绍一下。(结合学生回答,课件依次出现表格的第1~3列。)

(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3.总结过渡。

成语故事也好,我们学过的这三篇课文也罢,这些都出自同样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史记》。

【设计意图:成语竞猜,能迅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牵手教材,从学生熟悉的课文入题,能迅速拉近学生与《史记》这部伟大史书的情感距离。】

二、追本溯源,触摸《史记》

在介绍这部伟大的著作之前,先通过一个短视频了解一下中华文明的起源,这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部伟大的史书。

1.观看视频。

视频内容: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简介(2分钟左右)。

2.梳理历史背景知识。

(1)用一根数轴表示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其中《史记》记录了三千多年的历史(约五分之三),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炎帝、皇帝,下到汉武帝时代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数轴上标注起始点,让学生在头脑中迅速建立起时间和空间的认知。

(2)简单讲述“三皇五帝”古史传说。简单聊一聊“女娲”“伏羲”等祖先的神话传说。

(3)介绍“炎黄子孙”和“皇帝”两个词的由来,打开未知领域之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炎”指的是炎帝,“黄”指的是黄帝,他们原来是两个部落的首领,后来慢慢融合成华夏族,从此,中华民族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炎黄子孙。

关于“皇帝”一词的由来:据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觉得自己的政绩非常了不起,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于是他就取“皇”字加“帝”字,作为自己的尊号。

3.简介《史记》。

课件出示:《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4.学习他人对《史记》的评价。

梁启超:“千古之绝作。”

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翻阅《史记》书籍目录,初步了解书籍编排特点。

《史记》记录了这么长的历史,它是怎样“记”的呢?

司马迁分为了五个部分来记录: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本纪,记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绩;世家,主要记载诸侯王国之事;列传,主要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记年代的“表”十篇;记典章制度的“书”八篇。

6.推荐阅读不同版本《史记》。

根据《史记》原版,已经推出了很多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版本:文白对照本、译注本、白话文版、青少年版本等。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个板块以及了解《史记》目录和编排特点,引领学生追根溯源,前后勾连,帮助学生迅速在脑海中建立起对《史记》这部伟大史书的认知,感受它的博大精深,打破时空距离感,激起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

三、精彩故事,抢先阅读

1.视频激趣,观看“负荆请罪”的故事。

2.阅读纸质材料:《史记》中的精彩故事《鸿门宴》《霸王别姬》《萧何月下追韩信》。

3.同伴互动,分享交流。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故事激发兴趣,再通过阅读经典故事,点燃学生的阅读火花。】

四、链接作者,感受伟大

1.简介作者。

《史记》这部鸿篇巨制,书写了三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其规模之大,叙述之精,文笔之美,一直为后世所推崇。书了不起,作者也是很了不得,他本身也是一部伟大的“百科全书”。关于司马迁,大家先来谈谈对他的了解。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司马迁(前145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2.补充司马迁的人生经历。

司马迁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司马迁的父亲也是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从小受到父亲和家庭的熏陶,饱读诗书,博学多才。20岁那年,他满怀求知的欲望,开始游历天下,行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到处考察古迹,采集史料,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后来写《史记》做了很好的准备。

司马迁撰写《史记》,最大的特点就是严谨和认真,他记载的每一个事件,都亲自去走访调查,并对事件的真实性进行反复核对,最后确定是真实的才作为史料载入史册。

然而祸从天降,司马迁38岁那年,汉将李陵投降匈奴,他向武帝表示应客观评价李陵功过,因而身陷囹圄,惨遭宫刑。这不仅是肉体上的摧残,更是精神上的凌辱。司马迁不堪此冤,甚至想离开人世,在生与死之间备受煎熬,但想到自己的史书“草创未就”,不甘心半途而废,决心忍辱苟活也要完成自己的事业。于是,“就极刑而无愠色”,《史记》的写作,直至其临终才搁笔,历时14年。

【设计意图:《史记》是一部了不起的鸿篇巨制,作者司马迁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可以说他本身也是一部百科全书。介绍作者,补充其生平经历,能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史记故事的兴趣。】

五、读史明智,课外延伸

1.明确读史的意义,鼓励阅读。

读前人的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国家的历史,找寻其中的规律,明白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准则。正所谓“鉴古知今,学史明智”。

2.推荐阅读,定下“一月之约”。

今天,老师想和大家定一个

“一月之约”,这个月我们静下心来,一起穿越时空,共读史记故事,一个月之后,我们来“说史记故事、论史记英雄”,最终看“谁与争锋”。

3.悦读时光——《史记故事》抢先读。

学生自由阅读20分钟。

【设计意图:打铁需趁热,学生读了几个经典的《史记》中的故事,又对作者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阅读兴趣勃发,那就在课堂上留出20分钟,让他们静静享受阅读的乐趣,然后顺理成章延伸到课后去读完整本书。】

【注:本文系长沙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部编教材背景下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评价的研究”(课题编号:CJK2020105)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长沙市天心区天鸿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

司马迁史记成语
司马迁还璧不犹豫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拼成语
司马迁拒受玉璧
猜成语
不可鄙薄司马迁